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李蓮站起來,鄭重其事地行了一禮:“多謝你大恩,將來你有所求,只要不危及寧國,我不惜性命也會報答。”
真一垂眸看著她,微微一笑:“遲鳳引的鏈子,我幫你緊著,他命主貪狼,用得好是福星,用不好就是兵禍。”
“我知道了。”
李蓮一步步走出去,向寧國最高的權利中心走去。
七七四十九天講經結束,國師閉關修煉。
永寧公主入主樞密院,從此開始步步高升,逐漸蠶食執掌中書令和樞密院二府,成為第一個以公主之身,卻執掌宰相之位的女人。
那群老臣子匯聚在老相爺的府內,一個個如喪考妣——
“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宦海沉浮一輩子輸給一個丫頭。丟臉啊。”
“你們還沒看出來嗎?這從一開始就是咱們這麼官家的主意,那李蓮是給咱們玩了一套請君入甕的障眼法,咱們中計了!”
“好一個欲擒先縱,輸了也不冤,你們啊,這是見她是個女流之輩就小瞧了她。記住了,這不是女人,這是個陰謀家。官場上沒有男女老少,只有看誰的手段更高明。老朽,先給大家探路了。這就告老還鄉,你們可一定要守住了,別讓她得逞。竊國!”
“皇帝,昏庸啊!”
……
五公主李蓮執掌樞密院的事情,在很多政治覺悟不高的人眼裡,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因為寧國重文輕武,久無戰事,武將荒廢更無功績,久而久之自然成了毫無前途的地方。比清水衙門還清水衙門,根本無人想去。
但這正是李蓮政治資本的第一桶金。
承平日久不用武,武將不可能甘心毫無作為。李蓮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最起碼也是利益的希望。
而李蓮在文臣那邊氣氛緊張,只能依靠他們。兩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太平繁華盛世,若是要武裝軍隊,實際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只要皇帝能力排眾議,金錢首先就不是問題。
最難的其實是兩點,一點是皇帝的猜忌,天下歸四海平,皇帝就會想廢除兵戈,以免有人來起兵篡位。忘了,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第二點是文臣,文臣向來看不起武將,利益的蛋糕自然不願意沒事分給他們。
但文臣卻執掌著物質的分配,外行領導內行,永遠覺得兵部的事情最簡單,兵部無戰事幹什麼要錢要糧?兵部沒有任何貢獻,壓根就該解甲歸田。
一旦皇帝有意秣馬強兵,文臣不但會阻攔,還會覺得別人沒有來侵略,皇帝就擅動兵戈是為不仁不義,是吃飽了沒事幹。
埋汰自己國家,為別國表仁義,力爭奔走主持正義公道的公共知識分子,從古至今都不缺。
如今,李蓮四兩撥千斤,一舉解決了這兩個大難題,剩下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腐爛的兵器可以重鑄,荒廢的士兵可以重新操練,名將可以實戰中選拔。
有錢有糧,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一晃五年過去,大寧迎來過幾次來自周邊強鄰的騷擾試探,都強硬的打了回去。
各地政通人和,儼然海晏河清,人們慢慢忘記了當初那個故事裡積弱難反的大宋,漸漸忘記了當初的惶恐後怕。
開始呈現盛世的寧國,逐漸與外國溝通商貿,儼然有了四海來朝的趨勢。
與此同時,國內的儲位之爭開始捲土重來,愈演愈烈。
而永寧公主李蓮,人們漸漸忘記她的功績和庇護,開始議論起她的強勢和跋扈,還有她不婚無子的私生活。
與此同時,各地兵強馬壯,武風盛行,熱血沸騰之於,帶來的摩擦衝突開始與日俱增。
皇帝在有些人的提醒下終於開始擔心起來,擁兵自重,謀權篡位……
這一切,已然掌權五年的李蓮早已視若尋常,等閒巍然不動。
她坐在真一的摘星樓,淡然地吃著冰碗,等她出關。
已然左右逢源升為少宰的遲鳳引,卻坐在真一的摘星樓頂,溫柔含笑正和她對弈下棋。
第57章 從白蓮花到至尊的枝頭14
真一手中的棋子每次幾乎想也不想就放下了,但走得每一步都恰到好處,這無疑是他遇見的,最可怕的對手。
遲鳳引的額頭上不禁滲出一層薄汗。
他自認算無遺策,洞察人心,棋盤之上未嘗敗績,直到遇見這位國師大人。
輸給一個少女,那句我輸了,遲鳳引怎麼都說不出口。
但他自從拜在真一門下,這五年來,所見所思,無不叫他嘆服。
無論願不願意承認,遲鳳引的心底卻是早已真心實意認可,此人的心智眼界手段能力,的確均在他之上,叫這一聲師父不算辱沒了他。
遲鳳引的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舉棋不定地看著真一。
“師父,怎麼才能贏你?”
他生得一雙桃花眼,長眉入鬢,縱使不笑都帶著幾分風流不羈。這樣刻意收斂了枝蔓,恭順得便有些委屈了似得,縱使不甘不願,都像撒嬌。
柳嬰小姐姐斂眸平靜地看著他,三分的清冷出塵,缺乏煙火氣,卻並不是寒冰霜雪拒人於千里之外。
而真一:嘖嘖嘖,十七十七,這小哥哥是在勾引我哎!我要是沒忍住伸出了魔爪,是不是有點缺乏師德啊?
