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她升上三年級,她問過父母:“為什麼外公外婆,因為媽媽是女的就不喜歡媽媽?”
然後她又自問自答:“以前所有的小孩都要跟著男人的姓,可現在早就不一樣了,我們班裡大多數兩個孩子的家庭,都是一個跟媽媽姓一個跟爸爸姓。”
趙楷欣喜地看著女兒,鼓勵她繼續說她的想法。
“以前女人不賺錢或者賺的錢不多,因為大多數工作都是體力勞動,可是現在早就不一樣了,高度工業化,媽媽是財務總監,比爸爸掙錢多,可是媽媽常說,她創造的只是短期的經濟利益,爸爸的研究如果有了成果,可以造福全人類,這是不可能用錢來衡量的。”
楊景櫻夫妻倆簡直震驚了,才十歲的孩子呀。
“寶貝兒。”趙楷本來就對兩個女兒愛若性命,如今才十歲的大女兒顯露出了他當年少年天才的風範,真的是讓他高興地快瘋了,“爸爸都沒想得那麼深入,爸爸只是認為,外公外婆是不對的,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你能思考地那麼深入,真的是太好了,繼續思考,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只有出現更多的女政治家,女科學家,像媽媽這樣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的女性,更多地掌握社會的話語權,才能根本地改變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趙楷又要樂瘋了,因為這話是他的小女兒說的。
景念恩坐在琴凳上,笑嘻嘻地說著,表情和楊景櫻逗他的時候特別神似:“這都是姐姐說的,像我這樣的藝術家,不會去思考這樣沉重的問題的。”
趙楷又好氣又好笑,用十年前的流行語說,景念恩就是個二貨,像哈士奇一樣整天傻樂,是全家的開心果,要不是她和她姐姐一起輪流拿第一,以及她那超常的鋼琴天賦,趙楷都要懷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基因突變,要不然父母都挺沉穩的,怎麼就生了個二貨女兒呢?
惠憶慈點點頭。
“以此為目標咯。”楊景櫻每每感慨自己青春不再的時候,只要看到兩個女兒,就會停止矯情,兩個孩子每天都在給她驚喜,如今大女兒的一番思考,不得不讓她甘拜下風,她十歲的時候,整天就是念書學習,圍繞在外婆身邊撒嬌,哪會有如此成熟的思考模式?
“孩子,爸爸媽媽要教會你們正確的三觀,引導你們走正確的道路,但是最終,所有的路都要你們自己走,爸爸媽媽一直在致力於培養你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看來,我們還是挺成功的。”趙楷抱著兩個女兒,為人父母,最大的驕傲不過如此。
電梯到了一樓打開門,楊景櫻從回憶中走出來,整理好表情。
“小櫻。”楊父楊母手上拎著個透明的禮品袋,討好地笑著。
禮品袋裡放著兩隻毛絨玩具,楊景櫻暗自嘆氣,她的女兒們對玩具的興趣早已淡化了,朋友們大多送的是孩子的課外讀本,數碼產品,老人們簡單粗暴送紅包或者金飾,她的父母,拿了她那麼多的錢,孩子十歲大生日,送兩個街邊小禮品店買的毛絨玩具。
“爸媽,上去吧。”
楊華偉已過50,看著叔叔嬸嬸佝僂的身形,心裡非常不忍,但是又無可奈何,他的父母和岳父母都快80了,看上去比他叔叔嬸嬸精神多了,他本人沒多大出息,但是,沒啃老,兒子也培養到了名牌大學畢業,現在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父母現在就是過著愜意的養老生活,養了條小狗,每天逗逗狗,看看電視報紙。
叔叔嬸嬸,快70了,還在擺攤賣菜……
楊父楊母走進包房,楊景櫻招呼兩個孩子,趙楷早已給孩子們說好,兩個孩子都非常禮貌地接過外公外婆送的毛絨玩具,笑著感謝他們。楊景櫻看著兩個孩子,很驕傲,她的女兒都很優秀,她很害怕她這裡不好的基因會遺傳給她的孩子們。
楊華偉安排他們入席,讓他們坐在角落裡。
大人們無非借著孩子生日,湊在一起熱鬧一番,平時大家都忙,找個由頭聚一聚,大家各自聊天喝酒。
楊景櫻一直堅持原則,她的父母是一對需要付贍養費的普通親戚,她對他們淡薄的親情,都在失去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消磨殆盡,她有她要維持的體面,她付出的金錢,只不過是花錢買清靜,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她要保護她的孩子,她的家庭,她的工作。
她熱情周到地招呼著親戚朋友,辦生日宴的地方放了台鋼琴,在國際性少年鋼琴比賽都已經拿到過金獎的景念恩笑嘻嘻地演奏了一曲,她不僅有天賦,天生也有表演欲,從小就膽大,不怯場,台風穩健,她的老師們都說她整天笑眯眯的,讓人看了就開心。
景念恩表演完鋼琴,下場回到座位上開吃,趙楷夫妻倆招呼完客人也坐下吃飯,趙楷和景益青聊著他們地專業,每次見面都是這樣,倆骨科醫生,聊得熱火朝天。
惠憶慈從小就安靜,她很喜歡安安靜靜地看著妹妹瘋跑瘋鬧,安安靜靜地聽她的媽媽的電話會議,安安靜靜地陪著爸爸寫論文。
她聽著她爸爸和舅公的聊天,聽著聽著就放下了筷子走到爸爸身邊。
景益青看著眼前這個漂亮的小姑娘認真聽他們聊天的樣子,疼愛地說道:“小蘋果,聽不懂就打斷我們問。”
趙楷笑著把女兒抱到膝蓋上,繼續和大舅舅聊。
有了舅公的准許,惠憶慈時不時打斷他倆問問題,都是些簡單的名詞解釋,景益青非常耐心的解答,深入淺出,惠憶慈聽得連連點頭,舉一反三問了更多的問題。
趙楷笑道:“舅舅,培養接班人那。”
“老了,手術刀是拿不動了,現在就致力於教學事業,可不得多挖點好苗子。”景益青感慨道,“學醫太苦了,學醫的好苗子越來越少了。”
趙楷也在醫學院教書,不由得連連點頭。
景益青看著趙楷懷裡正在深思的小姑娘,笑問:“捨得嗎?”
