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楊帆的話確實在楊樹林心中產生了一定效果,在別人勸他加入傳銷的前幾天,他立場堅定,毫不動搖。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掙錢的故事傳入他的耳中,楊樹林坐不住了,也想嘗試一下。
傳銷的東西是營養品,楊樹林想,賣不出去大不了留著自己吃,於是花了幾百塊錢買了一包號稱能強身健體,滋陰壯陽,祛暑解熱,還能防輻射的保健品。
買到手後,楊樹林試圖賣出去,能掙四十塊錢,可是沒人買。
放了一個月,楊樹林有點兒後悔,心想只要不賠本就行,改按進價賣,還是賣不出去。
賣給楊樹林的那個人,可能也一直找不到買主,終於碰著楊樹林這麼個冤大頭,便纏住他不放,經常打電話找楊樹林,叫他出去聊聊,開個會。
楊帆接過好幾次這個人的電話,一聽語氣和說話方式就知道是干傳銷的,很反感,沒好氣地掛了電話,問楊樹林是不是參與傳銷了。
楊樹林說沒有,他想發展我被我嚴詞拒絕了。
過了些日子,楊帆找東西,從柜子里找出那盒保健品,拿著質問楊樹林怎麼回事兒。
楊樹林不好意思地說,人家讓我幫著代賣。接著問楊帆,你們同事兒有吃這個的嗎,據說效果挺顯著的。
楊帆把東西扔下說,我還想在我們那多干幾年呢。
楊樹林撿起保健品,不捨得吃,更不捨得扔,藏到了更隱蔽的地方。
但是沒過多久還是被楊帆發現了,楊帆說,代賣不至於代一輩子吧,都快過保質期了。
楊樹林說,忘給人家了。
楊帆說,你說這話自己信嗎。
楊樹林見事已敗露,只好實話實說,但否認自己有損失,至少吃了能身體好,說,你留著吃吧,上班挺累的。
楊帆說,我怕吃完了我更累,這東西都是假的,屁用不管。說著就要扔。
楊樹林阻攔:別扔啊,挺好的東西,扔了怪可惜的。
楊帆說,這種東西留著幹嘛。說著就一包包撕開,倒進馬桶。
楊樹林沒攔住,痛心疾首,在一旁說,你不吃給我吃啊。
從決定找工作到傳銷也沒幹成,半年過去了,楊樹林不得不接著這個事實:自己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第十三章
2004年8月7日晚,亞洲杯足球賽決賽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進行,由東道主中國隊迎戰衛冕冠軍日本隊。日本隊率先進球,十分鐘後中國隊扳平比分,第六十六分鐘,日本隊利用“上帝之手”再下一城,該進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隊此後的發揮。最終,中國隊一比三敗北,屈居亞洲杯亞軍。
為了讓楊樹林不再什麼都干,楊帆把楊樹林介紹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楊帆的公司在一個大院裡,設計研發生產都在裡頭,有兩個人看大門,其中一個人肝癌死了,得再找一個,沒有年齡和學歷限制,只要是男性,北京市戶口,踏實肯干即可,楊帆便想到了楊樹林。
聽說能去楊帆公司上班,楊樹林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覺,翻箱倒櫃找衣服。
第二天一早,他穿了一身不知是什麼時候買的西服,站在鏡子前面自我欣賞,見楊帆走過來,問道:怎麼樣。
楊帆說,什麼怎麼樣。
楊樹林說,我這身打扮。
楊帆說,不怎麼樣,脫了脫了,穿什麼西服啊。
楊樹林說,那穿什麼。
楊帆說,平時穿什麼你還穿什麼,你又不是應聘經理,再說了,你那西服穿上跟民工似的。
楊樹林換上一身便裝,和楊帆下了樓。
坐電梯的時候,楊樹林問楊帆,你說我到了那都說什麼啊。
楊帆說,有什麼說什麼,不用虛構,也不用隱藏。
楊樹林說,我總覺得應該美化自己一下。
楊帆說,沒必要,你不是那麼美的人把自己說得那麼美,別人一聽就假,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到了公司,楊帆帶著楊樹林去了領導辦公室,讓他們談,自己去工作。
五分鐘後,楊帆收到楊樹林的簡訊:談完了。
楊帆算了算,這條簡訊三個字,按楊樹林發簡訊的速度,差不多一個字一分鐘,也就是才談了兩分鐘。
