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你主子只是病了一場而已,為什麼會容顏毀損、青絲落盡?”他目光駭人地看著跪在地上的焦竹。
焦竹跪在地上,低垂著頭,用微微有些哽咽的聲音說:“良娣離宮之前,許太醫就說過會如此。當時奴婢等人還心存僥倖,沒想到事情果真如許太醫所言。
“良娣離宮之後,身上的疹子就開始化膿……那些疹子冒了一層又一層……病好之後,那些長過疹子的地方,就留下了紫紅色的斑痕,密密麻麻的。看著……就有些嚇人……
“許太醫說,掉頭髮是因為他為了壓住良娣身上的疹子,用了虎狼之藥……”
鳳寥閉上了眼睛,微微垂下頭,牙齒咬得格格作響。
他想像了一下若若渾身膿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樣子,心痛到眼前發黑,渾身冷汗,腦袋裡面一跳一跳地痛。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感覺到了好一點。
他喘息了幾聲,揉著額角,簡短地吩咐:“去把許太醫叫來。”
許太醫步履沉重,剛剛從坤德宮走到東宮,便被叫到了鳳寥的書房。
鳳寥也不廢話,直接問:“雍良娣的容顏還能恢復嗎?頭髮還能長出來嗎?”
許太醫嘆息一聲:“良娣身上的斑痕,留下了就是永遠留下了,再無恢復舊觀的可能。
“頭髮之事,老朽斟酌幾年,或許可以一試。但就算還能再長出來,肯定也會稀疏發黃,再不可能像往日那般烏髮如雲了!”
他嘆息一聲,朝鳳寥拱了拱手:“太子殿下,人的身體其實很脆弱,有些傷害是不可逆的。太子殿下也當保重自己!”
鳳寥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知道了!你回去歇著吧!”
許太醫告辭出去。
鳳寥一夜未睡,覺得頭更痛了。
他用冷水洗了臉,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睜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去上朝。
皇帝還沒來,早朝還沒有開始。
已經等在殿中的朝中大臣看到他的樣子,都微微皺起了眉,離他最近的首輔喬嘉年關切地詢問:“太子殿下為何如此憔悴?可是身子不適?”其他朝臣都豎起耳朵聽。
鳳寥忍著頭痛,保持微笑,與喬嘉年寒暄:“多謝喬大人關心。只是這幾日太過忙碌,休息得不好,不妨事的。倒是喬大人容光煥發,可是有什麼喜事?”
喬嘉年先勸鳳寥:“太子是儲君,關係到社稷安穩,可得好好保重身子才是。”
然後回答了鳳寥的問題:“至於老臣,確有一點小小的喜事:家中剛添了長孫。”
鳳寥便笑道:“這可是大喜事!孩子滿月之時,首輔可一定要告訴我一聲。我縱然不能親臨,也一定要送一份賀禮的。”
“多謝殿下抬愛!只恐折了那小子的福氣……”喬嘉年謙虛著向鳳寥道謝。心中又琢磨:究竟是什麼事弄得太子這樣憔悴?
成泰皇帝來了之後,早朝便開始了。
他眼睛一掃,看到了鳳寥的臉色和眼色,微微皺起了眉。只是此時此刻,實在不便多說什麼,只得忍下來,打算早朝後再過問。
議了幾件事後,成泰皇帝正準備退朝,就聽到鳳寥突然開口,問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方躊:“方大人,聽說近日京城之中流言紛紛,說本宮‘克岳父’,可有此事?”
方躊一愣,萬萬想不到太子會在朝會上當眾問到此事。
他不敢去看皇帝的臉色,又不敢敷衍太子,只能垂頭躬身,有些尷尬地實話實說:“確實有這樣的流言。”
鳳寥便問他:“以前只聽說過克父克母克妻克子的,這還是頭一次聽說人會克岳父。你可知為何會有這樣的流言?”
