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反過來責怪自己多事。

  倒是她丈夫想的開,勸她:“左右他們才成親,小夫妻年紀還小呢!過個三五年的再說納妾的事情也不急,到時候你不說,外頭人家也要議論,何況藍兒也不是聽不進話的人,孰是孰非他心裡豈能沒數?”

  “說是這麼說,可你看郗家,落戶東昌府之後,一直都是一脈單傳。”沈張氏皺眉,“郗氏統共也才一個兄弟而已。雖然是他們生母去後,親家沒有再娶,然而郗氏跟她兄長之間可是隔了好幾歲的。”

  所以怎麼看郗家都沒有人丁興旺的遺傳。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沈張氏哪裡能不操心?

  不過沈張氏的這份憂慮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永樂十二年的初春,郗浮薇就給沈竊藍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男嬰。

  這讓沈家上下都是欣喜若狂。

  甚至沈張氏在見到宋家女眷時都格外熱情,直說這門親事結對了。

  倒是沈竊藍夫婦,對於新生兒很有些應付不過來。

  這兩年中間沈竊藍因為立功的緣故已經晉升了幾次,只是差事的範圍還在會通河這邊,主要是在整個運河疏浚的工程里,這一段都是重中之重,宋禮一直親自坐鎮。

  考慮到他跟沈竊藍的翁婿關係以及一貫的合作,朝廷為了效率起見,就讓他們保持了搭檔。

  郗浮薇婚前守孝那會兒,出了大祥就帶著侄子給宋禮打下手,成親之後,得到這份福利的當然就是沈竊藍了。

  從妊娠生產到坐月子前前後後已經年把功夫,這段時間郗浮薇都在專心安胎跟調養,出月子之後,雖然有乳母下人看著,雙胞胎也讓新手父母忙的焦頭爛額。

  不止郗浮薇沒法再給丈夫做賢內助,沈竊藍都感到心力交瘁。

  最後宋禮看不過眼,修書一封給沈家提了提,沈張氏就跟他們提起了把孫子送回應天府撫養的事情。

  反正沈府現在是林氏掌家,沈張氏平常也不忙。

  之前林氏的孩子,她也是幫忙帶過些日子的,因為世子比沈竊藍大了幾歲,沈竊藍成親又格外的晚,如今世子的孩子們都大了,底下侍妾所出的庶出子女,沈張氏可不耐煩抬舉。

  這會子給次子帶孩子,世子夫婦也沒什麼好說嘴的。

  她就擔心郗浮薇捨不得孩子們,不肯。

  然而郗浮薇聞訊之後感激萬分的把兒子打包,交給來人帶回去給婆婆養了。

  捨不得什麼的,不存在的。

  畢竟她娘家那個唯一的親人,侄子郗矯這會兒還在宋家呢。

  沒了孩子的拖累,夫妻倆重振旗鼓,恢復了往日的刀劍合璧,將差事辦的井井有條之餘,得空還能在左近遊山玩水一番。

  如此數年都過的春風得意。

  只是沈張氏本來還指望他們再添丁呢,卻是一直沒了動靜。

  對於長輩來說當然有點遺憾,對他們小夫妻來講卻是正中下懷……畢竟作為二房,原本也沒多少傳宗接代的壓力,有了一雙兒子後,就更不急了。

  兩人這會兒最關心的倒是自己的日子怎麼過的舒心自在,可以說是樂的沒有第三個孩子來打擾。

  郗浮薇從前在娘家的時候,因為要打理家業,沒多少看書的時間。

  而且那時候也不覺得學這些除了討好聞家外還有什麼用處,是抱著漫不經心的態度的。

  但回想郗家覆滅後,要不是才學出眾,既不會被沈竊藍看中,更不會得到進入鄒府的機會,之後沈竊藍跟宋禮對她的另眼看待,無一不是跟才學有關。

  給這倆位打下手的經歷,也讓郗浮薇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她書讀的多,見識越發廣博,在沈竊藍跟前說話也是越有分量跟見解。

  以至於沈竊藍後來遇見事情索性都會拿回後堂跟她討論,有時候沈竊藍外出公幹,底下人碰見需要緊急決斷的事情,也是讓郗浮薇拿主意。

  他晉升之後,因為年輕有為,人家又知道他正妻的出身是不怎麼好的,有些想走捷徑的人,不免動了朝後院塞人的念頭。

  然而真正這麼做了之後,才發現根本就是個笑話。

  郗浮薇在沈竊藍跟前,根本不需要藉助娘家的勢力。

  她當著丈夫的面就將送上去的美人轉手送給於克敵等老部下,沈竊藍非但不生氣,反而面有讚許,說她做事利索,不為瑣事纏累。

  這種事情有了幾次之後,下頭也就知趣,徹底死了這條心了。

  這倒讓於克敵等人遺憾了些日子,因為對他們來說,免費得個美嬌娘真的蠻不錯的。

  雖然感情深厚,夫妻倆有時候也會意見相左,偶爾拌嘴爭吵,甚至到了沈竊藍摔門而出的地步。

  第一次這麼著的時候,郗浮薇非常的憤怒跟失望,甚至做好了和離的準備。

  誰知道沒過一個時辰,這人又回來了,還帶了一包她愛吃的糕點,若無其事的說自己打算作畫,讓她去書房幫忙研墨。

  郗浮薇沒好氣的說自己又不是丫鬟,憑什麼給他研墨?

  沈竊藍就順勢道:“那我想看你作畫了,我給你研墨。”

  “我就不畫。”她還是板著臉,眼裡卻漏了笑色,“也不研墨,我就要先把這糕點吃完!”

  這種平淡順遂里偶有波折的日子過起來是非常快的,一晃眼就到了永樂十五年。

  五月里永樂帝駕幸北京,在新落成的西宮新殿受朝賀。

  朝賀之後照例召見了一些臣子,沈竊藍也在其中。

  皇帝跟他聊了很多,從永樂八年起至今,那些波瀾都已經被世人忘記了,甚至漢王也在兩年前因為圖謀不軌,受到了廢棄。要不是太子竭力幫忙開脫,皇帝是打算將之廢為庶人的。

  ……當然這些都是公開的事情,永樂帝到底捨得不捨得這麼做,只有皇帝自己心裡清楚。

  然而太子的表現終歸是無懈可擊。

  沈竊藍在這次召見後再次晉升,從千戶晉為鎮撫司,遷入北京當差。

  兩個月後,永樂帝冊胡氏為皇太孫妃。

  沈竊藍跟郗浮薇都覺得皇帝大約是因為這件事情,才被觸動心緒,專門召見沈竊藍的。

  畢竟皇太孫雖然早在數年前就被相看起來了,卻到今日才正式有太孫妃,作為祖父的永樂帝,欣慰於長孫長成之餘,多少也會想起其他子孫。

  譬如說曾經令他驕傲的漢王。

  然而沈竊藍不是很看好胡氏的前途:“之前外祖母覲見太子妃的時候,曾經給太孫推薦了孫氏,說是姿容俊美,世所罕見,那是幾年前了。孫氏跟太孫青梅竹馬,感情深厚,早先就有風聲說要立她做太孫妃的。後來因為種種緣故,多少覺得孫氏出身不夠高吧,立了這胡氏……固然是陛下對錦衣衛的看重,專門從錦衣衛的女眷里擇人,可太孫到底更喜歡孫氏多些。將來宮闈裡頭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變故。”

  畢竟那孫氏是他外祖母穿針引線推薦的,天然親近張家。

  如果以後胡氏鬥倒孫氏的話,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所影響?

  沈家跟張家關係一向密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