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1978年中國大陸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的開放,使許多香港富豪看到了新的商機。李嘉誠、霍英東等人都來大陸發展。元哲也一直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他早就想回家看看了。
1979年他以華僑的名義來到了北京,與多年未見的家人團聚。夫妻倆相擁在一起,夫人已七十二歲了,身體很好。孫子都已經快大學畢業了,看著孩子們過得都很好,一家人高高興興。
元哲對夫人說:“這麼多年,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們!”
夫人說:“你在外這麼多年,過得還好吧?”
元哲說:“還好。只是一直惦記著你們。”
夫人說:“現在好了,回家就好。”
元哲說:“我還是不敢在家住,我訂好了住在北京飯店。”
夫人說:“那你打算呆多長時間呢?”
元哲說:“估計一個月左右,我想與中央某領導談談來大陸投資項目的事。”
短暫的相聚之後,夫妻倆又分開了,元哲不敢與兒孫們住在一起,怕連累他們,只好忍痛割愛。
元哲想回洛陽發展,重振元氏家業,但中央政策不允許,元哲很失望,沒過多久就回香港了。
離開前與夫人有一次長談,元哲說出了自己的心愿,想讓兒子繼承他的財產,到香港發展,但夫人還是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不成熟,決定不要打亂他們的生活,還是等一等再說吧。元哲覺得自己很是沒用,什麼也幫不上他們,最後還是留下了一筆錢給了夫人,囑咐她,孩子們需要時就給他們,算是我對他們的一點點補償吧。
1984年中國政府開放了沿海十四個城市,元哲並不感興趣。
直到後來洛陽也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元哲一直也沒有完成心愿,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元哲覺得自己雖然有很多錢,但生活卻失去了方向,活得沒有意義。楊桃看著他這樣心裡也不好受。楊桃勸他說:“現在大陸正在開放,發展經濟,你可以發揮你的作用,為國家做點事,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還可以成立基金會,支持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回報社會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元哲聽了楊桃的話之後,說:“你說的對,是我把事情想的太窄了,其實還有好多有意義的事等著我去做呢。”
“對呀,還不只這些,香港也需要你呀,香港並不完美,你盡可以為香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桃子,你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這麼多年,如果沒有你,我想我早就死了,我這輩子最要感謝的人就是你。”
“你這麼說,人家會哭的。”說著就流淚了。
“我想好了,剩下的時光我們一起來回報社會,為更多人的幸福努力。”
“對,我們一起努力!”兩個人擁抱在了一起。
從1985年開始,元哲以楊桃的名義成立了三家基金會,分別是希望基金會(主要任務是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發展基金會(主要任務是支持貧困地區的人們發展創業,脫貧致富)賑災基金會(對災區人們進行專項救助)。初期分別注資一千萬港幣。
晚年的元哲,開始寫書,他先後出版了《元氏風雲》《經營之道》《人生百年》等書籍,對元家的興衰、經商之道、自己的百年人生進行回顧和總結。這些書籍一經發表就成為了香港青年人追捧的對象,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拼搏奮鬥。
希望基金會對中國內陸的貧困山區先後投入了八百萬港幣,幫助了青海、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六個省份的近五十萬孩子們。每兩年元哲和楊桃還要親自到這些邊遠地區進行走訪,他們解決了許多當時政府無力解決的問題,是最早對大陸進行援助的香港人,為當時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發展基金會的作用更大,中國九十年代崛起的企業家中就有不少是發展基金會支持的創業者。
1997年香港回歸,元哲在香港的資產總值達一百億美元。
1999年澳門回歸,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004年夫人甄媛病逝,享年九十七歲。
2008年汶川地震,元哲捐款一億港幣。
2010年,楊桃去世,享年九十歲。
2012年元哲病逝,享年一百歲。所有財產捐給了以上這三個基金會,用於香港和內地的扶貧、青年人創業和教育事業。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元希林傳奇的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一個世紀的歷史,每個人的命運都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聯,感謝歷史,感謝命運,中國的進步是無數人用盡了他們的一生才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更要不斷地努力奮鬥!奮鬥!奮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1979年他以華僑的名義來到了北京,與多年未見的家人團聚。夫妻倆相擁在一起,夫人已七十二歲了,身體很好。孫子都已經快大學畢業了,看著孩子們過得都很好,一家人高高興興。
元哲對夫人說:“這麼多年,你受苦了,我對不起你們!”
