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蘇明潤仰頭,晴空萬里無雲,那一群飛鳥早已不知飛到何方。
師爺慢慢地喝完一杯茶,放下茶杯:“東家,還有些文書要處理,晚生先行告退。”
蘇明潤收回視線,頷首:“去吧。”
師爺站起來,通過迴廊往後院書房走去。
蘇明潤繼續提起燒開的水,加入殘餘的茶葉里。
子車族移居西北,為擴充人口補充糧食開墾了好些田地,第一年秋收,就是檢驗子車族遷入寧城舉措取得成果的重要時節,寧城以及附近郡縣的收成成了官府關注的重點,師爺提起此事,也表明章師爺對子車族隱約有期待。
雖說,不是所有的期待都應得到回報,但蘇明潤總覺得,西北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一步步地走上正軌,這期待的回報一定要得到。
因此,秋收祭神的日子,太守府里的一輛馬車帶著蘇明潤和田暉出了城。
城郊風光甚好,秋高氣爽,爽朗得讓人心生涼意。
沿路田裡堆著大大小小的麥秸稈堆,百姓歡喜地收割著糧食,從雁谷縣、左山縣、長台縣等縣衙領地經過,蘇明潤常下車,四處問百姓今年的收成,百姓皆面有喜色,年初的慌亂不復,似乎迎來歌舞昇平的好日子。
稅收、整理帳冊、監控來往貿易……秋收事務繁重,蘇明潤沉浸其中,逐漸將聖上還未任命西北郡縣守將的事情忘卻,黃副將依舊加緊對西北各地駐軍的監控,在蘇明潤的授意下,子車弋陽也更多地關注附近各村落的日常大小事,儼然成為寧城新一任的百事通。
時光流逝得太快。
秋天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
蘇明潤恍然大覺,聖上似乎無意定下西北新任守將,如此看來,入冬後,寧城會是平平靜靜地又度過一年。
但時光又任性地在一些人身上流逝得特別慢。
將軍府的日子卻過得特別慢、特別慢,一日三餐重複再重複,無趣的鳥紛紛從府上方逃過,日子從沙漏縫隙一點一滴地擠過去,姜流丹在等待書信的狀態下度過一日又一日,思念也是一種傷痛,它慢慢地在心頭上研磨著,像鈍刀麻繩,揪心揪肺堅持著,卻折服在思念對象的一舉一動中,偶爾夢中閃現思念人的臉,歲月就不自覺地溫馨起來。
那人不知是瘦了還是胖了。
還是喜歡板著臉一副嚴肅的模樣嗎?
姜流丹站在主堂前,嘴角含笑地看著練兵場。
爭念拿著一件外衣走到姜流丹身後:“姑娘,天涼。”
姜流丹任著爭念將衣服披到自己身上。
她抬頭看著天空。
寧城已經準備入冬了。
南部卻一直未傳回消息。
太守府里的光禿禿的枝條借著東風使勁兒地嘚瑟著,蘇明潤和師爺在書房辦公,忙裡偷閒談話時,蘇明潤實在忍不住氣憤地冒出一句:“那臭小子該不會是死在那個旮旯里了吧?”
師爺僵著臉不語。
說“是”不合適,說“不是”,卻無根據,還不如不答。
據稱,那場討伐戰進行得很艱難,南部霧障重重,濕氣重,戰役膠著,相互拖著雙方的儲備,寸土寸金,爭得心力交瘁也不願意放棄。
從秋起,秋收,深秋……
消息越來越少,漸臻於沒,讓人無限猜疑。
可怕的謠言總是在黑暗中滋生。
等待著的人要在重重謠言面前堅守自我信念委實不易。
還記得一個月前,正是中秋時節,蘇明潤請姜流丹到府內用餐,月圓之夜,銀光灑在院子裡的月餅上,田暉窩在蘇明潤身旁小口小口地咬著月餅,姜流丹仰頭望著月亮,淡然道:“他一定在想我。”
語氣篤定而神聖,有如此信念,也不怕甚謠言。
蘇明潤終於稍稍放心。
只是那清冷的月光帶著某種深沉的孤寂意,照亮了蘇明潤年少記憶里的兩小無猜。
記憶中有一位永遠離去的姑娘,臉龐神聖而美麗,每逢佳節,總忍不住想起若她還在,許是還可以共憶少年時,如今,可以一同懷念過去的人,已經少得不能再少。
日子果然甚是寂寥。
寂寥啊……
☆、彼之所求
立冬,寧城的風已經開始呼嘯起來,風嘶吼的聲音像塞外的狼嚎一樣,此起彼伏。
天空和平日無異,藍得平和深沉,像是隱藏著秘密而無波無浪的大海,仰頭盯著天空看許久,想要看穿平靜藍外表的內里,卻一如既往地什麼都看不清楚,在天上徜徉的飛鳥已經沒了身影,死寂的天空,正在面臨著即將到來酷寒考驗。
今年的天氣比往年還要冷。
章師爺握筆的手都凍僵,他提筆寫下幾個字就忍不住停筆搓手取暖,蘇明潤見狀,連忙命人在書房內多加一個暖爐。
子車弋陽、小路、小橋、田暉……齊齊擠在書房裡,還有閒得無事拿著刺繡女工活兒到太守府消磨時間的姜流丹,七個人擠在狹窄的書房裡,呼吸間為彼此增添了溫暖。
庭院空寂,等待著雪的降臨。
雪未至,書信到了。
小宋拿著信歡天喜地地跑進書房,書房門剛打開,就帶來一陣冷風,冷得房中的人一哆嗦。
姜流丹手中的針刺入指腹,豆大的血珠不斷地壯大,滴落在繡帕的梅花上,姜流丹指腹捻搓,揉了揉手指,抬頭看小宋,神情顯得很鎮定:“何事?”
