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頁
短短四字寒暄,在兩人心中意義非凡。
這是姬洛恢復記憶後,見到的第一個故人,與旁人不同,心境自是非常微妙。過去在樓中,除了世代家臣的姜氏之外,便只有曲言君與小九與之親善,偏偏這些人都已故去,而僅有幾面之緣的人卻留了下來,一時心頭翻瀾,有千言萬語,卻是隻字難說。
修玉也察覺到他的心緒,一度覺得,姬洛並不是在瞧她,而是借她回望那個曾並肩而行的人——作為維繫樓中上下的紐帶,曾經的曲言君幾乎可以說與樓主形影不離。
這些人,這些如今在軍營中,三五步便可遇上一位的「熟人」,他們將姬洛團團圍住,這情景看似和樂融洽,可實際上入目更顯悲涼和悽惶,想來歡樂從樓中樓這座高山崩止的瞬間開始,便被徹底剝奪,連她這個旁觀者都覺得目不忍視,那置身其中的人,該是多麼孤獨?
修玉忍不住心中一緊,仰臉努力抑住失控的表情,隨後堆笑,磨刀霍霍:「這一路風塵僕僕,想吃什麼知會一聲,我去做來!只是……只是可惜,那浪裏白蛟,溪下水虺,滄海碧螺,流波夔牛,我而今依舊是不會。」
將好謝玄著人來請,師昂見他二人都是些不著邊的閒話,便再三催促,修玉不便留人,便提著菜刀默然向火頭營走去。
「那就來盤臭魚鮓吧!」
修玉霍然回首,如玉的公子笑彎了眉眼,站在迎風招展的「謝」字旗下,定定地望著她,亦如往昔,乘舟泗水之畔。
「誒,好嘞!」
————
謝玄居首座,參軍在側,兩旁列席,儘是北府麾下猛將。正中砌了座沙盤,擺了小旗,幾人正為洛澗之戰如何破梁成軍陣而激談,個個說的那叫唾沫橫飛,當中一人紫面長髯,發聲最多,便是廣陵相劉牢之,據謝琰說,謝玄有意遣他奇襲洛澗。
姬洛和師昂打帳外入時,眾人紛紛回頭,一片鴉雀無聲。
「來了。」謝玄起身來迎,比之帝師閣一見時,少了幾分儒雅,多了些英姿勃發。沙場磨礪多年,隨處一立,便不怒自威,叫人有些駭破膽,謝敘私下裡說,營中的軍士都喚其「北府兵主」。
既是會談,姬洛便也簡單明了道出此行來意,又將八風令中隱藏的真相一一傳達,唯有身世,諱莫如深:「輔國將軍方才領我等營中瞧看,軍民一心,實是感佩,也甚為欣然,這番景象遲來三十年,幸而還來得及。」
「我倒是覺得不早不遲,或許冥冥之中等的便是這一刻,」謝敘撫須,笑著駁道,「有你坐鎮,我北府軍猶如神助。」
「不敢當,兵主在此,怎敢僭越?行軍打仗在下確實略遜一籌,還是江湖更適合我這等閒人。」姬洛擺手,婉拒了他的投軍之邀,大帳中登時渾如死寂,無人敢發一言,便是謝琰,也忍不住蹙眉,朝師昂緩緩搖頭,希望他能幫忙一勸。
思及姬洛的身份,師昂暗自里捏了一把汗,時移世易,謝家當軸為政,再無法憑喜怒而為,縱使不曉得泗水那流傳九百年的秘密,便是依憑姬洛如今的號召力,若不能為己用,則也恐生擔憂和猜疑。
可勸又能如何?推人入火坑嗎?
