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後方的楊志與何慶林失神的看著那兩具在大火中屹立不倒的身軀,低而沉的,發出一兩聲不成調的泣音。
當晚,北蠻人用邑州城百姓性命相挾,痛失主帥的大朝軍群龍無首,援軍遲遲未到,堅守邑州終以失敗告終,在丞相方士清以及眾朝臣的口舌之下,長盛派使者和談,答應割一半柒州交予北蠻,並呈數萬白銀,達蘭聯繫白先生無果,軍中死傷過半,終是不甘願的退兵。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第一部 里最想刻畫的就是君清裴和顧長英這兩個人了,可是腦子裡的形象賊豐滿,寫出來平平無奇,但是也差不多了,筆墨太多反而不好。
長英少時就是一個身世清苦的孩子,被製成“邪神”,他在漫漫雪域中一個人煎熬的忍受蟲王噬咬,是君清裴在他失去神志之前救了他,點燃了他心裡的火種,這才跟著君清裴鞍前馬後,南征北戰,願意跟他一起赴死。對長英來說,家國的概念都很模糊,天王老子都跟他沒關係,對世界的認知還是離開塞北後,跟著君清裴東南西北的征戰中逐漸學習的,對他來說,君清裴就是“兄弟”,就是最重要的親人,死後,也要一起開疆擴土。
一不留神在作話里叨叨這麼多,然而正文卻很少……【頂鍋蓋遁
第68章 番外.君清裴
爆炸聲響起的時候,君清裴突然想到那個在四十多年的生命里堪堪只占據五年時光的名字——白奚裴。
沖天火光中,父親白燮似乎在遙遙看著他,對他說:“可以了,走吧。”
對白燮為數不多的記憶里,最為明晰的是那稈長|槍,還有那暴打自己的堅實有力的拳頭。記憶里,白燮似乎從未用這種近乎溫柔的語氣說過話。
君清裴於是想:就到這裡吧,這一生真長。
幼時族人覆滅、少時闖天南地北、正值風華保家衛國、步入中年報仇雪恨。他做了太多的事情,這一路上都沒有停歇,以至於,有些忘了埋在記憶深處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個自然是父親白燮,第二個則是弟弟奚明。這兩人多是重疊交錯出現。
彼時君清裴還是蹣跚學步的幼童,白燮從戰場回來見到自己倆兒子的第一時間不是抱起來舉高高,而是長|槍一指,就要檢查他們於槍法上可有進步。
奚明平日熱愛打鳥、燒雞、上房,在學堂里便揪女孩兒的髮辮兒、剪夫子的山羊鬍……總之,與練槍法無關的事情,都是他所熱愛的,自然,白燮從戰場回來檢查發現,奚明的槍法總要落下一大截,還不如哥哥成熟懂事。
白燮對小兒子的頑劣無從下手,於是只好愈加苛刻對待君清裴,可到底都是幾歲大的孩子,君清裴在白燮手下根本討不到好,從小的命運就是被他爹的長|槍遛和打,君清裴發了狠想要同父親一決高下,可是翻身把家唱的美好日子還未來臨,率先降臨的是一家人的悲劇。
奚明不見了。
那時白燮正在邊關打仗,收到消息後連夜趕回,上奏明帝,明帝派人惺惺作態的搜尋了一番,最終無果。就在白家一籌莫展之際,通敵叛國的罪名不由分說被扣到了白燮頭上。
君王的一把大火,燒光了白家族人。
恰逢天涯子途經邑州,見牆角有一婦人身體蜷縮形容枯槁,起了憐憫之心,救下被她死死護在懷裡的男孩。否則君清裴差一點兒就要跟著爹娘去了。
君清裴醒來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極度蒙圈的狀態,直至遇見白奚明。
從氣息奄奄的胞弟口中得知了一切後,君清裴心中亦燃起大火,是怒火、仇恨之火,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灼燒著他的胸口,就連吐出來的氣息都仿佛帶著如火一般的炙熱。
白奚明回來後沒多久便病入膏肓,為了不讓君清裴看見他死時的模樣,在一個深夜悄悄離開了。君清裴瘋了一般尋找白奚明,最後只在城外某棵樹下找到弟弟的衣物,最後,他尋了個地立了個衣冠冢,寫上名字又塗掉。
白家人,如今已是世上不存在之人。
君清裴恨極,可是年幼的他沒有辦法復仇,於是跟著天涯子四面八方的雲遊,十三歲時,他已長成長身玉立的青年人模樣,便謊報年齡,去柒州劉宗將軍處報名參了軍。
就這樣,長達數十年的保家衛國鋪築了君清裴往後的道路。
在北蠻,他解開了顧長英身上蠱毒,又在回來的路上救下宋清,同劉宗稟明情況後,劉宗允許顧長英和宋清二人留下。之後君清裴又寫信,請天涯子為顧長英驅除體內餘毒,宋清身體不便,幾乎都窩在後方部隊搗鼓軍械。
君清裴與顧長英在前方衝鋒陷陣,用著宋清打造的軍用設備,更堅固、也更好用,沙場征戰幾人回,而這兩名少年愣是憑藉自身血性在這浮沉世道里殺出一條路。
在邊關經歷的生死之事多了,君清裴對控制自身情緒愈加得心應手,而那顆復仇的心,也終是漸漸偃旗息鼓。
君清裴連連為開拓大朝河山立下犬馬功勞,軍中無人能及。邊關告捷的消息傳回邑州,龍顏大悅,直接提拔他做大將軍,賜帥印,那一年,少年將軍的名號便開始在邑州城內流傳開來。
