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無雙說的容易,分析的也很準確,但銅門就屹立在眼前,十來米高的兩扇銅門一次性澆築而成,周身一絲嵌縫也沒有,上哪找入口去?難道左右洞壁還有其他說道嘛?

  “別去白費時間了,不可能!這種低級錯誤沙問天怎麼會犯?來的時候左右洞壁我已經看過了,都是實芯兒的。”無雙對白素說。

  白素不信他的話,左右洞壁走了一圈摸了一圈,也是正如無雙所說,毫無發現。

  白素無趣地一圈一圈踱步,看的無雙頭都暈了,也不好意思說她。

  “呀,這是啥玩應啊?噁心死了?”白素一腳踏出去就感覺腳面底下踩到了一個軟趴趴的東西,那東西就像塊海綿一樣,她的小體格子踩下去一下子就給踩扁了,並且發出咕唧一聲動靜。白素抬起腳一瞅,腳面下竟然是一堆白花花的黏液,黏液下是一條手指般長短的軟體蟲子,小蟲子現在已經被她攆成了肉餅,剛才那動靜就是蟲子體內的體液被擠壓而出。

  女孩子都怕這東西,倒不是說蟲子會吃人,也許只是單純的覺得它長的奇怪,外形噁心吧,尤其是這種類似蚯蚓和蛹子的軟體動物。

  白素咧著嘴慌忙跳開,想拿出帕子擦自己鞋底,又覺得與那噁心的膿液距離太近會髒了自己的手,只好皺著眉頭一臉苦相。

  “地下都這麼深的區域了,怎麼還有蚯蚓啊?還長這麼大個頭?嘖嘖嘖,哎喲,我這雙鞋是不能要了,回去讓貝勒爺給我報銷去。”白素埋怨著使勁兒摔著自己的腳丫。

  蚯蚓?地下這麼深的區域竟然還有活物?錫浩特山山體主要是由石白花石摻雜著石英岩組成的,石英堅硬無比,別說這小小的蚯蚓了,就算是用電鑽能不能把它鑽穿都是未知數。蚯蚓喜歡生活在陰冷潮濕的地下,這點世人皆知,尤為喜歡鬆軟的泥土下。但這裡的環境根本不適合蚯蚓生長,連泥土的影子都沒有。

  無雙蹲下身去看了看被白素稱作蚯蚓的小東西,小蟲子的死相慘不忍睹被踩成了肉餅,它很細長,沒有五官也沒有尾巴,看不出哪邊是頭哪邊是尾,身下光光滑滑的也沒有腳。不過表面的皮膚倒不是像蚯蚓那麼滑嫩,身上一截一截的,每一截相連處都鑲嵌著花紋。

  “好像是草蟲。”佟四喜也判斷不准。

  東北人嘴裡的蟲可以有好幾種解釋,一種是說地上爬的低級蟲子,還有一種特殊的說法是“長蟲”。這是東北獨有的形容詞,從字面上就可以簡單的判斷,這是形容蛇的。

  “草蟲?”無雙帶上手套把草蟲的一層薄皮拎了起來看了看。

  這東西無雙很陌生,姥爺走山一輩子也沒碰到過,也沒跟自己提起過大自然中還有這麼個奇怪的生物。不過千機詭盜中的摸金篇中倒是有對它的描述。

  一般摸金校尉做買賣都要打盜洞,您想啊,整個東北就這麼大的區域,龍斗,貴斗,能有多少?也經常出現兩幫摸金校尉重複盜一個墳的情況。自然,先下來這批得了明器發達了,後來的這波只好怪自己時運不濟。

  有的時候,第一批摸金校尉為了掩人耳目會把自己挖的盜洞填死,有的時候乾脆就填個表面一層浮土。後來的這批人,挖著挖著就能跟第一個盜洞相連。他一看,前邊有位土夫子下來過了,按照行里的規矩,不管是誰的墳,只能盜一次,他只好退出老墳。

  草蟲這種小型蛇類就生活在盜洞土地面之間的這層鬆軟泥土中,靠著捕食泥土下的小蟲子為食。據說通體生了斑紋的草蟲是因為吃了老墳底下的屍鱉形成的,摸金校尉們只要在挖盜洞的過程中碰到草蟲,尤其是這種身上帶斑紋的草蟲儘量避而遠之,因為你就算不忌諱它,也說明這老墳中曾經有位土夫子已經來過了。

  無雙拎起這張草蟲的薄皮仔細打量著,開始時候他還懷疑是不是有人捷足先登,裡邊的那本藏著驚世駭俗秘密的可蘭經會不會已經被盜。後來他仔細一想這種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因為從白彥虎墓道入口的情況判斷,他們是第一波闖進來的活人。

  那麼入地深的區域為何會存在草蟲呢?

  “小爺,您看,這條草蟲身上已經長出了斑紋,應該是這附近有屍鱉,既然有屍鱉存在是不是就說明有腐屍?”

  無雙站在剛才白素踩死草蟲的地方來回跺腳,這個位置就在那扇銅門前不足一米的區域。剛才他們在尋找機關時也檢查過這裡了,可根本沒有發現地面存在這種小動物。它是從哪鑽出來的呢?

  無雙來迴轉悠著,這時就在銅門下發現了一小撮土凸起散落在一旁,就像螞蟻洞似的,不過洞口明顯比螞蟻洞大一圈,剛好可容那隻被踩死的草蟲鑽進鑽出。

  “嗯?”無雙趕忙拿出洛陽鏟照著那草蟲的洞穴一鏟子挖了下去。

  這一鏟子挖下去可了不得了,他就覺得堅韌的洛陽鏟子插進草蟲洞穴後好像連續觸碰到幾隻這種身體柔軟的小動物。它抽出洛陽鏟一瞅,鏟尖前刃上布滿了黏糊糊白花花的草蟲體液。

  “哎呀……噁心死了!雙爺你別鼓弄它了行嗎?”白素遮著眼睛都不敢看了。

  “就是這裡了!一定就是這下邊了!這裡就是通向銅門後的入口!來來來,我挖開它!”無雙招呼他倆。

  第61章 奇怪小蟲子

  又是幾鏟子下去,果然如無雙所料,銅門前下方並沒有鋪墓磚,只是一層鬆軟的泥土,草蟲在地下搭建了自己的巢穴,把這下邊已經鑽孔了,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挖出一個一米多見方的地洞,那地洞的另一端就是通向銅門的另一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