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空中往下俯瞰,城東集市小廣場宛如一個碩大的紅色「回」字, 趕集的人們摩肩接踵穿行期間, 小小的集市沸反盈天, 整個淵流城都充滿了鮮活、旺盛的人氣。

  自獸人族來襲後,城裡已經許久未曾如此熱鬧過了。

  接到淵流城邀請的外地商人們,陸續進城。

  此前,沈輕澤特地令范彌洲清理出集市附近一條破舊的街巷,用紅磚水泥和陶瓦將之簡單改造, 修築成旅舍驛館和特產美食一條街。

  清一色的紅牆黑瓦, 配上鮮艷明亮的大紅燈籠, 竟成了城裡獨特的一景,尤為搶眼,吃住逛買一條龍,極為方便,引得外地客商爭相入住。

  原本被城主府強制關門整修的商鋪店家,還在心裡埋怨,礙於主祭大人淫威不敢宣之於口,現在搖身一變,從無人問津的破舊小巷,變成了毗鄰「商業中心」的熱門地段。

  店家們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心裡樂開了花兒,地價一漲再漲,有貴族企圖偷偷收購這裡的商鋪哄抬物價,被城主府一道限購令和經營許可證打的沒了脾氣。

  北濟城陸氏商號便住在紅牆巷最大的一間旅店「釣魚台」貴賓房中。

  作為整條街規格最高的旅店,入住釣魚台的都是附近城鎮的大商戶,彼此都是熟人,同行之間,難免相互攀比,互通消息。

  誰家貨賣得好,誰家品質更高,誰虧誰賺,只要一點風聲,轉眼就能傳得天下皆知,成為同行的笑柄。

  陸三叔那天跟人換毛衣被拒,被附近的同行瞧見,面子上掛不住,索性瓷器也不買了,當即回了馬車,逕自找了旅店下榻。

  陸鑫裹著厚實的熊皮大氅,哆哆嗦嗦離開溫暖的馬車,一進房門便招呼侍從上炭盆和暖爐,沒想到剛打開房門,一股暖意撲面而來,裹在大氅里的後背都熱得出了一層薄汗。

  釣魚台旅舍在改建時,採用沈輕澤的建議,每個房間都修築了火炕,炕道連通灶口和煙囪,冬天時專門派人負責燒炕。

  用蜂窩煤廠出的煤球,點火快,火力猛,燃燒時間足夠長,最重要的是便宜,每天只要幾塊蜂窩煤,就夠一間臥房火炕全天候保溫,由於房間的炕道都是連通的,房間也多,越節省燃料。

  精打細算的市井小民,對生活方方面面的成本最為敏感。

  蜂窩煤一經面世,不需要沈輕澤動用城主府的力量去強制推廣,百姓們自然發覺了它的好處,銷量一升再升。

  很快就從城裡傳到城郊的大小村落,即便是貧民,也不再為寒冬燒不起碳而發愁。

  釣魚台的貴賓房裡,陸鑫將大氅扔到一邊,趴在鋪滿厚墊絮的炕上,好奇地摸來摸去:

  「三叔,你瞧,這兒的床居然能發熱!怎麼做到的,好神奇!要是咱們家也能這麼弄,我就不怕冷了。」

  陸三叔摸了摸溫熱的紅磚,皺眉道:

  「裡面可能有柴火,這樣燒,不知道一天要消耗多少柴碳,這家店莫非是哪個大貴族的產業?哪怕是明珠城,也沒見過這麼奢侈的。」

  陸少爺可不管這些,只要住得舒服,他就開心。

  陸三叔在旅舍里走動片刻,立刻察覺到這間店的古怪之處,不止只有不知所云的店名。

  從床褥到窗簾,甚至洗臉用的布巾,都是上好的麻織品,茶具雖是陶器,但質地均勻,色彩鮮亮,設計的款式都叫人眼前一亮。

  若說毛衣只是個意料之外的巧合,再加上這火炕,和房間裡種種陳設器物,陸三叔不得不對淵流城微妙的變化在意起來。

  「興許,只有這一間大貴族的產業能擺擺闊。」陸三叔暗自做了一個合理的猜測。

  晚飯時間,他帶著小少爺出門逛街,一出門便遇上了南濟城兩個小有名氣的商行老闆——陶器起家的陶老闆和米糧行的米老闆。

  兩人正對著門口拖過一輛運煤板車指指點點,見到陸三叔,紛紛上前打招呼。

  「那是什麼煤,怎麼上面還有洞?」陸鑫頭次出遠門,見到什麼都覺得新奇。

  陶老闆道:「夥計說,那個叫蜂窩煤,是淵流城的特產。」

  陸三叔見兩人若有所思的神色,蹙眉,帶著淡淡的自矜:「不就是煤球嗎,難道兩位家裡不燒火造飯取暖?有什麼稀奇?」

  陶老闆緩緩搖頭:「陸先生有所不知,冬天最耗柴,普通人家裡一天就要消耗一大捆柴木,那樣的板車運上一車,沒幾天就要用完。」

  「但同樣運一車蜂窩煤,就足夠一戶人家用上一個月。」

  「我遣人打聽過,幾斤蜂窩煤才賣一個銅幣,節省點,一戶人家每月能省下一半的柴火錢,而且這玩意不占地方,便於保存,不易受潮,連堆柴火的柴房都能省下來。」

  陸三叔和米老闆同時一驚,他們都是商人,別看柴木單價不貴,但長年累月消耗下來,絕對是一筆極大的開支。此物一出,其他那些煤球、柴碳都得靠邊站。

  陶老闆笑了笑:「我自家的陶窯每天開窯,都要燒掉大量木炭,所以對燃料的成本比較在意。」

  「照你這麼說,這玩意能取代所有的民用燃料?」米老闆嘖嘖有聲,「這門生意確實大,但要把價格壓到一半還低,怕不是連夥計的報酬都不夠付的吧。」

  三人都不能理解半機械化集中生產的效率是何種概念。

  陸三叔只能勉強猜測道:「興許都是奴隸,不費幾個銅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