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三軍已到,你們都在這兒鬧什麼!”
那校尉嚇了一跳,把雪蓮花又塞回到蘇宓手中,急急忙忙地沖了出去。
蘇宓拿著這花都覺得燙手,不知道往哪兒放時,永安笑著接過,“算了算了,看在你要做我嫂嫂的份上,這花我替你收了,正好我和阿珏的帳子裡少了點眼色。哎,這大冬天的,也難為他還能找到花,你說是吧?”
蘇宓瞥她一眼,涼涼道,“三軍已集結,你不用去嗎?”
“去!那花先放你這兒,散了我再來拿。不是我說你,你這張臉,在這西北軍營里,也太招人了。”
“你可閉嘴吧!”
蘇宓送她出去,忽而看見一道熟悉的背影,他被圍在中間,金冠束髮,金色鎧甲森然,玄色描金馬靴,紅赭色的披風被邊塞的風揚起,露出一點稜角分明的下顎,微微低頭,側身進了軍帳。
忽而心中一悸,她迎著陽光慢慢閉上眼,轉身進了帳內。
……
軍帳之中,正是三軍會師集議。
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已是六十高齡,坐在右上首,李承明坐在左上首,其他將軍按照級別依次而坐,聽著涼州都督匯報最新戰況。
小摩擦不斷,大的戰事也有發生,唐軍勝多敗少,敗時也是因為吐谷渾突襲,我方以少戰多。
李靖問大家有什麼想法,赤水道行軍總管先道,“集中火力,先干他們一仗。”
“不妥。”刑部尚書出自皇室,一向很是威重,道,“幹完這一仗之後呢?正值隆冬,西海境內寒冷異常,並不適合行軍。我認為,應該等到天氣轉暖,再行作戰。”
底下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李靖忽然道,“太子以為如何?”
眾人皆噤聲,看向李承明。
李承明初來乍到,本來只是想多聽聽,見點到了自己,便如實道,“吐谷渾時常侵擾涼州,已是西北邊境,甚至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此次征伐的目的,孤相信諸位將軍也十分清楚,不是打勝這場仗,而是徹底消滅吐谷渾!”
此話一出,眾將士皆是精神一振。
李承明繼續道,“冬日氣候太過寒冷,確實不適合深入作戰,為長遠計,孤也認為,可等天氣還暖再進行大規模反攻。不過,西北邊境小國眾多,咱們是打吐谷渾沒錯,但也要防止他們之間互相勾結,避免我軍腹背受敵。”
涼州都督道,“作戰時確發現党項部落蹤跡。”
底下窸窸窣窣一片,李靖看向李承明,頷首,“善。”
集議結束,最後還是決定等到來年天暖時再進行反攻,另外派遣使者,遊說諸部落不與吐谷渾合作,承諾唐軍此次只針對吐谷渾,絕不吞併其他國家。
問題是誰去?
上一個口若懸河以一己之力分裂突厥的人還是長孫將軍,也就是當今皇后的親生父親,如今長孫家族在軍中少有建樹,一時之間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他們沒有,李承明有。
他舉薦杜九思。
杜九思口才了得,辦事能力極強,還是已逝右僕射杜如晦之子,家世門庭沒得挑了,又有太子保舉,便定了他去。
集議散去,已是玄月當空。塞北寒冷,李靖與李承明一道走著,“太子近幾年,長進頗大,老夫甚是欣慰啊。”
“老師謬讚了。”
李靖致仕前,還兼任著太子少師,李承明稱他一聲老師,他當得起。
李承明忽然想起前世,他患了腳疾荒唐叛逆醉生夢死的日子裡,李靖痛心疾首地看著他,太子啊,你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那時唯有苦笑,誰的話都再聽不進去。
李靖笑了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老夫也是沒想到,聖人和皇后,會讓你隨軍。”
“是孤自己想來的。”李承明笑道,“父皇當年馬背上打下來天下,何等威武,承明雖不及父皇,也不能連馬背都上不去不是?”
“太子深明大義。”
“孤曾經覺得天下之於孤,是一種掙脫不了的束縛,其實不然,是一種……放在心裡願意去承擔去守護的責任,因為有人對孤說過,她此生最想做的事,便是盡她所能,救治天下百姓。”
“哦?那是哪位郎君,有如此志向?”
李承明笑了笑,“是位小娘子。”
李靖瞭然,大唐風月,英雄美人。
李承明覺得他應該去看下這位小娘子。
一別又是近半年,他站在帳外,一時有些躊躇。
如果他現在進去,第一句話該說什麼?
……
蘇宓坐在銅鏡前,木梳一下下梳過長發,她今天看到他了,雖然沒有看到臉,她也知道是他。
蘇宓也說不上為什麼,會在帳內坐著等他,仿佛是內心篤定他會來。
士兵開始就寢,外頭的燭光漸漸暗了下來,蘇宓嘆了口氣,放下木梳,準備睡覺。
也不知怎麼的,心中突然又冒出了點兒迷茫,她還是和前世一樣,一點也沒變,對於確定的感情,便會全心全意把自己交託出去,她知道這樣不好,會受傷,會難過。
或許,他……並沒有她想得那麼堅定。
那校尉嚇了一跳,把雪蓮花又塞回到蘇宓手中,急急忙忙地沖了出去。
蘇宓拿著這花都覺得燙手,不知道往哪兒放時,永安笑著接過,“算了算了,看在你要做我嫂嫂的份上,這花我替你收了,正好我和阿珏的帳子裡少了點眼色。哎,這大冬天的,也難為他還能找到花,你說是吧?”
