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頁
師昂抱臂在懷,望著與岸齊平的江水,道:「此次我自帝師閣捎去荊州和蜀地的消息,並未入建康,也是道聽途說。桓溫死後桓家勢弱,謝家儼然已是當軸處中,沒必要歪曲,縱使略有誇大,想來亦為鼓舞士氣。」
姬洛頷首,又道:「苻堅列兵布陣壽陽,恐怕據此為守,不會令我軍有機會強渡,只能寄希望於同梁成這一戰,若大破洛澗,或可為戰事撕開一道缺口。」
「是極,謝將軍如今正於前線督戰,你二人很快便可相見,」師昂如是道,稍稍為吃緊的戰事鬆了口氣,隨即展顏,「半年前你放出的消息,可謂震動九州,即便你不來,我們亦會去尋你,所以這八風令究竟有何用途?」
說著,他伸手入懷,取出那枚清明風令托之於掌中。姬洛垂眸,抿唇未語,師昂目光緊追不放,殷切而灼灼:「雖說眼下尚未知輸贏,但你我應當曉得,苻堅來勢洶洶,自保已是勉力,更不必談殺退秦軍,姬洛,不,而今應該喚你樓主,生死攸關我只有一問,這八風令齊聚,真的可以救天下嗎?」
「可,亦不可。」姬洛笑了笑,側頭瞧他,有些高深莫測。
師昂掂了掂手中的鐵令,心中越發沉重,顯然他並不如江湖中人那般追捧,並將希望全寄託於此,若這小小玩意兒便能守住山河鎖鑰,那又何須十萬將士浴血奮戰?派上些許高手,四處奪令便可。
顯然,兩國高官或多或少都不盡信,否則亦不會有今日之交戰。但人一旦弱勢,難免又會想另擇他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姬洛解釋道:「八風令確實乃傳國九鼎所鑄,其中亦有秘密,但秘密本身並不能動搖天下大勢。凡所嬗變,皆在於人。」
「人?」
「對,天下人!」
木船排浪而行,姬洛攏了攏外袍,迎風而立,將往事娓娓道來——
「那是咸康四年(338),苻堅降生,家父於泗水得天授命,知天下離亂將起,更有霸主輩出,留有一書,而後卻不知所蹤。那時我不過幼齡,承襲樓主之位,以十年熔九鼎,鑄造這所謂暗藏玄機的八風令。」
「八風令實際上是八柄鑰匙,齊聚所得,乃是一副《蒼梧圖》。相傳上古時期,軒轅皇帝曾得能者襄助,繪九州山川河海圖貌,天下若起戰事,此圖乃排兵布陣之神助。」
師昂深以為然,世上多奇險,人力所不達,九州地貌如今尚難以全窺,縱使有前人所撰的《水經》,但來龍去脈,遠遠不夠,而與山谷原漠相關的通志,更是寥寥無幾。若真有如此詳盡的堪輿圖,即便兵少,也可借地勢出奇制勝,確實乃不可多得的寶物。
但也如姬洛所言,光有圖,還不足以抗衡百萬雄師。
「所謂傳令,意在於聚力?」師昂舉一反三。
「不錯,」姬洛頷首,續道,「衣冠南渡後,江南士氣萎靡,又遭流人叛亂,一旦北方諸國聯合一氣,必然河山盡失,潰不成軍。好在五胡內有不服,亦多有混戰,勉強掙得喘息之機,但長此以往,並非良策。既為亂世,則生霸主,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人力挽狂瀾,一統北方,到那時江南則危矣。」
「我向天下檄文,召令使傳令九州八荒,實際上是想聯合武林志士,同護南朝。」
永和三年(347),九使以揚雄太玄九天為約,秘密攜令自泗水出,八方八荒皆囊括其中,意在聯絡各門各宗。
