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姐妹們唱她的早期詞:“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她喜飲團茶,家裡便有了許多團茶。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酒朋詩侶來相召,暢遊金華城南之雙溪。李清照待在自家庭院,最後一次迎接記憶的波濤,讓眼淚打上句號。焚香,撫琴,默坐。然後鋪開紙筆,《武陵春》一揮而就。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寥寥幾行字,載走許多愁。
漢語藝術真是靈丹妙藥。
李清照活過了七十歲……
李清照有《漱玉詞》傳世,錄詞六十多首。存疑詞若干,殘篇若干。今本《李清照集校注》(王學初先生校注),是收錄她的詩詞文最完整的一部書。
她一生有兩部大書。另一部的書名,赫然曰愛情。
她敢愛,並向世人傳達愛的聲音。兩千餘年封建史,數她聲音大。大而美。美而稀。她使一對一的愛情體驗臻於極致。眼下被影視炒得天翻地覆的四大古典美女相形見拙:她們無一例外是政治的產物或男人的玩物。名女人玩物多矣,包括染指皇權與血腥的則天武后。惟有李清照是她自己——自由的李清照,潔淨的李清照。這意義其大無論。從司馬遷到蘇東坡,男兒尚且九死一生爭自由,逸出權力黑洞,凸顯個體生存。而李清照降生於黑洞之外。父母又那麼寬鬆,丈夫又那麼優秀和藹平等。自由的種子,自由的樹,綻放清麗照千秋的永不凋謝的李花桃花梅花木樨花。男人們向來是權力的對立面,像孫猴子拼命翻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李清照在別處。俏立在自由的風中。不用跌跌撞撞奔官場、百感交集寫華章。文學史上這美妙身影,具有不可辯駁的惟一性。
可是這許多年,對李清照遮蔽多矣。
本文無意顛覆李清照在教科書中的形象,只不過這些年來,有時想到她,並不覺得她多麼吸引人。最近得一契機回頭細端詳,發現問題出在她的相關評論、賞析,以及半吊子水平的影視劇。七十年代末我初讀她時的驚奇與心跳,被這些東西抹去大半。評論、影視、講壇、舞台劇,把李清照往別處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導至罕見之傑出女性面目模糊。這很可惜。
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貴族美婦。應當還原她的女人本色。修養與風骨,皆由本色出。
除了她生得美之外,她還用文字去捕捉純美,將人生諸環節牢牢地籠罩於美感中:從優美到悽美。少女,少婦,怨婦,寡婦,老婦,她逐一描畫,細膩動人。後期詞植入了剛勁,而早期詞已露此端倪。剛勁是為了抵禦命運。南渡之後她美得令鐵石男兒心酸。比如辛幼安。
她的性格很要強的。同時女兒態女人態十足。這是李清照的感人處。巾幗不讓鬚眉,卻保持芳香襲人的脂粉氣,脂粉氣又透出自由風骨。文字皆由命運出。她的詞作確係超一流,文學史擁有她真是運氣。依我愚見,李煜,李清照,蘇東坡,辛棄疾,當屬同一級別,並肩立於詞史最高峰。清代已有《三李詞》風行於世:李白,李煜,李清照。建議目前的教科書為李清照辟專章。
李杜以後的唐宋男性詩人,普遍存在“影響的焦慮”:李杜光焰萬丈,詩人們難以掙脫這光區。宋詩幾代人努力,調動一切手段,用事,用史,用哲理,用禪機,試圖在李杜身旁另起巨峰,結果只能是:差強人意。
李清照沒有這種焦慮。她以前的女性詩人,找一位三流的都很難。她隨手一划,便是千古詩篇。瞄準男兒爭雄,甚至藐視北宋。顯而易見,她於閨中、重門中的文化努力有著高度的自覺性。晉唐宋文化,在她清晰的目光的燭照之下。清照二字,天意存焉。她有文化視野,而決不僅限於文學眼光,這一點,至關重要。北宋有此大氣象,遠遠勝過盛唐。而今天的某些中國作家,若是一味在文學圈中打轉,勢必日益縮小圈子。失掉文化視野的文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欲贏得視野,須收回東張西望的目光回頭讀書,西學中學,書城貨架上那麼多,年復一年躺著,塵封著,困惑著,渴望著……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鍵”,男人們手拉手圍成圈兒。李清照嫣然而入,縴手不讓巨手,蜂腰壓倒熊腰。倩影起舞鬚眉瞠目。連朱熹都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忍不住要在理學的課堂上為她講話。
宋詞碰上李清照。李清照碰上宋詞。雙方皆幸運。
李易安嚴把詞關,不讓詩來染指,鄭重宣告:“詞別是一家!”難怪她批評蘇軾詞:“皆句讀不葺之詩耳。”她於宋詞功勞大,以純粹的女性手筆,帶動許多不可一世的大老爺們兒。連辛棄疾這樣的豪壯聖手亦受她影響,英雄氣足兒女情長。稼軒系易安同鄉。余如姜白石、陸放翁、吳文英……名家不可勝數哉。清代的納蘭性德視她為偶像。