趙楷低頭看著咬著下唇正在想問題的女兒,和他的習慣一模一樣,思索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咬下唇,他倒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小女兒的天賦顯露很早,兩個孩子都送去學鋼琴,學了一年老師就來家訪,強烈要求他們夫妻倆讓景念恩走專業路線,他們倆送孩子學鋼琴,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倒沒想過她們能成為鋼琴大師什麼的,趙楷自己什麼樂器都不會,楊景櫻雖然學過鋼琴,但真是非常業餘的水平,沒指望孩子能成為鋼琴大師。
雖然老師向他們保證好好培養景念恩必成大器,他們夫妻倆還是非常慎重,在老師的建議下換了音樂學院更專業的老師,但是他們倆都再三跟女兒保證,只要她不想學了,就不學了,絕對不會逼迫女兒。
楊景櫻認為,畢竟父母的音樂細胞都是一般般,景念恩可能只是早慧了點,還是不指望她成大師,小女兒太好動,也就彈琴時能安靜下來,就讓她學著吧;趙楷則是怕小女兒被當成天才對待,萬一長大了平庸了,受不了落差會心裡失衡。
偏偏景念恩就是不走尋常路,每天幾個小時的練習,幾乎不需要父母盯著,她就是樂在其中,從小開始拿獎,一路走來,十歲了,他們倆存好了她將來去國外學音樂的學費。
然後她又自問自答:“以前所有的小孩都要跟著男人的姓,可現在早就不一樣了,我們班裡大多數兩個孩子的家庭,都是一個跟媽媽姓一個跟爸爸姓。”
趙楷欣喜地看著女兒,鼓勵她繼續說她的想法。
“以前女人不賺錢或者賺的錢不多,因為大多數工作都是體力勞動,可是現在早就不一樣了,高度工業化,媽媽是財務總監,比爸爸掙錢多,可是媽媽常說,她創造的只是短期的經濟利益,爸爸的研究如果有了成果,可以造福全人類,這是不可能用錢來衡量的。”
楊景櫻夫妻倆簡直震驚了,才十歲的孩子呀。
“寶貝兒。”趙楷本來就對兩個女兒愛若性命,如今才十歲的大女兒顯露出了他當年少年天才的風範,真的是讓他高興地快瘋了,“爸爸都沒想得那麼深入,爸爸只是認為,外公外婆是不對的,兒子女兒都是一樣的,你能思考地那麼深入,真的是太好了,繼續思考,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
“只有出現更多的女政治家,女科學家,像媽媽這樣在自己的領域做到最好的女性,更多地掌握社會的話語權,才能根本地改變社會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趙楷又要樂瘋了,因為這話是他的小女兒說的。
景念恩坐在琴凳上,笑嘻嘻地說著,表情和楊景櫻逗他的時候特別神似:“這都是姐姐說的,像我這樣的藝術家,不會去思考這樣沉重的問題的。”
趙楷又好氣又好笑,用十年前的流行語說,景念恩就是個二貨,像哈士奇一樣整天傻樂,是全家的開心果,要不是她和她姐姐一起輪流拿第一,以及她那超常的鋼琴天賦,趙楷都要懷疑是不是發生了什麼基因突變,要不然父母都挺沉穩的,怎麼就生了個二貨女兒呢?
惠憶慈點點頭。
“以此為目標咯。”楊景櫻每每感慨自己青春不再的時候,只要看到兩個女兒,就會停止矯情,兩個孩子每天都在給她驚喜,如今大女兒的一番思考,不得不讓她甘拜下風,她十歲的時候,整天就是念書學習,圍繞在外婆身邊撒嬌,哪會有如此成熟的思考模式?