“這個……”方躊斟酌了一下,一咬牙,還是只能選擇實話實說,“想是與周順才和徐巍的案子有關……
“流言說:他們的女兒剛入東宮不久,自己就出了事,想來是福氣太薄的緣故。又猜測議論:將來的太子妃娘家會不會也出事……流言便因此而愈演愈烈……”
方躊一說起周順才和徐巍的案子,成泰皇帝就臉色一黑。
雍氏出宮之後沒多久,他就下旨將留在毓秀宮的兩個秀女封為良媛,送入了東宮。
雖然鳳寥一直不搭理這兩個新封的良媛,還找藉口將她們禁了足,可他並不著急。
他覺得日久生情。
這兩個良媛容貌都不差,又各具風情。只要她們用足了溫柔小意,遲早能讓鳳寥見識到她們的好處,回心轉意,不再單戀那一株野梅花。
哪知不到一個月,都察院的幾名御史就聯名上折,公開彈劾那兩個良媛的父親:工部侍郎周順才、湯州知府徐巍。
周順才的罪名是縱容親族強搶民女、逼死人命。徐巍的罪名更嚴重:貪贓枉法、官紳勾結、草菅人命。
而且這兩份彈章,還不是“風聞言事”,而是實實在在附有證據的。
摺子剛遞進宮,鳳寥就直接表態:這兩人都與東宮有關,為保本太子清譽,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然後他催逼著刑部的人加緊辦案,還特別點了那個曾經翻了寡婦毒殺婆母獨子案的周明洞參與其中。
很快,案件水落石出。
周順才的一個族侄、徐巍本人的確都幹過那些混帳事。鳳寥就要求嚴懲相關人等,尤其是兩名“犯官”,以儆效尤。
徐巍一點都不冤。
周順才算是被那個族侄連累了、又被上位者拋棄了。他這樣的案子,如果上位者想保他,他一點事都不會有,只需要將那個族侄出族就行了。可鳳寥擺明了要“大義滅親”,他也只能認栽。
這件事,讓成泰皇帝顏面無光。
他很清楚那幾名御史背後是鳳寥在指使。
可他卻不能說鳳寥做得不對,因為他和三法司的人仔細審核過所有人證物證,看不出絲毫構陷的痕跡。
他只能怪自己眼瞎,將一口老血憋在心裡,吐不出來,咽不下去。
惱怒之下,他就從重處罰了這兩名“犯官”。
周順才被罷官、褫奪功名。徐巍被革職下獄、褫奪功名、判了斬監候。
鳳寥便以“犯官之女,不宜侍奉東宮”為由,請求皇帝褫奪了兩名良媛的封號,將她們逐出宮去,反正他從未碰過那兩個女人。
成泰皇帝只好把那兩個倒霉女人,送到普惠庵了事。
如今,這麼丟臉的事,居然在朝堂上被當眾說起,成泰皇帝更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疼。
而鳳寥還在似笑非笑地說:“聽你這麼一說,本宮竟然覺得這流言十分有理,本宮似乎真有些‘克岳父’的跡象……這可如何是好?”
成泰皇帝黑著臉說:“好了!這些流言蜚語,不要拿到朝堂上來說!方躊,你跟順天府的人商量一下,想辦法禁絕這些流言。”
他直接宣布了退朝,起身就走,又吼了一聲:“太子跟朕來!”
焦竹跪在地上,低垂著頭,用微微有些哽咽的聲音說:“良娣離宮之前,許太醫就說過會如此。當時奴婢等人還心存僥倖,沒想到事情果真如許太醫所言。
“良娣離宮之後,身上的疹子就開始化膿……那些疹子冒了一層又一層……病好之後,那些長過疹子的地方,就留下了紫紅色的斑痕,密密麻麻的。看著……就有些嚇人……
“許太醫說,掉頭髮是因為他為了壓住良娣身上的疹子,用了虎狼之藥……”
鳳寥閉上了眼睛,微微垂下頭,牙齒咬得格格作響。
他想像了一下若若渾身膿瘡,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樣子,心痛到眼前發黑,渾身冷汗,腦袋裡面一跳一跳地痛。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感覺到了好一點。
他喘息了幾聲,揉著額角,簡短地吩咐:“去把許太醫叫來。”
許太醫步履沉重,剛剛從坤德宮走到東宮,便被叫到了鳳寥的書房。
鳳寥也不廢話,直接問:“雍良娣的容顏還能恢復嗎?頭髮還能長出來嗎?”
許太醫嘆息一聲:“良娣身上的斑痕,留下了就是永遠留下了,再無恢復舊觀的可能。
“頭髮之事,老朽斟酌幾年,或許可以一試。但就算還能再長出來,肯定也會稀疏發黃,再不可能像往日那般烏髮如雲了!”
他嘆息一聲,朝鳳寥拱了拱手:“太子殿下,人的身體其實很脆弱,有些傷害是不可逆的。太子殿下也當保重自己!”
鳳寥沉默了好一會兒,才說:“知道了!你回去歇著吧!”
許太醫告辭出去。
鳳寥一夜未睡,覺得頭更痛了。
他用冷水洗了臉,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睜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去上朝。
皇帝還沒來,早朝還沒有開始。
已經等在殿中的朝中大臣看到他的樣子,都微微皺起了眉,離他最近的首輔喬嘉年關切地詢問:“太子殿下為何如此憔悴?可是身子不適?”其他朝臣都豎起耳朵聽。
鳳寥忍著頭痛,保持微笑,與喬嘉年寒暄:“多謝喬大人關心。只是這幾日太過忙碌,休息得不好,不妨事的。倒是喬大人容光煥發,可是有什麼喜事?”