她常用的詞牌,如《減字木蘭》、《蝶戀花》、《菩薩蠻》、《浣溪紗》、《漁家傲》、《如夢令》等,亦為毛澤東所喜用。
濟南這地方,神奇如紹興。今日文壇,不止一位大家出自有風骨傳統的山東。
她喜飲團茶,家裡便有了許多團茶。
又是一年春天到了,酒朋詩侶來相召,暢遊金華城南之雙溪。李清照待在自家庭院,最後一次迎接記憶的波濤,讓眼淚打上句號。焚香,撫琴,默坐。然後鋪開紙筆,《武陵春》一揮而就。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寥寥幾行字,載走許多愁。
漢語藝術真是靈丹妙藥。
李清照活過了七十歲……
李清照有《漱玉詞》傳世,錄詞六十多首。存疑詞若干,殘篇若干。今本《李清照集校注》(王學初先生校注),是收錄她的詩詞文最完整的一部書。
她一生有兩部大書。另一部的書名,赫然曰愛情。
她敢愛,並向世人傳達愛的聲音。兩千餘年封建史,數她聲音大。大而美。美而稀。她使一對一的愛情體驗臻於極致。眼下被影視炒得天翻地覆的四大古典美女相形見拙:她們無一例外是政治的產物或男人的玩物。名女人玩物多矣,包括染指皇權與血腥的則天武后。惟有李清照是她自己——自由的李清照,潔淨的李清照。這意義其大無論。從司馬遷到蘇東坡,男兒尚且九死一生爭自由,逸出權力黑洞,凸顯個體生存。而李清照降生於黑洞之外。父母又那麼寬鬆,丈夫又那麼優秀和藹平等。自由的種子,自由的樹,綻放清麗照千秋的永不凋謝的李花桃花梅花木樨花。男人們向來是權力的對立面,像孫猴子拼命翻騰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李清照在別處。俏立在自由的風中。不用跌跌撞撞奔官場、百感交集寫華章。文學史上這美妙身影,具有不可辯駁的惟一性。
可是這許多年,對李清照遮蔽多矣。
本文無意顛覆李清照在教科書中的形象,只不過這些年來,有時想到她,並不覺得她多麼吸引人。最近得一契機回頭細端詳,發現問題出在她的相關評論、賞析,以及半吊子水平的影視劇。七十年代末我初讀她時的驚奇與心跳,被這些東西抹去大半。評論、影視、講壇、舞台劇,把李清照往別處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導至罕見之傑出女性面目模糊。這很可惜。
李清照是宋代的一位貴族美婦。應當還原她的女人本色。修養與風骨,皆由本色出。
除了她生得美之外,她還用文字去捕捉純美,將人生諸環節牢牢地籠罩於美感中:從優美到悽美。少女,少婦,怨婦,寡婦,老婦,她逐一描畫,細膩動人。後期詞植入了剛勁,而早期詞已露此端倪。剛勁是為了抵禦命運。南渡之後她美得令鐵石男兒心酸。比如辛幼安。
她的性格很要強的。同時女兒態女人態十足。這是李清照的感人處。巾幗不讓鬚眉,卻保持芳香襲人的脂粉氣,脂粉氣又透出自由風骨。文字皆由命運出。她的詞作確係超一流,文學史擁有她真是運氣。依我愚見,李煜,李清照,蘇東坡,辛棄疾,當屬同一級別,並肩立於詞史最高峰。清代已有《三李詞》風行於世:李白,李煜,李清照。建議目前的教科書為李清照辟專章。
李杜以後的唐宋男性詩人,普遍存在“影響的焦慮”:李杜光焰萬丈,詩人們難以掙脫這光區。宋詩幾代人努力,調動一切手段,用事,用史,用哲理,用禪機,試圖在李杜身旁另起巨峰,結果只能是:差強人意。
李清照沒有這種焦慮。她以前的女性詩人,找一位三流的都很難。她隨手一划,便是千古詩篇。瞄準男兒爭雄,甚至藐視北宋。顯而易見,她於閨中、重門中的文化努力有著高度的自覺性。晉唐宋文化,在她清晰的目光的燭照之下。清照二字,天意存焉。她有文化視野,而決不僅限於文學眼光,這一點,至關重要。北宋有此大氣象,遠遠勝過盛唐。而今天的某些中國作家,若是一味在文學圈中打轉,勢必日益縮小圈子。失掉文化視野的文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欲贏得視野,須收回東張西望的目光回頭讀書,西學中學,書城貨架上那麼多,年復一年躺著,塵封著,困惑著,渴望著……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鍵”,男人們手拉手圍成圈兒。李清照嫣然而入,縴手不讓巨手,蜂腰壓倒熊腰。倩影起舞鬚眉瞠目。連朱熹都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忍不住要在理學的課堂上為她講話。
宋詞碰上李清照。李清照碰上宋詞。雙方皆幸運。
李易安嚴把詞關,不讓詩來染指,鄭重宣告:“詞別是一家!”難怪她批評蘇軾詞:“皆句讀不葺之詩耳。”她於宋詞功勞大,以純粹的女性手筆,帶動許多不可一世的大老爺們兒。連辛棄疾這樣的豪壯聖手亦受她影響,英雄氣足兒女情長。稼軒系易安同鄉。余如姜白石、陸放翁、吳文英……名家不可勝數哉。清代的納蘭性德視她為偶像。
她常用的詞牌,如《減字木蘭》、《蝶戀花》、《菩薩蠻》、《浣溪紗》、《漁家傲》、《如夢令》等,亦為毛澤東所喜用。
濟南這地方,神奇如紹興。今日文壇,不止一位大家出自有風骨傳統的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