中天令使風世昭持廣莫風令,去往刀谷拜謁「風流刀主」寧不歸,引以為盟,欲借鍛刀術,充實軍備。羨天令使相故衣則匹馬南下,持凱風令聯絡天都教教主白姑,望其能扼制寧州勢力,守住晉室的大後方。睟天令使修玉乘舟向東,去往「四府」之一的公輸家,以融風令為聘,若有其相助,雲梯、鉤拒等工事城防器械不在話下。
沉天令使左飛春則提劍入蜀,帶著涼風令去尋當時天師道的傳人。巴蜀等地,教首極有號召之力,又因廣為傳道,民心所向,若能遊說道士下山,聯合併鼓舞百姓,將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而更天令使侯方蚩持不周風令出塞,去往沙州聯合劉曜破洛陽後,流亡於此的當世大儒。至於減天令使曲言君乃隻身入長安,去尋找當時把持「長安公府」的藺光,意在密切監視西域動向,並扼守舉國商脈。
而廓天令使錢百業則一路下贛州,去往臨川晏府,試圖借晏老爺子的威望,招攬豪傑。清明風令提前交付帝師閣閣主師瑕,至於成天令使燕素儀和從天令使姜玉立,則並未攜令,後者還多擔了一個督導並聯絡眾人的責任。
若能聚起所有,在當時的環境下,或可保一方安寧,然而風雨已起,時局日新月異,除了師瑕手持那一塊,八枚令信餘七,竟無一送至本該託付的人手中。更沒有想到的是,姜玉立會叛變,舉刀向自己人,而風世昭與之一道,還錯失一塊於苻堅。
「你已盡之所能,那些人包括家父在內,都是遠去廟堂,立身軍政之外,普天下間舉足輕重的人物,走到這一步,非是你一人疏漏,只是世事磋磨,才如這般多舛。」師昂好言寬慰,陳述卻也乃事實。
兜兜轉轉,失於九使之手的八風令,陰差陽錯又借姬洛之手找了回來,如今武林中各家爭艷,除去當年所尋之人,能為此一戰效力的,還大有人在。
姬洛嘆息:「是,其實也不算壞,古道熱血的兒郎代代輩出,或許冥冥之中留待如今,便是為了這命定的一戰!」
姬洛頷首,又道:「苻堅列兵布陣壽陽,恐怕據此為守,不會令我軍有機會強渡,只能寄希望於同梁成這一戰,若大破洛澗,或可為戰事撕開一道缺口。」
「是極,謝將軍如今正於前線督戰,你二人很快便可相見,」師昂如是道,稍稍為吃緊的戰事鬆了口氣,隨即展顏,「半年前你放出的消息,可謂震動九州,即便你不來,我們亦會去尋你,所以這八風令究竟有何用途?」
說著,他伸手入懷,取出那枚清明風令托之於掌中。姬洛垂眸,抿唇未語,師昂目光緊追不放,殷切而灼灼:「雖說眼下尚未知輸贏,但你我應當曉得,苻堅來勢洶洶,自保已是勉力,更不必談殺退秦軍,姬洛,不,而今應該喚你樓主,生死攸關我只有一問,這八風令齊聚,真的可以救天下嗎?」
「可,亦不可。」姬洛笑了笑,側頭瞧他,有些高深莫測。
師昂掂了掂手中的鐵令,心中越發沉重,顯然他並不如江湖中人那般追捧,並將希望全寄託於此,若這小小玩意兒便能守住山河鎖鑰,那又何須十萬將士浴血奮戰?派上些許高手,四處奪令便可。
顯然,兩國高官或多或少都不盡信,否則亦不會有今日之交戰。但人一旦弱勢,難免又會想另擇他法,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姬洛解釋道:「八風令確實乃傳國九鼎所鑄,其中亦有秘密,但秘密本身並不能動搖天下大勢。凡所嬗變,皆在於人。」
「人?」
「對,天下人!」
木船排浪而行,姬洛攏了攏外袍,迎風而立,將往事娓娓道來——