楊帆回了一條簡訊:怎麼樣。
三分鐘後楊樹林回了一條:不知道。
楊帆又回了一條:你先回家吧。
下午的時候,楊帆被領導叫去,說你父親還行,挺實在的,我們決定錄用他,讓他過幾天來上班吧。
回到家,楊帆把領導的話轉告楊樹林,楊樹林問領導還說什麼了,楊帆說沒了,就這些。
楊樹林又問當時領導什麼表情,是坐著還是站著,是喝著茶還是抽著煙,為什麼不讓我明天就去上班,夜長夢多,過幾天別人頂替了我怎麼辦,把楊帆問得不耐煩了。
楊帆說,領導把我叫進去總共說了沒一分鐘我就出來了,這點事兒你已經讓我說了十分鐘了,你不煩啊。
近些日子,楊帆覺得楊樹林進入了男性更年期,症狀為:話多,囉唆,事兒。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他能嘮叨半天。
菜市場買個菜,多侃下來幾毛錢,或者被小販缺斤短兩了,他都能津津有味地當成顯赫功績或是表現得飽受傷害以此贏得楊帆的表彰或安慰,不說就難受。
有一天,楊樹林正發著牢騷,楊帆忽然對楊樹林的面孔陌生起來。
他仔細辨認了一下眼前正嘮嘮叨叨的這副面孔,好像不認識一樣,這一瞬間,他不相信楊樹林和自己是父子關係,兩人在一起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並且還要生活下去。
楊樹林不僅面對楊帆的時候話多,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就忍不住要說話。
一次他和楊帆打車,上了計程車,楊帆覺得奇怪,他竟然沒和司機說話。
楊帆想,開不出一百米,楊樹林肯定會張嘴的。
果然,車一拐彎,出了小區,楊樹林就問司機:師傅,今天活兒多嗎。
楊帆一看計價器,正跳到零點一公里。
接下來楊樹林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問人家每月掙多少錢,車子耗幾個油,孩子多大了,媳婦在哪兒上班,把司機都說煩了,差點兒闖紅燈違了章。
幾天後,楊樹林正式上崗。
上班的第一天,兩人一同出了門。
上班突然讓楊帆覺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楊樹林卻一路喜洋洋,覺得美好生活從這一天就開始了。
兩人上了公共汽車,沒座,站著。
中途有人下車,騰出座,楊帆讓楊樹林坐,楊樹林不坐,讓楊帆坐。
楊帆覺得即使自己想坐,有楊樹林在,他也不能坐,車上那麼多雙眼睛看著,兒子坐著居然讓老子站著,像什麼。
但是楊樹林並不認為自己應該座,他把自己想成和楊帆一樣,年輕健康,充滿活力,既然楊帆可以站著,他也可以。
就在兩人謙讓的時候,一個外地民工鑽了空子,從兩人中間擠過去,一屁股坐下。
楊帆的氣頓時就上來了,不是對民工,是對楊樹林,瞪了他一眼。
從家到公司,要坐一個小時的車,原本可以坐著度過這一個小時,現在卻將座位讓給一個比自己還年輕的肢體健全的素不相識的民工,而自己卻要在擁擠的人群中煎熬一個小時,全都因為楊樹林那毫不必要的自尊心。
楊樹林也似乎後悔剛才沒有坐,故意往民工身邊挪了挪,意思是告訴民工:有老同志在,您起來吧。
民工也知道自己做得操蛋了點兒,頭不敢抬,假裝睡覺。
站了一會兒,楊樹林實在看不過去了,似乎是在跟楊帆說,但嘴衝著民工:還有這種人,真好意思。
楊帆和民工都沒反應。
楊樹林又說,也真坐得住。
楊帆看了楊樹林一眼說,你早幹嘛去了。然後又把臉扭向一邊。
兩人一路無語,楊樹林還想著等民工下了車他就坐,但是直到他們下車,民工也沒下。
楊樹林想,給我兒子坐我兒子不坐,就當給我孫子坐了吧。
到了公司,楊樹林進了傳達室,問楊帆進來坐會兒不,楊帆說,這是上班的地方,別把哪都當成自己家。
楊帆告訴楊樹林食堂在哪,讓他中午自己去吃。
楊樹林問,那你呢。
楊帆說,不用管我。
然後就走了。
十一點半一到,楊樹林就去了食堂,買了兩份飯,坐在進口處等楊帆。
吃飯的人陸陸續續地來了,沒有楊帆。食堂十二點半關門,快到點的時候,楊帆和幾個他這麼大歲數的人說說笑笑地進來了,沒看見楊樹林,被楊樹林叫住。
楊樹林說,你怎麼才來啊,飯早就給你買好了。
楊帆的笑容沒了,說,我不說讓你自己吃了嗎。
