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有那麼點概率,都是上面的領導人不想看到的結果吧!
其他不講,沈老現在享受的待遇就全沒了,原本能重登講台,沈老還特意去準備了一些資料,生活除了沈楠外還有點其他的盼頭,要是這個都沒有了呢?
難怪當年人家要選黃柏新做出頭年來舉報沈老了,確實有能力啊,寫的舉報材料估計都能入木三分!
如今是想故技重施?
看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但是不好意思了,這世上也不是只有你黃柏新一個人會玩筆桿子了!
本來季恆是絕對聽從和尊重沈老的想法,可現在,既然對方吹起了戰爭的號角,他們也不能傻傻地呆在原地挨打不是?!
「周大哥,我今天連夜就會寫一篇文章給你,我不要稿酬,但是你務必也幫我登上明天的《新論》可以嗎?」季恆腦子已經飛快地轉動了起來,論點、論據一一在心中鋪成開來,若手頭有紙筆,馬上就可落筆去寫。
現在文化氛圍開放了,既然《北方日報》敢刊登這樣的文章,他們一直走在風口前面的《新論》又有什麼不敢的?況且季恆的文筆,他是信的過的,能讓季獨行多刊登幾篇文章在他們報刊上,他何樂而不為!
一場文字戰爭,就這樣悄悄拉開了帷幕!
第79章 你來我往
季恆寫起武俠、仙俠小說, 自由他的浪漫氣質;寫一些散文詩歌的主題也更多的是端方文筆,投當局所好, 一片正派光明!人人都道季獨行文筆好,認為文如其人,肯定也是端方、圓潤、溫文爾雅。
可是這並不表示,季恆的筆寫不出鋒利和嘲諷, 寫不出激進和熱血!
季恆的標題直接引用了《北方日報》上黃柏新的文章標題《論師格的重要性》, 標題名字為《又論師格的重要性》!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季恆心中懷著滿腔怒意,可謂是一氣呵成!
季恆不同於黃柏新用議論文的形態寫文章, 而是以沈老作為第一視角, 寫了一篇小說,糅雜了兩人之間的真人真事, 從沈老如何從海外抱著一顆報效祖國的心歸來,投入教育和科研工作, 到在華國的大地上落葉紮根,娶妻生子,兢兢業業!同時還描寫了對自己的學生如何盡心盡力, 只希望學生們成材之後也能夠如同他一般繼續為國家的建設而奉獻自己的一生。
主人公放棄了國外的優渥待遇, 放棄了家中安排的更加閒適的工作,放棄了照顧家庭的時間,只為了一句「國家需要你」,就無怨無悔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幾年。
而這一切,都被用心險惡的學生為了個人的利益而舉報了上去, 從此經歷了近十年的折磨,如今好不容易平反歸來,卻發現這個學生非但沒有得到任何懲罰,還身居高位,自己不想再與他爭論,紙只想好好過自己的餘生,對方亦是不依不饒,非要將他再次打入地獄不可!
季恆在文章的最後悲憤地寫道:百年之前我們已經有了覺悟,想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派出公派留學生近百名,讓他們學成歸國後致力於中國的國家建設。而這樣一批人,確實都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姓名,成為了各科各業的大拿,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而如今,為何抱著同樣報效祖國的心,卻得到了如今的待遇?如果歸國而來的俊才皆是如此,那麼誰還敢回國?赤子之心被傷透之後的結局,又由誰來買單?
對於人才的品德自然要辨別,可是現如今我也六十歲也,幾十年在華國的兢兢業業竟然還有人分辨不出一個人的是好是歹,那麼又要人如何證明?一輩子的時間不夠,非得後輩偶然在歷史的塵封中翻開我這頁紙的時候,才能知道一個人是忠是奸?
周工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而我一介垂垂老矣之人,一生都即將有了蓋棺定論,卻還有宵小之輩污名化我,這是何等利刃刺心之感?!這是要我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依舊無法閉眼啊!
季恆的文字慷慨激昂,處處都透著悲憤和哀傷,將沈慶雲的心路歷程一一寫來,或許就連沈慶雲自己來寫,都表述不出其中情緒的十分之一,可是季恆卻用他的筆完美的將這些情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再加上季恆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這篇文章,讓人放佛也跟著沈慶雲經歷了這一切一般,非常有代入感,也更能挑動人的情緒!
原本黃柏新這篇匿名寫的文章,因為用的是匿名,大家沒有關注到自己喜歡的作者,又藏在《北方日報》後頭的版面的里,只有關注這一塊的人那裡才引起了反響,而黃柏新的最初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上頭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而已。
畢竟現在文、革已經結束,不能再像原來那般寫舉報信,而且就算要給相關部門反映,最後人家都要去實地調查,還要找他證實,可是到底沈慶雲是怎麼樣一個人,黃柏新心裡再清楚不過,怎麼會有什麼真實的證據呢?
他只是想在報紙上刊登這麼一篇文章,自己隱在後面,讓有心人注意到了之後,心中有所猜忌,原本沈慶雲就已經離開教育崗位這麼久了,年紀也大了,讓他就此回去養老也是可以的,再加上他在背後稍微運作一番,想必這事能成。
可是黃柏新萬萬沒有想到,沈老收了季恆這麼一個徒弟,寫出來的文章比他犀利百倍,呼籲出來的情感更加讓人義憤填膺,而且文章還直指他的原文,擺明了是要打對台戲!