喬嘉年先勸鳳寥:“太子是儲君,關係到社稷安穩,可得好好保重身子才是。”
然後回答了鳳寥的問題:“至於老臣,確有一點小小的喜事:家中剛添了長孫。”
鳳寥便笑道:“這可是大喜事!孩子滿月之時,首輔可一定要告訴我一聲。我縱然不能親臨,也一定要送一份賀禮的。”
“多謝殿下抬愛!只恐折了那小子的福氣……”喬嘉年謙虛著向鳳寥道謝。心中又琢磨:究竟是什麼事弄得太子這樣憔悴?
成泰皇帝來了之後,早朝便開始了。
他眼睛一掃,看到了鳳寥的臉色和眼色,微微皺起了眉。只是此時此刻,實在不便多說什麼,只得忍下來,打算早朝後再過問。
議了幾件事後,成泰皇帝正準備退朝,就聽到鳳寥突然開口,問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方躊:“方大人,聽說近日京城之中流言紛紛,說本宮‘克岳父’,可有此事?”
方躊一愣,萬萬想不到太子會在朝會上當眾問到此事。
他不敢去看皇帝的臉色,又不敢敷衍太子,只能垂頭躬身,有些尷尬地實話實說:“確實有這樣的流言。”
鳳寥便問他:“以前只聽說過克父克母克妻克子的,這還是頭一次聽說人會克岳父。你可知為何會有這樣的流言?”
“這個……”方躊斟酌了一下,一咬牙,還是只能選擇實話實說,“想是與周順才和徐巍的案子有關……
“流言說:他們的女兒剛入東宮不久,自己就出了事,想來是福氣太薄的緣故。又猜測議論:將來的太子妃娘家會不會也出事……流言便因此而愈演愈烈……”
方躊一說起周順才和徐巍的案子,成泰皇帝就臉色一黑。
雍氏出宮之後沒多久,他就下旨將留在毓秀宮的兩個秀女封為良媛,送入了東宮。
雖然鳳寥一直不搭理這兩個新封的良媛,還找藉口將她們禁了足,可他並不著急。
他覺得日久生情。
這兩個良媛容貌都不差,又各具風情。只要她們用足了溫柔小意,遲早能讓鳳寥見識到她們的好處,回心轉意,不再單戀那一株野梅花。
哪知不到一個月,都察院的幾名御史就聯名上折,公開彈劾那兩個良媛的父親:工部侍郎周順才、湯州知府徐巍。
周順才的罪名是縱容親族強搶民女、逼死人命。徐巍的罪名更嚴重:貪贓枉法、官紳勾結、草菅人命。
而且這兩份彈章,還不是“風聞言事”,而是實實在在附有證據的。
摺子剛遞進宮,鳳寥就直接表態:這兩人都與東宮有關,為保本太子清譽,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然後他催逼著刑部的人加緊辦案,還特別點了那個曾經翻了寡婦毒殺婆母獨子案的周明洞參與其中。
很快,案件水落石出。
周順才的一個族侄、徐巍本人的確都幹過那些混帳事。鳳寥就要求嚴懲相關人等,尤其是兩名“犯官”,以儆效尤。
徐巍一點都不冤。
周順才算是被那個族侄連累了、又被上位者拋棄了。他這樣的案子,如果上位者想保他,他一點事都不會有,只需要將那個族侄出族就行了。可鳳寥擺明了要“大義滅親”,他也只能認栽。
這件事,讓成泰皇帝顏面無光。
他很清楚那幾名御史背後是鳳寥在指使。
可他卻不能說鳳寥做得不對,因為他和三法司的人仔細審核過所有人證物證,看不出絲毫構陷的痕跡。
他只能怪自己眼瞎,將一口老血憋在心裡,吐不出來,咽不下去。
惱怒之下,他就從重處罰了這兩名“犯官”。
周順才被罷官、褫奪功名。徐巍被革職下獄、褫奪功名、判了斬監候。
鳳寥便以“犯官之女,不宜侍奉東宮”為由,請求皇帝褫奪了兩名良媛的封號,將她們逐出宮去,反正他從未碰過那兩個女人。
成泰皇帝只好把那兩個倒霉女人,送到普惠庵了事。
如今,這麼丟臉的事,居然在朝堂上被當眾說起,成泰皇帝更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疼。
而鳳寥還在似笑非笑地說:“聽你這麼一說,本宮竟然覺得這流言十分有理,本宮似乎真有些‘克岳父’的跡象……這可如何是好?”
成泰皇帝黑著臉說:“好了!這些流言蜚語,不要拿到朝堂上來說!方躊,你跟順天府的人商量一下,想辦法禁絕這些流言。”
他直接宣布了退朝,起身就走,又吼了一聲:“太子跟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