蘇宓瞥她一眼,涼涼道,“三軍已集結,你不用去嗎?”
“去!那花先放你這兒,散了我再來拿。不是我說你,你這張臉,在這西北軍營里,也太招人了。”
“你可閉嘴吧!”
蘇宓送她出去,忽而看見一道熟悉的背影,他被圍在中間,金冠束髮,金色鎧甲森然,玄色描金馬靴,紅赭色的披風被邊塞的風揚起,露出一點稜角分明的下顎,微微低頭,側身進了軍帳。
忽而心中一悸,她迎著陽光慢慢閉上眼,轉身進了帳內。
……
軍帳之中,正是三軍會師集議。
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已是六十高齡,坐在右上首,李承明坐在左上首,其他將軍按照級別依次而坐,聽著涼州都督匯報最新戰況。
小摩擦不斷,大的戰事也有發生,唐軍勝多敗少,敗時也是因為吐谷渾突襲,我方以少戰多。
李靖問大家有什麼想法,赤水道行軍總管先道,“集中火力,先干他們一仗。”
“不妥。”刑部尚書出自皇室,一向很是威重,道,“幹完這一仗之後呢?正值隆冬,西海境內寒冷異常,並不適合行軍。我認為,應該等到天氣轉暖,再行作戰。”
底下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李靖忽然道,“太子以為如何?”
眾人皆噤聲,看向李承明。
李承明初來乍到,本來只是想多聽聽,見點到了自己,便如實道,“吐谷渾時常侵擾涼州,已是西北邊境,甚至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此次征伐的目的,孤相信諸位將軍也十分清楚,不是打勝這場仗,而是徹底消滅吐谷渾!”
此話一出,眾將士皆是精神一振。
李承明繼續道,“冬日氣候太過寒冷,確實不適合深入作戰,為長遠計,孤也認為,可等天氣還暖再進行大規模反攻。不過,西北邊境小國眾多,咱們是打吐谷渾沒錯,但也要防止他們之間互相勾結,避免我軍腹背受敵。”
涼州都督道,“作戰時確發現党項部落蹤跡。”
底下窸窸窣窣一片,李靖看向李承明,頷首,“善。”
集議結束,最後還是決定等到來年天暖時再進行反攻,另外派遣使者,遊說諸部落不與吐谷渾合作,承諾唐軍此次只針對吐谷渾,絕不吞併其他國家。
問題是誰去?
上一個口若懸河以一己之力分裂突厥的人還是長孫將軍,也就是當今皇后的親生父親,如今長孫家族在軍中少有建樹,一時之間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他們沒有,李承明有。
他舉薦杜九思。
杜九思口才了得,辦事能力極強,還是已逝右僕射杜如晦之子,家世門庭沒得挑了,又有太子保舉,便定了他去。
集議散去,已是玄月當空。塞北寒冷,李靖與李承明一道走著,“太子近幾年,長進頗大,老夫甚是欣慰啊。”
“老師謬讚了。”
李靖致仕前,還兼任著太子少師,李承明稱他一聲老師,他當得起。
李承明忽然想起前世,他患了腳疾荒唐叛逆醉生夢死的日子裡,李靖痛心疾首地看著他,太子啊,你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那時唯有苦笑,誰的話都再聽不進去。
李靖笑了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老夫也是沒想到,聖人和皇后,會讓你隨軍。”
“是孤自己想來的。”李承明笑道,“父皇當年馬背上打下來天下,何等威武,承明雖不及父皇,也不能連馬背都上不去不是?”
“太子深明大義。”
“孤曾經覺得天下之於孤,是一種掙脫不了的束縛,其實不然,是一種……放在心裡願意去承擔去守護的責任,因為有人對孤說過,她此生最想做的事,便是盡她所能,救治天下百姓。”
“哦?那是哪位郎君,有如此志向?”
李承明笑了笑,“是位小娘子。”
李靖瞭然,大唐風月,英雄美人。
李承明覺得他應該去看下這位小娘子。
一別又是近半年,他站在帳外,一時有些躊躇。
如果他現在進去,第一句話該說什麼?
……
蘇宓坐在銅鏡前,木梳一下下梳過長發,她今天看到他了,雖然沒有看到臉,她也知道是他。
蘇宓也說不上為什麼,會在帳內坐著等他,仿佛是內心篤定他會來。
士兵開始就寢,外頭的燭光漸漸暗了下來,蘇宓嘆了口氣,放下木梳,準備睡覺。
也不知怎麼的,心中突然又冒出了點兒迷茫,她還是和前世一樣,一點也沒變,對於確定的感情,便會全心全意把自己交託出去,她知道這樣不好,會受傷,會難過。
或許,他……並沒有她想得那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