其他不講,沈老現在享受的待遇就全沒了,原本能重登講台,沈老還特意去準備了一些資料,生活除了沈楠外還有點其他的盼頭,要是這個都沒有了呢?
難怪當年人家要選黃柏新做出頭年來舉報沈老了,確實有能力啊,寫的舉報材料估計都能入木三分!
如今是想故技重施?
看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但是不好意思了,這世上也不是只有你黃柏新一個人會玩筆桿子了!
本來季恆是絕對聽從和尊重沈老的想法,可現在,既然對方吹起了戰爭的號角,他們也不能傻傻地呆在原地挨打不是?!
「周大哥,我今天連夜就會寫一篇文章給你,我不要稿酬,但是你務必也幫我登上明天的《新論》可以嗎?」季恆腦子已經飛快地轉動了起來,論點、論據一一在心中鋪成開來,若手頭有紙筆,馬上就可落筆去寫。
現在文化氛圍開放了,既然《北方日報》敢刊登這樣的文章,他們一直走在風口前面的《新論》又有什麼不敢的?況且季恆的文筆,他是信的過的,能讓季獨行多刊登幾篇文章在他們報刊上,他何樂而不為!
一場文字戰爭,就這樣悄悄拉開了帷幕!
第79章 你來我往
季恆寫起武俠、仙俠小說, 自由他的浪漫氣質;寫一些散文詩歌的主題也更多的是端方文筆,投當局所好, 一片正派光明!人人都道季獨行文筆好,認為文如其人,肯定也是端方、圓潤、溫文爾雅。
可是這並不表示,季恆的筆寫不出鋒利和嘲諷, 寫不出激進和熱血!
季恆的標題直接引用了《北方日報》上黃柏新的文章標題《論師格的重要性》, 標題名字為《又論師格的重要性》!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季恆心中懷著滿腔怒意,可謂是一氣呵成!
季恆不同於黃柏新用議論文的形態寫文章, 而是以沈老作為第一視角, 寫了一篇小說,糅雜了兩人之間的真人真事, 從沈老如何從海外抱著一顆報效祖國的心歸來,投入教育和科研工作, 到在華國的大地上落葉紮根,娶妻生子,兢兢業業!同時還描寫了對自己的學生如何盡心盡力, 只希望學生們成材之後也能夠如同他一般繼續為國家的建設而奉獻自己的一生。
主人公放棄了國外的優渥待遇, 放棄了家中安排的更加閒適的工作,放棄了照顧家庭的時間,只為了一句「國家需要你」,就無怨無悔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二十幾年。
而這一切,都被用心險惡的學生為了個人的利益而舉報了上去, 從此經歷了近十年的折磨,如今好不容易平反歸來,卻發現這個學生非但沒有得到任何懲罰,還身居高位,自己不想再與他爭論,紙只想好好過自己的餘生,對方亦是不依不饒,非要將他再次打入地獄不可!
季恆在文章的最後悲憤地寫道:百年之前我們已經有了覺悟,想要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派出公派留學生近百名,讓他們學成歸國後致力於中國的國家建設。而這樣一批人,確實都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姓名,成為了各科各業的大拿,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而如今,為何抱著同樣報效祖國的心,卻得到了如今的待遇?如果歸國而來的俊才皆是如此,那麼誰還敢回國?赤子之心被傷透之後的結局,又由誰來買單?
對於人才的品德自然要辨別,可是現如今我也六十歲也,幾十年在華國的兢兢業業竟然還有人分辨不出一個人的是好是歹,那麼又要人如何證明?一輩子的時間不夠,非得後輩偶然在歷史的塵封中翻開我這頁紙的時候,才能知道一個人是忠是奸?
周工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而我一介垂垂老矣之人,一生都即將有了蓋棺定論,卻還有宵小之輩污名化我,這是何等利刃刺心之感?!這是要我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之際,依舊無法閉眼啊!
季恆的文字慷慨激昂,處處都透著悲憤和哀傷,將沈慶雲的心路歷程一一寫來,或許就連沈慶雲自己來寫,都表述不出其中情緒的十分之一,可是季恆卻用他的筆完美的將這些情緒展現的淋漓盡致。
再加上季恆是用第一人稱寫的這篇文章,讓人放佛也跟著沈慶雲經歷了這一切一般,非常有代入感,也更能挑動人的情緒!
原本黃柏新這篇匿名寫的文章,因為用的是匿名,大家沒有關注到自己喜歡的作者,又藏在《北方日報》後頭的版面的里,只有關注這一塊的人那裡才引起了反響,而黃柏新的最初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上頭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而已。
畢竟現在文、革已經結束,不能再像原來那般寫舉報信,而且就算要給相關部門反映,最後人家都要去實地調查,還要找他證實,可是到底沈慶雲是怎麼樣一個人,黃柏新心裡再清楚不過,怎麼會有什麼真實的證據呢?
他只是想在報紙上刊登這麼一篇文章,自己隱在後面,讓有心人注意到了之後,心中有所猜忌,原本沈慶雲就已經離開教育崗位這麼久了,年紀也大了,讓他就此回去養老也是可以的,再加上他在背後稍微運作一番,想必這事能成。
可是黃柏新萬萬沒有想到,沈老收了季恆這麼一個徒弟,寫出來的文章比他犀利百倍,呼籲出來的情感更加讓人義憤填膺,而且文章還直指他的原文,擺明了是要打對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