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當時中央的政策是合理調整工商業,允許資本家經營自己的企業,但要在國家指導之下進行。元寶家的制鹼業保存完好,企業規模很大,為新中國初期的經濟恢復工作做出了傑出貢獻。元哲正在籌備著飯店開張的事,飯店地址還在洛陽城東,他把在西北學到的手藝引進了飯店,還請西北的廚子和面案。這家特色飯店一開張就吸引了洛陽城的各類人,價格合理,老少皆宜,開張才半年,成本就收回來了。要說元哲做生意真是有頭腦,許多新點子都特別有創意,他把飯店的飯菜都明碼標價製成了牌子掛在牆上,人們吃完飯自己就知道多少錢,給完錢就走。最厲害的還是廚房開放,人們一邊吃,一邊欣賞後廚師傅們的表演,廚房與飯廳之間隔著一塊大玻璃,沒有包間,全景式開放。來過這裡的人都拍案叫絕,他們沒見過這樣的飯店,竟然允許親眼看著廚師如何一展廚藝,這充分說明了飯店的誠信,這是難得的創意。過去的中國人都喜歡神秘,後廚里的秘密更是不能公開的,好多貓膩也在其中,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彼此都相互排斥,哪裡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
有一天,飯店裡來了一位客人,她只點了一碗抻面,邊吃邊品,心想:就是這個味,她找了多少個地方,多少個抻麵館,終於找到了,心裡百味雜陳。可她沒看見自己要找的人,心裡也不能確定他就在這裡。於是從這天開始,她每天都來這裡吃一碗麵,時間久了,夥計注意到了這位顧客的反常,就和元哲說了,這天她又來了,元哲從廚房的門往外一看,一下子愣住了,這……這不是楊桃嗎?她怎麼會來這兒?是來找自己的嗎?我應不應該見她?他的腦子有點亂,心也亂極了,要說在甘肅五年和她朝夕相處沒有感情那是假的,在回來的這些日子裡,他也常常想起這位樸實的姑娘,尤其每天做著麵食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有點鬱悶,他也想過會不會再看見她,但絕沒有想到,在洛陽,自己經營的麵館里能與她重逢。姑娘似乎也覺出有一道視線盯著自己,一扭頭,看見元哲的一剎那,眼淚忍不住撲簌簌落下來,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只覺得時間好像靜止了,自己千辛萬苦從甘肅到洛陽,吃了多少苦,在看到元哲的時候似乎都已經不重要了。兩個人就這樣望著對方,誰也沒說話,周圍的空氣好像也都凝固了,旁邊的夥計一看,小眼睛一眨巴,有戲,但也不能就這麼瞅著吧,他是時候的咳嗽了一聲,元哲這才一下子清醒。走出來,到這個姑娘面前,“楊桃,你怎麼來了?走,到後面說話。”說著把她領到了後面的一間休息室。楊桃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抱住了元哲,傷心的哭了出來,元哲也十分難過。過了許久,兩個人的情緒才穩定下來,楊桃把自己如何從甘肅到洛陽找他的經過簡略的說了一下,楊桃先是找遍了西安城,沒有找到,但無意中打聽到了他們可能回洛陽城了。這才來洛陽城,楊桃的執著打動了元哲,他不忍心再讓她離開,但留下來又能怎麼辦呢?留在店裡幫他打理這一切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就這樣二人重歸於好,儘管沒有什麼名份,但他們是幸福的。夫人不知道這裡發生的事,只是一心在家照顧著孩子們。甄媛是個好女人,本份守婦道,一心一意過日子。元哲有時就以店裡太忙,不回去了,住在店裡陪著楊桃。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南下香港
1953年中央決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私有制為公有制。凡是規模大一點的都得接受改造。
元寶在西安的制鹼廠和元哲在洛陽的飯店都要被改造,元壽和三叔元望禮在成都的工廠也收歸了國營。三叔元望禮在解放前就過世了。元寶和元壽兄弟倆年歲已高,主動退了下來,不再參與工廠的管理,安享晚年。