“孩子,爸爸媽媽要教會你們正確的三觀,引導你們走正確的道路,但是最終,所有的路都要你們自己走,爸爸媽媽一直在致力於培養你們獨立思考的能力,現在看來,我們還是挺成功的。”趙楷抱著兩個女兒,為人父母,最大的驕傲不過如此。
電梯到了一樓打開門,楊景櫻從回憶中走出來,整理好表情。
“小櫻。”楊父楊母手上拎著個透明的禮品袋,討好地笑著。
禮品袋裡放著兩隻毛絨玩具,楊景櫻暗自嘆氣,她的女兒們對玩具的興趣早已淡化了,朋友們大多送的是孩子的課外讀本,數碼產品,老人們簡單粗暴送紅包或者金飾,她的父母,拿了她那麼多的錢,孩子十歲大生日,送兩個街邊小禮品店買的毛絨玩具。
“爸媽,上去吧。”
楊華偉已過50,看著叔叔嬸嬸佝僂的身形,心裡非常不忍,但是又無可奈何,他的父母和岳父母都快80了,看上去比他叔叔嬸嬸精神多了,他本人沒多大出息,但是,沒啃老,兒子也培養到了名牌大學畢業,現在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父母現在就是過著愜意的養老生活,養了條小狗,每天逗逗狗,看看電視報紙。
叔叔嬸嬸,快70了,還在擺攤賣菜……
楊父楊母走進包房,楊景櫻招呼兩個孩子,趙楷早已給孩子們說好,兩個孩子都非常禮貌地接過外公外婆送的毛絨玩具,笑著感謝他們。楊景櫻看著兩個孩子,很驕傲,她的女兒都很優秀,她很害怕她這裡不好的基因會遺傳給她的孩子們。
楊華偉安排他們入席,讓他們坐在角落裡。
大人們無非借著孩子生日,湊在一起熱鬧一番,平時大家都忙,找個由頭聚一聚,大家各自聊天喝酒。
楊景櫻一直堅持原則,她的父母是一對需要付贍養費的普通親戚,她對他們淡薄的親情,都在失去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消磨殆盡,她有她要維持的體面,她付出的金錢,只不過是花錢買清靜,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她要保護她的孩子,她的家庭,她的工作。
她熱情周到地招呼著親戚朋友,辦生日宴的地方放了台鋼琴,在國際性少年鋼琴比賽都已經拿到過金獎的景念恩笑嘻嘻地演奏了一曲,她不僅有天賦,天生也有表演欲,從小就膽大,不怯場,台風穩健,她的老師們都說她整天笑眯眯的,讓人看了就開心。
景念恩表演完鋼琴,下場回到座位上開吃,趙楷夫妻倆招呼完客人也坐下吃飯,趙楷和景益青聊著他們地專業,每次見面都是這樣,倆骨科醫生,聊得熱火朝天。
惠憶慈從小就安靜,她很喜歡安安靜靜地看著妹妹瘋跑瘋鬧,安安靜靜地聽她的媽媽的電話會議,安安靜靜地陪著爸爸寫論文。
她聽著她爸爸和舅公的聊天,聽著聽著就放下了筷子走到爸爸身邊。
景益青看著眼前這個漂亮的小姑娘認真聽他們聊天的樣子,疼愛地說道:“小蘋果,聽不懂就打斷我們問。”
趙楷笑著把女兒抱到膝蓋上,繼續和大舅舅聊。
有了舅公的准許,惠憶慈時不時打斷他倆問問題,都是些簡單的名詞解釋,景益青非常耐心的解答,深入淺出,惠憶慈聽得連連點頭,舉一反三問了更多的問題。
趙楷笑道:“舅舅,培養接班人那。”
“老了,手術刀是拿不動了,現在就致力於教學事業,可不得多挖點好苗子。”景益青感慨道,“學醫太苦了,學醫的好苗子越來越少了。”
趙楷也在醫學院教書,不由得連連點頭。
景益青看著趙楷懷裡正在深思的小姑娘,笑問:“捨得嗎?”
趙楷低頭看著咬著下唇正在想問題的女兒,和他的習慣一模一樣,思索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咬下唇,他倒真沒想過這個問題,小女兒的天賦顯露很早,兩個孩子都送去學鋼琴,學了一年老師就來家訪,強烈要求他們夫妻倆讓景念恩走專業路線,他們倆送孩子學鋼琴,主要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倒沒想過她們能成為鋼琴大師什麼的,趙楷自己什麼樂器都不會,楊景櫻雖然學過鋼琴,但真是非常業餘的水平,沒指望孩子能成為鋼琴大師。
雖然老師向他們保證好好培養景念恩必成大器,他們夫妻倆還是非常慎重,在老師的建議下換了音樂學院更專業的老師,但是他們倆都再三跟女兒保證,只要她不想學了,就不學了,絕對不會逼迫女兒。
楊景櫻認為,畢竟父母的音樂細胞都是一般般,景念恩可能只是早慧了點,還是不指望她成大師,小女兒太好動,也就彈琴時能安靜下來,就讓她學著吧;趙楷則是怕小女兒被當成天才對待,萬一長大了平庸了,受不了落差會心裡失衡。
偏偏景念恩就是不走尋常路,每天幾個小時的練習,幾乎不需要父母盯著,她就是樂在其中,從小開始拿獎,一路走來,十歲了,他們倆存好了她將來去國外學音樂的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