許久後,謝玄一聲嘆,場面不再僵持:「看來我肩上這擔子,還得繼續背著,想偷懶松一松,老天都不許。」他看向姬洛,開口卻不再是姬賢弟,「此戰在即,樓主看,應從何處下手?」
姬洛就事論事:「苻堅動向如何?」
參軍劉襲插嘴:「探子來報,秦天王在八公山下擺了個陣,揚言我軍過不得淝水,恐怕眼下需先行破陣,才能揮兵強渡。」
「什麼陣?」
「未知其名,」劉襲老實答,「不過軍中有將略通奇門遁甲,說是以八象而成,威力無匹,有上決浮雲,下絕地紀之勢,樓主可有高見?」
姬洛稍一沉吟:「八象生死陣。」
無論是奇門陣還是軍陣,但凡有紙筆記載的,都曾為人參悟研習,在場不乏博聞強識之人,可眼下儘是一臉茫然,卻連名字都不識。師昂亦覺納悶,但想到六星將這些年來的作為和姬洛曾提及的至寶,不由發問:「可與八象生死碑有關?」
劉襲聞言,搶先一步附和:「對!探陣的斥候回報,說陣心確有一塊石碑當立!」
姬洛和師昂頃刻對視一眼,若有所思:想來風馬默已解開《山川十卷》,苻堅三渡泗水,尋得沉底的八象生死碑。過去風世昭皓首窮經,也沒能解出碑上的圖紋,但他這個兒子卻攥著一口不服輸的氣勁,參透了碑法,及此,姬洛不由一嘆:「智將雖算不上天賦絕頂,但也是執著之人,在這一事上,他終是超越了他的父親。」
「樓主可有解法?」謝玄知他此一項上尤為擅長,忙問道。
姬洛卻是搖頭,先不說那碑文他無甚見解,便是奇陣亦未親眼見過,要破陣起碼也得曉得變換規律和陣中八門,才可一一推敲出應對法門。不過,眼下卻有另一事更為急迫:「那《蒼梧圖》還留存在八象生死碑中。」
滿座的心瞬間被揪起。
謝玄驚疑:「也就是說,我軍必得先破陣取圖,才可與之一決生死?」
此話一出,營中士氣多少有些低迷,先不說秦軍兵眾且強,已叫人退而死守,束手無策,眼下又擺這一道,他們又如何能騰得出人手?
這是姬洛恢復記憶後,見到的第一個故人,與旁人不同,心境自是非常微妙。過去在樓中,除了世代家臣的姜氏之外,便只有曲言君與小九與之親善,偏偏這些人都已故去,而僅有幾面之緣的人卻留了下來,一時心頭翻瀾,有千言萬語,卻是隻字難說。
修玉也察覺到他的心緒,一度覺得,姬洛並不是在瞧她,而是借她回望那個曾並肩而行的人——作為維繫樓中上下的紐帶,曾經的曲言君幾乎可以說與樓主形影不離。
這些人,這些如今在軍營中,三五步便可遇上一位的「熟人」,他們將姬洛團團圍住,這情景看似和樂融洽,可實際上入目更顯悲涼和悽惶,想來歡樂從樓中樓這座高山崩止的瞬間開始,便被徹底剝奪,連她這個旁觀者都覺得目不忍視,那置身其中的人,該是多麼孤獨?
