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20世紀70年代末,溫州有一對好友,一個姓舒,一個姓王。王某自幼被人視為聰明種,舒某卻有傻瓜之稱。但兩人自幼一塊兒長大,感情很好。
當時浙江在全國屬於窮省,溫州更是窮得叮噹響,很多人窮極無聊,便出外討生活。幹什麼的都有,有做木匠的,有做泥水工的,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收破爛。舒某和王某兩人都家境貧寒,又讀不出書,就相約出去找口飯吃。他們做的是雞毛換草紙的小生意,也就是弄一些草紙跟住戶換雞毛,然後做成撣子再賣。雞毛撣子沒多少成本,做這樣的事雖然很辛苦,但好歹也能賺點兒餬口錢。兩人有空的時候閒聊,說的都是將來發財了如何如何。
有一年夏天,舒某背著幾捆草紙經過一個小巷,有個老太太叫住他要換草紙。只是雞毛不多,老太太見換不了多少草紙,就問:“舊東西收不收?”舒某說收。老太太從屋裡拿出一個瓷枕說:“那這個也換了吧。”瓷枕是過去夏天用的涼枕,因為硬邦邦的並不舒服,現在用的人非常少了。舒某見老太太這個瓷枕是個貓形,做工並不好,也沒什麼花紋,好在很完整,沒有破損,心想雖然賣不出價,但現在天熱,正好拿來用,便答應了。
回到住處,王某也回來了,他卻換了不少雞毛。見舒某拿了個瓷枕來,就問他怎麼弄了這麼個東西。舒某說了經過,說那老太太家裡窮,自己心一軟就答應了。反正這瓷枕也沒破,正好可以用。當晚兩人把雞毛洗了洗,扎了些撣子,吃了飯便各自睡下了。
他們為省錢,住在一幢廢棄的破屋裡,天又熱,蚊子也多,每晚睡覺都是個苦事。本來兩人因為苦熱難熬,躺下後總要聊聊天,說說將來發財後的情景。可這晚,舒某頭一挨瓷枕就睡著了,第二天天大亮了還沒醒。接下來幾天更是酷熱非常,小鎮上換草紙的也越來越少了。每天一回來,王某便唉聲嘆氣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但舒某卻很樂觀,說來日方長,總會有出頭之日的,然後倒頭就睡,蚊蟲和炎熱對他來說似乎如同無物。
過了幾天,他們到另一個鎮上去,連破屋都找不到,兩人只好窩在橋洞裡。王某照例又是抱怨個不停,但舒某每天天一黑就呼呼大睡,醒來後神清氣爽,很有精神。王某終於忍不住了,問舒某怎麼這麼有精神。舒某笑了笑說:“我每天都在夢裡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呢。”
王某大感好奇,就追問下去。舒某說,那晚他枕著瓷枕睡覺,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得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睜眼一看,卻見一大群人圍著自己,將自己迎入了一間富麗堂皇的大屋子裡,被褥什麼的都精美絕倫。一進去,便有人送上洗漱用品,又端上來飯菜。他感到莫名其妙,問他們是不是認錯了人。但那些人都笑而不答,只是殷勤服侍。他長這麼大,還沒嘗到過這種滋味,真有樂不思蜀之感。直到第二天被王某叫醒,才明白是做了個美夢。
本來做個夢也沒什麼出奇,可第二天晚上睡覺時,舒某又做了同一個夢,而且和昨天的夢還是連著的。自己仍然在那幢漂亮的宅院裡,有不少人服侍著,吃著山珍海味,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雖然只是個夢,但晚上如此享受,白天吃點兒苦也就不算什麼了。王某聽了很是羨慕,說自己怎麼沒能做這樣的夢。
