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拒接聖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北大軍與東北大軍匯合後,直奔京城。

  然而就在司徒雲律以及那些大臣驚惶不定的時候,西北大軍卻並未在京城停留,而是直接南下奔著北漠大軍去了。

  這一舉動不由讓司徒雲律鬆了口氣,暗暗感慨西北和東北的將軍還是識大體的。

  從出徵到抵達陽關,西北大軍一共耗費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抵達陽關之後,蕭烈並未率兵進城,而是直接在城外下令駐紮下來,然後等待著陽城的守城將領前來。

  如今陽城以及鄰近的幾個城池一共駐紮著三十多萬大軍,若是論人數,蕭烈這十幾萬人自然不夠看。

  可是,這三十多萬大軍之中,又有多少人是被迫而來真心想要打仗的?

  再看蕭烈所率領的軍隊,各個鬥志昂揚,壓根不見長途奔波的疲憊,反而有一種躍躍欲試,想要與北漠大軍廝殺的猛勁兒。

  兩軍相比,高下立見!

  面對來勢洶洶的西北大軍,陽城的守城將領肝都是顫的。

  別看陽城也駐紮著十五萬大軍,可是真要打起來,只怕會被城外那群精裝生猛的西北漢子們虐的渣都不剩。

  於是乎,陽城的守城將領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也派了手下的文官前來與蕭烈洽談。

  蕭烈也不兜圈子,開門見山的表示自己是來接手陽城兵權的!

  那個文官都驚了,下意識的問道:「可有聖旨?」

  蕭烈笑得頗是譏諷:「這位大人怕是糊塗了!皇帝不是駕崩了嗎?」

  文官頓時語噎。

  是啊!

  聽說京城亂成一團,陽城這邊已經成為沒人管的孤兒了!

  連軍餉都沒得法,糧草眼看著快吃光了,朝廷也沒有派人送來。

  蕭烈仿佛聽到了文官的心裡話,開口道:「本將軍是來打那群狼崽子的!你們只需要服從命令,自然有吃有喝有銀子賺!後勤問題,無需擔憂!」

  文官都驚了,認為蕭烈在說大話。

  西北距離陽關多遠?一個西北的將軍竟然告訴自己無需擔心糧草?真是笑話!

  然而蕭烈卻沒有解釋那麼多,只是讓他回城去跟守城將領如實轉告便是。

  陽城守城的將軍是尉遲大將軍的部下,早已得了尉遲騰傳來的信兒,知道投誠蕭烈的事。

  之前派文官去也只是做做樣子走個過場,待到文官回來稟報之後,那將軍很快便下了決定開門將蕭烈等人迎進了城。

  而另外幾個城池的將領有的是武王前部下,有的是蕭烈安插的人手。

  很快,蕭烈便將這三十多萬的兵權掌握在了手中。

  或許在別人看來,將所有部隊打散,重新編隊調整是一件大工程,沒有一兩年的時間來磨合是根本無法上戰場的。

  而臨陣換將更是大忌。

  所以太子等人雖然知道蕭烈南下,但卻並沒有人認為他能奪得兵權,反而想要看到西北和東北的大軍與原來守城的大軍起矛盾衝突。

  只可惜,他們註定要失望了!

  在蕭烈雷霆手段之下,大軍重編的極快,並且每支小隊分工明確,責任到個人,有條有理,想出錯都難。

  一個個指令下達,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這在戰場上是極為重要的。

  整編完畢,訓練之後,蕭烈便下令反擊。

  八皇子司徒雲逸被留在了陽城守城,而蕭烈則親自帶兵朝北漠大軍殺了過去。

  因為還在冬季,而且大冶朝的皇帝司馬炎駕崩,所以北漠大軍並沒有想到大冶朝的人竟然會在這個時候發動反攻。

  可以說蕭烈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直接將北漠大軍殺得潰敗逃離,連連退讓了兩座城池。

  消息傳到京城,舉朝歡呼。

  在皇帝駕崩,皇子爭權,無數朝臣血染京城的情況下,大冶朝太需要一場勝利來穩定民心了!

