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刻,無雙突然覺得很迷茫,曾經他自認為自己出身江湖世家,比玩心計自己絕不輸給任何人。但這次碰上了千門一比,自己還是太嫩了。如果不是請來了佟四喜這條老狐狸,恐怕自己還要被人家玩於鼓掌之中呢。

  “他們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呢?我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他們利用的呢?我們董家比錢肯定還是比不過古家,難道他們想要魁符?”無雙疑惑道。

  “我看不一定。”馬二爺說,盜門至寶肯定就是這枚魁符,這一點佟老闆很清楚,當初他也是為了這枚魁符煞費苦心,不過咱們退一萬步講,就拿佟老闆打比方。倘若當初他真的先您一步奪得魁符,那麼他真的就能一統盜門嘛?

  馬二爺問藍彩蝶和馬福祥:“你倆服嘛?你倆肯跪在他面前俯首稱臣嘛?”

  “反正我是小爺的人,別人愛誰誰。”藍彩蝶不屑道。

  “馬老二說的沒錯,當初也是四喜鬼迷心竅了,這麼久以來也沒機會向您道歉。此事是我欠考慮,做錯了。請小爺恕罪。”佟四喜趕緊賠不是,以為馬二爺要聲討他呢。

  “我說這話沒別的意思。你們想想,既然連佟四喜帶上魁符都不能一統盜門。那他千門古家又憑什麼?帶上魁符可不一定就是盜門魁首,還需要有耀公的血脈,那就好比是咱們盜門中的真命天子呀!所以說,他古天策為的不是魁符!”馬二爺分析的很有道理。

  古天策這個局子設的很大很大,來玩耍的賭徒只有無雙一人,怎麼玩都是輸,就看輸多少了。

  “我是個喜歡冒險的人,他想賭我就陪他賭。我倒要看看他的底牌到底是什麼!”無雙吩咐手下人準備,今晚繼續探那契丹古墓。

  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數,唯一暴露在面前的就是那座契丹古墓,古天策一輩子最想得到的就是那座契丹古墓中的寶貝,而很明顯,無雙心裡也放不下契丹皇室的明器。

  “好吧,那四喜就不跟著攙和了,我還要逗留幾日,如果小爺有什麼事儘管可以去鎮裡找我,我責無旁貸。”佟四喜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無雙等人。

  一路上,無雙一直不說話,心中揣測著這趟買賣的深淺。

  “小爺,他的話有幾分可信?”藍彩蝶問他。

  “也許一句實話都沒有。”他們說的是佟四喜,比起古家人,佟四喜這條老狐狸更會演戲。

  他是個比古天策更貪婪的商人,他難道會對契丹古墓不感興趣甘心在一旁看著無雙發財嘛?肯定是事出有因。

  “他是想借我的手投石問路,讓咱們給他做開路先鋒,如果這契丹古墓真的像傳說中的那麼兇險,那先死的也是咱們。”無雙猜測說。

  “那您還要去?”

  “去!幹嘛不去?既然他們所有人都想要契丹古墓中的寶貝,我倒要看看這裡邊究竟藏著什麼好東西。你看看他們三方,現在簡直已經是望眼欲穿了,就差跪在我面前,求我幫他們做這筆買賣了,咱們要做,而且要做好!”不要說古天策與佟四喜,其實就連無雙在內,天下人又有哪個不是貪得無厭的人呢?

  站在利益面前,人的醜惡嘴臉都是一樣的,只是有的人藏的深,有的人不喜歡藏。無雙是個不喜歡遮遮掩掩的人,既然他們都不敢輕易踏出這一步,那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來做。

  “小爺,我看咱們沒必要這麼拼吧?您一句話,便可收回古家的一切,他家一把黃花梨太師椅可就是價值連城啊!”馬福祥勸他說。

  無雙對眾人道,此事就這麼定下了,誰也不許多言。這事並不是你們想像中那麼簡單,契丹人消失之謎從來沒有人解開過,另外,契丹人的先祖便是東胡人,也許咱們可以在耶律塵的古墓下發現些跟大興安嶺地縫子有關的東西。

  第43章 再探契丹古墓

  這輩子,無雙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姥爺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去探索人類歷史上那片最神秘的的區域,極淵!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也全都是為了最後的那次探險做準備。

  夜幕再度降臨了,一隻只鴉雀嘎嘎直叫,三兩成群地飛過樹梢。古家後山中,三個人舉著火把站在那深邃的墓道口前等待著。

  “小爺,就咱們三下去?”馬福祥問。

  這次買賣無雙只帶了藍彩蝶與馬福祥,就連馬二爺也被他打發下去監視古躍了。

  無雙說:“我們是摸金,不是發丘,倒斗講究的是手段,又不是拼人數。再說如果沒人看著古家人,我怕古躍那小子在背後跟我使絆子。”他舉著火把帶著二人走了進去。

  這古墓入口已經晾出來有數日之久了,墓道里的空氣跟前幾日下來時比起來要清新許多。前邊的部分並沒有什麼異常,墓道兩側的墓磚上依舊畫著許多古怪的彩畫,不過也許是跟空氣接觸久了的緣故,彩畫腐蝕程度明顯,早已模糊的難以辨認。

  他們一路向前走,沒有遇到什麼麻煩,一直走到了那條傾斜的吊橋前才止住腳步。水銀這種東西很容易揮發,吊橋下的深谷中若干的水銀已經被空氣稀釋蒸發殆盡了。現在回想當時的情景無雙依舊後怕不已,倘若那日處理的不及時,所有人都有可能身中水銀毒而亡。

  一條繩索順著斜上方打開的木門傾斜而下搭在吊橋前。無雙目測了一下,他們現在所站的位置距離對岸頭頂的木門大概有三米的高度,長度二十米,他拽了拽那繩索,繩索是粗麻繩,雖然年頭久遠,不過契丹人的手工藝水平那個年代已經達到了頂峰,這根麻繩足夠承受一百五十斤左右的分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