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李氏等的便是皇帝此番話語,心內竊竊,嘴上卻道:「陛下操心天下蒼生,妾之辛勞不及陛下之萬一。妾只願不負陛下所託,令闔宮上下安寧祥和。」
元宏聽罷李氏之言,讚許道:「夫人淑德賢惠,有你主持後宮,朕自是安心。」
窗外大雨傾盆,蓮塘波瀾起伏。
太子元恂遵元宏所囑,當夜宿於先太皇太后之永固陵,守陵一夜,以示哀思。
任成王元澄與太師馮熙、太傅穆亮亦是相伴左右。
見元恂一臉無聊之情,元澄便開口對其道:「太子明日便要隨太師、太傅啟程前往洛陽,若覺乏累,待僧眾頌罷經,便早些歇下吧。」
元恂見元澄一改近日說教之態,倒覺不適,於是提了精神,詢元澄道:「吾從未去往洛陽城,不知其地較之鄴城如何?」
元澄聞元恂之言,笑道:「這洛陽乃九州之中,華夏之根。伏羲造字、周公定鼎、夫子問禮,皆於此城。」
元恂本不願讀書習文,雖經太師太傅授業,亦只習以君王之道。此時聽聞元澄之言,甚覺新奇,倒是聽得入神。
元澄見狀,接著道:「這洛陽城之巨,莫說鄴城,便是平城亦不可企及。大市、小市、四通市,皆於城內設之,郭城之內又布以三百二十里坊,自是繁華至極。」
元恂聞言,心癢難耐,於是對馮熙與穆亮道:「太師、太傅,明日吾等早些啟程,亦可早日抵那洛陽城,吾亦可去瞧瞧阿翁所言之繁華之地。」
第五十八回 波瀾漪(二)
皇后馮氏因被皇帝禁了足,於寢殿之內足足哭鬧了一夜,直至丑初之時方才昏昏睡去。
待馮氏醒來,也是午正初刻。
乳母蕭氏聞其醒來,便急急帶了宮婢入得內來,欲侍候馮氏洗漱更衣。
馮氏斜眼瞧著眾宮婢,幽幽道:「如今吾被陛下禁了足,何需再梳洗裝扮,都下去吧,無宣不得入內。」
蕭氏聞馮氏之言,知其心內煩躁,便擺了擺手,令眾人退去。
宮婢們應聲,急忙退下。將行至門口,便聞馮氏大聲道:「站住,都給吾折了回來!」
宮婢們皆轉過身,返至馮氏跟前,齊聲道:「但聞皇后吩咐。」
馮氏將眾宮婢上下打量,又瞧了一眼蕭氏,狐疑道:「怎得爾等皆以柳枝簪頭?」
眾宮婢皆伈伈睍睍,緘舌閉口,無人敢回馮氏之問。
蕭氏見此情景,便揮了揮手,將宮婢們打發了出去,方才開口道:「皇后,今為清明之祭,宮裡眾人亦只是隨了民間百姓之俗。」
馮氏一臉不悅,道:「民間俗眾豈可與皇家之人相提並論!怎地連你,亦是如此裝扮?」
蕭氏唯恐馮氏知了因由心中更為動氣,故而不敢將實情相告,只搪塞道:「陛下亦需向先祖行祭祀之禮,宮內眾人不得回家祭祖,今日插柳亦不過略表思念罷了。」
馮氏雖心中不解,卻是待蕭氏深信不疑,故亦不再出聲。
恰此時,嬋梅於外殿入得內來。見馮氏已醒來坐於榻上,便一下跪倒於馮氏面前,忿忿道:「皇后,那李夫人才掌了宮權,便改了您所立之矩,這氣焰亦是太過囂張了。」
蕭氏便是欲出聲制止,亦是為時晚矣,只能以眼神示意嬋梅止聲,然嬋梅只顧道於馮氏知曉,卻不曾瞧見蕭氏所示之意。
馮氏聞言,心內一驚,當下轉了臉色,疾聲詢道:「你所言何意,究竟出了何事?」
