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朔海市醫院呼吸科住院部裡面也是如此。大家還是過著排查疑似病例、治療確診、搶救危重的日子,間或還有身邊的同志倒下,住進病房, 間或有其他醫院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加入。
至於病人——不過是熬著, 熬過去,就活了, 熬不過,也就完了。
過了最初一段時間的惴惴不安及後來的極度恐懼,再經過前兩天的歡欣鼓舞, 現在看到的依舊是苦痛死傷和前路茫茫,整個住院部多少有點麻木。這種還處在血泊中的麻木與經過苦難洗禮終於解脫的淡然不同,要不為什麼“麻木”總是和“不仁”放在一起呢,這種麻木里有太多的負面能量,面上不能觸動,內里不敢探究,只能等危機解決後慢慢自愈。
“又填這個,有什麼用?已經吃了好幾天了,該喘還是喘,該燒還是燒。”一個護士說,她到底嘴下留情,沒說“該死還是死”。
護士填的是溫婉設計的表格之一。
這套表格是在原來朔海蹲點時用的調查表的基礎上做的,那時候都是溫婉自己填,或者後期根據病歷整理,現在卻不得不讓主治醫生和護士來填——病人多、工作量大、時間緊,而且有的數據病歷裡面不一定有,溫婉便把填表的大部分活兒分攤了出去。
其實溫婉自己也在填,她跟醫院申請了權限,在系統里調出所有以前的危流病歷,都漸次歸納到這套表格里。
這套表格實在有點複雜,基本上涵蓋了病人的體徵、用藥、反應等各項,也難怪填表的護士心裡煩躁,忙半天了,好不容易停下來,還得額外填這個。人們對額外的工作總是不耐煩的,尤其是心情本來就不好的時候。
溫婉不知道她們的抱怨,只日日收上填完的,拿到自己辦公室作匯總。她自己是不煩這些的,甚至還有點喜歡——把複雜的體徵抽象成數據,匯總、整理、歸納、總結,於一組組數據中發現規律和玄機,看似複雜麻煩,其實單純得很,比跟人打交道舒服。
與那些身心憔悴的醫生護士比,溫婉情緒也還算穩定,這倒不是因為她格外“道心堅定”,主要還是因為她是研究藥的,不堅守一線,沒經歷與死神爭奪生命的一個個漫漫長夜,進來得也晚,再兼之她也確實有點冷心冷肺神經粗大。
已經試藥一周了,今天又有一例剛確診的病人試用荇黃素過敏,且反應比較大,除了皮膚,還有些胃腸反應。得了危流,身體虛弱,禁不得折騰,除了用上抗過敏藥物,也只好把荇黃素停了。
溫婉說了自己關於過敏的推斷,然後說:“我從朋友那裡獲得一些荇黃素精製劑,不知可否讓過敏病人試用精製劑?”商逸得了溫婉的軍令,早把精製劑讓人送到了。
四區負責人劉主任苦熬了一晚上到底沒有把一位危重病患拉回來,情緒本來有點低落,因為溫婉這一句炸了,“還試?用了一個星期了,該有效早有效了!”
溫婉抿抿嘴。
劉主任也意識到自己有遷怒之嫌,到底是有教養的成名專家,馬上停住了,但話卻沒收回,沒必要的藥,還是早停了好。
溫婉走去把優盤插在投影連著的電腦上,“這也正是我今天要匯報的內容。”
溫婉把自己用表格上的內容建立的小型資料庫展現出來。
現代統計學的好處顯現出來,資料庫中橫可進行患者間交叉對比,縱可看一個人的整個病程,樣本已經足夠大,各個參數變量下的表格擺出來,專家們不用溫婉解釋,就看出了規律,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不對比不知道,三區和一區的荇黃素治療比四區、二區要明顯,即便四區二區,也比過去不用荇黃素的效果要強幾個百分點,只是因為沒有肉眼可見的效果,又有死亡病例,很容易就被忽視了。
從統計表中能看出,閔主任負責的三區,情況是最好的,其次是一區。
數據不會騙人,劉主任有點訕訕的,“對不起,剛才我說錯了話。”
溫婉笑笑,“其實還是因為效果不明顯,各位老師請看,三區用的配方和一區用的配方裡面臣藥都是……”溫婉又把話題拐到正事上,逮住別人一個錯兒不放,沒意思,再說現在正是團結一切可團結力量的時候。
根據一區和三區的配方以及以前的實驗室結果,溫婉與眾專家又斟酌了新配方,希望能早日摸索到最佳的那一個。
溫婉又建議危重和已知過敏者,都使用精製劑——這危重的就包括溫婉的朋友,現在躺在ICU的向南生。
☆、推行全國
荇黃素被證明對危流有臨床效果以後, 住院部的醫護人員對試藥工作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對溫婉的態度也更好了。
態度這東西, 看不見摸不著, 原來護士們與溫婉打招呼, 稱呼一聲“溫博士”, 如今還是這麼稱呼, 但就是隨後的一句“表格我放在病歷架上了”或者“35床果真沒有過敏”之類的話, 讓溫婉覺得她們真正把自己當“自己人”了。
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別,原來的時候, 住院部不少人把溫婉看成一個來刷資歷的空降兵, 不識人間疾苦的學院派專家,跟一線醫護人員不是一個梯隊的。哪怕她每天跟著查房,也沒改了這個印象。