楊樹林說,倆人吃能豐盛點兒,一個人吃倆菜,兩個人就能吃四個菜。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人掙錢的故事傳入他的耳中,楊樹林坐不住了,也想嘗試一下。
傳銷的東西是營養品,楊樹林想,賣不出去大不了留著自己吃,於是花了幾百塊錢買了一包號稱能強身健體,滋陰壯陽,祛暑解熱,還能防輻射的保健品。
買到手後,楊樹林試圖賣出去,能掙四十塊錢,可是沒人買。
放了一個月,楊樹林有點兒後悔,心想只要不賠本就行,改按進價賣,還是賣不出去。
賣給楊樹林的那個人,可能也一直找不到買主,終於碰著楊樹林這麼個冤大頭,便纏住他不放,經常打電話找楊樹林,叫他出去聊聊,開個會。
楊帆接過好幾次這個人的電話,一聽語氣和說話方式就知道是干傳銷的,很反感,沒好氣地掛了電話,問楊樹林是不是參與傳銷了。
楊樹林說沒有,他想發展我被我嚴詞拒絕了。
過了些日子,楊帆找東西,從柜子里找出那盒保健品,拿著質問楊樹林怎麼回事兒。
楊樹林不好意思地說,人家讓我幫著代賣。接著問楊帆,你們同事兒有吃這個的嗎,據說效果挺顯著的。
楊帆把東西扔下說,我還想在我們那多干幾年呢。
楊樹林撿起保健品,不捨得吃,更不捨得扔,藏到了更隱蔽的地方。
但是沒過多久還是被楊帆發現了,楊帆說,代賣不至於代一輩子吧,都快過保質期了。
楊樹林說,忘給人家了。
楊帆說,你說這話自己信嗎。
楊樹林見事已敗露,只好實話實說,但否認自己有損失,至少吃了能身體好,說,你留著吃吧,上班挺累的。
楊帆說,我怕吃完了我更累,這東西都是假的,屁用不管。說著就要扔。
楊樹林阻攔:別扔啊,挺好的東西,扔了怪可惜的。
楊帆說,這種東西留著幹嘛。說著就一包包撕開,倒進馬桶。
楊樹林沒攔住,痛心疾首,在一旁說,你不吃給我吃啊。
從決定找工作到傳銷也沒幹成,半年過去了,楊樹林不得不接著這個事實:自己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第十三章
2004年8月7日晚,亞洲杯足球賽決賽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進行,由東道主中國隊迎戰衛冕冠軍日本隊。日本隊率先進球,十分鐘後中國隊扳平比分,第六十六分鐘,日本隊利用“上帝之手”再下一城,該進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隊此後的發揮。最終,中國隊一比三敗北,屈居亞洲杯亞軍。
為了讓楊樹林不再什麼都干,楊帆把楊樹林介紹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楊帆的公司在一個大院裡,設計研發生產都在裡頭,有兩個人看大門,其中一個人肝癌死了,得再找一個,沒有年齡和學歷限制,只要是男性,北京市戶口,踏實肯干即可,楊帆便想到了楊樹林。
聽說能去楊帆公司上班,楊樹林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覺,翻箱倒櫃找衣服。
第二天一早,他穿了一身不知是什麼時候買的西服,站在鏡子前面自我欣賞,見楊帆走過來,問道:怎麼樣。
楊帆說,什麼怎麼樣。
楊樹林說,我這身打扮。
楊帆說,不怎麼樣,脫了脫了,穿什麼西服啊。
楊樹林說,那穿什麼。
楊帆說,平時穿什麼你還穿什麼,你又不是應聘經理,再說了,你那西服穿上跟民工似的。
楊樹林換上一身便裝,和楊帆下了樓。
坐電梯的時候,楊樹林問楊帆,你說我到了那都說什麼啊。
楊帆說,有什麼說什麼,不用虛構,也不用隱藏。
楊樹林說,我總覺得應該美化自己一下。
楊帆說,沒必要,你不是那麼美的人把自己說得那麼美,別人一聽就假,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到了公司,楊帆帶著楊樹林去了領導辦公室,讓他們談,自己去工作。
五分鐘後,楊帆收到楊樹林的簡訊:談完了。
楊帆算了算,這條簡訊三個字,按楊樹林發簡訊的速度,差不多一個字一分鐘,也就是才談了兩分鐘。
楊帆回了一條簡訊:怎麼樣。
三分鐘後楊樹林回了一條:不知道。
楊帆又回了一條:你先回家吧。
