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位也許要問了,這國家機構要這麼多的老手藝人幹啥?因為這個機構跟其他機構不同,他們要跟古老的黃河打交道。儘管人們不願意承認,但其實就是封建迷信占大多數。你不懂黃河規矩的人幹不了。

  那年黃河再度決堤,黃委會的負責人是一個姓張的中年男子,張家在民國時候曾是出了名的黃河撈屍人。張家人也懂得黃河中的禁忌,他就說,肯定是兩岸百姓做出了什麼事激怒了鐵頭龍王。

  那年這大洪水凶啊,凶的厲害,那時候也沒有新聞聯播,除了黃河兩岸的百姓外,很少有人知道那次水災死了多少人。那次黃河決堤但是蘭州這附近人口就驟減了三成,您說說死多少吧?

  上邊下了死命令,不管用什麼辦法,必須堵住決堤口,止住洪水泛濫。張會長一琢磨,這事究其根源是黃河中的鐵頭龍王作怪,現在追查到底是因為什麼事激怒它老人家肯定是來不及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鎮住它,消除水災。

  可偌大的黃河,別說捉住鐵頭龍王了,你就連漁船都下不去,還談什麼治水?

  張會長一琢磨,乾脆吧,誰讓我是黃委會的會長呢,看來想讓黃河兩岸的百姓渡過此劫就得出賣我們張家歷代相傳的那個秘密了。

  他帶著人,來到了蘭州城南郊,南郊那時候有座古橋,那橋的年頭可不少了,據說比趙州橋的歲數都大,也是那裡的黃河水勢不猛,所以才把這古橋保留了下來。

  手下人就問會長,咱來這兒幹嘛呀?不是去治理上游的決堤口嗎?這兒是支流,又沒有洪水?

  他說你們不懂,這古橋的第一根橋墩泥沙下藏著一個老物件,只有我才能找到它,挖出它來,黃河水災自然而然就退了。時隔變遷,實際上這條看似平緩的溪流以前就是黃河的主流,後來幾次改道,才把黃河水從蘭州城中引了出去。

  眾人好奇,都爭先恐後地想下去撈撈看,看看是什麼寶貝。張會長卻說,你們誰也不能下去,下去了也是死,只有我下去才能撈上來,因為我知道裡邊的秘密。

  人家祖輩都是黃河撈屍人,有些祖輩相傳的手藝肯定不足外人道也。他讓手下人給他一根鋼絲繩,鋼絲繩可不是掛在自己腰上的,而是他帶進水底下捆綁那寶貝用的。

  都是黃河岸邊長大的老手藝人,這群人一個個就跟水裡邊的泥鰍似的,在水裡邊一個小時不換氣都能活。他一個猛子就扎了下去,眾人焦急地在岸上等待著,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水下總算冒出了一串氣泡。

  然後,張會長露頭出來了,說你們往上拽吧。

  待大夥合力把水下的那重器拽上來後才發現,那竟然是一個三足鼎,雖說是寶貝吧,但卻也不是很大。古代的鼎一般都是祭祀用的,越大越值錢,鑄造的越大也就象徵著國勢越昌盛。所以,眾人就覺得這東西也就那麼回事。

  這青銅鼎大概兩隻手都能捧住,周身全都是銅鏽,上邊雕刻著古老的文字和圖騰,誰也不認得。但鼎身裡邊自從撈上來後就一直有黑水,而且那黑水還咕嘟嘟冒著泡,有人試著往出倒,以為裡邊是什麼不乾淨的泥沙呢。可不管怎麼倒,倒多長時間,裡邊的黑水永遠都沒有枯竭的時候,也就咕嘟嘟地冒著氣泡。

  第73章 禹王神鼎

  眾人問張會長這是個什麼東西,張會長也不說話,他帶著小青銅鼎,來到了黃河的決堤口,跪在鼎前,往那鼎中插入三根香,然後磕了三個響頭,口中還念念有詞,嘀嘀咕咕地聲音很小,誰也沒聽清他說的是啥。し總之,第二天天亮後,洪水就落了,抗洪官兵們再度補上了決堤口。

  事後張會長說,這青銅鼎已經撈出了水面,就決不能再沉回去了,因為它見了陽氣。以後呢,就放在我們張家的祠堂中供奉起來,如果以後黃河水泛濫,你們可以來找我們張家,張家後人自然會幫你們的。

  而後,張會長就辭了職位退休了。

  “他這就辭職了?”無雙好奇的問道。

  “這東西是老祖宗留下來的,他憑什麼占為己有?”藍彩蝶說。

  杜伯說,那東西呀是個寶貝呀,不是他占為己有,而是除了張家人外,沒人能保住它。只有供在張家祠堂里,張家人的魂魄才能護住它的仙氣。這位張會長卸去官職,七日後就暴死家中了。我猜想,可能是他泄露了天機,折了壽。

  “可以鎮住鐵頭龍王邪氣的寶貝?就是一個小銅鼎?看來這東西來頭可不小啊,我所知的是,這鐵頭龍王已有上千年的修行了,如果是正常咱們人活了上前歲不死,那都成千年的旱魃了,區區一個銅鼎就能鎮住它?我說杜伯,你這段子是從哪聽來的呀?靠不靠譜呀?”無雙是江湖人,江湖上有很多民間傳下來的段子,那些段子聽著一個比一個邪乎,可真正你去究其根源,沒幾個是真事的,基本上都是老百姓為了讓它更富有傳奇色彩添油加醋了。

  “少魁爺有所不知,那小銅鼎的可有些年頭了,數千年的神器自然可以鎮住千年河妖。別人不知,這裡邊的學問卻瞞不過我杜家人呀!”

  他說在這蘭州黃河流域中,杜家的問水一脈和張家的撈屍人那是最早的手藝人,兩家人別看很少往來,但卻都繼承了黃河手藝人的衣缽,有些古老的傳說兩家人都聽說過。

  這青銅鼎呀,那可是要追溯到好幾千年前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