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嗯……我雖然想像過挺多版本……但是很多時候……”紀如松托著腮考慮了一會兒,像是在思考自己的措詞,沉默了幾秒鐘後他說,“我就從幾個方面分析吧:文章當中雖然不多,但是幾次出現過時下流行的用語,這是一;案件雖然環環相扣,可是其中偶爾可以看得到一些近期案件的影子,這是二;言之的筆觸細膩,文筆很有些講究,偶爾出現的髒話也有一些故意修飾過的感覺,這是三;文中人物有音樂家和插花藝術家等等藝術家,所以他對各種藝術都有所涉及,涉及的還很深,這和作者平時的積累有關,這是四;小說人物中除了一些特定人物,大多數主要登場人物都有注重各人形象方面的描寫,這應該能一定程度折射的出言之本人的性格,這是五……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我覺得言之是一個工作或者人際關係網和警察有關聯、愛讀書愛看報看新聞的、有眼近視、比較注意形象的、內斂斯文的年輕人,應該不會像你說得那麼誇張。”紀如松想了想又笑著補充了一句玩笑話,“當然了,也不排除你剛才說的那種可能性,說不定言之說話其實帶髒,從來不注意個人形象,形容猥瑣,他所有在小說里寫到的都是故意掩去本性寫的。”
好厲害的警察的直覺!謝呈尹聽了紀如松的分析之後,頓時感到背後發涼,深深體會到了紀如松身為隊長的實力,也深深地後悔自己引出這麼一個話題,他竟然通過小說能分析出這麼多條條款款來,而且還猜得八九不離十,難怪他在分析案例上這麼有一套。
謝呈尹心跳如鼓,生怕紀如松這時再冒出一句“其實我覺得你挺像的,你該不會是言之本人吧”的玩笑來,那他可就真要硬生生被嚇出心臟病來了。
不過好在紀如松沒有繼續往下說下去,他的話題重心還是回到了簽售會上:“這次的簽售會是言之第一次公開露面,再加上我家老爸也是《祝漠》的書迷,也對這活動很感興趣,可他說這都是年輕人去的地方,自己和這種環境格格不入,所以一再叮囑我去,我要是不去,估計會被老爸念死,所以我最希望言之的簽售會辦在我不用出差、也不用值班的日子。”
居然連紀家老爸都是自己的書迷……這段話讓謝呈尹幾乎失去了說服紀如松的動力,只能指望在自己臨近簽售的日子,後者能多多出差或者恰巧在那天值班。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眼幾個月的時間過去,謝呈尹的身份既沒有被紀如松輕鬆識破,他的小說也終於進入到了最終審核過稿階段。
創作的過程由於有了紀如松“活生生的真人參與”,變得比以前更加有滋有味起來,寫作也因此變得更加順暢,有時遇到瓶頸,謝呈尹會換一個考慮角度,幻想著如果這時把事情交給紀如松來做,他會怎樣解決,而大多數時候,卡文現象都會因此迎刃而解。
可以說除了偶爾因為被紀如松的一些動作、話語、或者身體接觸而時而產生心跳加速或者臉上發燒現象以外,謝呈尹的一切生活都在正軌中平穩地渡過著,警局的工作和酷似小說人物的真人存在,對於一個破案愛好者來說,還是相當滋潤的。
可是他本人卻並沒有多高興,最讓他感到焦慮的,是本來應該屬於“好消息”範疇的、編輯一次一次的過稿通知,在最後一次校稿結束後,謝呈尹卻因為紀如松近來動向不明,遲遲定不下發售日期,弄得編輯幾乎一天兩個電話,催著謝呈尹讓他給個確定的日子。
雖然簽售會舉辦的日子大部分取決於印刷成冊的時間,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作者本人的意見,畢竟作者實在抽不出空的話,事情也辦不成,所以謝呈尹還有一些調整的餘地。
因此,在那次不惜自毀形象也要阻止紀如松去簽售會,卻適得其反的事件過去以後,謝呈尹就時刻留意著紀如松的辦案動向,就想等著他什麼時候出差辦案或者乾脆赴外地學習什麼的,就趕緊把簽售會的時間定下來。
編輯催得越來越緊,謝呈尹也就越焦躁,在幾乎頂不住編輯那邊的壓力,隨便說一個日子妥協時,紀如松那邊傳來了一個重大案件的消息。
原來就在謝呈尹所屬分局的管轄範圍的商業中心內,發生了一起惡性金飾品搶奪案件,是集團作案,犯罪份子共有三名,他們不僅選擇在人流相對密集的白天搶劫了一家知名購物中心內的金店,最危險的是,這些人還有槍。
在囂張地搶走了價值三千多萬的金銀財物之後,他們繼續大搖大搖地持著槍,乘坐犯罪用的的小轎車,最後消失在了民眾的視線中。
金飾品搶奪案發生後,該金店內曾經一度發生巨大的混亂,直到附近派出所的警察出現,才疏散了大部分群眾。