下午的時候,楊帆被領導叫去,說你父親還行,挺實在的,我們決定錄用他,讓他過幾天來上班吧。
回到家,楊帆把領導的話轉告楊樹林,楊樹林問領導還說什麼了,楊帆說沒了,就這些。
楊樹林又問當時領導什麼表情,是坐著還是站著,是喝著茶還是抽著煙,為什麼不讓我明天就去上班,夜長夢多,過幾天別人頂替了我怎麼辦,把楊帆問得不耐煩了。
楊帆說,領導把我叫進去總共說了沒一分鐘我就出來了,這點事兒你已經讓我說了十分鐘了,你不煩啊。
近些日子,楊帆覺得楊樹林進入了男性更年期,症狀為:話多,囉唆,事兒。一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他能嘮叨半天。
菜市場買個菜,多侃下來幾毛錢,或者被小販缺斤短兩了,他都能津津有味地當成顯赫功績或是表現得飽受傷害以此贏得楊帆的表彰或安慰,不說就難受。
有一天,楊樹林正發著牢騷,楊帆忽然對楊樹林的面孔陌生起來。
他仔細辨認了一下眼前正嘮嘮叨叨的這副面孔,好像不認識一樣,這一瞬間,他不相信楊樹林和自己是父子關係,兩人在一起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並且還要生活下去。
楊樹林不僅面對楊帆的時候話多,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就忍不住要說話。
一次他和楊帆打車,上了計程車,楊帆覺得奇怪,他竟然沒和司機說話。
楊帆想,開不出一百米,楊樹林肯定會張嘴的。
果然,車一拐彎,出了小區,楊樹林就問司機:師傅,今天活兒多嗎。
楊帆一看計價器,正跳到零點一公里。
接下來楊樹林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問人家每月掙多少錢,車子耗幾個油,孩子多大了,媳婦在哪兒上班,把司機都說煩了,差點兒闖紅燈違了章。
幾天後,楊樹林正式上崗。
上班的第一天,兩人一同出了門。
上班突然讓楊帆覺得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楊樹林卻一路喜洋洋,覺得美好生活從這一天就開始了。
兩人上了公共汽車,沒座,站著。
中途有人下車,騰出座,楊帆讓楊樹林坐,楊樹林不坐,讓楊帆坐。
楊帆覺得即使自己想坐,有楊樹林在,他也不能坐,車上那麼多雙眼睛看著,兒子坐著居然讓老子站著,像什麼。
但是楊樹林並不認為自己應該座,他把自己想成和楊帆一樣,年輕健康,充滿活力,既然楊帆可以站著,他也可以。
就在兩人謙讓的時候,一個外地民工鑽了空子,從兩人中間擠過去,一屁股坐下。
楊帆的氣頓時就上來了,不是對民工,是對楊樹林,瞪了他一眼。
從家到公司,要坐一個小時的車,原本可以坐著度過這一個小時,現在卻將座位讓給一個比自己還年輕的肢體健全的素不相識的民工,而自己卻要在擁擠的人群中煎熬一個小時,全都因為楊樹林那毫不必要的自尊心。
楊樹林也似乎後悔剛才沒有坐,故意往民工身邊挪了挪,意思是告訴民工:有老同志在,您起來吧。
民工也知道自己做得操蛋了點兒,頭不敢抬,假裝睡覺。
站了一會兒,楊樹林實在看不過去了,似乎是在跟楊帆說,但嘴衝著民工:還有這種人,真好意思。
楊帆和民工都沒反應。
楊樹林又說,也真坐得住。
楊帆看了楊樹林一眼說,你早幹嘛去了。然後又把臉扭向一邊。
兩人一路無語,楊樹林還想著等民工下了車他就坐,但是直到他們下車,民工也沒下。
楊樹林想,給我兒子坐我兒子不坐,就當給我孫子坐了吧。
到了公司,楊樹林進了傳達室,問楊帆進來坐會兒不,楊帆說,這是上班的地方,別把哪都當成自己家。
楊帆告訴楊樹林食堂在哪,讓他中午自己去吃。
楊樹林問,那你呢。
楊帆說,不用管我。
然後就走了。
十一點半一到,楊樹林就去了食堂,買了兩份飯,坐在進口處等楊帆。
吃飯的人陸陸續續地來了,沒有楊帆。食堂十二點半關門,快到點的時候,楊帆和幾個他這麼大歲數的人說說笑笑地進來了,沒看見楊樹林,被楊樹林叫住。
楊樹林說,你怎麼才來啊,飯早就給你買好了。
楊帆的笑容沒了,說,我不說讓你自己吃了嗎。
楊樹林說,倆人吃能豐盛點兒,一個人吃倆菜,兩個人就能吃四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