小橋見到了姜流丹手上的傷口,連忙跑到一旁的柜子里翻金創藥。
田暉平日裡在書房玩耍,偶爾不小心就磕到尖銳的桌椅角,為此,小橋特地在柜子里備一瓶金創藥,小橋蹲在柜子前,剛翻出藥,就聽到小宋興奮得語無倫次道:“信將來……不,將軍來信了!”
姜流丹手指顫抖,她低頭看看繡帕上被血染紅的梅花,良久,才慢慢地抬頭,眼角染上紅意,她的語氣依舊平靜:“給我看看。”
小宋連忙雙手呈上信件。
蘇明潤一眾人均眼巴巴地盯著姜流丹,只見她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輕輕地展開信件,指尖顫抖,信件微動,她臉上漸露喜色,隨後又緊鎖眉頭,再漸漸地,恢復往日的平和神情。
小橋拿著金創藥上前,彎腰給姜流丹塗在手指上,並在她指腹間包上一重紗布。
姜流丹看著手指,笑道:“不必如此麻煩。”
小橋溫和笑了笑,不語。
蘇明潤問:“沈昭武可是已經凱旋迴京?”
姜流丹驚訝地看向蘇明潤,她將信遞給蘇明潤,點頭,道:“正是,南部退兵求和,已收復兩座城池。”
蘇明潤接過信,利索地抖開信紙。
信紙是出自京師雲錦堂的紙張,有著獨特的鉤紋標誌,摸著很是平滑,書寫更是流暢,連墨,似乎都泛著京師的味道。
戰事已畢,回京述職,春節前回寧城。
寥寥數字能概括的事件,掩飾不掉字句間的情緒浮沉,寫者讀者,心境心情各不相同。
蘇明潤平緩地呼出一口濁氣,數月的擔憂盡然消散。
師爺慢慢地喝完一杯茶,放下茶杯:“東家,還有些文書要處理,晚生先行告退。”
蘇明潤收回視線,頷首:“去吧。”
師爺站起來,通過迴廊往後院書房走去。
蘇明潤繼續提起燒開的水,加入殘餘的茶葉里。
子車族移居西北,為擴充人口補充糧食開墾了好些田地,第一年秋收,就是檢驗子車族遷入寧城舉措取得成果的重要時節,寧城以及附近郡縣的收成成了官府關注的重點,師爺提起此事,也表明章師爺對子車族隱約有期待。
雖說,不是所有的期待都應得到回報,但蘇明潤總覺得,西北從一開始的兵荒馬亂到一步步地走上正軌,這期待的回報一定要得到。
因此,秋收祭神的日子,太守府里的一輛馬車帶著蘇明潤和田暉出了城。
城郊風光甚好,秋高氣爽,爽朗得讓人心生涼意。
沿路田裡堆著大大小小的麥秸稈堆,百姓歡喜地收割著糧食,從雁谷縣、左山縣、長台縣等縣衙領地經過,蘇明潤常下車,四處問百姓今年的收成,百姓皆面有喜色,年初的慌亂不復,似乎迎來歌舞昇平的好日子。
稅收、整理帳冊、監控來往貿易……秋收事務繁重,蘇明潤沉浸其中,逐漸將聖上還未任命西北郡縣守將的事情忘卻,黃副將依舊加緊對西北各地駐軍的監控,在蘇明潤的授意下,子車弋陽也更多地關注附近各村落的日常大小事,儼然成為寧城新一任的百事通。
時光流逝得太快。
秋天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
蘇明潤恍然大覺,聖上似乎無意定下西北新任守將,如此看來,入冬後,寧城會是平平靜靜地又度過一年。
但時光又任性地在一些人身上流逝得特別慢。
將軍府的日子卻過得特別慢、特別慢,一日三餐重複再重複,無趣的鳥紛紛從府上方逃過,日子從沙漏縫隙一點一滴地擠過去,姜流丹在等待書信的狀態下度過一日又一日,思念也是一種傷痛,它慢慢地在心頭上研磨著,像鈍刀麻繩,揪心揪肺堅持著,卻折服在思念對象的一舉一動中,偶爾夢中閃現思念人的臉,歲月就不自覺地溫馨起來。
那人不知是瘦了還是胖了。
還是喜歡板著臉一副嚴肅的模樣嗎?
