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王臨走之際告誡老臣要時刻制止王的不當行為。”沈老將軍實事求是的說道。

  “罷了,你退下吧,寫信給凌風讓他回來。”鐵嘯天最煩大臣搬出先王,擺手道。

  一個半月前,還在外繼續尋找古圖的沈凌風一行人,收到來信讓他們迅速回王城。一路快馬加鞭,在一月後,沈凌風,蕭雲,雀兒三人終於趕回王城,剛進將軍府,沈凌風便被沈老將軍叫到書房。

  “爺爺,我該怎麼做”從沈老將軍那裡,沈凌風知道近來王城和鐵心身上所發生的一切,可是他卻迷茫了,一邊是君,一邊是友,他該如何抉擇。

  “順從你的道義,君命不可違,但若君有錯······”沈老將軍雖然沒把話說白,但意思已經很明顯,“芙蓉國戰役,你是親身經歷過的,那還是小戰,大戰可是比更殘酷,百姓死傷更多。”語重心長的說完這些話後,沈老將軍將兩個半月前去見鐵心時,鐵心交予他的東西遞給沈凌風,“這是心公主讓我給你的,說是你一見便知何意。”

  沈凌風將裹著的布打開,見是一枚玉佩,這玉佩他再熟悉不過,是小時候他在蘭苑裡朝蘭妃娘娘要的那枚,只是蘭妃沒有給他,說那不是普通的玉佩,而是王給她的免死金牌。

  沈凌風將這枚玉佩的意義告訴沈老將軍後,王的旨意便到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宣將軍府沈凌風入宮晉見。”王宮裡的公公讀完後將手裡的聖旨遞給沈凌風,“沈公子,請吧。”

  “公公稍等,待我換身衣服。”沈凌風換好衣服,交代家裡人照顧好蕭雲和雀兒後,便和宮裡的人一起離開了。

  前腳進門,後腳便被聖旨叫走,將軍府上下因此布滿了緊張的氣氛。一直在軍營練兵的沈青雲,一接到家裡的信息,便直奔王宮,於公而言,他清楚自己的兒子不是從政的料,於私而言,他不想讓沈凌風參與到這污濁的官場之中。可惜,鐵嘯天知道沈青雲心裡想的什麼,壓根不見他。

  大殿內,沈凌風恭敬的站在下面,“微臣該死,王交代的任務沒有完成,最後一張古圖還沒查清具體位置。”

  “無礙,孤這次召你回來,是有別的事交代於你·······”鐵嘯天將他這次召沈凌風的意圖,一五一十的告知給沈凌風。碧綠的死直接讓鐵嘯天確認,鐵心已經不能再為他所用,但天狼不能沒有戰神,天狼的天下需要一個戰□□號來捍衛著,即便這個戰神並不是令人聞風喪膽的那個。鐵嘯天找遍整個天狼,覺得沈凌風是那個最合適的人選。而且,此次他還想讓沈凌風帶兵去和李將軍匯合,因為鐵心的帶兵撤回,南月國城池遲遲拿不下,原本制定的擴張計劃受到很大。李將軍只好帶兵先轉向他國,雖然也占領了一些領土,但對於三大國,卻是很吃力的。

  “王,微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領命後的沈凌風想去天牢見鐵心一面。不過,鐵嘯天並沒有同意,碧綠死後,鐵心便明確不會再征戰,但鐵嘯天一心急著完成一統大業,以沈家滿門性命要挾鐵心。可惜,沈家世代忠臣,鐵心清楚沈家在朝堂的地位,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鐵嘯天是不會動沈家分毫的,況且,她還將帶有免死金牌之意的玉佩給了沈凌風。

  “王,臣與心公主從小相識,感情深厚,又一同尋找古圖,請您准許微臣見她一面。”見鐵嘯天不同意,沈凌風再次開口。恰巧這時沈青雲趕到,在殿外候見,鐵嘯天見沈凌風也言之有理,便同意了。

  這是沈凌風第一次來狼營,在外還沒什麼感覺,走到房內時,尤其是通往禁閉房的幽道里,若不是前面引路的看守手裡拿著燭火,是完全置身於黑暗。

  “你先退下吧。”看守打開門後,沈凌風對身旁的人說道。

  “沈公子,王有令,不能讓你們單獨見面。”在沈凌風來之前鐵嘯天便已讓人送來命令,不得讓二人單獨相處。

  聽到聲響的鐵心迅速站起,許久未見燈光的眼睛,一時被燭光晃了眼,待適應之後才看清來人。因為看守的存在,二人有些話都不能說,只是簡單的敘敘舊。

  回府後,沈凌風略過重點,將一些事告知了蕭雲和雀兒,因為覺得王城最近不□□穩,而且不想讓他們捲入政治,就打算讓二人先暫時離開。

  “只你一個人,我不放心,待一切安置妥當後,我再帶雀兒離開。”作為江湖人的直覺,蕭雲也感受到了王城的壓抑氣氛。

  “我都聽蕭大哥的。”見蕭雲態度堅決,沈凌風看向雀兒。

  “行,待一切安穩之後,我便送你們離開,江湖可是比朝堂自在多了。”沈凌風笑道。

  狼營的禁閉室內,除了休息,吃飯之外,鐵心這樣望著窗口已經整整四個月了。在鐵心還在出神的時候,有個送飯的敲了敲門,將飯菜從門上的一個暗板里遞過來,鐵心這才起身去接過飯菜。在雙手接過飯菜時,門外的人接著暗板的縫隙,小聲告訴鐵心,“諸國已來求和,可安。”

  聽到這個消息的鐵心,長舒一口氣,她相信南宮夜一定可以的。鐵心雖然身在禁閉室,但在狼營這麼多年,她是有自己的人的,所以外面發生的事她也是知道些的,她心裡也清楚促成諸國來降,不僅是南宮夜的推動,更是因為沈凌風帶著大軍和一行狼營里的人的加入,讓擴張之勢勢如破竹,再加上天狼地大物博,兵器資源豐富,光一個狼營軍便已如此厲害,而且還有後手沒有亮出,大家都心知肚明,即便諸國聯合對抗,也只是兩敗俱傷。如此,為了減少損失,厚積薄發,諸國決定求和。如果說其他國家來求和是為了自保,為了免於戰亂,那三大國來求和更多的是為了古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