真一垂眸看著她,微微一笑:“遲鳳引的鏈子,我幫你緊著,他命主貪狼,用得好是福星,用不好就是兵禍。”
“我知道了。”
李蓮一步步走出去,向寧國最高的權利中心走去。
七七四十九天講經結束,國師閉關修煉。
永寧公主入主樞密院,從此開始步步高升,逐漸蠶食執掌中書令和樞密院二府,成為第一個以公主之身,卻執掌宰相之位的女人。
那群老臣子匯聚在老相爺的府內,一個個如喪考妣——
“終日打雁,卻被雁啄了眼,宦海沉浮一輩子輸給一個丫頭。丟臉啊。”
“你們還沒看出來嗎?這從一開始就是咱們這麼官家的主意,那李蓮是給咱們玩了一套請君入甕的障眼法,咱們中計了!”
“好一個欲擒先縱,輸了也不冤,你們啊,這是見她是個女流之輩就小瞧了她。記住了,這不是女人,這是個陰謀家。官場上沒有男女老少,只有看誰的手段更高明。老朽,先給大家探路了。這就告老還鄉,你們可一定要守住了,別讓她得逞。竊國!”
“皇帝,昏庸啊!”
……
五公主李蓮執掌樞密院的事情,在很多政治覺悟不高的人眼裡,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因為寧國重文輕武,久無戰事,武將荒廢更無功績,久而久之自然成了毫無前途的地方。比清水衙門還清水衙門,根本無人想去。
但這正是李蓮政治資本的第一桶金。
承平日久不用武,武將不可能甘心毫無作為。李蓮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最起碼也是利益的希望。
而李蓮在文臣那邊氣氛緊張,只能依靠他們。兩者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太平繁華盛世,若是要武裝軍隊,實際是很簡單的一件事。
只要皇帝能力排眾議,金錢首先就不是問題。
最難的其實是兩點,一點是皇帝的猜忌,天下歸四海平,皇帝就會想廢除兵戈,以免有人來起兵篡位。忘了,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第二點是文臣,文臣向來看不起武將,利益的蛋糕自然不願意沒事分給他們。
但文臣卻執掌著物質的分配,外行領導內行,永遠覺得兵部的事情最簡單,兵部無戰事幹什麼要錢要糧?兵部沒有任何貢獻,壓根就該解甲歸田。
一旦皇帝有意秣馬強兵,文臣不但會阻攔,還會覺得別人沒有來侵略,皇帝就擅動兵戈是為不仁不義,是吃飽了沒事幹。
埋汰自己國家,為別國表仁義,力爭奔走主持正義公道的公共知識分子,從古至今都不缺。
如今,李蓮四兩撥千斤,一舉解決了這兩個大難題,剩下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腐爛的兵器可以重鑄,荒廢的士兵可以重新操練,名將可以實戰中選拔。
有錢有糧,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一晃五年過去,大寧迎來過幾次來自周邊強鄰的騷擾試探,都強硬的打了回去。
各地政通人和,儼然海晏河清,人們慢慢忘記了當初那個故事裡積弱難反的大宋,漸漸忘記了當初的惶恐後怕。
開始呈現盛世的寧國,逐漸與外國溝通商貿,儼然有了四海來朝的趨勢。
與此同時,國內的儲位之爭開始捲土重來,愈演愈烈。
而永寧公主李蓮,人們漸漸忘記她的功績和庇護,開始議論起她的強勢和跋扈,還有她不婚無子的私生活。
與此同時,各地兵強馬壯,武風盛行,熱血沸騰之於,帶來的摩擦衝突開始與日俱增。
皇帝在有些人的提醒下終於開始擔心起來,擁兵自重,謀權篡位……
這一切,已然掌權五年的李蓮早已視若尋常,等閒巍然不動。
她坐在真一的摘星樓,淡然地吃著冰碗,等她出關。
已然左右逢源升為少宰的遲鳳引,卻坐在真一的摘星樓頂,溫柔含笑正和她對弈下棋。
第57章 從白蓮花到至尊的枝頭14
真一手中的棋子每次幾乎想也不想就放下了,但走得每一步都恰到好處,這無疑是他遇見的,最可怕的對手。
遲鳳引的額頭上不禁滲出一層薄汗。
他自認算無遺策,洞察人心,棋盤之上未嘗敗績,直到遇見這位國師大人。
輸給一個少女,那句我輸了,遲鳳引怎麼都說不出口。
但他自從拜在真一門下,這五年來,所見所思,無不叫他嘆服。
無論願不願意承認,遲鳳引的心底卻是早已真心實意認可,此人的心智眼界手段能力,的確均在他之上,叫這一聲師父不算辱沒了他。
遲鳳引的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舉棋不定地看著真一。
“師父,怎麼才能贏你?”
他生得一雙桃花眼,長眉入鬢,縱使不笑都帶著幾分風流不羈。這樣刻意收斂了枝蔓,恭順得便有些委屈了似得,縱使不甘不願,都像撒嬌。
柳嬰小姐姐斂眸平靜地看著他,三分的清冷出塵,缺乏煙火氣,卻並不是寒冰霜雪拒人於千里之外。
而真一:嘖嘖嘖,十七十七,這小哥哥是在勾引我哎!我要是沒忍住伸出了魔爪,是不是有點缺乏師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