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次日,阿娘給許先生送去了鹹鴨蛋,還有自家曬的荷葉茶。

  許先生只有二十多歲,是位秀才。

  放學的時候,所有的孩子全都走了,只有馮燁還留在學堂里。

  許先生看著裝在青花瓷壇里的鹹鴨蛋,想起馮燁娘用青花布包起來的青絲,不由得嘆了口氣,孤兒寡母太不容易了。

  「馮燁,你為何還不回家,不怕你阿娘著急嗎?」許先生問道。

  「先生,我聽許德華說,您去過京城,是真的嗎?」馮燁問道。

  交陽城距離京城有幾千里,從交陽到京城,要坐船還要坐車,走上一兩個月才能到。除了衙門裡的官老爺,交陽城裡去過京城的人並不多。

  許德華就是許先生的侄兒,他和馮燁同齡,兩人從小一起長大。

  許先生點點頭,道:「我父親曾在京城的書院裡讀過書,我也跟著在京城住過幾年,到了能下場的年齡才回來的。」

  「真的呀,那許先生您聽說過楊家嗎?」馮燁問道。

  第844章 番外:醉里挑燈看劍(二)

  「楊家?哪個楊家?」許先生一怔。

  「就是以前的護國公府,太皇太后的娘家。」馮燁眨巴著眼睛,一臉的期待。

  許先生恍然大悟,笑道:「你這孩子,一定是聽了臨潼公主的故事了,對不對?」

  「嗯。」馮燁點頭,其實臨潼公主的故事裡可沒有提到楊家,但是許先生這樣問了,那他也不想否認,他只是一個八歲的孩子而已。

  「楊家早就滅門了,後來楊家有個叫楊錦程的,劫了法場,救走了自己的弟弟,夥同反賊韓廣起兵造反,天子派了大將軍蔣雙流平亂,聽說楊錦程自盡了。」這件事過去也只有十幾年,許先生雖然沒有親身經歷,可也聽說過,何況,他的父兄也都是有功名的,年少時他時常聽父兄們談論時政。

  「那楊家就沒有其他人了嗎,全都死了?」馮燁又問。

  「那肯定是全都死了啊,楊錦程是自盡的,好歹還算是死的體面,楊家其他人都是被砍頭的,就連楊皇后也是死在乞丐群里,唉,這就不說了,說出來也是辱了先帝的臉面。」

  民間關於楊皇后之死,說得頗為不堪,因為當時先帝讓貼出皇榜,各省各縣全都貼了,人人都知道楊皇后是藏身於乞丐之中,屍體也是在乞丐窩裡發現的。

  先帝是恨透了楊家,恨透了楊皇后,他不能廢了太皇太后,所以就只能詆毀楊皇后,就連死了也不放過。

  馮燁心裡一陣疼痛,他沒有說話,耷拉著腦袋向教室外面走去,走到門口,才緩過神來,轉身對許先生施禮:「學生多謝先生解惑,學生告辭。」

  許先生笑著搖頭,這孩子真有意思,他揮揮手,說道:「快回去吧,你阿娘等你回家呢。」

  送走所有學生,許先生便抱了那隻裝著鹹鴨蛋的罈子,又拿上荷葉茶回了家。

  許家是清虛人,薄有田產,在清虛算是大戶人家。

  許先生的父親是同進士出身,如今就是這交陽縣的縣丞,許先生考上秀才後,便跟著父親來到交陽,進了交陽的縣學讀書。

  馮燁讀書的這家學堂,則是許先生的恩師錢老夫子辦的,許先生每天有半日在縣學讀書,也還有半日則幫著錢老夫子在學堂里教授蒙童。

  許先生的大哥和他一樣,也是秀才,只是年紀漸大,已經斷了再進一步的念頭,如今就在清虛老家,在許家族學裡任山長,除了教授許家自己的子弟,也收附近鄉鄰家的孩子。

  許先生和父親一起住在縣衙的後衙里,許老太太雖然沒有跟過來,但卻派了自己的陪嫁嬤嬤過來照顧父子二人的飲食起居,他們住的小院子收拾得乾淨整齊,有花有樹有葡萄架,父子二人常常在院子裡下棋飲茶,談天說地。

  今天許先生還沒進院子,就聽到了裡面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他莞爾,這是大哥家的侄兒侄女來了。

  果然,他剛剛踏進院子,兩個身影就朝他撲了過來:「小叔父,小叔父!」

  「哎喲,你們當心點,別把罈子給弄破。」許先生一邊斥責,一邊又笑著任由兩個小傢伙抱著他的胳膊搖晃。

  「你們兩個,都給我站好,沒見小叔父手裡還拿著東西嗎?」

  隨著聲音,一個女子走了過來,她穿著湖藍色的褙子,眉目娟秀,如雲的秀髮上插了支青玉簪子。

  「大嫂,您也來了。」許先生連忙見禮。

  這時,小侄女已經接過了許先生懷裡的罈子,侄子也接過了他手裡的荷葉茶。

  「這是什麼?鹹鴨蛋?」許大嫂看著那隻青花罈子問道。

  「一個學生的阿娘送來的,那孩子很聰明,剛剛入學沒多久,我都沒有教,他自己就會背詩了。」許先生一邊說,一邊向裡面走去。

  許大嫂笑著說道:「那還真是聰明,小明和小雲都要硬逼著才能背下一首詩呢。」

  「是啊,那孩子只有八歲,今天竟然向我打聽護國公府楊家的事呢,我都有好幾年沒聽人提起楊家了,難得他一個小孩子居然還對這個有興趣,真是人小鬼大。」許先生打從心底里喜歡馮燁,這孩子長得好,又聰明,功課也好,當老師的都喜歡功課好的孩子。

  「楊家?」許大嫂忽然停下腳步,她有些遲疑地問道,「你說他向你打聽護國公府楊家?一個八歲的孩子,他問這個做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