如今她手裡的藥替她正名了。
至於病人——不過是熬著, 熬過去,就活了, 熬不過,也就完了。
過了最初一段時間的惴惴不安及後來的極度恐懼,再經過前兩天的歡欣鼓舞, 現在看到的依舊是苦痛死傷和前路茫茫,整個住院部多少有點麻木。這種還處在血泊中的麻木與經過苦難洗禮終於解脫的淡然不同,要不為什麼“麻木”總是和“不仁”放在一起呢,這種麻木里有太多的負面能量,面上不能觸動,內里不敢探究,只能等危機解決後慢慢自愈。
“又填這個,有什麼用?已經吃了好幾天了,該喘還是喘,該燒還是燒。”一個護士說,她到底嘴下留情,沒說“該死還是死”。
護士填的是溫婉設計的表格之一。
這套表格是在原來朔海蹲點時用的調查表的基礎上做的,那時候都是溫婉自己填,或者後期根據病歷整理,現在卻不得不讓主治醫生和護士來填——病人多、工作量大、時間緊,而且有的數據病歷裡面不一定有,溫婉便把填表的大部分活兒分攤了出去。
其實溫婉自己也在填,她跟醫院申請了權限,在系統里調出所有以前的危流病歷,都漸次歸納到這套表格里。
這套表格實在有點複雜,基本上涵蓋了病人的體徵、用藥、反應等各項,也難怪填表的護士心裡煩躁,忙半天了,好不容易停下來,還得額外填這個。人們對額外的工作總是不耐煩的,尤其是心情本來就不好的時候。
溫婉不知道她們的抱怨,只日日收上填完的,拿到自己辦公室作匯總。她自己是不煩這些的,甚至還有點喜歡——把複雜的體徵抽象成數據,匯總、整理、歸納、總結,於一組組數據中發現規律和玄機,看似複雜麻煩,其實單純得很,比跟人打交道舒服。
與那些身心憔悴的醫生護士比,溫婉情緒也還算穩定,這倒不是因為她格外“道心堅定”,主要還是因為她是研究藥的,不堅守一線,沒經歷與死神爭奪生命的一個個漫漫長夜,進來得也晚,再兼之她也確實有點冷心冷肺神經粗大。
已經試藥一周了,今天又有一例剛確診的病人試用荇黃素過敏,且反應比較大,除了皮膚,還有些胃腸反應。得了危流,身體虛弱,禁不得折騰,除了用上抗過敏藥物,也只好把荇黃素停了。
溫婉說了自己關於過敏的推斷,然後說:“我從朋友那裡獲得一些荇黃素精製劑,不知可否讓過敏病人試用精製劑?”商逸得了溫婉的軍令,早把精製劑讓人送到了。
四區負責人劉主任苦熬了一晚上到底沒有把一位危重病患拉回來,情緒本來有點低落,因為溫婉這一句炸了,“還試?用了一個星期了,該有效早有效了!”
溫婉抿抿嘴。
劉主任也意識到自己有遷怒之嫌,到底是有教養的成名專家,馬上停住了,但話卻沒收回,沒必要的藥,還是早停了好。
溫婉走去把優盤插在投影連著的電腦上,“這也正是我今天要匯報的內容。”
溫婉把自己用表格上的內容建立的小型資料庫展現出來。
現代統計學的好處顯現出來,資料庫中橫可進行患者間交叉對比,縱可看一個人的整個病程,樣本已經足夠大,各個參數變量下的表格擺出來,專家們不用溫婉解釋,就看出了規律,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不對比不知道,三區和一區的荇黃素治療比四區、二區要明顯,即便四區二區,也比過去不用荇黃素的效果要強幾個百分點,只是因為沒有肉眼可見的效果,又有死亡病例,很容易就被忽視了。
從統計表中能看出,閔主任負責的三區,情況是最好的,其次是一區。
數據不會騙人,劉主任有點訕訕的,“對不起,剛才我說錯了話。”
溫婉笑笑,“其實還是因為效果不明顯,各位老師請看,三區用的配方和一區用的配方裡面臣藥都是……”溫婉又把話題拐到正事上,逮住別人一個錯兒不放,沒意思,再說現在正是團結一切可團結力量的時候。
根據一區和三區的配方以及以前的實驗室結果,溫婉與眾專家又斟酌了新配方,希望能早日摸索到最佳的那一個。
溫婉又建議危重和已知過敏者,都使用精製劑——這危重的就包括溫婉的朋友,現在躺在ICU的向南生。
☆、推行全國
荇黃素被證明對危流有臨床效果以後, 住院部的醫護人員對試藥工作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對溫婉的態度也更好了。
態度這東西, 看不見摸不著, 原來護士們與溫婉打招呼, 稱呼一聲“溫博士”, 如今還是這麼稱呼, 但就是隨後的一句“表格我放在病歷架上了”或者“35床果真沒有過敏”之類的話, 讓溫婉覺得她們真正把自己當“自己人”了。
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差別,原來的時候, 住院部不少人把溫婉看成一個來刷資歷的空降兵, 不識人間疾苦的學院派專家,跟一線醫護人員不是一個梯隊的。哪怕她每天跟著查房,也沒改了這個印象。
如今她手裡的藥替她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