這一天恰好下起了大雨,他們出不去,便在橋洞裡待了一整天,做做雞毛撣子。雖然正是伏天,但下了場透雨,晚上還有點兒涼,舒某便沒枕那瓷枕。王某還在想著舒某一睡就能做好夢的事,卻見舒某輾轉反側,老是睡不著,就問他今天怎麼回事。舒某說:“我也不知道。難道涼枕枕慣了,不枕就睡不著?”於是便拿出瓷枕來枕著。說來也怪,一枕上瓷枕,舒某便呼呼大睡。第二天醒來,他喜形於色地說:“我知道了,原來這是個‘遊仙枕’啊。”
一說“遊仙枕”,王某明白了,因為《三俠五義》里就講到過,他們以前也聽到過。王某一聽更是羨慕,說:“那今晚讓我枕著試試。”當晚舒某便將瓷枕給王某用了,這一晚他自己睡不著,可王某卻睡得舒舒服服,第二天還是舒某把他叫醒的。王某一醒便說:“這真是個寶貝!”原來他也做了這麼個夢,在夢裡一大堆人把他服侍得周周到到,王某平生從沒享過這種福,實在不想醒來。舒某聽他說起夢中情形,居然和自己一模一樣,笑道:“看來這真是個遊仙枕。”
這一天,他們又出去用雞毛換草紙。等舒某回來,飯都弄好了,卻還一直不見王某回來。他擔心王某出事,便出去找,可問起這麼個雞毛換草紙的人,小鎮上的人都說沒見他來過。找了半天,在鎮尾一家小賣部里才聽賣貨的老太太說,是有這麼個人,不過他背了個小包走了。
舒某一聽王某背了個小包,心裡便是一沉,回去一看,那瓷枕果然不見了。他沒想到這個情同手足的好友居然會做出這種事。只是王某身邊的雞毛和草紙都沒帶走,舒某沒辦法,只得把這些東西換光了再回去。他一人干兩人的活,自是勞累,等他把帶出來的草紙換光,雞毛撣子也賣完了。
舒某帶了一百多塊錢回家,當時已到了年根兒,他一到家就去找王某。王某父母雙亡,家裡就他一人,到他家裡,卻見房門緊閉,沒有人影。問起隔壁,都說沒見他回來過。舒某也沒辦法,他家中父母尚在,日子還得過,不能跟王某一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完了年,他便又出去做事了。
當時浙江在全國屬於窮省,溫州更是窮得叮噹響,很多人窮極無聊,便出外討生活。幹什麼的都有,有做木匠的,有做泥水工的,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收破爛。舒某和王某兩人都家境貧寒,又讀不出書,就相約出去找口飯吃。他們做的是雞毛換草紙的小生意,也就是弄一些草紙跟住戶換雞毛,然後做成撣子再賣。雞毛撣子沒多少成本,做這樣的事雖然很辛苦,但好歹也能賺點兒餬口錢。兩人有空的時候閒聊,說的都是將來發財了如何如何。
有一年夏天,舒某背著幾捆草紙經過一個小巷,有個老太太叫住他要換草紙。只是雞毛不多,老太太見換不了多少草紙,就問:“舊東西收不收?”舒某說收。老太太從屋裡拿出一個瓷枕說:“那這個也換了吧。”瓷枕是過去夏天用的涼枕,因為硬邦邦的並不舒服,現在用的人非常少了。舒某見老太太這個瓷枕是個貓形,做工並不好,也沒什麼花紋,好在很完整,沒有破損,心想雖然賣不出價,但現在天熱,正好拿來用,便答應了。
回到住處,王某也回來了,他卻換了不少雞毛。見舒某拿了個瓷枕來,就問他怎麼弄了這麼個東西。舒某說了經過,說那老太太家裡窮,自己心一軟就答應了。反正這瓷枕也沒破,正好可以用。當晚兩人把雞毛洗了洗,扎了些撣子,吃了飯便各自睡下了。
他們為省錢,住在一幢廢棄的破屋裡,天又熱,蚊子也多,每晚睡覺都是個苦事。本來兩人因為苦熱難熬,躺下後總要聊聊天,說說將來發財後的情景。可這晚,舒某頭一挨瓷枕就睡著了,第二天天大亮了還沒醒。接下來幾天更是酷熱非常,小鎮上換草紙的也越來越少了。每天一回來,王某便唉聲嘆氣說,生意越來越難做。但舒某卻很樂觀,說來日方長,總會有出頭之日的,然後倒頭就睡,蚊蟲和炎熱對他來說似乎如同無物。