  太子司徒雲律更是直接以暫時監政的身份下了一道聖旨,宣布封蕭烈為平亂大將軍,官升二品!

  因為蕭烈的年輕,自然會有朝臣提出異議,然而太子卻力排眾議,對蕭烈讚賞有加。

  太子的欣賞以及力保自然被來宣讀聖旨的宦官繪聲繪色的描述給了蕭烈聽,為的就是讓蕭烈領太子的情,效忠太子。

  可誰知蕭烈聽後似笑非笑的看了那宦官一眼,絲毫沒有跪下接旨的意思。

  宦官不由傻眼了,喝問道:「蕭將軍為何不上前領旨?」

  蕭烈淡淡答道:「太子殿下並未登基。此時領旨,名不正言不順!」

  宦官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回復,一時之間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辦。

  來之前,他還以為這是個好差事。

  畢竟是來宣旨給蕭將軍加官進爵的啊!

  可誰知道蕭將軍似乎並不領情,還拒接聖旨……這、這算不算大逆不道?

  就在宦官為難之時,蕭烈又道:「待到將北漠徹底打敗,我再回京面見太子殿下!」

  這聽起來還像句人話!宦官心想著,沖蕭烈行了一禮:「如此,那我這就回京將蕭將軍的意思如實稟告太子殿下。」

  「公公好走,不送!」蕭烈乾脆的說道。

  宦官有點傻眼。這送客送的是不是太利索了?一點好處都不給的嗎?

  算自己倒霉!白跑一趟!

  心中暗暗罵著,可面上宦官還得給蕭烈陪著笑臉行禮告退。

  沒辦法!在人家的地盤上,他不得不低頭!

  京城,太子司徒雲律滿心以為自己這道聖旨必然可以收買蕭烈,即便收買不成,最起碼也示好讓對方知曉自己有拉攏之心。

  可誰知,蕭烈將軍竟然沒有接旨!

  思來想去,太子司徒雲律都覺得不是滋味。莫非對方以為自己沒有登基成皇,所以沒有資格下聖旨?

  召集自己的幕僚商議一番,次日太子將宰相等重臣叫進御書房,商議登基一事。

  國不可一日無君。

  無論如何,現在只有擁護太子儘早登基才可以穩定民心。所以對於太子登基一事,眾臣自然毫無異議。

  欽天監很快算出了良辰吉日,定於六月初八。

  事實上,欽天監給出了三個日子,分別是三月初十,五月十六以及六月初八。

  司徒雲律選擇了最後一個。

  距離六月初八,還有四個多月。

  有很多大臣不明白,還以為太子殿下是謙遜,想要多為先皇守孝,所以才不急於登基。

  可事實上,司徒雲律是有一點小私心的。

  如今民心不穩,很大願意都是先皇導致。

  自己這個時候登基,不但不能大辦,還要無比低調,勤政撫民,努力樹立出一個無奈接手爛攤子還憂國憂民的好形象。

  可若是再等四個月,蕭將軍即將把北漠大軍趕出大冶朝領土……

  司徒雲律越想越覺得蕭將軍應該是擁護自己的,否則不會提出將北漠大軍趕出大冶朝領土之後再回京接旨。

  到時候自己登基,再冊封蕭烈為平亂大將軍,收回其手中的兵權,一切都名正言順。

  蕭烈自是不知自己不想給司徒雲律面子接旨反而會讓對方誤會,此時的蕭烈,心思全都在如何打敗北漠大軍、收復丟失的城池上面。

  西北邊關的大軍大多由難民組成,而那些難民見到蕭將軍帶他們來報仇,收復家鄉失地,自然個個拼勁十足,咬著牙往死里殺。

  於是,蕭烈所率領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北漠大軍節節敗退,一時之間大冶朝軍隊的士氣無比高漲,勢如破竹。

  捷報一封又一封的傳回京城,喜得太子司徒雲律越發覺得自己延後登基的決定是英明的。

  僅僅用了兩個半月的時間,蕭烈便率軍將除南寨之外所有的失地全部打了回來。

  面對僅剩的南寨,蕭烈只派人傳達給南寨首領一個極為強硬的訊息:投降不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