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用力咬住嘴,抑制著奔涌的情緒,除了「是」這個字,什麼也說不出來,等他平復心緒,再匆匆搜尋沈輕澤的身影時,對方卻早已巡視到其他地方去了。

  昭立有些失望,很快又打起精神,找到攤位的兵民,在契約書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大名。

  他抬頭望著咫尺間鐵灰色的高大城牆,和牆頭烈烈招展的黑金旗幟。

  以後,這裡就是他們的新家了。

  ※※※

  沈輕澤騎在一匹通體黝黑的駿馬上,一路不緊不慢路過新開闢的馳道,後面跟著洛辛和蘭斯兄弟。

  有了大量勞動力補充後,淵流城像是一隻擰緊了發條的時鐘,開始日以繼夜瘋狂旋轉。

  城牆往外側擴建了十公里,將原本散落在城外的幾個密集的村莊,統統囊括在內,形成了以原城為內城,新城為外城的新格局。

  不過沈輕澤並不打算學明珠城,搞內外階級分離,突出內城的地位,將來的淵流城有了更強大的武力,不再懼怕來自獸人的威脅後,他會下令將內城牆拆掉,讓城池內外徹底融為一體。

  學校校舍已經按照系統給的模板建造了兩所,城東一所,城西一所,都是公立,老師的報酬由城主府統一發放,城裡所有適齡的孩子都必須入學。

  為了減輕阻力,學校承諾給孩子們一頓免費午餐,並承包絕大部分學費,每個家庭只需要付出少量書本紙筆費用,如果孩子學習優異,還能得獎學金。

  但即便如此,「讀書是貴族們的專利」這一觀念,依舊深入人心,大部分民眾們都不明白讀書,對自己、對孩子和淵流城未來意味著什麼。

  他們大多只是抱著對主祭大人的盲目崇拜和信任,以及貪圖那頓免費午餐。

  沈輕澤並不能對此苛求更多,教育是個浩大而系統的工程,沒有十年之功無法看到成效。

  縱使城主府內,也有諸多官員不解,城裡府庫囤積的糧食和金幣並不算充裕,各種新的工坊要開設,更多的流民要安置,主祭大人卻要花大筆錢去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以極低廉的價格,給城裡孩子們上學,一上就是六年。

  期間城主府要源源不斷地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往這個無底洞裡填,短期內根本收不到任何回報,這不是賠本買賣嗎?

  把這筆錢拿去開新的種植園、新工坊不是更好嗎?立刻就能提供新工作崗位,帶來大筆稅收。反正做工和種田又不需要識字,有力氣就行。

  對此,沈輕澤沒有過多解釋,這個餅距離大家太遙遠,畫出來也沒用,只依靠自己在淵流城的威望,一力推行。

  好在顏醉無條件站在他身邊,旗幟鮮明支持此事。眾官員們見兩位大佬都達成共識了,反對也沒用,只好聽令行事。

  ※※※

  設立學校不光一個校舍和足夠的老師就行,還有一系列的配套工坊需要完善。

  當初的造紙廠早已不能滿足城內的需求,擴了又擴,經過長期的實踐,工匠們已經總結出一套完善的造紙工藝,最後晾曬而成的紙張,半點不比商隊從大夏帝國帶來的差。

  有了紙,還需要印刷。光靠人工手抄是絕對不行的。

  科技樹系統直接給了沈輕澤兩種印刷術:雕版和活字。

  雕版印刷,選用棗木梨木等紋理細密的木頭刨成木板,範本紙張貼合其上,用刀刻好整版陽文,直接一頁頁印刷。雕版用於印刷變動不大的書籍資料,尤其經濟實惠。

  活字印刷,則用木頭或銅塊打磨平滑,在一端反刻陽文,雖成本高些,但可重複使用,靈活性強,適用於印刷報紙。

  有了大量便宜的書籍後,一間間零售書店也在城東集市開門營業了,除了史學、農學、醫學一類專業書籍,小說故事、人物傳記和各種奇聞異事也開始在坊間流傳。

  淵流城第一家報社——淵流周報,應運而生。限於識字的人員有限,報刊暫定一周一發,銷售價格便宜。

  主要彙編近期城主府的新政策、新公告,政策解讀,還有城裡的新鮮事,甚至招工信息與廣告。

  報刊這項新事物甫一誕生,立刻引起了街頭巷尾的熱議。

  城裡的小酒館、小茶館漸漸興起了說書講故事和讀報的新職業,哪怕不識字的人,走過路過,都忍不住聽上一耳朵。

  人們在辛勞的工作之餘,無形之中增添了不少娛樂活動,同時對城裡日新月異的變化,有了更為直觀的了解。

  別看一份報紙才賣一個銅幣,隨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培養起來,薄利多銷之下,加上廣告費,利潤相當豐厚。

  洛辛簡直對主祭大人斂財的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尤其是在斂財的同時,還盡出些對民眾有利的點子。

  要不是城主大人密集的白眼嗖嗖而至,洛辛恨不得天天高喊老乾爹帶帶我,我要學賺錢。

  ※※※

  如今淵流城的經濟大約分為三大支柱:

  最重要的是農業。沈輕澤從來沒有一刻放鬆過對農田的重視,金幣花費最多的就是升級土壤、購買優質種子,還有畜牧養殖。

  充分發揮屯屯鼠的優良作風,種田!屯田!屯糧!

  原本田地不多時,升級土壤還不算太苦惱,現在農田的單位由畝升為公頃,升級一次黑土,就是上萬金幣往裡砸,害得沈輕澤天天都在窮吃土的邊緣崩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