夫人說:“你在外這麼多年,過得還好吧?”
元哲說:“還好。只是一直惦記著你們。”
夫人說:“現在好了,回家就好。”
元哲說:“我還是不敢在家住,我訂好了住在北京飯店。”
夫人說:“那你打算呆多長時間呢?”
元哲說:“估計一個月左右,我想與中央某領導談談來大陸投資項目的事。”
短暫的相聚之後,夫妻倆又分開了,元哲不敢與兒孫們住在一起,怕連累他們,只好忍痛割愛。
元哲想回洛陽發展,重振元氏家業,但中央政策不允許,元哲很失望,沒過多久就回香港了。
離開前與夫人有一次長談,元哲說出了自己的心愿,想讓兒子繼承他的財產,到香港發展,但夫人還是考慮到各方面的情況不成熟,決定不要打亂他們的生活,還是等一等再說吧。元哲覺得自己很是沒用,什麼也幫不上他們,最後還是留下了一筆錢給了夫人,囑咐她,孩子們需要時就給他們,算是我對他們的一點點補償吧。
1984年中國政府開放了沿海十四個城市,元哲並不感興趣。
直到後來洛陽也一直沒有對外開放,元哲一直也沒有完成心愿,這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元哲覺得自己雖然有很多錢,但生活卻失去了方向,活得沒有意義。楊桃看著他這樣心裡也不好受。楊桃勸他說:“現在大陸正在開放,發展經濟,你可以發揮你的作用,為國家做點事,讓更多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還可以成立基金會,支持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讀書,回報社會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元哲聽了楊桃的話之後,說:“你說的對,是我把事情想的太窄了,其實還有好多有意義的事等著我去做呢。”
“對呀,還不只這些,香港也需要你呀,香港並不完美,你盡可以為香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桃子,你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這麼多年,如果沒有你,我想我早就死了,我這輩子最要感謝的人就是你。”
“你這麼說,人家會哭的。”說著就流淚了。
“我想好了,剩下的時光我們一起來回報社會,為更多人的幸福努力。”
“對,我們一起努力!”兩個人擁抱在了一起。
從1985年開始,元哲以楊桃的名義成立了三家基金會,分別是希望基金會(主要任務是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發展基金會(主要任務是支持貧困地區的人們發展創業,脫貧致富)賑災基金會(對災區人們進行專項救助)。初期分別注資一千萬港幣。
晚年的元哲,開始寫書,他先後出版了《元氏風雲》《經營之道》《人生百年》等書籍,對元家的興衰、經商之道、自己的百年人生進行回顧和總結。這些書籍一經發表就成為了香港青年人追捧的對象,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拼搏奮鬥。
希望基金會對中國內陸的貧困山區先後投入了八百萬港幣,幫助了青海、西藏、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六個省份的近五十萬孩子們。每兩年元哲和楊桃還要親自到這些邊遠地區進行走訪,他們解決了許多當時政府無力解決的問題,是最早對大陸進行援助的香港人,為當時的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發展基金會的作用更大,中國九十年代崛起的企業家中就有不少是發展基金會支持的創業者。
1997年香港回歸,元哲在香港的資產總值達一百億美元。
1999年澳門回歸,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2004年夫人甄媛病逝,享年九十七歲。
2008年汶川地震,元哲捐款一億港幣。
2010年,楊桃去世,享年九十歲。
2012年元哲病逝,享年一百歲。所有財產捐給了以上這三個基金會,用於香港和內地的扶貧、青年人創業和教育事業。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元希林傳奇的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一個世紀的歷史,每個人的命運都與中國的命運緊密相聯,感謝歷史,感謝命運,中國的進步是無數人用盡了他們的一生才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更要不斷地努力奮鬥!奮鬥!奮鬥!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