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不得魏鏡淵皇子的身份,氣得暈了頭的驪太夫人指著她破口大罵起來,恨不得打他一記耳光,將他打醒過來。

  魏鏡淵任由她罵著,他默默從地上拾起佛珠放到驪太夫人的手邊,淡然道:「太夫人既是禮佛之人,自是應該心存善念,更應懂得因果輪迴,善惡皆有報。當年你們一直慫恿母妃爭權奪位,讓她覬覦著中宮皇后一位,又讓她想盡辦法將我推上太子之位,這才引得母妃急功近利、不擇手段的去陷害敏貴妃母子——若是沒有當年你們的勃勃野心,母妃不會慘死冷宮,我也不會被流放邊境母子分離。」

  「而後,見母妃失利,你們又將希望放在了姨母與晉王身上,可如今晉王是何下場,你們難道看不到嗎?這麼多血淋淋的教訓擺在眼前,太夫人卻一直不肯止步,難道一定要到驪家萬劫不復之時,太夫人才肯死心嗎?」

  魏鏡淵每說一句,驪太夫人的臉色就慘白難看一分,氣恨道:「你還有臉提晉王,若不是你當初幫長氏那賤人給皇上送消息求救,魏千珩那廝早就被晉王的人斬殺在京郊了,太子一位早就落到晉王的手裡了,何需我一把年紀還要辛苦籌謀?!」

  「而我所做一切都是為了驪家好,為了你好。你不想想,你與魏千珩生死仇敵,他若登基,會放過你嗎?」

  驪太夫人氣恨得一掌擊在手邊的檀木方几上,她辛苦籌劃一輩子,眼看兩個女兒都進宮為妃,並相繼生下皇長子和三皇子,人們都說,下一任的帝位非驪家女所出皇子無疑了,連她歸隱的高僧好友方玄大師都為驪家算過卦,說驪家乃真龍之地,驪家的血脈里是要出天子的,所以,她才會這麼執著的要將端王晉王推上太子一位。

  可如今晉王因陷害謀殺魏千珩一事,被魏帝禁閉在晉王府,他本就不得聖寵,如今惹怒魏帝,更是復出無望了。所以驪太夫人只能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端王身上,恰好在端王歸京後,魏帝對端王厚待有加,讓驪太夫人重現希望。

  然而,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本來最應該仇恨魏千珩、奪他太子之位的端王,竟一改當年的壯志,非但不與魏千珩為敵,還被長氏姐妹迷惑,反而對他出手相助,如此,驪太夫人又氣又急,所以利用丹鸚一事對付了青鸞,更是給青鸞下毒,逼魏鏡淵交出長歌青鸞的身契,要將這一對姐妹置之於死地……

  可一切的計劃都落空了,端王不但不肯交出兩人的身契,如今更是為了逼她交出青鸞的解藥,威脅她要將驪家陷害青鸞一事,上告魏帝,還青鸞清白……

  魏鏡淵看著氣急敗壞的驪太夫人,沉聲道:「只怕太夫人更擔心太子登基之後不肯放過驪家吧?我知道太夫人是擔心太子記恨當年母妃害死敏貴妃一事,怕他一直記恨著驪家。可太夫人有所不知的是,太子他已查明當年害死敏貴妃的另有他人,並不是我母妃所為,所以他並不會再為難驪家。」

  驪太夫人聞言一怔,滿臉驚詫的形容。

  魏鏡淵繼續道:「所以還請太夫人放下心中的執念,與驪家安守本份好好的過日子,交出解藥,讓我救活青鸞。」

  驪太夫人看著碎了一地的紙屑,心裡直發寒,面上卻咬死恨道:「若是我不依呢?那長氏姐妹將你害得這般慘,就算不為了儲君一位,我也要她們死!」

  魏鏡淵看著她執坳得幾乎入魔的樣子,心痛非常,狠下心道:「若是如此,那就請恕孫兒不孝,重寫呈罪書遞上龍案了!」

  看著他一臉決然,驪太夫人心慌的將佛珠捏到手裡,死死摳著,冷笑道:「你以為你出賣了驪家,就能獨善其身了?別忘了,你身上也流著驪家的血,皇上一樣不會饒過你!」

  「我已想好了,若是父皇怪罪,我就請旨重回邊境封地,此生再不踏入京城半步!」

  此話,卻是徹底鎮住了驪太夫人,她如遭雷擊般不敢相信的看著一臉淡然的魏鏡淵,臉上的臉色瞬間褪得乾淨。

  「你……你竟是連這種話都說得出來……」

  「對,只有我走了,遠離京城,才能讓外祖一家放下私慾,不再惦記著皇權。如此,才能保驪家最後一條生路。」

  此言一出,驪太夫人大受震動,怔在當場半天回不過神來,眸光灰暗,一副深受打擊的樣子。

  壓在心底的話終於說出來,魏鏡淵全身驀然一松——

  這些話一直壓在他心底,好久好久了,可他一直沒有勇氣和機會同外祖母說,今日因著青鸞一事說出來,卻是讓他重重舒下一口氣。

  可看著外祖母蒼老的面容上震然的神色,他又於心不忍。

  下一刻,他掀袍在驪太夫人面前跪下,苦澀道:「若是外祖母心有不甘,孫兒願打願罵,只求外祖母放下心中不該有的執念,免驪家於災禍!」

  驪太夫人怔怔的看著他,嘴唇艱難嚅動,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就在此時,正屋的門被推開,一直在外面聽著屋內談話的驪太夫人的長子、現今的驪國公驪南大步進來,也隨魏鏡淵一起跪下,對驪太夫人懇求道:「母親,端王說得不錯,為了驪家,你就依了端王所言,交出解藥,了結這一切的事情吧……」

  其實,自從驪老夫人對青鸞下手以來,驪家滿門也惶然不安,擔心此事最後惹來大禍,讓整個驪家不得善終。

  所以,驪南在門外聽了許久,越聽越覺得端王說得有理,因為如今大局以定,那怕太子最近因著青鸞一事惹得皇上動怒,但皇上也只是處置了長氏,對太子半分影響都沒有,足以看出皇上對太子的偏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