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除了宜夏嬤嬤和鎮子上的人之外,對於幾乎足不出戶的顧影來說,有一個人留給她的印象尤其深刻。這個人每次來的時候都穿一身黑袍,戴著兜帽,仿佛是個很有名的大人物,生怕別人認出他來似的。這個人行事極為謹慎,每次總是匆匆地來又匆匆地走,也並不經常和顧影說話;但每次當這個人來的時候,顧影能感覺到,宜夏嬤嬤對這個人是極其恭敬的,恭敬到在她眼中對方宛如神祇。
有一次,顧影注意到這個人黑色的外袍下,露出了繡著彼岸花圖案的一抹鮮紅。但自從她離開花林,再次回來時,她卻再也沒有見到這個人;甚至終她一生,她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顧影的生活與這個人息息相關。她和宜夏嬤嬤住的屋子,是整個鎮子上最好的;她有一間類似於書房的房間,裝滿了各種珍稀孤本供她一個人隨便翻閱。而這些,是僅僅身為繡娘的宜夏嬤嬤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花林的人也都很善良,沒有什麼野孩子去欺負她和宜夏嬤嬤,反而每當過年的時候,街坊鄰居塞給她的物事比較多——這些淳樸的小鎮居民,一直儘自己所能地幫助著身為少女的她,後來又這樣幫助著攜女返鄉的她。
小鎮民風清新自然,幾乎與世隔絕,各大勢力也忌憚歷年芳菲冢中埋葬的人的愛慕者及他們的後代,保持了微妙的平衡;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顧影不知江湖險惡、人心易變,而無論是她還是宜夏嬤嬤,都以為她們一生都再也不會離開這個小鎮,就像小鎮裡的其他人一樣,自然地走到生命的盡頭是他們最平凡不過的結局。
直到兩個俊美的男人先後出現在花林,顧影平靜如水的生活中才掀起了些許波瀾,最終轉化為驚濤駭浪,覆水難收。可以說,是他們的出現,改變了顧影的命運;或者說,她早年在花林的經歷不過是她偏離了人生軌跡的一部分,顧影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她身為神族後裔應有的宿命。
作者有話要說:
祝各位朋友家中的老人們重陽節快樂!
第31章 第六章 芳菲冢(2)
2
影響了顧影一生的兩個男人並不是同時出現的,甚至可以說,如果第一個男人沒有出現,那麼第二個男人的出現也不會對顧影的生活造成太大改變。
第一個男人並不是獨自來花林的。他來的時候,身旁跟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懷裡又抱著一個更小的孩子;而他自己,則抱著一個四四方方的骨灰盒。
花林從前便是墓群,鎮子上人對這種事也見多了,所以並沒有阻止這幾人的到來。有著有權有勢愛慕者們的薄命紅顏被妥善地安置在花林的各個結界裡,互相併不衝突,像這樣帶著骨灰和逝者生前親人的入殮者已經並不常見了。花林的守墓人給了他們一塊石頭做墓碑用,向他們指明何處是被允許的埋葬範圍,便離開了。
顧影就在墓群的一棵樹後面、完美地被擋住了身影的位置,看見了對她生命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面容清雋卻有些憔悴,莊嚴肅穆的同時帶著些許悲意。但顧影覺得,這悲意不是他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他所埋葬的人帶給他的,而是在經歷了什麼痛徹心扉的事情後,對世間一切都絕望了的那種悲意。他身旁的那個孩子也是一臉沉默的模樣,間或看看他懷裡更小的孩子,似乎覺得他沉,又因為什麼原因把他抱得更緊。
晚春的時節自然是一年間最好的,河邊新柳發芽,不遠處的對岸百花齊放,被微風吹落的柳葉和滑花瓣零零散散地落在清澈見底的河面上,遊人的嬉笑聲三三兩兩地傳來。而在河岸的這一邊,氣氛卻嚴肅得幾乎有些古板;那個男人在將他懷中的骨灰盒收殮、刻好墓碑上逝者的名字之後,久久地凝望著那塊沒有任何感情的冰冷的石頭,既像透過這墓碑懷念著被葬在繽紛落英之下的人,又像是在藉此機會緬懷自己少時的初戀。他帶來的那個稍大一點的孩子也跟著他站在旁邊一動不動,好幾次都差點把懷裡更小的孩子掉下去了,可是他沒有向那年長的男人尋求幫助,而是沉默地一次又一次抱緊他,仿佛那就是他的孩子。
顧影一直在那棵大樹後面觀察著這對行為奇異的父子——縱使她不知道這一大一小之間的關係,但她覺得他們像父子,也是父子,是來埋葬他們去世了的妻子和母親的父子。而那孩子抱著的更小的孩子,也就一定是那個男人的亡妻留下的孩子了。他們在那墓碑前站了多久,顧影就在樹後看了他們多久;起先她只是單純地覺得這個男人長得很好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卻慢慢地體會到了一些她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比如悲傷,比如懷念,比如那仿佛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一切的死之沉寂。
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個男人終於從石化狀態復活出來,一手抱起更小的孩子,一手牽著稍大的孩子,慢慢地離開了墓群。顧影沒有跟上他們,在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於地平線之後,她輕輕地走近墓碑,仿佛害怕打擾那長眠於滿地落紅之下的人似的。