不待嬋梅出聲,馮氏已瞧得嬋梅亦是頭簪柳枝,便疑道:「平日裡只你最喜花花哨哨,怎得今日亦是如此裝扮?」
嬋梅一臉委屈之狀,道:「那李夫人,晨起令內侍們至各宮傳話,宮內凡內侍皆身上配柳,凡妃嬪、官女子與宮婢皆頭上簪柳…」
不待嬋梅言罷,馮氏已是面色鐵青,恨恨道:「賤婦!雖說簪柳本無不妥,然李氏這個賤婦卻於吾禁足之日改了宮內之矩,這便是要闔宮上下知其掌權,令吾難堪!」
馮氏一把抓起榻上之枕,擲於蕭氏身上,怒道:「虧吾待你以親,你所言所作吾從不曾有疑,如今連你亦對吾口出妄語!」言罷,便痛哭起來。
蕭氏此時已跪伏於地,解釋道:「皇后,奴待皇后豈能存以二心?奴不忍皇后知曉此事,只因恐令皇后徒增傷悲。」
言罷,蕭氏又向馮氏叩了首,接著道:「如今皇后您被陛下禁足,便是知了此事亦是無力相阻。李夫人此舉,小處可言其為示威,然奴覺以其之城府,定是為示好於陛下,令陛下感其賢德。這李夫人心機之重,亦是奴所料未及。」
馮氏聽蕭氏之言,方止了哭聲,抽泣道:「依你之言,吾此番便受困於此,任那賤婦於宮中耀武揚威?」
蕭氏輕嘆口氣,道:「太師如今遠在平城,亦無力解皇后之困…」
馮氏不耐煩接話道:「若非父親臨行所囑,吾又豈會去刻意討好於元鈺,設了那春宴,為吾招此橫禍。」
蕭氏輕輕搖頭,道:「昭儀昨日意外滑胎,陛下遷怒春宴眾人亦是不足為奇。」
馮氏聽蕭氏言及昭儀,頓時滿臉怒意,道:「都因此再醮女,令吾無辜受冤。自打她入了宮,陛下待吾再無從前般親近。她自己命薄無子,又於吾何干!」
蕭氏本有舊疾,又有了年紀,久跪之下,亦是疼痛的緊,微微皺眉,面有難色。
元宏聽罷李氏之言,讚許道:「夫人淑德賢惠,有你主持後宮,朕自是安心。」
窗外大雨傾盆,蓮塘波瀾起伏。
太子元恂遵元宏所囑,當夜宿於先太皇太后之永固陵,守陵一夜,以示哀思。
任成王元澄與太師馮熙、太傅穆亮亦是相伴左右。
見元恂一臉無聊之情,元澄便開口對其道:「太子明日便要隨太師、太傅啟程前往洛陽,若覺乏累,待僧眾頌罷經,便早些歇下吧。」
元恂見元澄一改近日說教之態,倒覺不適,於是提了精神,詢元澄道:「吾從未去往洛陽城,不知其地較之鄴城如何?」
元澄聞元恂之言,笑道:「這洛陽乃九州之中,華夏之根。伏羲造字、周公定鼎、夫子問禮,皆於此城。」
元恂本不願讀書習文,雖經太師太傅授業,亦只習以君王之道。此時聽聞元澄之言,甚覺新奇,倒是聽得入神。
元澄見狀,接著道:「這洛陽城之巨,莫說鄴城,便是平城亦不可企及。大市、小市、四通市,皆於城內設之,郭城之內又布以三百二十里坊,自是繁華至極。」
元恂聞言,心癢難耐,於是對馮熙與穆亮道:「太師、太傅,明日吾等早些啟程,亦可早日抵那洛陽城,吾亦可去瞧瞧阿翁所言之繁華之地。」
第五十八回 波瀾漪(二)
皇后馮氏因被皇帝禁了足,於寢殿之內足足哭鬧了一夜,直至丑初之時方才昏昏睡去。
待馮氏醒來,也是午正初刻。
乳母蕭氏聞其醒來,便急急帶了宮婢入得內來,欲侍候馮氏洗漱更衣。
馮氏斜眼瞧著眾宮婢,幽幽道:「如今吾被陛下禁了足,何需再梳洗裝扮,都下去吧,無宣不得入內。」
