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打起精神,王修晉決定走走門路,他認識的人里認識大夫最多就是皇帝,所以能夠走門路的就只有皇帝了。王修晉不好直接進宮,而且皇帝本身對醫館的事持有一種模稜兩可的狀態,聽他說完之後,沒有直接靜態過,讓王修晉心裡有一點點的擔心,擔心會被皇帝拒絕。

  眼下的情況是就算是會聽到皇帝的拒絕,也要硬著頭皮去試上一試,還得許點好久,朝中大臣請大夫到他那裡,他們可以免費給看診,拿藥就得花錢了。王修晉覺得這個還是不太吸引人,想著要不要再加上一些,每半年給大臣做一次檢查。手點了點桌面,王修晉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李菻善回到家裡,看到王修晉坐在院子裡曬太陽,便走了過去,“難得看到你比我先回府,今天招到人了?”

  “沒。”王修晉搖頭,“我在想是不是應該換個思路,準備進宮一趟。”

  進宮?招大夫和進宮有什麼關係?李菻善不解的看向王修晉。

  王修晉回了李菻善一個神秘的笑容,這事不好說到太多,他需要確定後再和人分享。李菻善看著王修晉的樣子,也就沒多問,估計這事王修晉沒有多大的把握,所以不想說出來。如果換成別的事,他或許還能幫幫王修晉,但這事,他一點兒忙都幫不上。

  李菻善仔細的想著認識的人中,有沒有特別厲害的大夫,軍營的大夫是沒有辦法請他們到王修晉那裡做事。不過軍中的大夫,他們應該認識很多的同行,應該有不錯的人選。李菻善希望自己能幫到王修晉。

  王修晉為了進宮說服皇帝,準備了一份糙稿,把糙稿背了又背,還老慮了很多的問題,也一一想出的對答。然後換了官服進宮。王修晉進宮一去便是一天,出來的時候嘴皮都幹了,不過整個人特別的興奮。李菻善站在宮門口待著王修晉,見人出來,便上接握住王修晉的手。

  坐上馬車,王修晉猛得喝了幾口茶,等終於解了渴後,才緩緩的開了口。“皇帝答應派御醫的學徒到醫館坐堂,人由我挑。”雖然沒搬動御醫,但請動學徒也不錯,總比沒有強。

  李菻善沒有問王修晉怎麼說動皇帝,但可以看出王修晉廢了不少事。李菻善握著王修晉的手,“我請軍中的大夫幫忙打聽有沒有認識的可靠的大夫需要一份工做,他們推薦了幾位大夫,有些脾氣還挺古怪的,只是這些人都需要咱們去請,你看?”

  “請,今兒這天兒太晚了,要不然現在去請。”王修晉掀了窗布看向外,天色太晚了。“明兒起早就去。”又喝了兩口茶,“其實皇上挺好很好說話的。”王修晉主動提起今天進宮的事,他在散朝後便進了宮,讓他進了御書房,不過進去之後,皇帝便一直拖著,叫起後,便不理他,一直在看摺子。王修晉也不急,盯著地板看。

  一拖便到了用午膳的時候,王修晉以為今兒沒希望了,不想皇帝留他一起用午膳。王修晉都快要死心了,又被提了起來。用午膳的時候,兩人都沒說完,飯後王修晉想要開口,皇帝反倒主動提起給王修晉派御醫學徒的事。當時把王修晉樂的啊,激動的立刻跪地謝恩。之所以這麼晚出來,是被皇帝問些旁的事,主要是發電的事,皇帝從大船出發時,就一直琢磨著這事,但因為各種各樣的事,再加上王修晉少有進宮,就一直沒有機會問起。這會兒有了機會,自然要拖著人一直問,問到王修晉詞窮才放人,這期間,王修晉一次沒喝過水,說得口乾舌燥。只是這事不能說,但不得不說,皇帝是真的很好說話的。

  李菻善沒有追問,只是握著王修晉的話,“明天我陪你一起去請。”王修晉點頭。

  這一晚,因為大夫的事有了眉目,王修晉睡了個好覺。第二天一大早,著人給王掌柜送了個信,他便由李菻善陪著去幾位大夫的家裡,挨家去請人。這些大夫只有兩位住在京城,他們並沒有開醫館,就過著普通人的生活,而其中一位大夫的兒子,還在他的工坊里做工。開門的人,看到王修晉時,還挺忐忑的,聽完王修晉來意時,那位還有些傻,他父親是大夫?開什麼玩笑?