「那是咸康四年(338),苻堅降生,家父於泗水得天授命,知天下離亂將起,更有霸主輩出,留有一書,而後卻不知所蹤。那時我不過幼齡,承襲樓主之位,以十年熔九鼎,鑄造這所謂暗藏玄機的八風令。」
「八風令實際上是八柄鑰匙,齊聚所得,乃是一副《蒼梧圖》。相傳上古時期,軒轅皇帝曾得能者襄助,繪九州山川河海圖貌,天下若起戰事,此圖乃排兵布陣之神助。」
師昂深以為然,世上多奇險,人力所不達,九州地貌如今尚難以全窺,縱使有前人所撰的《水經》,但來龍去脈,遠遠不夠,而與山谷原漠相關的通志,更是寥寥無幾。若真有如此詳盡的堪輿圖,即便兵少,也可借地勢出奇制勝,確實乃不可多得的寶物。
但也如姬洛所言,光有圖,還不足以抗衡百萬雄師。
「所謂傳令,意在於聚力?」師昂舉一反三。
「不錯,」姬洛頷首,續道,「衣冠南渡後,江南士氣萎靡,又遭流人叛亂,一旦北方諸國聯合一氣,必然河山盡失,潰不成軍。好在五胡內有不服,亦多有混戰,勉強掙得喘息之機,但長此以往,並非良策。既為亂世,則生霸主,誰也不能保證不會有人力挽狂瀾,一統北方,到那時江南則危矣。」
「我向天下檄文,召令使傳令九州八荒,實際上是想聯合武林志士,同護南朝。」
永和三年(347),九使以揚雄太玄九天為約,秘密攜令自泗水出,八方八荒皆囊括其中,意在聯絡各門各宗。
中天令使風世昭持廣莫風令,去往刀谷拜謁「風流刀主」寧不歸,引以為盟,欲借鍛刀術,充實軍備。羨天令使相故衣則匹馬南下,持凱風令聯絡天都教教主白姑,望其能扼制寧州勢力,守住晉室的大後方。睟天令使修玉乘舟向東,去往「四府」之一的公輸家,以融風令為聘,若有其相助,雲梯、鉤拒等工事城防器械不在話下。
沉天令使左飛春則提劍入蜀,帶著涼風令去尋當時天師道的傳人。巴蜀等地,教首極有號召之力,又因廣為傳道,民心所向,若能遊說道士下山,聯合併鼓舞百姓,將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而更天令使侯方蚩持不周風令出塞,去往沙州聯合劉曜破洛陽後,流亡於此的當世大儒。至於減天令使曲言君乃隻身入長安,去尋找當時把持「長安公府」的藺光,意在密切監視西域動向,並扼守舉國商脈。
而廓天令使錢百業則一路下贛州,去往臨川晏府,試圖借晏老爺子的威望,招攬豪傑。清明風令提前交付帝師閣閣主師瑕,至於成天令使燕素儀和從天令使姜玉立,則並未攜令,後者還多擔了一個督導並聯絡眾人的責任。
若能聚起所有,在當時的環境下,或可保一方安寧,然而風雨已起,時局日新月異,除了師瑕手持那一塊,八枚令信餘七,竟無一送至本該託付的人手中。更沒有想到的是,姜玉立會叛變,舉刀向自己人,而風世昭與之一道,還錯失一塊於苻堅。
「你已盡之所能,那些人包括家父在內,都是遠去廟堂,立身軍政之外,普天下間舉足輕重的人物,走到這一步,非是你一人疏漏,只是世事磋磨,才如這般多舛。」師昂好言寬慰,陳述卻也乃事實。
兜兜轉轉,失於九使之手的八風令,陰差陽錯又借姬洛之手找了回來,如今武林中各家爭艷,除去當年所尋之人,能為此一戰效力的,還大有人在。
姬洛嘆息:「是,其實也不算壞,古道熱血的兒郎代代輩出,或許冥冥之中留待如今,便是為了這命定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