修玉忍不住心中一緊,仰臉努力抑住失控的表情,隨後堆笑,磨刀霍霍:「這一路風塵僕僕,想吃什麼知會一聲,我去做來!只是……只是可惜,那浪裏白蛟,溪下水虺,滄海碧螺,流波夔牛,我而今依舊是不會。」
將好謝玄著人來請,師昂見他二人都是些不著邊的閒話,便再三催促,修玉不便留人,便提著菜刀默然向火頭營走去。
「那就來盤臭魚鮓吧!」
修玉霍然回首,如玉的公子笑彎了眉眼,站在迎風招展的「謝」字旗下,定定地望著她,亦如往昔,乘舟泗水之畔。
「誒,好嘞!」
————
謝玄居首座,參軍在側,兩旁列席,儘是北府麾下猛將。正中砌了座沙盤,擺了小旗,幾人正為洛澗之戰如何破梁成軍陣而激談,個個說的那叫唾沫橫飛,當中一人紫面長髯,發聲最多,便是廣陵相劉牢之,據謝琰說,謝玄有意遣他奇襲洛澗。
姬洛和師昂打帳外入時,眾人紛紛回頭,一片鴉雀無聲。
「來了。」謝玄起身來迎,比之帝師閣一見時,少了幾分儒雅,多了些英姿勃發。沙場磨礪多年,隨處一立,便不怒自威,叫人有些駭破膽,謝敘私下裡說,營中的軍士都喚其「北府兵主」。
既是會談,姬洛便也簡單明了道出此行來意,又將八風令中隱藏的真相一一傳達,唯有身世,諱莫如深:「輔國將軍方才領我等營中瞧看,軍民一心,實是感佩,也甚為欣然,這番景象遲來三十年,幸而還來得及。」
「我倒是覺得不早不遲,或許冥冥之中等的便是這一刻,」謝敘撫須,笑著駁道,「有你坐鎮,我北府軍猶如神助。」
「不敢當,兵主在此,怎敢僭越?行軍打仗在下確實略遜一籌,還是江湖更適合我這等閒人。」姬洛擺手,婉拒了他的投軍之邀,大帳中登時渾如死寂,無人敢發一言,便是謝琰,也忍不住蹙眉,朝師昂緩緩搖頭,希望他能幫忙一勸。
思及姬洛的身份,師昂暗自里捏了一把汗,時移世易,謝家當軸為政,再無法憑喜怒而為,縱使不曉得泗水那流傳九百年的秘密,便是依憑姬洛如今的號召力,若不能為己用,則也恐生擔憂和猜疑。
可勸又能如何?推人入火坑嗎?
許久後,謝玄一聲嘆,場面不再僵持:「看來我肩上這擔子,還得繼續背著,想偷懶松一松,老天都不許。」他看向姬洛,開口卻不再是姬賢弟,「此戰在即,樓主看,應從何處下手?」
姬洛就事論事:「苻堅動向如何?」
參軍劉襲插嘴:「探子來報,秦天王在八公山下擺了個陣,揚言我軍過不得淝水,恐怕眼下需先行破陣,才能揮兵強渡。」
「什麼陣?」
「未知其名,」劉襲老實答,「不過軍中有將略通奇門遁甲,說是以八象而成,威力無匹,有上決浮雲,下絕地紀之勢,樓主可有高見?」
姬洛稍一沉吟:「八象生死陣。」
無論是奇門陣還是軍陣,但凡有紙筆記載的,都曾為人參悟研習,在場不乏博聞強識之人,可眼下儘是一臉茫然,卻連名字都不識。師昂亦覺納悶,但想到六星將這些年來的作為和姬洛曾提及的至寶,不由發問:「可與八象生死碑有關?」
劉襲聞言,搶先一步附和:「對!探陣的斥候回報,說陣心確有一塊石碑當立!」
姬洛和師昂頃刻對視一眼,若有所思:想來風馬默已解開《山川十卷》,苻堅三渡泗水,尋得沉底的八象生死碑。過去風世昭皓首窮經,也沒能解出碑上的圖紋,但他這個兒子卻攥著一口不服輸的氣勁,參透了碑法,及此,姬洛不由一嘆:「智將雖算不上天賦絕頂,但也是執著之人,在這一事上,他終是超越了他的父親。」
「樓主可有解法?」謝玄知他此一項上尤為擅長,忙問道。
姬洛卻是搖頭,先不說那碑文他無甚見解,便是奇陣亦未親眼見過,要破陣起碼也得曉得變換規律和陣中八門,才可一一推敲出應對法門。不過,眼下卻有另一事更為急迫:「那《蒼梧圖》還留存在八象生死碑中。」
滿座的心瞬間被揪起。
謝玄驚疑:「也就是說,我軍必得先破陣取圖,才可與之一決生死?」
此話一出,營中士氣多少有些低迷,先不說秦軍兵眾且強,已叫人退而死守,束手無策,眼下又擺這一道,他們又如何能騰得出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