  第384章

  看著男人的樣子, 王修晉也有些傻,難不成找錯地方了?轉頭看向李菻善, 沒走錯地方吧?李菻善輕輕的搖頭,示意王修晉並沒有走錯。王修晉微微挑了下眉, 他覺得這位大夫絕對是有故事的人。軍營的大夫絕對不會騙李菻善, 這位大夫藏得還真是深。

  站在門口, 王修晉無法猜測大夫的年紀, 在他名下工坊做事的人,都需要滿十六歲,商鋪會適當的放低一些,工坊的疲勞度, 絕對不是未成年能夠承受的。按照這個時代的來說,七八歲的男孩子出來做工都是正常的事, 但王修晉卻不這麼認為, 七八歲的孩子,身子還沒長成,他們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吸收營養。以前沒有條件, 現在……他不能說所有人家的孩子都有條件吃好的, 頓頓有肉吃,但絕大部分的孩子, 能夠吃飽,甚至是去學堂讀書,至於小的一部分, 也會慢慢的能吃飽飯,也會有書讀。不過,這只是他夢想的樣子,王修晉清楚,便是在後世,國家邁進了另一個社會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書讀,有夠吃飽飯。

  被領進門,王修晉就看到了端坐在屋裡正在吃早飯的老爺子,這位老爺子看起來應該臉五六十歲的樣子,再看看做工的男人,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一位年輕的婦人見有陌生的男人進來,忙抱起孩子躲到了廚房,讓王修晉和李菻善覺得有些尷尬,不過,王修晉也有了猜測,老爺子應該是退下來後有的孩子。

  王修晉很非常誠懇的向老爺子表達了邀請的意願,他不清楚老爺子以前有什麼樣的故事,甚至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他清楚這樣的人,很難請出山的,便是三顧茅廬未必能達到當年劉備請出諸葛先生的效果。果然,老爺子笑著說,他們受人騙了,他從未行過醫。

  王修晉並沒有著急,也沒有說信與不信的話,把話差了開,不提行醫的事,只說大夫兒子做工的事,還問了問家裡的情況,大夫只有一個兒子,大夫三十幾歲才有的孩子。放在後世,三十幾歲有孩子是正常的事,在這個時代,三十幾歲有孩子,都有可能劃到老來得子了。大夫講了很多,卻沒有提起另一伴,王修晉也沒有問。

  從大夫家離開,王修晉和李菻善並沒有說什麼,到了第二位大夫那裡,那位大夫倒沒有隱瞞自己是大夫的事,只說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而且已經多年未行醫,醫術恐怕早不頂用了。對大夫的拒絕,王修晉並不意外,他本就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如果對方一下子就答應了,他才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他不準備放棄,還會再過去的。再一次登門的時候,他會做萬全的準備,就算仍是無功而返,也要讓他們有意動。

  在王修晉工坊里做工的那位,看著東家離開後,就時不時打量父親,他心裡有萬千的疑惑,以他對父親的了解,從剛剛父親和東家的談論里,他得出一個十分驚人的消息,父親以前行過醫,再聯想從媳婦進門後,父親時不時的給媳婦弄些湯藥,說是去醫館抓的,那會兒也沒多想,現在卻是覺得十分有問題,那些藥八成是父親開的方子,並去採回來的。那段時間父親可是常出去,也不知是做什麼。

  媳婦從小就開始幫家裡做事,冬天裡去河邊洗衣服,雙腳浸在河中,受了寒,若不仔細的養好,連孩子都懷不上。他娶媳婦的時候,家裡條件並不好,他還沒到東家的工坊做工,只是打打散工,父親便在家裡侍弄小園子,兩人的收入勉強能為持生計。討媳婦,不是件易事。媳婦早在沒出嫁前,就被大夫斷定難以有孩子,嫁人的時候要的彩禮自然就少之又少,也算是讓他撿了便宜。

  媳婦進門後,特別的肯干,家裡外頭收拾得乾乾淨淨,父親對媳婦十分滿意。沒多久,父親便拿了個方子回來,說是尋了以前認識的人幫忙討的,再之後,父親便常去京外的山上採藥,回來的時候會說拿了一些藥材到醫館賣了,讓換來裡面的藥童幫忙分辨藥材,向藥童問了如何煎藥,每幾隔上一段日子便給媳婦喝些藥。媳婦喝了一段時間後,臉色紅潤了多了,身子也好了不少,來年的春天便懷上孩子,而他也被東家相中,到工坊里做工,有了穩定的收入。

  現在東家到家裡,說父親以前行過醫,他除了驚訝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情緒,父親不再行醫必有不可言說的苦衷。收拾好東西,他要去上工了,至於父親會不會再行醫,他不會勸說,家裡如今的日子不錯,足夠父親安度晚年了,哪裡還需要再勞累父親。

  在王修晉再一次登門前,詳細了解幾位大夫的背景,還有不再做大夫的原由。原因很簡單,得罪的強權,以至於不能再行醫,即便是那位權貴早已倒台,他們仍是低調著不再行醫,大概是怕了。王修晉嘆了口氣,這樣的人很難請出山的,他們在生活最苦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再拾起行醫的能力,便能看出。明知是這樣,讓王修晉就此放棄,又有些不甘心,他清楚可能性非常的渺小,嘆了口氣,王修晉敲了敲桌子,只覺得頭疼,卻仍是再去一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