姜流丹站在主堂前,嘴角含笑地看著練兵場。
爭念拿著一件外衣走到姜流丹身後:“姑娘,天涼。”
姜流丹任著爭念將衣服披到自己身上。
她抬頭看著天空。
寧城已經準備入冬了。
南部卻一直未傳回消息。
太守府里的光禿禿的枝條借著東風使勁兒地嘚瑟著,蘇明潤和師爺在書房辦公,忙裡偷閒談話時,蘇明潤實在忍不住氣憤地冒出一句:“那臭小子該不會是死在那個旮旯里了吧?”
師爺僵著臉不語。
說“是”不合適,說“不是”,卻無根據,還不如不答。
據稱,那場討伐戰進行得很艱難,南部霧障重重,濕氣重,戰役膠著,相互拖著雙方的儲備,寸土寸金,爭得心力交瘁也不願意放棄。
從秋起,秋收,深秋……
消息越來越少,漸臻於沒,讓人無限猜疑。
可怕的謠言總是在黑暗中滋生。
等待著的人要在重重謠言面前堅守自我信念委實不易。
還記得一個月前,正是中秋時節,蘇明潤請姜流丹到府內用餐,月圓之夜,銀光灑在院子裡的月餅上,田暉窩在蘇明潤身旁小口小口地咬著月餅,姜流丹仰頭望著月亮,淡然道:“他一定在想我。”
語氣篤定而神聖,有如此信念,也不怕甚謠言。
蘇明潤終於稍稍放心。
只是那清冷的月光帶著某種深沉的孤寂意,照亮了蘇明潤年少記憶里的兩小無猜。
記憶中有一位永遠離去的姑娘,臉龐神聖而美麗,每逢佳節,總忍不住想起若她還在,許是還可以共憶少年時,如今,可以一同懷念過去的人,已經少得不能再少。
日子果然甚是寂寥。
寂寥啊……
☆、彼之所求
立冬,寧城的風已經開始呼嘯起來,風嘶吼的聲音像塞外的狼嚎一樣,此起彼伏。
天空和平日無異,藍得平和深沉,像是隱藏著秘密而無波無浪的大海,仰頭盯著天空看許久,想要看穿平靜藍外表的內里,卻一如既往地什麼都看不清楚,在天上徜徉的飛鳥已經沒了身影,死寂的天空,正在面臨著即將到來酷寒考驗。
今年的天氣比往年還要冷。
章師爺握筆的手都凍僵,他提筆寫下幾個字就忍不住停筆搓手取暖,蘇明潤見狀,連忙命人在書房內多加一個暖爐。
子車弋陽、小路、小橋、田暉……齊齊擠在書房裡,還有閒得無事拿著刺繡女工活兒到太守府消磨時間的姜流丹,七個人擠在狹窄的書房裡,呼吸間為彼此增添了溫暖。
庭院空寂,等待著雪的降臨。
雪未至,書信到了。
小宋拿著信歡天喜地地跑進書房,書房門剛打開,就帶來一陣冷風,冷得房中的人一哆嗦。
姜流丹手中的針刺入指腹,豆大的血珠不斷地壯大,滴落在繡帕的梅花上,姜流丹指腹捻搓,揉了揉手指,抬頭看小宋,神情顯得很鎮定:“何事?”
小橋見到了姜流丹手上的傷口,連忙跑到一旁的柜子里翻金創藥。
田暉平日裡在書房玩耍,偶爾不小心就磕到尖銳的桌椅角,為此,小橋特地在柜子里備一瓶金創藥,小橋蹲在柜子前,剛翻出藥,就聽到小宋興奮得語無倫次道:“信將來……不,將軍來信了!”
姜流丹手指顫抖,她低頭看看繡帕上被血染紅的梅花,良久,才慢慢地抬頭,眼角染上紅意,她的語氣依舊平靜:“給我看看。”
小宋連忙雙手呈上信件。
蘇明潤一眾人均眼巴巴地盯著姜流丹,只見她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輕輕地展開信件,指尖顫抖,信件微動,她臉上漸露喜色,隨後又緊鎖眉頭,再漸漸地,恢復往日的平和神情。
小橋拿著金創藥上前,彎腰給姜流丹塗在手指上,並在她指腹間包上一重紗布。
姜流丹看著手指,笑道:“不必如此麻煩。”
小橋溫和笑了笑,不語。
蘇明潤問:“沈昭武可是已經凱旋迴京?”
姜流丹驚訝地看向蘇明潤,她將信遞給蘇明潤,點頭,道:“正是,南部退兵求和,已收復兩座城池。”
蘇明潤接過信,利索地抖開信紙。
信紙是出自京師雲錦堂的紙張,有著獨特的鉤紋標誌,摸著很是平滑,書寫更是流暢,連墨,似乎都泛著京師的味道。
戰事已畢,回京述職,春節前回寧城。
寥寥數字能概括的事件,掩飾不掉字句間的情緒浮沉,寫者讀者,心境心情各不相同。
蘇明潤平緩地呼出一口濁氣,數月的擔憂盡然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