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這樣的改變確也保住了她在後宮十幾年的安穩。那怕後來葉貴妃得勢,一直想盡辦法找她報當年殺子之仇,小驪妃都一直小心謹慎的躲過了她的各種明槍暗箭,這麼多年過去了,葉貴妃竟一直沒傷到她的根本。

  當然,這當中最大的一個緣由,還是因為她生有皇三子魏昭風,也就是現在的晉王。有子助威,葉貴妃也不敢明目張胆的對她下手。

  可如今晉王也出事了,小驪妃頓時惶然不安起來,不光怕皇上因兒子的事怪罪她,更怕葉貴妃趁機打擊報復。

  畢竟當年,是她與姐姐一起害死的葉貴妃的兒子——這筆深仇大恨,葉貴妃日夜記著,小驪妃也同樣記著,時刻提防葉貴妃對她下手。

  所幸,在晉王出事的當天,葉家也出事了。

  雖然小驪妃一直沒弄明白葉家是因何獲罪被罰的,但她還是慶幸在她落難之時,葉貴妃也丟了掌宮之權,還被禁足,也算是保了她一命。

  而如今,她與葉貴妃同時復勢,勢必又是你死我活的爭鬥,小驪妃如今兒子落難,她同葉貴妃一樣,都沒了依靠,一切都是靠她自己了。

  所以她不能再以守為攻了,在她與葉貴妃這場你死我活的較量當中,她要改守為攻了。

  如此,方才在永昌宮,小驪妃見到新公主對葉貴妃毫不掩飾的嫌惡之情,以致於葉貴妃被魏帝當眾斥責,卻是讓小驪妃心花怒放,立刻就將初心列入到了她的同盟陣營里。

  她心裡生出主意,可以靠這位得盡魏帝寵愛的民間公主,將葉貴妃致之於死地……

  眾妃告辭離開永昌宮後,小驪妃也回到了永康宮,她細想想後,又忍不住單獨上門來找初心。

  誰知她剛走到永昌宮前的小路上,就聽到了長歌與初心的對話,知道初心要去太后的慈寧宮,她計上心頭,立刻邀請初心與自己一同前往慈寧宮給太后請安。

  小驪妃同葉貴妃形同水火,對魏千珩同樣如此,她的兒子與太子一位徹底無望,並因此被關在了晉王府,不知何時才能恢復自由放出來,如此,她也不想看到魏千珩好過……

  在去慈寧宮的路上,她拉著初心的手,細細的將五位貴女的情況都同初心說了,特別是太后娘家的楊書珂、還有太子殿下親自接進宮的若昕郡主。

  說到最後,小驪妃捏著帕子狀若無意的嘆息道:「唉,說到底,選太子妃就是在選貴女的身份——誰的出身好,誰就能陪在太子身邊,才不會去管什麼賢德不賢德,更不會去理會誰才是太子殿下真正中意的人。」

  初心靜靜聽著,心裡覺得小驪妃說得對,可面上她卻什麼都不說,只是默默的往前走,在心裡為長歌不值。

  等她跟著小驪妃進到慈寧宮大殿,見到殿內的情形,心裡不但為長歌不值,更是生起了怒意。

  只見偌大的正殿裡燈火通明,香風陣陣,美酒佳肴,一片盛景。

  太后與魏帝坐在上首,魏千珩陪在太后手側。

  正對著他的下首分兩排坐著五位精心打扮的貴女,位列前首的,自是太后家的楊書珂和青陽公主家的若昕郡主。兩個姑娘年齡相仿,與初心也差不多,都是十七八歲的年齡,可打扮得皆是雍容華貴,初心與她們相比,卻比她們身邊伺候的丫鬟宮人還不如。

  還有一個宮裝婦人坐在魏帝的下手,嘴角一直噙著滿意的淺笑,想必就是青陽公主了。

  小驪妃越過下排的五女,領著初心徑直上前來到太后面前,恭敬道:「端陽公主孝敬恭順,記掛著要來給太后請安,剛巧在路上遇到了臣妾,臣妾就與她結伴同來給太后請安了。」

  見到初心的那一刻,正要起身告辭離開的魏千珩一震,不由咽下嘴邊的話,重新坐下。

  魏帝也頗為吃驚,他以為初心初入後宮,不喜歡交際,卻沒想到她竟主動來太后的慈寧宮請安了,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但同時,魏帝看著面色不郁的太后,卻又擔心初心來的不是時候,怕她會不小心惹得太后生氣。

  因為,相比青陽公主的歡喜淺笑,太后的心情明顯不佳。

  自從知道魏千珩親自出城去接青陽公主與若昕郡主進城後,太后心裡已有些明了皇上與太子的心意,想著自己辛苦籌謀了一番,卻為了青陽公主的女兒做了嫁衣裳,心裡自然是極其不痛快了。

  但再怎麼不痛快,之前應承說好的事太后還是照辦了,在慈寧宮裡辦了相親宴,也算是給自家姑娘楊書珂最後一次機會,只求在相親宴上,楊書珂能大發異彩,引起太子的喜歡,扭轉局面。

  可是讓太后失望的是,宴席上,青陽公主很是熱絡的與魏千珩各種親熱閒聊,那若昕郡主也是『太子哥哥』的喊個不停,母女二人完全掌控上風,讓楊書珂和其他三個姑娘根本沒了開口的餘地,仿佛今日這場相看宴就是特意為著太子與若昕郡主置辦的。

  太后心裡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三番五次的為自家姑娘製造機會,可她也不能太過熱絡,免得失了身份,也怕被人說她太過急切,只得急得一直悄悄給楊書珂打眼色,讓她主動些。

  如此,一場相親宴下來,太后真是心力交瘁,卻又眼見著太子對若昕郡主明顯有別於其他人,不免失了希望,心裡疲憊又氣悶。

  但太后辛苦籌謀了這麼久,豈會輕易放棄?所以一直在想辦法,怎麼打破這個局面,讓楊書珂有機會成為太子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