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完我的話,陳八妙咬著嘴唇,思索了間隙。

  之後,八妙並沒有給我車鑰匙,而是扭身又坐回了她的名貴汽車。

  陳八妙看了一眼儀錶盤上的時鐘,才扭頭對我說話道:“我帶你去,從這裡到殯儀館大概四十分鐘,我的車快,二十分鐘之內就能到。”

  “你?”我本能的搖頭否定道:“太危險了!你還是在我飯店裡等消息吧。”

  聽了我的話,陳八妙非常認真的沖我笑了笑,然後回答我道:“第一,這是我的車,只有我知道怎麼把她開到最快,第二,我這輛紅色幻影價值一千兩百萬,你開著它,那怕劃上一條道道……霍老闆想怎麼賠償?賣身?還是賣腎?”

  聽完陳八妙的理由,特別是第二條理由……我感覺她開車是非常合適的哈!

  就這樣,因為陳八妙這兩個讓我腎疼不已的質問,我再一次急流勇退,選擇成為了乘客,跟著陳八妙的車穿越市區,風馳電掣駛向西北方向的火葬場而去。

  我們市區有幾個火葬場我並不清楚,不過我聽蔡記者說過,真正具備解剖,藏屍和二十四小時值班能力的,只有西北方,靠近西郊山區的“百仁谷”殯儀館。

  而今晚我們挖掘出的這些屍體,也確實是要送到那裡去的。

  這個殯儀館,聽名字似乎是立在一個山谷中的,可實際上它的北邊是黃河,南邊是平原,周圍一堆林林聳聳,十幾米高的老槐樹,獨門獨戶,除了法院一個槍斃犯人的靶場之外,再沒有過別的鄰居。

  這樣以來,“百仁谷”可就有點名不副實,這名字,更有一些引人遐想了。

  自古以來,殯儀館,火葬場便是各種鬼怪傳聞非常多的地方,基本上稍微打聽一下,就都有些死人詐屍,活人見鬼,小妖索命或者女鬼攔車之類的胡亂故事,其中真少假多,不足為奇。

  不過我們今晚要去的這間殯儀館,確實是有一段在我們這非常有名的黑暗歷史的,而這段歷史……則和它的名字有直接的聯繫。

  據說,這個殯儀館在最早的時候,原本附屬於郊區的一座教堂,教堂不大也不小,裡邊住著一個西洋牧師。

  而教堂為什麼會變成殯儀館,這就要從一九二八年,魯北的一場血腥大屠殺說起了。

  一九二八年曰本入侵膠東半島的時候,曾經在我們市區進行過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當時有一百多個教民為了躲避鬼子兵,便躲進了教堂中,妄圖逃過鬼子的劫殺。

  但是後來,曰本人還是包圍了這家教堂,架起了大炮讓牧師交人。

  在這種情況下,那個西洋人為了保全自己,便以和日軍達成協議為由,將一干難民騙出了教堂,並交給了日軍。

  而日軍更是殘忍,他們得到人之後,先把這些難民用鐵絲穿透鎖骨,帶到了今天殯儀館的位置,之後日軍把人當成靶子,用刺刀衝鋒的方式全部殺害,緊接著又澆灌上汽油,進行了焚屍。

  後來,這件事作為“戰績”,被通報了日軍高級司令部,高級司令部卻感覺在教堂附近殺人做的太過火,怕引起西方列強的抗議,所以便命令屠殺的部隊不許聲張,並要對屍骸進行“特殊處理”。

  第一百零一章 :九二八大屠殺

  在一九二八年那場橫掃魯北的屠殺慘案中,共有近兩萬人被日軍殺害,這些人的屍體大都遺失荒野,任憑野狗蛆蟲啃噬。

  但因為這一百多人進過“洋大人”的教堂,而日本人又怕得罪西方強國,故而並沒有胡亂處置,他們的屍骸反而得到了穩妥的安置。

  慘案發生之後,日軍迅速出動了一個中隊,連夜在殺人焚屍的地方挖掘了一個巨大的,如山谷般的深坑,把附近他們所能找到的屍骸全部丟進這個坑裡深埋,然後又從新恢復植被,甚至移植栽種了許多槐樹,很是做了一番偽裝工作。

  另一方面,鬼子兵又出重金收買了那個出賣中國人的西洋牧師,說他和大日本皇軍合作有功,既交出了襲擊皇軍車隊的“土匪”,又忠實“履行”了一個傳教士的責任,幫助皇軍伸張了正義。

  於是乎,這個出賣了中國人的劊子手,就這樣搖身一變,變成了東西方合作的典範,變成了維護中日歐友好關係的使者。

  如此一來,兩個強盜都皆大歡喜了,國聯和腐敗的政府善後調查時也只是看見了一堆歪七扭八的松樹,卻不見日軍搗亂教堂的痕跡,而這百餘人的死,很快就在隨後更大的腥風血雨和歷史進程中,成了一段簡短到不能再短的“插曲”。

  到了後來,這百餘人的冤魂所換來,所剩下的,只有一個“百人谷”的悲慘地名,以及一大片當年日軍移植的粗大槐樹。

  建國之後,百人谷地區因為過去的慘案和人民的忌諱,建起了這一座殯儀館,後來右傾肅反的時候,還擴充了槍斃死刑犯的功能。

  殯儀館因為旁邊直離著一個“生產死人”的單位,所以業務量直線上升,規模也就慢慢擴充,改變,最後成了我市地區最大號的綜合火葬場了。

  八十年代改革之後,我們市曾經興起過一段為傳統地名改名的狂潮,因為“百人谷”這個名字太過陰森血腥,令人想入非非,所以不知道哪個領導一揮手,便把這裡的百人谷,寫成了“百仁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