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各國公使不解,他西太后和小李子也不解,因此一直站在那小姑娘身邊的李大總管,便擰著眉毛問這小姑娘道:“你不是說這裡邊是個偶人兒麼?怎麼是一方土?”

  見問,小姑娘揚額一笑,又恭恭敬敬,膽大妄為的回答他和老佛爺道:“老佛爺,我們這木偶是用陰沉木做的,正經香山良人的手藝,這木材精貴,得養。土養木,所以必須要放在土裡才不會開裂。”

  小姑娘說完這些有的沒的的事情,便徑直伸出素手,把那些沙土一點點弄出來。

  漸漸地,在血紅色的木盒子裡,一個小人兒的輪廓被刨了出來。有頭有腦有身子,最後還刨出來一身紅黃相間的衣服。

  隨著這沙土裡的“玩意兒”一點點被弄出來。老佛爺那原本褶皺成八字的皺紋,漸漸舒展了開來。

  因為這個時候,那小姑娘徹底將埋藏在紅木盒子裡的東西弄了出來,大家全都看見,那是一個活靈活現的小猴子。

  猴子有小半個人高,身體長短與個正常的兩歲孩童無異,手上腳上貼著猴毛,臉部尖耳撓腮,還畫著京劇的猴子臉譜。

  西太后喜歡猴子,在加上臨近壽誕,更是喜好熱鬧和工於熱鬧,故而這個人偶的猴子設計,可謂是賺足了老佛爺的胃口,與那樣式雷的太監座鐘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樣討巧的東西,或許沒什麼技術含量,但是在老佛爺面前,這才是真正好的“玩意兒”。

  正所謂一喜得喜,一笑百順。西太后看著小姑娘手裡的小猴子,當即喜笑顏開,連夸這木猴子乖巧,又夸這拿猴的女娃可愛,還說張之洞有心,更說咱大清的東西長臉。

  當然,老佛爺自吹自擂,怎麼撇呼都成,但在那些外國人心中,這可不是什麼像樣的東西,甚至……難以稱之為機械。

  對此,達格羅伯記載說“那隻木偶看上去簡陋難堪,就像是十七世紀吉普賽人的東西,畫著重重的油彩,穿著誇張的衣服,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言。”

  這個評價雖然不無偏頗,但是卻基本符合當時所有使節的評判,而且就連奉旨陪襯的樣式雷門人,也不住搖頭,嘟囔著“香山的一幫廢物,弄個木雕來湊什麼熱鬧?!”

  可能李大總管也意識到了這場面上氣氛漸漸地不對了,因此在女孩子把那隻木偶徹底拿出來後,他又笑著吩咐說,“這萬國機械會不是影子戲,只有自己會動的玩意兒才能算機器呢!小女娃,你手裡的這個小人兒自己會動麼?”

  對此,那小妹子咧嘴一笑道:“能啊,我不用手牽引,它就會唱戲,跳舞!”

  小妹子說話清亮乾脆,故而剛一開口,各國使節便通過翻譯的口知道了她言辭間的意思。

  再之後,便是一陣轟然的騷動。

  第三十八章 :鬼偶

  西太后辦壽宴的時代,是公元十九世紀末期。

  那個時期、那個時代,是一個造夢的時代,世界醞釀著變革,各種現代化的東西都開始6續出現,世界已經在現代文明的曙光前徘徊了。

  但在怎麼徘徊,那種不靠手牽引著,就能動的電子機器人還是沒有出現的,那些玩意,還全是科幻小說里的痴人說夢。

  因此,當這個戲台上的小姑娘說出她手裡的小猴子自己能跳又能唱時,所有人盡接不信的搖著頭,更有外國使者好奇的問她是不是在小猴子肚腩中放了一個八音盒,用的是條原理還是沙漏原理。

  對此質問,這姑娘並不回答什麼,僅僅是仰著眉毛輕輕一笑後,她便向老佛爺請示能不能立刻開始表演。

  對於小姑娘和她手裡的猴子,不光各國使臣們好奇,就連老佛爺也看著新鮮,因此西太后也沒在乎那麼多的宮廷規矩,立刻讓鼓樂師傅們配合著演奏,要看這小姑娘手裡的猴子“跳機械舞”。

  在小姑娘和宮廷的師父太監們短暫溝通之後,李大總管便帶著太監,和那個上來的男人把紅木盒子和沙土都弄了下去。

  再之後,小姑娘將一根木棍放在小猴子身邊,又把那木偶猴子平平整整的趟在地上,自己便又退步六米,於大戲樓紅絨的舞台邊靜靜地立著。

  點頭,示意,鑼鼓師父開點,三吹三打鼓點起,眾人一聽,正是那老佛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中,“靈根孕石悟空出,東海龍宮求神針”的一段過門。

  這一段過門說的是孫悟空剛得大道,於東海取得定海神針時的一段故事,也算是《西遊記》中一段不小的**部分。說講起來,到也是乘風破浪,映襯她西太后壽辰的景色。

  說起來也巧合,原本在今天的戲文中是有這一部分內容的,但可惜西太后看曲單子時,嫌棄這一部分不夠鬧,而且又有“犯上作亂,強取豪奪”的內容,正合著她大清朝的內外窘迫。

  故而對此,西太后沒有選取,非但不選,還硬生生在已經給各國使臣的戲單子上給劃了去。

  而這時在那女孩子的示意下,鑼鼓師傅又打出了這個鼓點,西太后自然大感意外,可是在意外之餘,她的好奇卻還是占據了上風,甚至這位老佛爺還告訴身邊的使節和皇帝說“我倒要看看,這一個木偶,人不拉手不提的,怎麼把這一齣戲給演下來。”

  老佛爺話音出口時,那漫長而技巧高的過門部分已經完畢,戲文正鼓和京胡聯奏開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