顧影慢慢撫摸著那被人長久凝視過卻不自知的冰冷墓碑,一時間思緒萬千。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能令她的丈夫和孩子不遠萬里來到此處將她埋葬,又被那些深愛著她的人眷顧了許久。縱使二人如今陰陽兩隔,此後天各一方,一生再不相見,但她能如此綻放,活這一世便也不枉。
有一次,顧影注意到這個人黑色的外袍下,露出了繡著彼岸花圖案的一抹鮮紅。但自從她離開花林,再次回來時,她卻再也沒有見到這個人;甚至終她一生,她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顧影的生活與這個人息息相關。她和宜夏嬤嬤住的屋子,是整個鎮子上最好的;她有一間類似於書房的房間,裝滿了各種珍稀孤本供她一個人隨便翻閱。而這些,是僅僅身為繡娘的宜夏嬤嬤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花林的人也都很善良,沒有什麼野孩子去欺負她和宜夏嬤嬤,反而每當過年的時候,街坊鄰居塞給她的物事比較多——這些淳樸的小鎮居民,一直儘自己所能地幫助著身為少女的她,後來又這樣幫助著攜女返鄉的她。
小鎮民風清新自然,幾乎與世隔絕,各大勢力也忌憚歷年芳菲冢中埋葬的人的愛慕者及他們的後代,保持了微妙的平衡;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顧影不知江湖險惡、人心易變,而無論是她還是宜夏嬤嬤,都以為她們一生都再也不會離開這個小鎮,就像小鎮裡的其他人一樣,自然地走到生命的盡頭是他們最平凡不過的結局。
直到兩個俊美的男人先後出現在花林,顧影平靜如水的生活中才掀起了些許波瀾,最終轉化為驚濤駭浪,覆水難收。可以說,是他們的出現,改變了顧影的命運;或者說,她早年在花林的經歷不過是她偏離了人生軌跡的一部分,顧影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她身為神族後裔應有的宿命。
作者有話要說:
祝各位朋友家中的老人們重陽節快樂!
第31章 第六章 芳菲冢(2)
2
影響了顧影一生的兩個男人並不是同時出現的,甚至可以說,如果第一個男人沒有出現,那麼第二個男人的出現也不會對顧影的生活造成太大改變。
第一個男人並不是獨自來花林的。他來的時候,身旁跟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懷裡又抱著一個更小的孩子;而他自己,則抱著一個四四方方的骨灰盒。
花林從前便是墓群,鎮子上人對這種事也見多了,所以並沒有阻止這幾人的到來。有著有權有勢愛慕者們的薄命紅顏被妥善地安置在花林的各個結界裡,互相併不衝突,像這樣帶著骨灰和逝者生前親人的入殮者已經並不常見了。花林的守墓人給了他們一塊石頭做墓碑用,向他們指明何處是被允許的埋葬範圍,便離開了。
顧影就在墓群的一棵樹後面、完美地被擋住了身影的位置,看見了對她生命產生重大影響的第一個男人。
這個男人面容清雋卻有些憔悴,莊嚴肅穆的同時帶著些許悲意。但顧影覺得,這悲意不是他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他所埋葬的人帶給他的,而是在經歷了什麼痛徹心扉的事情後,對世間一切都絕望了的那種悲意。他身旁的那個孩子也是一臉沉默的模樣,間或看看他懷裡更小的孩子,似乎覺得他沉,又因為什麼原因把他抱得更緊。
晚春的時節自然是一年間最好的,河邊新柳發芽,不遠處的對岸百花齊放,被微風吹落的柳葉和滑花瓣零零散散地落在清澈見底的河面上,遊人的嬉笑聲三三兩兩地傳來。而在河岸的這一邊,氣氛卻嚴肅得幾乎有些古板;那個男人在將他懷中的骨灰盒收殮、刻好墓碑上逝者的名字之後,久久地凝望著那塊沒有任何感情的冰冷的石頭,既像透過這墓碑懷念著被葬在繽紛落英之下的人,又像是在藉此機會緬懷自己少時的初戀。他帶來的那個稍大一點的孩子也跟著他站在旁邊一動不動,好幾次都差點把懷裡更小的孩子掉下去了,可是他沒有向那年長的男人尋求幫助,而是沉默地一次又一次抱緊他,仿佛那就是他的孩子。
顧影一直在那棵大樹後面觀察著這對行為奇異的父子——縱使她不知道這一大一小之間的關係,但她覺得他們像父子,也是父子,是來埋葬他們去世了的妻子和母親的父子。而那孩子抱著的更小的孩子,也就一定是那個男人的亡妻留下的孩子了。他們在那墓碑前站了多久,顧影就在樹後看了他們多久;起先她只是單純地覺得這個男人長得很好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卻慢慢地體會到了一些她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比如悲傷,比如懷念,比如那仿佛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一切的死之沉寂。
在夕陽西下的時候,這個男人終於從石化狀態復活出來,一手抱起更小的孩子,一手牽著稍大的孩子,慢慢地離開了墓群。顧影沒有跟上他們,在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於地平線之後,她輕輕地走近墓碑,仿佛害怕打擾那長眠於滿地落紅之下的人似的。
顧影慢慢撫摸著那被人長久凝視過卻不自知的冰冷墓碑,一時間思緒萬千。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能令她的丈夫和孩子不遠萬里來到此處將她埋葬,又被那些深愛著她的人眷顧了許久。縱使二人如今陰陽兩隔,此後天各一方,一生再不相見,但她能如此綻放,活這一世便也不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