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的那個基因鎖,其實到現在為止科學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籠統的來說,其實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隨眠和強大的心理暗示,所激發出一瞬間的能量。當然這也同人在遇到危險時,人體的腎上腺激素的分泌有著直接的影響。”

  殷凝認真的聽著,一個勁兒的點頭,目光炯炯的盯著秦錚,仿佛是一個好學的孩子在聽老師傳授新知識一樣,就差拿個筆記本做筆記了。

  “其實在你身上發生的這些是很正常的,也就是俗話說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你的大腦在一瞬間對你的自身產生了強大的心理暗示和自我保護意識的隨眠所至。”

  “心理暗示和自我隨眠?”

  “沒錯。或者簡單地說,就是你對你自己做了隨眠。”

  “自我隨眠?”殷凝有點似懂非懂,亦或是說其實她並不是非常相信隨眠這一說,儘管以前經常在電視和網絡上看到有關隨眠的相關新聞話題,可是她總覺得不怎麼靠譜,就算她相信隨眠這一說,她也已經固執地把自己劃分到不易被隨眠者的行列當中。

  “不要小看隨眠這個東西,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可是花了些功夫研究了好一陣。”

  “這麼說,隨眠這東西真的靈光?”

  “當然!”秦錚的語氣異常的堅定,就像在說一加一等於二一樣。

  “其實隨眠這個東西也有很久遠的歷史。”秦錚頓了頓,“它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整技術。催眠專家郝濱先生在其著作《催眠與心理壓力釋放》中把催眠的發展分為神學時代、流體力學時代和心理生理時代三個時期。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於催眠的記載,由於那時科學不發達,便藉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來治療某些疾病。再如寺廟的僧侶或者教堂的神甫等進行講道、說法、告解等,都有類似於自我隨眠的作用。這就是催眠的神學時代。

  在18世紀,麥斯默提出“動物磁氣說”,認為生病是人體磁場流通的阻礙,需要藉助外力打通磁場,就能治療疾病。

  1841年11月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布雷德在觀看一位瑞士醫師用催眠術治病表演時,他用挑剔的、蔑視的態度想從中找出欺詐騙局,結果未發現有任何破綻,於是他也開始了對催眠的研究和應用。由於催眠能改變人的感覺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開始用催眠來麻醉、鎮痛。布雷德是用凝視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開始提出了眼神經疲勞學說,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這種使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的方法就是催眠術。

  而現在的催眠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是二層次學說:

  第一層次: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腦神經接受心理暗示後,進行儲存、分析後通過神經生物的變化,影響生理活動功能,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系統發生相應的變化,誘導催眠狀態。

  第二層次: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狀態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聽著秦錚如長江決堤一樣的蹦出一大段一大段關於隨眠的歷史和解釋還有那一連串一連串的專有名詞和醫學術語,搞得殷凝那個頭暈眼花。口吐白沫呀。那些什麼神學、流體力學、心理生理時代還有什麼這個層次那個層次的直讓殷凝犯暈,“秦醫生,請您用簡單的白話文與我溝通好麼?”

  秦錚失笑,“簡單來說,就是當你遇到危險時,你的心理活動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擺脫危險,並且不自覺的調動了所有的感官神經和系統,這就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它們就會立即反應到你的大腦,緊接著,你的大腦就會像計算機一樣的運轉,分析。辨別你的情況,而後再通過神經反應到你的身體,讓你的各個生理機能都充分的發揮自我保護的作用,包括你的一舉一動,你的條件反射、精神狀態等等。”

  儘管殷凝還是聽得有點糊塗,但似乎明白了個大概,“就是我不自覺的讓大腦發出一種自我保護的指令對吧?”

  “沒錯!”秦錚點頭。

  “嗨,看來還是我的概括能力比你強點。我一句話頂你一個籮筐。早這麼說,我不就明白了嗎。”

  秦錚氣結地搖頭,真是敗個她了。

  聽完秦錚對自己“超人”行為般的解釋,殷凝心裡不知道是鬆口氣還是有點失落,不過既然是一種人體機能的正常反應,她也就鬆了口氣。

  然而無意間,她望向那個停擺的計時器,心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異樣感,總覺得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在看不見的角落裡滋生開來,慢慢地悄無聲息地吞噬一切。

  作者有話要說:

  我知道這章節有點流水,還是講類似於基因鎖的。其實不是,這章節雖然只是一章說明的流水文,但是在整個故事裡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伏筆和鋪墊作用。所以本章內容不那麼驚悚,甚至是有點平淡,但是故事總有平述和高潮部分。請各位看官耐心看下去,好戲還在後面~

  【另:關於隨眠的更多解釋 詳見百度百科——隨眠詞條】

  15、黑暗侵襲 ...

  *   那不好的預感一直縈繞在殷凝的心頭徘徊不去,只是這種感覺又讓殷凝說不清道不明,好像心裡有一團亂麻,怎麼也找不到那團麻線的線頭,讓她心裡好不抓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