蕭氏聞馮氏之言,知其心內煩躁,便擺了擺手,令眾人退去。
宮婢們應聲,急忙退下。將行至門口,便聞馮氏大聲道:「站住,都給吾折了回來!」
宮婢們皆轉過身,返至馮氏跟前,齊聲道:「但聞皇后吩咐。」
馮氏將眾宮婢上下打量,又瞧了一眼蕭氏,狐疑道:「怎得爾等皆以柳枝簪頭?」
眾宮婢皆伈伈睍睍,緘舌閉口,無人敢回馮氏之問。
蕭氏見此情景,便揮了揮手,將宮婢們打發了出去,方才開口道:「皇后,今為清明之祭,宮裡眾人亦只是隨了民間百姓之俗。」
馮氏一臉不悅,道:「民間俗眾豈可與皇家之人相提並論!怎地連你,亦是如此裝扮?」
蕭氏唯恐馮氏知了因由心中更為動氣,故而不敢將實情相告,只搪塞道:「陛下亦需向先祖行祭祀之禮,宮內眾人不得回家祭祖,今日插柳亦不過略表思念罷了。」
馮氏雖心中不解,卻是待蕭氏深信不疑,故亦不再出聲。
恰此時,嬋梅於外殿入得內來。見馮氏已醒來坐於榻上,便一下跪倒於馮氏面前,忿忿道:「皇后,那李夫人才掌了宮權,便改了您所立之矩,這氣焰亦是太過囂張了。」
蕭氏便是欲出聲制止,亦是為時晚矣,只能以眼神示意嬋梅止聲,然嬋梅只顧道於馮氏知曉,卻不曾瞧見蕭氏所示之意。
馮氏聞言,心內一驚,當下轉了臉色,疾聲詢道:「你所言何意,究竟出了何事?」
不待嬋梅出聲,馮氏已瞧得嬋梅亦是頭簪柳枝,便疑道:「平日裡只你最喜花花哨哨,怎得今日亦是如此裝扮?」
嬋梅一臉委屈之狀,道:「那李夫人,晨起令內侍們至各宮傳話,宮內凡內侍皆身上配柳,凡妃嬪、官女子與宮婢皆頭上簪柳…」
不待嬋梅言罷,馮氏已是面色鐵青,恨恨道:「賤婦!雖說簪柳本無不妥,然李氏這個賤婦卻於吾禁足之日改了宮內之矩,這便是要闔宮上下知其掌權,令吾難堪!」
馮氏一把抓起榻上之枕,擲於蕭氏身上,怒道:「虧吾待你以親,你所言所作吾從不曾有疑,如今連你亦對吾口出妄語!」言罷,便痛哭起來。
蕭氏此時已跪伏於地,解釋道:「皇后,奴待皇后豈能存以二心?奴不忍皇后知曉此事,只因恐令皇后徒增傷悲。」
言罷,蕭氏又向馮氏叩了首,接著道:「如今皇后您被陛下禁足,便是知了此事亦是無力相阻。李夫人此舉,小處可言其為示威,然奴覺以其之城府,定是為示好於陛下,令陛下感其賢德。這李夫人心機之重,亦是奴所料未及。」
馮氏聽蕭氏之言,方止了哭聲,抽泣道:「依你之言,吾此番便受困於此,任那賤婦於宮中耀武揚威?」
蕭氏輕嘆口氣,道:「太師如今遠在平城,亦無力解皇后之困…」
馮氏不耐煩接話道:「若非父親臨行所囑,吾又豈會去刻意討好於元鈺,設了那春宴,為吾招此橫禍。」
蕭氏輕輕搖頭,道:「昭儀昨日意外滑胎,陛下遷怒春宴眾人亦是不足為奇。」
馮氏聽蕭氏言及昭儀,頓時滿臉怒意,道:「都因此再醮女,令吾無辜受冤。自打她入了宮,陛下待吾再無從前般親近。她自己命薄無子,又於吾何干!」
蕭氏本有舊疾,又有了年紀,久跪之下,亦是疼痛的緊,微微皺眉,面有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