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了這個想法,我便隨時準備開溜,不過轉念一想,感覺這樣沒面子,也挺不尊重人的。

  所以我認為,不如先聽趙海鵬說完他哥哥支的招數,在尋機撒手,也算體面。

  因此,我故作鎮靜道:“老趙,你先說說你哥是個什麼意思唄?”

  趙海鵬點頭,隨後開口道:“既然油狼兒愛吃,那咱們就還得從吃上下手,既然供奉祭祀‘油狼兒’的材料是羊,那咱們就用‘唐菜’中‘夏羊’這道菜的製作方法來對付它。”

  “你等等......”我不解道:“夏羊?是什麼羊?”

  “夏羊不是羊,”趙海鵬搖手道:“那是一道唐代時便有的軍旅菜餚,這道菜還有個典故,你聽了,就知道是個什麼意思了。”

  說至此,趙海鵬或許是為了緩解我們之間凝重的氣氛,於是他便先放了放有關治鬼病具體的辦法,把這“夏羊”中的典故,從頭告訴了我們。

  他說,明這道菜的人應該是唐代的皇帝,但具體是誰不一而足,有人說是唐太宗李世民,有人說是唐中宗李顯。

  不過在趙海鵬的記憶版本中,這道菜的明人為唐太宗李世民,明時間是其尚未稱帝,與竇建德大戰虎牢關的時期。

  ......唐武德四年,夏王竇建德為救援危在旦夕的王世充,率領馬步兵南下,侵唐援鄭。

  當時,竇建德的盟友王世充正和唐朝決一死戰,而竇建德的突然加入,無疑會導致天平傾斜,到時候新興的唐王朝腹背受敵,必然有傾國之患。

  面對危急,時為秦王的李世民力排眾議,命令大軍繼續圍困已成強弩之末的王世充,自己則帶著三千“玄甲軍”出征,到虎牢關與竇建德決一死戰。

  但是,當唐軍馬不停蹄,趕到虎牢關前的時候,所有兵將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因為他們看見的,是竇建德漫山遍野的大軍,一眼望不見盡頭,旌旗招展之下,虎牢關外以幾無立牛之地。

  面對著滿山的大軍,傻子也看的明白,這竇建德是傾全國之力來攻虎牢的,縱然李世民手下的三千玄甲軍號稱百戰精銳,但面對不下三十餘萬,傾巢而來的夏軍,也當真心中要打鼓的。

  於是,軍心動搖的信號,就這樣在秦王李世民的軍隊中彌散開來。

  而李世民自然知道,軍心不穩,往往是失敗的先兆。

  為了穩定軍心,李世民耍了一些手段。

  秦王李世民一到了虎牢關,便無事人一般登城瞭望,他看著夏軍遍野的旗幟,非但不驚,反而還笑著以鞭指敵,謂眾將士道:“此乃何物?”

  秦王的輕言漫語,眾將自然不解,於是他們異口同聲道:“夏兵!”

  聞言,秦王李世民哈哈大笑,隨後轉身,對眾將曰:“非也,這是竇建德的羊群!”

  說著話,秦王又指了指腳下的虎牢關道:“羊入虎口,安得有不吃之理?”

  李世民簡單的三句話,讓眾將士哈哈大笑,也讓先前籠罩在軍隊中的陰霾之氣一掃而光,更讓士氣軍心為之一振!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決定“乘勝追擊”,徹底激起將士們的鬥志,於是便再次揮鞭,對眾將士們允諾,明天早宴,每人賞賜“夏羊”一隻,待吃飽喝足,再與秦王一起上陣“捉羊”!

  秦王金口玉言,當時呼聲雷動,眾將士山乎萬歲,士氣高漲。

  按理說,到這裡,故事就應該圓滿了,結果也應該是玄甲軍弟兄吃飽喝足,第二天上戰場將敵人一掃而光才對。

  不過,血淋漓的現實和唐軍糟糕的後勤系統,卻打碎了李世民的美夢。

  在古代征戰時,吃的東西往往都很難保證,而肉糧等副食品,更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因此,為李世民掌管後勤的軍廚們很快尷尬的現,這虎牢關里根本就沒有羊,他們出關去農村尋獲,卻也只找到百十隻只又瘦又乾的小羊,根本無法滿足玄甲軍三千多人的吃食。

  而軍廚回稟李世民之後,毫不客氣的說,他臉都綠了。

  秦王金口玉言,說出去的話就一定的做到,要不然君王食言,會造成極端惡劣的影像,非但先前剛找回來的士氣消失全無,反而還可能導致軍隊譁變,進而滿盤皆輸。

  於是乎,“找羊”便成了李世民當晚最重要的任務,堪比生死賽跑的任務。

  不得不說,很多時候,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是骨感的,縱然李世民天縱英才,可也不能夠空手變出羊來,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概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這件事,還是一個軍廚給他想出了主意。

  那軍廚姓甚名誰,以不可考,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偷偷的找到火燒屁股的李世民,說他有辦法,能讓士兵們都得到羊,而且心滿意足。

  隨後,那個軍廚便將自己心中的籌劃都告訴了秦王,並保證依照此計而行,給他一百伙頭兵,明天早上晨炊之前,他定然能“變”出數千隻“夏羊”來。

  這秦王李世民聽完那火頭軍的耳話,當時便喜於言表,於是他說了一句“善!”,便安插人手,讓他籌備夏羊去了。

  第二天一早,陳鍾剛響,這玄甲軍三千健兒便早早的於沙場間列隊撐酒,等待秦王賞羊,出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