元寶1955年病逝,享年八十歲,大兒子元世沖因犯錯誤被抓入獄。元哲的二兒子元世傑因與大伯感情至深,大伯去世對他的打擊不小,他持續發高燒不退,現已住進了醫院,全家都在關注著他的安危。元哲最對不起這個兒子,從小就沒在身邊陪過他,幸好大伯關心他,給了他不少父愛。第十天,元世傑的燒依然沒退下來,這孩子命苦,急火功心,死在了醫院,年僅十九歲。一連串的打擊過後,元哲也病倒了,他後悔回到家裡,認為哥哥和兒子的死與他有關,自責讓他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兩個女人沒有離開,輪番照顧著元哲,雖然失去了兒子,但眼前的這兩個女人仍是他最大的財富。他想:我不能死,我得活下去,他們需要我,元哲這樣告誡著自己,兩個月後他出院了。
1956年□□八大以後,國家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全國各地都在抓生產,搞建設,1958年□□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把建設推向了高潮。
元哲過不慣千篇一律的單調生活,還是想到外面看看。此時他擔心的倒不是家人,他們都有安定的生活,他擔心楊桃該怎麼辦,自己的產業沒了,楊桃現在成了一名飯店服務員。雖然生活有著落,但一個孤身女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是不讓人放心的,於是元哲在離開前見了楊桃一面,問她的打算,楊桃說願意和他一起去上海,就這樣元哲告別了家裡人帶著楊桃來到上海。
先到了他曾經營的旅店,已物是人非了,店主人也換了。元哲一時間也找不到什麼合適的工作,倍感失望。好在他又見到了四哥元吉,元吉已是上海市閘北區區長,權力很大。
元吉說:“現在是新中國了,計劃經濟,一切由國家決定,不允許其他經濟生存,上海已經不是當年了。”
元哲說:“本來想到上海闖一闖,可是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元吉說:“目前來看,政策很難改變,西方國家對我們包圍封鎖,上海對外的優勢已經沒有了,現在大量工業內遷,在上海恐怕很難發展起來。”
元哲說:“上海沒有發展,那我能去哪呢?”
元吉說:“香港或者台灣,這些地方還是市場經濟,那裡政策相對寬鬆,你可以去香港發展。”
元哲說:“關鍵是我人生地不熟的,對香港也不是太了解。台灣我是不敢去了,那裡的軍統還在找我呢。”
元吉說:“你去香港吧,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他從事房地產業,當年我倆都在北大上學,他學的是土木工程,我學的是法律,都是校學生會成員,他叫雷之雨,解放前,他在上海有一家房地產公司,解放後變成了國營企業了,他又回香港發展了。”
元哲一聽興奮起來說:“那太好了,我不想在國內,想去香港,我怎麼才能聯繫上他呢?”
元吉說:“進入香港可沒那麼簡單,你先等些日子,我和他聯繫一下,看他有什麼辦法。”
元哲說:“行,那我就再呆上一段時間,對了,四哥,我不是一個人去,還有一個人要跟我去。”
元吉說:“誰呀?”
元哲說:“她叫楊桃,是我在蘭州認識的,她死活都跟著我,沒辦法,必須帶著。”
有一天,飯店裡來了一位客人,她只點了一碗抻面,邊吃邊品,心想:就是這個味,她找了多少個地方,多少個抻麵館,終於找到了,心裡百味雜陳。可她沒看見自己要找的人,心裡也不能確定他就在這裡。於是從這天開始,她每天都來這裡吃一碗麵,時間久了,夥計注意到了這位顧客的反常,就和元哲說了,這天她又來了,元哲從廚房的門往外一看,一下子愣住了,這……這不是楊桃嗎?她怎麼會來這兒?是來找自己的嗎?我應不應該見她?他的腦子有點亂,心也亂極了,要說在甘肅五年和她朝夕相處沒有感情那是假的,在回來的這些日子裡,他也常常想起這位樸實的姑娘,尤其每天做著麵食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有點鬱悶,他也想過會不會再看見她,但絕沒有想到,在洛陽,自己經營的麵館里能與她重逢。姑娘似乎也覺出有一道視線盯著自己,一扭頭,看見元哲的一剎那,眼淚忍不住撲簌簌落下來,她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椅子上站起來的,只覺得時間好像靜止了,自己千辛萬苦從甘肅到洛陽,吃了多少苦,在看到元哲的時候似乎都已經不重要了。兩個人就這樣望著對方,誰也沒說話,周圍的空氣好像也都凝固了,旁邊的夥計一看,小眼睛一眨巴,有戲,但也不能就這麼瞅著吧,他是時候的咳嗽了一聲,元哲這才一下子清醒。走出來,到這個姑娘面前,“楊桃,你怎麼來了?走,到後面說話。”說著把她領到了後面的一間休息室。楊桃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抱住了元哲,傷心的哭了出來,元哲也十分難過。