君清裴隨軍再次回到邑州時,望著街道兩旁的百姓,恍惚間在人群中看見了年幼的自己,彼時的他就如那些神情欣羨的孩童,一瞬不瞬的望著凱旋歸來的白燮。
當晚,北蠻人用邑州城百姓性命相挾,痛失主帥的大朝軍群龍無首,援軍遲遲未到,堅守邑州終以失敗告終,在丞相方士清以及眾朝臣的口舌之下,長盛派使者和談,答應割一半柒州交予北蠻,並呈數萬白銀,達蘭聯繫白先生無果,軍中死傷過半,終是不甘願的退兵。
作者有話要說:
其實第一部 里最想刻畫的就是君清裴和顧長英這兩個人了,可是腦子裡的形象賊豐滿,寫出來平平無奇,但是也差不多了,筆墨太多反而不好。
長英少時就是一個身世清苦的孩子,被製成“邪神”,他在漫漫雪域中一個人煎熬的忍受蟲王噬咬,是君清裴在他失去神志之前救了他,點燃了他心裡的火種,這才跟著君清裴鞍前馬後,南征北戰,願意跟他一起赴死。對長英來說,家國的概念都很模糊,天王老子都跟他沒關係,對世界的認知還是離開塞北後,跟著君清裴東南西北的征戰中逐漸學習的,對他來說,君清裴就是“兄弟”,就是最重要的親人,死後,也要一起開疆擴土。
一不留神在作話里叨叨這麼多,然而正文卻很少……【頂鍋蓋遁
第68章 番外.君清裴
爆炸聲響起的時候,君清裴突然想到那個在四十多年的生命里堪堪只占據五年時光的名字——白奚裴。
沖天火光中,父親白燮似乎在遙遙看著他,對他說:“可以了,走吧。”
對白燮為數不多的記憶里,最為明晰的是那稈長|槍,還有那暴打自己的堅實有力的拳頭。記憶里,白燮似乎從未用這種近乎溫柔的語氣說過話。
君清裴於是想:就到這裡吧,這一生真長。
幼時族人覆滅、少時闖天南地北、正值風華保家衛國、步入中年報仇雪恨。他做了太多的事情,這一路上都沒有停歇,以至於,有些忘了埋在記憶深處的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個自然是父親白燮,第二個則是弟弟奚明。這兩人多是重疊交錯出現。
彼時君清裴還是蹣跚學步的幼童,白燮從戰場回來見到自己倆兒子的第一時間不是抱起來舉高高,而是長|槍一指,就要檢查他們於槍法上可有進步。
奚明平日熱愛打鳥、燒雞、上房,在學堂里便揪女孩兒的髮辮兒、剪夫子的山羊鬍……總之,與練槍法無關的事情,都是他所熱愛的,自然,白燮從戰場回來檢查發現,奚明的槍法總要落下一大截,還不如哥哥成熟懂事。
白燮對小兒子的頑劣無從下手,於是只好愈加苛刻對待君清裴,可到底都是幾歲大的孩子,君清裴在白燮手下根本討不到好,從小的命運就是被他爹的長|槍遛和打,君清裴發了狠想要同父親一決高下,可是翻身把家唱的美好日子還未來臨,率先降臨的是一家人的悲劇。
奚明不見了。
那時白燮正在邊關打仗,收到消息後連夜趕回,上奏明帝,明帝派人惺惺作態的搜尋了一番,最終無果。就在白家一籌莫展之際,通敵叛國的罪名不由分說被扣到了白燮頭上。
君王的一把大火,燒光了白家族人。
恰逢天涯子途經邑州,見牆角有一婦人身體蜷縮形容枯槁,起了憐憫之心,救下被她死死護在懷裡的男孩。否則君清裴差一點兒就要跟著爹娘去了。
君清裴醒來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極度蒙圈的狀態,直至遇見白奚明。
從氣息奄奄的胞弟口中得知了一切後,君清裴心中亦燃起大火,是怒火、仇恨之火,生生不息、源源不斷的灼燒著他的胸口,就連吐出來的氣息都仿佛帶著如火一般的炙熱。
白奚明回來後沒多久便病入膏肓,為了不讓君清裴看見他死時的模樣,在一個深夜悄悄離開了。君清裴瘋了一般尋找白奚明,最後只在城外某棵樹下找到弟弟的衣物,最後,他尋了個地立了個衣冠冢,寫上名字又塗掉。
白家人,如今已是世上不存在之人。
君清裴恨極,可是年幼的他沒有辦法復仇,於是跟著天涯子四面八方的雲遊,十三歲時,他已長成長身玉立的青年人模樣,便謊報年齡,去柒州劉宗將軍處報名參了軍。
就這樣,長達數十年的保家衛國鋪築了君清裴往後的道路。
在北蠻,他解開了顧長英身上蠱毒,又在回來的路上救下宋清,同劉宗稟明情況後,劉宗允許顧長英和宋清二人留下。之後君清裴又寫信,請天涯子為顧長英驅除體內餘毒,宋清身體不便,幾乎都窩在後方部隊搗鼓軍械。
君清裴與顧長英在前方衝鋒陷陣,用著宋清打造的軍用設備,更堅固、也更好用,沙場征戰幾人回,而這兩名少年愣是憑藉自身血性在這浮沉世道里殺出一條路。
在邊關經歷的生死之事多了,君清裴對控制自身情緒愈加得心應手,而那顆復仇的心,也終是漸漸偃旗息鼓。
君清裴連連為開拓大朝河山立下犬馬功勞,軍中無人能及。邊關告捷的消息傳回邑州,龍顏大悅,直接提拔他做大將軍,賜帥印,那一年,少年將軍的名號便開始在邑州城內流傳開來。
君清裴隨軍再次回到邑州時,望著街道兩旁的百姓,恍惚間在人群中看見了年幼的自己,彼時的他就如那些神情欣羨的孩童,一瞬不瞬的望著凱旋歸來的白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