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他有點高興。他說,我想可能再過兩個星期,我就可以出院了。
我看他好像在觀察我的表情,我趕緊裝沒在意,和他說別的話題。在醫院的這些夜晚,我們不太扯單位的事,因為我們過去扯得太多了,現在,在飄著藥水氣息的病房裡,我們回憶得最多的卻是當初我們剛進單位時那個階段的事,一塊出去泡妞,一塊周末去大學舞廳跳舞,長假時一塊去南京玩,每天晚上坐在集體宿舍的床上胡扯政治、股票以及做點什麼可以
掙錢……
他說,那時候真好玩,剛畢業的那幾年最好玩了,人這一輩子好玩的時間不是太多,中國人好玩的時間真是太短了,讀書的時候,考試那麼苦,不覺得好玩;工作最初的那幾年,自己沒什麼壓力,也沒人當你回事,也沒人打你主意,是最好玩的,但一過五年就不好玩了,什麼滋味都來了,就不好玩了,中國人好玩的時間真是不長啊。
每天夜裡當他熟睡的時候,我就在他的邊上打個瞌睡,許多人以為我是他的弟弟,我想,一年前,我們還是互相提防的對手,再早兩年,我們擠在一個辦公室像兩隻好鬥的小公雞,人怎麼會這樣的?也可能擠在一個辦公室里空間太擠了,擁擠感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壓力,讓人與人產生心狠和緊張?而現在,在醫院,我想著他以前「在馬嶺鎮打電話給鍾處說我不是」、「新官司上任在我面前找感覺」、「在領導面前巴結得像穿花蝴蝶」等等不是,都像羽毛一樣輕飄起來,我對睡夢中的他早已沒了怨感……
我發現,在病痛的迷糊中,他好像總在惦記著家裡的一些東西,比如冰箱裡的麵條、酒、麵包、花生、山核桃什麼的有沒有過期。他來自農家,我理解他。物質在一代代人心裡,可能從來就占據著巨大的空間,而這個空間的逼仄,就像辦公室的擁擠一樣,也常會讓人彼此焦慮和不善良。面對不知病情的他,面對睡夢中他蒼白陌生的臉,我常常感嘆不息。
13
我坐在辦公室。鍾處給我的臉色依舊,但我好像對此已遲鈍了。
陳芳菲說我怎麼總是在發呆。我說,沒有呀,我沒覺得,你們千萬別覺得我在打什麼算盤。
陳芳菲叫起了,喲,我可沒這樣覺得。
正說話間,鍾處進來了,說,開會。
這個會議是各部門對中層領導進行民主測評,測評的對象是處長鍾處和副科長陳芳菲等幾個。
測評表由我這個助理分了一圈,每人一份,無計名填寫。
這表要填的內容很細,許多人在寫著,我聽到了一些聲音,新來的大學生湯海生在問「這格填什麼這格填什麼」。瞧他那認真的模樣,我讓他隨便填。
大家填完,我把表收起來,放在桌邊。我想等一會兒到樓上人事處去交掉。沒想到鍾處讓我到他辦公室去一下。
他對我說要看一下我們部門填的測評。我愣了一下,說,這可能不行吧。
他的眼裡我有熟悉的強勢,他盯著我說,怎麼不行,我是這個部門的處長,我得知道第一手的信息,這對工作、對了解部門同志的想法是有用的,你把我想成什麼了?
