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完藍老的講述,呂昭跟他的助手相互看看點了點頭,又回過頭來看著我,似乎在問是不是該道別。可我卻不想這麼快就離開,藍海是著名的金石書畫大家,既然到了他的居所,怎麼能什麼都沒看到就空手而歸呢?

  我對藍老說:“藍老,您是金石書畫大家,我們仰慕您很久了,平時只在雜誌報刊上看過您的作品,我們今天既然來了,能不能讓我們近距離地欣賞欣賞您的大作啊。”

  藍老對我搖搖手:“什麼大家不大家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值一提啊。不過,還是要多謝你們這些後生子還記得老朽。”說完,他抬頭對婦人說:“來的都是客。小惠,你就帶他們去看看吧。”

  婦人帶我們走進西側的那棟平房,門楣上懸著匾額,上書蒼勁的繁體篆書:“蘭梅書屋”。這棟平房共有三間相通的屋子,進門中間是個大間,左右各有稍小的兩間。

  屋子是仿古的裝飾風格,三間屋子的牆上都掛滿了書畫作品。中間的大屋子裡,是按老式傳統廳堂布局擺放的明式家具,泛著幽幽的光,看不出是古董還是仿造。中間大屋的中堂聯是凝重沉厚的隸書:“松竹曲直,自有九分傲骨;梅蘭濃淡,猶抱一片冰心”。左邊的屋子中間擺著張大大的工作檯,蒙著灰白毛氈,幾乎占去了半間房,台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一個木盒子裡裝滿了形狀、色彩、大小各不相同的各種石頭。右側的屋子沒有家具,只在中間位置擺放了一個帶玻璃罩的展示台,裡面有各式印章和蓋滿了印章的宣紙。這三間屋子應該就是藍老的工作、會客與作品展示空間了。

  婦人帶著我們細細觀賞牆上和展示櫃裡的書畫、篆刻作品,並給我介紹這些作品的內容和特點。婦人對屋子裡的每件作品都如數家珍,講解簡潔扼要,講到精妙處,飽含深情,談吐和神態完全不再像個保姆,而是對金石書畫藝術有著精深造詣的鑑賞家。這讓我有些意外,看來,在藍海家久受薰陶,連保姆都沾染了濃郁的藝術氣質。

  呂昭帶來的刑警顯然對這些並不感興趣,索然無趣地跟隨在後,後來,乾脆跑到院子裡去抽菸去了。

  藍老的畫作以蘭、梅居多,筆力蒼勁挺拔,用墨濃厚,畫意深邃悠遠,不愧大家風範。

  最後,我們來到藍海的工作室,在工作室的牆上,有幅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幅國畫,畫的是蘭花,尺幅並不大,才二尺見方,但懸掛的位置很特別,就在工作檯背後的牆上。整面牆有近五米寬,除去書櫃還剩有兩米多的空間,但就只懸掛了這麼一幅小小的畫框。我之所以對這幅畫感到特別,是因為其他牆上的書畫作品都是掛得滿滿當當,只有這幅蘭花卻獨占了整面牆,顯得尤其醒目。

  第六章 蘭梅遺夢2

  我走近鏡框仔細看了看,畫作似乎有些年月了,紙色有少許發黃。畫面上幾支蘭草俊逸斜飛,頂端的蘭花似放未放,根處幾顆卵石,幾點淡墨波痕,留白處用瘦金體題著一首唐詩,摘自杜牧的《蘭溪》——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落款是“幽蘭居士”,鈐著同樣的印鑑,沒有時間也沒有其他題跋。我看了半晌,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惠姨,這幅蘭花有什麼特別的嗎?”我指著這幅《蘭溪》問婦人。

  被我喚作“惠姨”的婦人走過來,微笑著說:“也沒什麼特別,只是這幅畫是藍老的祖輩畫的,是藍家代代相傳的畫作。”

  “哦,”我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難怪藍老把這幅畫掛在這裡,原來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里講究傳承,家族傳承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代表。

  欣賞完屋子裡的作品,時間已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惠姨時不時走到外面去給藍老斟上茶水,照看一下藍老,顯得無微不至。

  小周拿著相機不停地拍照,不放過每一件細小的藝術作品。對我們來說,這麼近距離地欣賞藍老的作品,是難得的機會,得多留一些清晰的相片作為紀念。

  就在我們打算告辭的時候,有人按響了門鈴。惠姨趕去開門,在外面抽菸的刑警已先一步幫忙打開了院門,門外站著一男一女兩個中年人,男的穿著筆挺的襯衣打著領帶,女人也是一身標準的職業裝。

  “你們找誰?”年輕的刑警問道。

  “他們是我們約來的律師。”門外的人還沒回答,惠姨就搶先回答了,並將兩人迎了進來,徑直將客人引進了屋子。

  “你們有客人,那我們就先告辭了。”等婦人再從屋子出來,呂昭跟婦人說。

  “也好,怠慢了……藍老約了律師談修改遺囑的事,我也要幫著藍老照看著點,就不留你們了。”婦人低頭含笑致歉。

  “哦,這樣啊。”呂昭說,“那,藍老打算在百年之後怎麼處理那些作品啊?”

  “呃……”婦人猶豫了一下,“藍老打算把所有書畫作品全部捐給湖南國畫研究院……”

  “藍老真是高風亮節啊!值得我們這些晚輩好好學習。那好,你們忙,我們就不打攪了。”我們跟藍老也打過招呼,就離開了院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