過了許久,兩個人的情緒才穩定下來,楊桃把自己如何從甘肅到洛陽找他的經過簡略的說了一下,楊桃先是找遍了西安城,沒有找到,但無意中打聽到了他們可能回洛陽城了。這才來洛陽城,楊桃的執著打動了元哲,他不忍心再讓她離開,但留下來又能怎麼辦呢?留在店裡幫他打理這一切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就這樣二人重歸於好,儘管沒有什麼名份,但他們是幸福的。夫人不知道這裡發生的事,只是一心在家照顧著孩子們。甄媛是個好女人,本份守婦道,一心一意過日子。元哲有時就以店裡太忙,不回去了,住在店裡陪著楊桃。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南下香港
1953年中央決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變私有制為公有制。凡是規模大一點的都得接受改造。
元寶在西安的制鹼廠和元哲在洛陽的飯店都要被改造,元壽和三叔元望禮在成都的工廠也收歸了國營。三叔元望禮在解放前就過世了。元寶和元壽兄弟倆年歲已高,主動退了下來,不再參與工廠的管理,安享晚年。
元寶1955年病逝,享年八十歲,大兒子元世沖因犯錯誤被抓入獄。元哲的二兒子元世傑因與大伯感情至深,大伯去世對他的打擊不小,他持續發高燒不退,現已住進了醫院,全家都在關注著他的安危。元哲最對不起這個兒子,從小就沒在身邊陪過他,幸好大伯關心他,給了他不少父愛。第十天,元世傑的燒依然沒退下來,這孩子命苦,急火功心,死在了醫院,年僅十九歲。一連串的打擊過後,元哲也病倒了,他後悔回到家裡,認為哥哥和兒子的死與他有關,自責讓他無法從痛苦中走出來。兩個女人沒有離開,輪番照顧著元哲,雖然失去了兒子,但眼前的這兩個女人仍是他最大的財富。他想:我不能死,我得活下去,他們需要我,元哲這樣告誡著自己,兩個月後他出院了。
1956年□□八大以後,國家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全國各地都在抓生產,搞建設,1958年□□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把建設推向了高潮。
元哲過不慣千篇一律的單調生活,還是想到外面看看。此時他擔心的倒不是家人,他們都有安定的生活,他擔心楊桃該怎麼辦,自己的產業沒了,楊桃現在成了一名飯店服務員。雖然生活有著落,但一個孤身女子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是不讓人放心的,於是元哲在離開前見了楊桃一面,問她的打算,楊桃說願意和他一起去上海,就這樣元哲告別了家裡人帶著楊桃來到上海。
先到了他曾經營的旅店,已物是人非了,店主人也換了。元哲一時間也找不到什麼合適的工作,倍感失望。好在他又見到了四哥元吉,元吉已是上海市閘北區區長,權力很大。
元吉說:“現在是新中國了,計劃經濟,一切由國家決定,不允許其他經濟生存,上海已經不是當年了。”
元哲說:“本來想到上海闖一闖,可是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元吉說:“目前來看,政策很難改變,西方國家對我們包圍封鎖,上海對外的優勢已經沒有了,現在大量工業內遷,在上海恐怕很難發展起來。”
元哲說:“上海沒有發展,那我能去哪呢?”
元吉說:“香港或者台灣,這些地方還是市場經濟,那裡政策相對寬鬆,你可以去香港發展。”
元哲說:“關鍵是我人生地不熟的,對香港也不是太了解。台灣我是不敢去了,那裡的軍統還在找我呢。”
元吉說:“你去香港吧,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他從事房地產業,當年我倆都在北大上學,他學的是土木工程,我學的是法律,都是校學生會成員,他叫雷之雨,解放前,他在上海有一家房地產公司,解放後變成了國營企業了,他又回香港發展了。”
元哲一聽興奮起來說:“那太好了,我不想在國內,想去香港,我怎麼才能聯繫上他呢?”
元吉說:“進入香港可沒那麼簡單,你先等些日子,我和他聯繫一下,看他有什麼辦法。”
元哲說:“行,那我就再呆上一段時間,對了,四哥,我不是一個人去,還有一個人要跟我去。”
元吉說:“誰呀?”
元哲說:“她叫楊桃,是我在蘭州認識的,她死活都跟著我,沒辦法,必須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