在這間辦公室里他的強勢近來常讓我遏制不住自己的犯倔。我說,那我得問一下人事處的同志,這可不可以。
我就拎起電話打過去。鍾處在一旁的臉色很難看,所以我沒多看他。人事處的裘處長說,這不行的。
我放下電話。對他說,他們不同意。
我往外走,我知道他憤怒的目光停在我的背上。其實,我今天原本沒想傷他,我在這裡
發倔只是因為心煩,也可能是因為昨天晚上照顧丁寧沒睡好,所以看著膩膩歪歪的事兒就想發火,就想不管三七二十一,當然,鍾處肯定不這麼想,他肯定認為我是誰誰的革命小將,他認定我翅膀硬了,由他去想,我煩了你就別來理我。
人事處打電話來找我,要我上樓想了解一下剛才這事。我說,我不來了,反正他是想看。
人事處長有點犯難,他說,是蔡局長的意思,要了解。我說,有什麼好了解的,他又沒看成,怎麼,你們還要弄得像真的似的。
後來人事處還是找鍾處上去談了談。鍾處下樓後,臉色發青。我看著他進辦公室的背影,突然覺得他有點可憐,覺得我有點犯傻,我對著桌子底下踢了一腳,我記得自己重返綜合處第一天就提醒過自己千萬別和他衝撞,因為我們撞得頭破血流,偷著樂的是蔡局和陳方明。今天我一失控,就真的成了革命小將。
14
與白天在辦公室的煩悶相比,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醫院。
這些天,我向單位打了招呼,請了幾天假在醫院陪服丁寧。單位里的人說我思想好。湯麗娟托我把她編的一頂線帽帶給丁寧,她說,他化療用得著。她說,以前看不出你們這麼哥們。
我想,我思想好不好天知道,我只覺得坐在病房裡和他聊聊天,比呆在辦公室內和鍾處犯沖好,在這裡,四下安靜,能讓我慢下來,坐在丁寧的邊上,幫他們夫妻一把,讓我覺得自己這陣子還有些用。
丁寧已經開始化療了。他的頭髮沒了。他戴著湯麗娟的帽子,在床上顯得很安祥。他說,這些天,不知為什麼我總是想起小時候的事。
他說,我小時候在田野里放牛,七八歲的時候,有一陣突然明白了人有一天會死的,心裡對死亡充滿了恐慌,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階段,是不是人都有這麼一個時期?有一天我越想越怕,就坐在菸草地里哭泣,結果牛跑掉了,我一邊哭一邊在田野里找牛,一邊害怕遙遠的死亡一邊害怕回家……他虛弱地笑著對我說,是不是人只有在童年時代或者快死的時候才特別關心生死問題?平時忙忙碌碌,是無暇顧及這些的,小時候大人對我的恐懼總是嗤之以鼻,事實上我長大以後也很少想到死亡,而是像多數農家子弟一樣,想著錦衣還鄉的戲劇性……
我看他好像在觀察我的表情,我趕緊裝沒在意,和他說別的話題。在醫院的這些夜晚,我們不太扯單位的事,因為我們過去扯得太多了,現在,在飄著藥水氣息的病房裡,我們回憶得最多的卻是當初我們剛進單位時那個階段的事,一塊出去泡妞,一塊周末去大學舞廳跳舞,長假時一塊去南京玩,每天晚上坐在集體宿舍的床上胡扯政治、股票以及做點什麼可以
掙錢……
他說,那時候真好玩,剛畢業的那幾年最好玩了,人這一輩子好玩的時間不是太多,中國人好玩的時間真是太短了,讀書的時候,考試那麼苦,不覺得好玩;工作最初的那幾年,自己沒什麼壓力,也沒人當你回事,也沒人打你主意,是最好玩的,但一過五年就不好玩了,什麼滋味都來了,就不好玩了,中國人好玩的時間真是不長啊。
每天夜裡當他熟睡的時候,我就在他的邊上打個瞌睡,許多人以為我是他的弟弟,我想,一年前,我們還是互相提防的對手,再早兩年,我們擠在一個辦公室像兩隻好鬥的小公雞,人怎麼會這樣的?也可能擠在一個辦公室里空間太擠了,擁擠感會對人的心理造成壓力,讓人與人產生心狠和緊張?而現在,在醫院,我想著他以前「在馬嶺鎮打電話給鍾處說我不是」、「新官司上任在我面前找感覺」、「在領導面前巴結得像穿花蝴蝶」等等不是,都像羽毛一樣輕飄起來,我對睡夢中的他早已沒了怨感……