過了幾天,他們到另一個鎮上去,連破屋都找不到,兩人只好窩在橋洞裡。王某照例又是抱怨個不停,但舒某每天天一黑就呼呼大睡,醒來後神清氣爽,很有精神。王某終於忍不住了,問舒某怎麼這麼有精神。舒某笑了笑說:“我每天都在夢裡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呢。”
王某大感好奇,就追問下去。舒某說,那晚他枕著瓷枕睡覺,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時候,聽得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睜眼一看,卻見一大群人圍著自己,將自己迎入了一間富麗堂皇的大屋子裡,被褥什麼的都精美絕倫。一進去,便有人送上洗漱用品,又端上來飯菜。他感到莫名其妙,問他們是不是認錯了人。但那些人都笑而不答,只是殷勤服侍。他長這麼大,還沒嘗到過這種滋味,真有樂不思蜀之感。直到第二天被王某叫醒,才明白是做了個美夢。
本來做個夢也沒什麼出奇,可第二天晚上睡覺時,舒某又做了同一個夢,而且和昨天的夢還是連著的。自己仍然在那幢漂亮的宅院裡,有不少人服侍著,吃著山珍海味,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雖然只是個夢,但晚上如此享受,白天吃點兒苦也就不算什麼了。王某聽了很是羨慕,說自己怎麼沒能做這樣的夢。
這一天恰好下起了大雨,他們出不去,便在橋洞裡待了一整天,做做雞毛撣子。雖然正是伏天,但下了場透雨,晚上還有點兒涼,舒某便沒枕那瓷枕。王某還在想著舒某一睡就能做好夢的事,卻見舒某輾轉反側,老是睡不著,就問他今天怎麼回事。舒某說:“我也不知道。難道涼枕枕慣了,不枕就睡不著?”於是便拿出瓷枕來枕著。說來也怪,一枕上瓷枕,舒某便呼呼大睡。第二天醒來,他喜形於色地說:“我知道了,原來這是個‘遊仙枕’啊。”
一說“遊仙枕”,王某明白了,因為《三俠五義》里就講到過,他們以前也聽到過。王某一聽更是羨慕,說:“那今晚讓我枕著試試。”當晚舒某便將瓷枕給王某用了,這一晚他自己睡不著,可王某卻睡得舒舒服服,第二天還是舒某把他叫醒的。王某一醒便說:“這真是個寶貝!”原來他也做了這麼個夢,在夢裡一大堆人把他服侍得周周到到,王某平生從沒享過這種福,實在不想醒來。舒某聽他說起夢中情形,居然和自己一模一樣,笑道:“看來這真是個遊仙枕。”
這一天,他們又出去用雞毛換草紙。等舒某回來,飯都弄好了,卻還一直不見王某回來。他擔心王某出事,便出去找,可問起這麼個雞毛換草紙的人,小鎮上的人都說沒見他來過。找了半天,在鎮尾一家小賣部里才聽賣貨的老太太說,是有這麼個人,不過他背了個小包走了。
舒某一聽王某背了個小包,心裡便是一沉,回去一看,那瓷枕果然不見了。他沒想到這個情同手足的好友居然會做出這種事。只是王某身邊的雞毛和草紙都沒帶走,舒某沒辦法,只得把這些東西換光了再回去。他一人干兩人的活,自是勞累,等他把帶出來的草紙換光,雞毛撣子也賣完了。
舒某帶了一百多塊錢回家,當時已到了年根兒,他一到家就去找王某。王某父母雙亡,家裡就他一人,到他家裡,卻見房門緊閉,沒有人影。問起隔壁,都說沒見他回來過。舒某也沒辦法,他家中父母尚在,日子還得過,不能跟王某一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完了年,他便又出去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