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他的話,又有誰相信?!魏帝還因為他的『死不悔改』,將他流放邊境封地,無詔不得歸京……

  事隔多年,舊事重提,魏千珩再次聽著魏鏡淵為自己的母妃申辯,他的心境竟大有不同。

  畢竟,他不再是當年那個懵懂傷心的十歲少年,如今的他更理智,也有了自己判斷。

  他冷靜的問魏鏡淵:「你可有證據?」

  聞言,魏鏡淵眉頭緊緊蹙起,嘲諷笑道:「當年我無意間聽到了母妃與身邊檀姑姑的談話,就趕到太液池邊去,親眼見到敏娘娘救了你回到岸邊……」

  原來,當年的魏鏡淵無意聽到了母妃設計陷害敏貴妃一事,他想也沒想,就往太液池邊趕去,想在大禍釀成之前,救下敏貴妃母子。

  等魏鏡淵趕到太液池後,發現敏貴妃已帶著十歲的魏千珩游回了岸邊,他不免鬆了一口氣。

  怕被人發現懷疑,他見敏貴妃母子沒有危險,就沒有逗留,悄悄離開了。

  可沒想到,他回去不久就傳來了敏貴妃溺斃太液池的消息,緊接著,母妃陷害一事也被揭穿……

  「……這些年我一直想,若是當時我多留片刻,若許就能看到最後害你母妃性命之人是誰——但當時,我確實已看到敏娘娘帶著你安全回到了岸邊,一伸手就能搭上岸石了,怎麼會最後又溺亡?」

  魏千珩心裡冰涼,冷冷道:「或許母妃救回我後,精疲力竭,在最後一刻沒了氣力——所以,這並不能說明你母妃無罪!」

  魏鏡淵嘲諷一笑,打馬繼續向前,譏誚笑道:「你的口吻卻與當年的父皇一模一樣,可你們卻沒想過,你當時已嗆水昏迷過去,若是你母妃最後無力上岸,昏迷中的你又是如何安全被救上岸去?」

  跟在魏千珩身後的白夜忍不住插嘴道:「或許是敏貴妃娘娘將殿下送上岸後,沒了力氣,所以才會……」

  魏鏡淵卻涼涼打斷白夜的話,一字一句緩緩道:「他那年十歲,身量已長至敏貴妃齊耳高了。」

  聽了魏鏡淵的話,魏千珩猛然一怔,不禁勒馬停下,滿臉震驚的看著魏鏡淵,心裡瞬間明白過來——

  是啊,當年十歲的自己,已長至母妃齊耳高,當年母妃還同他說笑,不過兩年,他就要高過她了。

  而那時,他已跟武師傅學習武藝,身體強壯,體重並不比纖細的母妃輕多少。

  所以,那時的母妃若要將自己從水裡救回岸上,除非她自己先上岸,再將自己拖上去,卻絕不可能有力氣將他從水裡托舉送回岸上的。

  何況他記得很清楚,那年春季雨水少,太液池裡的水位離岸有半人高,母親一個弱女子,從湖心辛苦游到岸邊後,絕不可能還有力氣,將體重與她幾乎相等的自己托舉送到岸上去的……

  而若是如他所推測,母親是先上岸再拉的他上去,可為何母親最後又會返回水裡溺亡?

  所以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岸上當時還有其他人,幫著母親將昏迷的自己從水裡拉回岸上。

  但如果是這樣,岸上有人相助,母妃也應該會一迸被救上岸,也不可能再溺亡……

  越想,魏千珩的臉色越難看,心裡卻已相信了魏鏡淵的話是真的——最後害死母妃的另有他人!

  見著他恍悟震驚的形容,魏鏡淵知道他已想明白過來了,不由冷然道:「可惜當年,誰都不相信我說的話,連父皇都認為我在為母妃狡辯——只怕連我母妃自己都不知道,她是替人替罪的替罪羊。」

  一想到當年害死母親的真兇還在逍遙法外,自己也被矇騙了這麼多年,魏千珩心裡恨意翻騰,對魏鏡淵咬牙道:「可為何當年你在父皇面前不說這些?」

  魏鏡淵墨眸如冰,心裡也是悔恨自己沒有早點發現,寒聲道:「這些細微之處的疑點,也是我離開京城去了邊境封地後,偶然有一次見到有人落水被救時才恍悟想到的,可不等我回京查明真相為母親申冤,她卻自盡在了冷宮裡……」

  魏千珩咬牙抑住心裡的寒意,朝魏鏡淵點頭道:「若我母妃真的是被他人所害,我一定找出真兇,還母妃一個公道,也還你母妃一個清白!」

  聞言,魏鏡淵涼涼一笑,終是從他手裡拿過了名單,「十日後給你回復!」

  說罷,打馬揚長而去……

  魏千珩還沉浸在母妃遇害一事中回不過神來。

  白夜在一邊驚詫道:「王爺,聽方才端王的意思,當年他得知了驪氏的陰謀後,竟是趕到湖邊去救你與敏貴妃了……如此看來,端王倒也不像他母妃驪氏一族那麼壞。」

  這些年來,為了當年這樁舊怨,驪國公與小驪妃,甚至是晉王,一直想方設法的各種陷害魏千珩,每一次都恨不能致他於死地。

  所以在白夜的印象里,驪家沒有一個好人。何況當年這樁恩怨的起因,正是因為魏帝將魏鏡淵喜歡的血玉蟬,送給了魏千珩當生辰禮物所引起,所以白夜竟是不太敢相信當年的魏鏡淵,會去救敏貴妃與魏千珩……

  魏千珩卻並不意外,因為在他的印象深處,年少時的魏鏡淵,一直是眾皇子的楷模,睿智有禮,若不是因為後面發生的驪妃與長歌細作這些事,魏千珩對這位大哥的印象完全不同……

  他打馬往府走,冷冷道:「若當年真的如他所說,害死母妃的另有他人,那麼這個人的心機實在是可怕,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