我發現,在病痛的迷糊中,他好像總在惦記著家裡的一些東西,比如冰箱裡的麵條、酒、麵包、花生、山核桃什麼的有沒有過期。他來自農家,我理解他。物質在一代代人心裡,可能從來就占據著巨大的空間,而這個空間的逼仄,就像辦公室的擁擠一樣,也常會讓人彼此焦慮和不善良。面對不知病情的他,面對睡夢中他蒼白陌生的臉,我常常感嘆不息。
13
我坐在辦公室。鍾處給我的臉色依舊,但我好像對此已遲鈍了。
陳芳菲說我怎麼總是在發呆。我說,沒有呀,我沒覺得,你們千萬別覺得我在打什麼算盤。
陳芳菲叫起了,喲,我可沒這樣覺得。
正說話間,鍾處進來了,說,開會。
這個會議是各部門對中層領導進行民主測評,測評的對象是處長鍾處和副科長陳芳菲等幾個。
測評表由我這個助理分了一圈,每人一份,無計名填寫。
這表要填的內容很細,許多人在寫著,我聽到了一些聲音,新來的大學生湯海生在問「這格填什麼這格填什麼」。瞧他那認真的模樣,我讓他隨便填。
大家填完,我把表收起來,放在桌邊。我想等一會兒到樓上人事處去交掉。沒想到鍾處讓我到他辦公室去一下。
他對我說要看一下我們部門填的測評。我愣了一下,說,這可能不行吧。
他的眼裡我有熟悉的強勢,他盯著我說,怎麼不行,我是這個部門的處長,我得知道第一手的信息,這對工作、對了解部門同志的想法是有用的,你把我想成什麼了?
在這間辦公室里他的強勢近來常讓我遏制不住自己的犯倔。我說,那我得問一下人事處的同志,這可不可以。
我就拎起電話打過去。鍾處在一旁的臉色很難看,所以我沒多看他。人事處的裘處長說,這不行的。
我放下電話。對他說,他們不同意。
我往外走,我知道他憤怒的目光停在我的背上。其實,我今天原本沒想傷他,我在這裡
發倔只是因為心煩,也可能是因為昨天晚上照顧丁寧沒睡好,所以看著膩膩歪歪的事兒就想發火,就想不管三七二十一,當然,鍾處肯定不這麼想,他肯定認為我是誰誰的革命小將,他認定我翅膀硬了,由他去想,我煩了你就別來理我。
人事處打電話來找我,要我上樓想了解一下剛才這事。我說,我不來了,反正他是想看。
人事處長有點犯難,他說,是蔡局長的意思,要了解。我說,有什麼好了解的,他又沒看成,怎麼,你們還要弄得像真的似的。
後來人事處還是找鍾處上去談了談。鍾處下樓後,臉色發青。我看著他進辦公室的背影,突然覺得他有點可憐,覺得我有點犯傻,我對著桌子底下踢了一腳,我記得自己重返綜合處第一天就提醒過自己千萬別和他衝撞,因為我們撞得頭破血流,偷著樂的是蔡局和陳方明。今天我一失控,就真的成了革命小將。
14
與白天在辦公室的煩悶相比,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醫院。
這些天,我向單位打了招呼,請了幾天假在醫院陪服丁寧。單位里的人說我思想好。湯麗娟托我把她編的一頂線帽帶給丁寧,她說,他化療用得著。她說,以前看不出你們這麼哥們。
我想,我思想好不好天知道,我只覺得坐在病房裡和他聊聊天,比呆在辦公室內和鍾處犯沖好,在這裡,四下安靜,能讓我慢下來,坐在丁寧的邊上,幫他們夫妻一把,讓我覺得自己這陣子還有些用。
丁寧已經開始化療了。他的頭髮沒了。他戴著湯麗娟的帽子,在床上顯得很安祥。他說,這些天,不知為什麼我總是想起小時候的事。
他說,我小時候在田野里放牛,七八歲的時候,有一陣突然明白了人有一天會死的,心裡對死亡充滿了恐慌,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階段,是不是人都有這麼一個時期?有一天我越想越怕,就坐在菸草地里哭泣,結果牛跑掉了,我一邊哭一邊在田野里找牛,一邊害怕遙遠的死亡一邊害怕回家……他虛弱地笑著對我說,是不是人只有在童年時代或者快死的時候才特別關心生死問題?平時忙忙碌碌,是無暇顧及這些的,小時候大人對我的恐懼總是嗤之以鼻,事實上我長大以後也很少想到死亡,而是像多數農家子弟一樣,想著錦衣還鄉的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