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全場掌聲雷動!

  玩過槍的人都清楚,瞄豎著的目標相對比較容易,瞄平躺的目標很難,而要用立姿瞄準五十米距離上直徑四公分的目標,並槍槍擊中目標中心,難上加難!

  王平不愧是高手中的高手,真正的神槍手!

  第一章 神槍手3

  王平帶著我和助理小周在射擊場練習靶位後的過道裡邊走邊聊:“其實,現在的射擊運動,槍枝不是最主要的,人,才是關鍵。”他指了指正在訓練的運動員,“你看,他們現在的配槍,都是國內頂好的槍枝了。”

  我看了看他們的持槍,張淼手持的是那支德國進口槍自不必說,其他隊員的訓練用槍大多已經是最新款的峨眉316、317型的專業運動步槍了,無論造型還是射擊精準度同國外的槍枝比較幾乎沒有什麼差別,只有年紀更小一點的兩個運動員還在使用一支峨眉751型男子自選運動步槍和一支峨眉752型女子標準運動步槍。峨眉752型女子標準運動步槍,和當年王平征戰全國賽場的751型自選步槍屬於同一個時代的產品,是男女龍鳳胎。

  王平說:“兩個隊員剛入隊沒多久,就用這個先起步。比起我當年來,那也是好到了天上了。奶奶的,這群小兔崽子,比我好過多了。所以我說啊,現在的射擊運動,槍枝已經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了,關鍵的還是人。”

  “是啊,槍枝彈藥的因素減小了,人的因素自然就提高了。”

  “嗯,現在的運動槍械,在設計和製作上跟以前大不一樣了,提高很大,以前是‘人適應槍’,而現在都是‘槍適應人’。”

  “槍適應人?這是個什麼概念?”

  “你看看,除了那兩支古董,其他的槍枝,每一個部件都可以依據射手的個人特點和要求進行調整。貼腮和托肩鉤都是獨立的組合結構件,可以朝各個方位進行調節,射手可以把它們調整到最舒適最熨帖的位置。握把也有好幾個型號,可以根據每個射手的手型大小進行選配。而不像以前那樣,人要遷就槍枝,臉上肉多的,要稍稍用力壓緊腮部才能夠到瞄準具,恨不得把貼腮給砍一個缺才好。臉上肉少的,就想盡辦法在貼腮上黏貼東西增厚。”

  “哦?還有這樣的事?”

  “可不是嘛,以前好多運動員都會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對槍枝做一下簡單的改造,這不稀奇。我當時用健衛17的時候,也在貼腮上粘了一塊皮革呢,哈哈,誰叫我是窮人的孩子,臉上不長肉嘛。哪像現在這幫小兔崽子,一個個圓滾滾的。”

  “確實是這樣,槍枝的改進對射擊運動水平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是不是從事射擊這項運動需要特別的天賦?”我轉換一個話題。

  “我不知道是不是存在有天賦,但槍感很重要。同樣的槍,同樣的訓練,同樣的技術要領,為什麼有人就能打得好,有人就死活成績上不去呢?說到底,跟槍感很有關係。”

  “槍感和天賦不是一回事嗎?”

  “也許吧,”王平點上一支煙,“你仔細看看張淼和石峰,能看出區別來嗎?”

  張淼和石峰的練習靶位是相鄰的,他們正在進行立姿的訓練。抬槍——左臂支撐肘落入左腰部——調整肘部貼合度和重心——固定姿勢——調整呼吸——貼腮——瞄準——預扣第一道火——精確調整——緩慢穩定地施加第二道火指壓——擊發——保持動作數秒——放下槍枝。反反覆覆重複著一個動作流程,整個過程都很流暢,兩人的節奏也差不多。

  他們正在進行空槍練習,每次擊發都會發出一聲輕微的“塔”的聲音,他們在槍機拉杆的凹槽里卡上了一小塊橡膠墊,擊發的時候可以避免讓撞針撞上膛管,造成磨損。

  我仔細觀察他們的動作,沒有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你再仔細看看他們的槍管。”王平在旁邊提醒我。

  經過王平的提醒,我終於發現了他們之間的細微不同。雖然兩人的槍管晃動都非常細微,但張淼的晃動顯然稍大一些,槍枝隨著張淼的身體一直在做水平方向的左右擺動。

  我把這個觀察結果告訴王平,並表示疑問:“張淼的成績不是比石峰更好嗎?可看上去,他在槍枝的穩定性上還沒有石峰強啊。”

  “這就是槍感了。”王平吐出一個大大的煙圈,“人是活的,不可能做到完全靜止,你越想控制它,自然就會通過神經訊號調動更多的肌肉群來參與這個計劃,可參與的東西越多,越適得其反,反而更加難以控制了。”

  “是這樣啊。”我聽得似懂非懂。

  “嗯,所以,在立姿射擊這個動作上,完成基礎動作之後,人槍合一,身體要儘可能放鬆,這時候,人會處於一個相對自然的輕微運動狀態,是前後晃動的軌跡,因為人不是機器,這種運動是無法完全克服的。而射手如何做到不額外地給槍枝的晃動強加控制,在運動中尋找擊發時機,就與槍感密切相關了——你看張淼,他的身體基本上都是在放鬆狀態,槍管一直隨著身體的晃動處於勻速的有規律的左右擺動中,當準星朝靶心移動還有一點距離時,他扣響了扳機,彈頭出膛之後,卻命中靶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在運動中擊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