這樣的重大犯罪當然也引起了市裡的極大重視,市公安局當即限該區的分局在一個月內破案,而由紀如松帶領的小隊作為分局中破案率最高的一支刑偵支隊,自然而然地被委派到了這充滿了危險和壓力的任務。
在接手任務以後,紀如松當即指揮他手下的隊員們分頭展開了查訪工作,由他本人帶著兩名技術人員,去現場搜集證據順便安撫群眾的情緒,黃超和另兩個隊員則被紀如松安排去調取現場和周邊路段的監控探頭,掌握犯罪份子的行動路線。
“綜合上面這些因素,我覺得言之是一個工作或者人際關係網和警察有關聯、愛讀書愛看報看新聞的、有眼近視、比較注意形象的、內斂斯文的年輕人,應該不會像你說得那麼誇張。”紀如松想了想又笑著補充了一句玩笑話,“當然了,也不排除你剛才說的那種可能性,說不定言之說話其實帶髒,從來不注意個人形象,形容猥瑣,他所有在小說里寫到的都是故意掩去本性寫的。”
好厲害的警察的直覺!謝呈尹聽了紀如松的分析之後,頓時感到背後發涼,深深體會到了紀如松身為隊長的實力,也深深地後悔自己引出這麼一個話題,他竟然通過小說能分析出這麼多條條款款來,而且還猜得八九不離十,難怪他在分析案例上這麼有一套。
謝呈尹心跳如鼓,生怕紀如松這時再冒出一句“其實我覺得你挺像的,你該不會是言之本人吧”的玩笑來,那他可就真要硬生生被嚇出心臟病來了。
不過好在紀如松沒有繼續往下說下去,他的話題重心還是回到了簽售會上:“這次的簽售會是言之第一次公開露面,再加上我家老爸也是《祝漠》的書迷,也對這活動很感興趣,可他說這都是年輕人去的地方,自己和這種環境格格不入,所以一再叮囑我去,我要是不去,估計會被老爸念死,所以我最希望言之的簽售會辦在我不用出差、也不用值班的日子。”
居然連紀家老爸都是自己的書迷……這段話讓謝呈尹幾乎失去了說服紀如松的動力,只能指望在自己臨近簽售的日子,後者能多多出差或者恰巧在那天值班。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眼幾個月的時間過去,謝呈尹的身份既沒有被紀如松輕鬆識破,他的小說也終於進入到了最終審核過稿階段。
創作的過程由於有了紀如松“活生生的真人參與”,變得比以前更加有滋有味起來,寫作也因此變得更加順暢,有時遇到瓶頸,謝呈尹會換一個考慮角度,幻想著如果這時把事情交給紀如松來做,他會怎樣解決,而大多數時候,卡文現象都會因此迎刃而解。
可以說除了偶爾因為被紀如松的一些動作、話語、或者身體接觸而時而產生心跳加速或者臉上發燒現象以外,謝呈尹的一切生活都在正軌中平穩地渡過著,警局的工作和酷似小說人物的真人存在,對於一個破案愛好者來說,還是相當滋潤的。
可是他本人卻並沒有多高興,最讓他感到焦慮的,是本來應該屬於“好消息”範疇的、編輯一次一次的過稿通知,在最後一次校稿結束後,謝呈尹卻因為紀如松近來動向不明,遲遲定不下發售日期,弄得編輯幾乎一天兩個電話,催著謝呈尹讓他給個確定的日子。
雖然簽售會舉辦的日子大部分取決於印刷成冊的時間,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考作者本人的意見,畢竟作者實在抽不出空的話,事情也辦不成,所以謝呈尹還有一些調整的餘地。
因此,在那次不惜自毀形象也要阻止紀如松去簽售會,卻適得其反的事件過去以後,謝呈尹就時刻留意著紀如松的辦案動向,就想等著他什麼時候出差辦案或者乾脆赴外地學習什麼的,就趕緊把簽售會的時間定下來。
編輯催得越來越緊,謝呈尹也就越焦躁,在幾乎頂不住編輯那邊的壓力,隨便說一個日子妥協時,紀如松那邊傳來了一個重大案件的消息。
原來就在謝呈尹所屬分局的管轄範圍的商業中心內,發生了一起惡性金飾品搶奪案件,是集團作案,犯罪份子共有三名,他們不僅選擇在人流相對密集的白天搶劫了一家知名購物中心內的金店,最危險的是,這些人還有槍。
在囂張地搶走了價值三千多萬的金銀財物之後,他們繼續大搖大搖地持著槍,乘坐犯罪用的的小轎車,最後消失在了民眾的視線中。
金飾品搶奪案發生後,該金店內曾經一度發生巨大的混亂,直到附近派出所的警察出現,才疏散了大部分群眾。
這樣的重大犯罪當然也引起了市裡的極大重視,市公安局當即限該區的分局在一個月內破案,而由紀如松帶領的小隊作為分局中破案率最高的一支刑偵支隊,自然而然地被委派到了這充滿了危險和壓力的任務。
在接手任務以後,紀如松當即指揮他手下的隊員們分頭展開了查訪工作,由他本人帶著兩名技術人員,去現場搜集證據順便安撫群眾的情緒,黃超和另兩個隊員則被紀如松安排去調取現場和周邊路段的監控探頭,掌握犯罪份子的行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