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沒理會這個問題。)

  你去過南太平洋的瑪尼奇(Manihi)嗎?

  (我搖了搖頭。)

  殭屍大戰爆發前,這裡是典型的熱帶天堂。地勢平坦、棕櫚遍布的小島,一圈圍繞著清淺晶瑩礁湖的「環嶼」。它曾經是地球上少數培養出純正黑珍珠的地方,我當年在吐亞莫吐群島度蜜月的時候,買過一對耳環給我太太。我想起了這件事,於是建議本艦駛往這個環礁。

  當年我只不過是個新婚的小少尉,我們抵達時,瑪尼奇已經徹底改變了。珍珠消失了,生蚝被吃空了,潟湖擠滿了數百艘小型私人船隻,島上滿是帳篷和搖搖欲墜的茅屋。幾十艘臨時拼湊出來的獨木舟,往返來回於環礁外圍以及停在深水海域的十幾艘大船之間。整幅景象就是現在被戰後歷史學家稱為「太平洋大陸」的典型,也就是由帛琉綿亘至法屬玻里尼西亞,一路由難民所形成的島嶼文化。這裡成為一個新興社會,一個由各地難民所組成的國家,大家共擁的旗幟就是「生存」。

  你們怎麼融入那個社會?

  交易。在「太平洋大陸」整個區域,交易就是中心價值。如果你船上有大型的海水蒸餾器,你就賣淡水;如果你有一個機房,就當維修機工。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馬德里精神號」就靠販賣天然氣供應居民煮飯所需的能量。這裡的社會景象,正好給宋老先生一個靈感,他說我們這艘潛艦其實有個「利基市場」可以開發。宋老先生是宋少校的父親,本來在深圳當經紀人搞避險基金。他提議牽一條浮在水上的電纜到潟湖中,然後出賣艦上核子反應器所產生的電流。

  (他笑了。)

  我們成了百萬富翁,或說是……擁有價值百萬的貨物:食物、醫藥、一切備料或原料。我們完成了艦上的溫室,附帶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將艦上產生的糞便回收製成肥料。我們買下健身器材,一整組的酒吧,還為士兵餐廳跟軍官休息室添購整套家庭視聽系統。孩子的玩具跟糖果簡直堆成了山,最重要的是,孩於可以接受國際學校的教育,學校是由幾艘駁船改裝成的。這裡所有人都歡迎我們,我們的士兵,甚至部份的軍官,還能免費進入停泊在礁湖內的五艘「慰安船」。這是一定要的啦!我們照亮了他們的夜晚,帶動了他們的機器,讓冷氣跟冰箱這類遺忘已久的奢華重新運作,將電腦重新連上網路,讓大部分的人洗了個久違數月的熱水澡。我們帶來了榮景,連島嶼安全委員會都允許我們不必參與島上的協防工作。不過我們很禮貌地婉拒了這個好意,依舊參與島嶼的協防工作。

  協防,是為了防止來自海上的殭屍嗎?

  牠們一直是個危害。每天晚上牠們在環嶼問又漂又晃,想沿著錨鍊爬上船舷比較低的船。要留在瑪尼奇,有一項「公民義務」必須遵守,就是協助巡防殭屍入侵到海岸和船上。

  你提到錨鍊,殭屍不是不擅攀爬嗎?

  水的浮力抵銷重力,那就不一樣了。牠們只需要沿著一條錨鍊浮上水面,如果那條錨鍊尾端的甲板只比水面高出個幾公分的話……在潟湖裡發生的殭屍攻擊事件,跟海岸的攻擊事件一樣多。夜裡情況更糟,這也是我們受到歡迎的緣故:我們發動電力,驅走了水面上或水面下的黑暗。當你用手電筒朝水裡照,看到一隻殭屍的藍綠色輪廓正沿著錨鍊向上爬的時候,那真是一幅令人恐懼的畫面。

  光線不是容易招來更多的殭屍嗎?

  沒錯,絕對會。一旦船員們開始在船上留下幾盞夜燈,夜襲的數目幾乎倍增。儘管如此,人民從來不曾抱怨,島嶼安全委員會也沒意見。我想大部分的人寧願在光亮下面對真正的敵人,也不願在黑暗中面對想像的恐懼。

  你們在瑪尼奇停留了多久?

  好幾個月。這可說是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當時確實感覺如此。我們逐漸鬆懈警戒,不再覺得自己是逃犯,甚至有些中國家庭,不是流亡的華人或台灣人喔,而是真正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他們說國內的情況相當嚴重,政府連處理國內事務都自顧不暇了。他們認為,國內一半的人口都變成了殭屍,而軍隊的戰力正在持續減少,政府不可能還有時間或精力來尋找我們這艘失蹤的潛艦。有一陣子我們似乎要以這個小島社區為家,一直到危機結束,或者就待到世界末日。

  (他抬頭看著我們上方的紀念碑。紀念碑底下,據說就是中國最後一隻殭屍被消滅的地點。)

  出事的那晚,宋少校跟我負責海岸巡防任務。我們原本是停在營火旁聽著島上人員的收音機,有一段廣播講到中國發生了神秘的天災。當時還沒人知道那是什麼,而且謠言本來就很多。我看著收音機,背對著潟湖,我面前的海水突然發出耀眼的光芒,我一轉頭正好看到液態天然氣運輸船「馬德里精神號」爆炸。我下曉得她載了多少的天然氣,但沖天的火球照亮了夜空,火勢蔓延開來,旁邊兩座小島上所有人都死了。我第一個念頭是「意外」,可能是氣閥腐蝕,或者人為的疏忽。但整個事情宋少校都有看見,他說他看到了飛彈來襲的彈道。同時,「鄭和大將號」的霧笛響起。

  我們奔回船上之後,我先前強裝出來的鎮靜與安全感都消失了。我知道那枚飛彈是中國海軍的潛艦發射的,飛彈之所以擊中馬德里號,是馬德里號高出水面甚多,露出巨大的雷達外形。馬德里號上有多少人?整個群島附近又有有多少人?我突然明白,在此停留無異是讓所有島民置身險境。陳艦長一定也有想到,因此當我們抵達甲板時,艦橋也下達解纜的命令。輸電線切斷了,我們清點人數、緊閉艙蓋,然後就航向外海,下潛到戰鬥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