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白明白。」邵老爺子也是老狐狸了,哪裡會不明白,自然不會有異議。

  中午吃的菜,又把他驚到了。

  看起來普通不過的材料,那味道卻無法形容的美味。

  這才知道自己坐井觀天了,邵家跟方家比,已經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了。

  難怪他們都勸自己來這邊養老,想來兒子孫女都已經知道一些秘密了。

  不過這樣也好,有老朋友陪在身邊,有美景相伴,還有美食可以品嘗。

  這樣的日子,真的是神仙般的日子。

  想明白後,他豫不決的念頭,全部拋開了,給家裡的兒子打電話,告訴他住在這邊,不回家了。

  見邵老爺子來了之後,爺爺的笑臉比以前更多了,方明湘特別開心。

  而謝爺爺跟邵老爺子的共同語言也比較多,農場多了一個人,他也非常開心。

  兩人差不多級別退休,同在一個省里,以前肯定打過交道。

  只是年紀差了十幾歲,邵老爺子在位時,謝老爺子還在基層工作,所以沒機會合作。

  三個老人有了共同語言,方明湘和謝國興也不用再替他們擔心,於是經常離開農場,去公司上班。

  經過幾天時間的準備,電子廠的新產品模具刻好後,開始在試產了。

  而製衣廠那邊,鄭建國和董高遠重新制定了計劃,把製衣廠根據職能,分成幾個部分。

  首先把明湘製衣廠,更名為明湘製衣公司,董高遠任總經理。

  內部設辦公室、財務部、業務部、人事部、銷售部等。

  跟銷售有關的幾家專賣店和四季青的批發分店,單獨設一個分部,暫時由魏香芹負責,向董高遠負責。

  新成立的甬城外貿公司,同樣作為一個獨立的分部門存在,暫時由公司的業務主管曹勇軍負責。同樣向董高遠負責。

  採購部、品檢部和倉庫則劃到製衣廠,由原來的車間主任暫代廠長,負責照訂單生產。

  這樣一調整之後,表面看架構比較亂,不過用來過渡,應該沒問題。

  如果四季青的批發店和甬城的外貿公司,如果業務大了,肯定得另外獨立成了明湘服裝公司的分公司,單獨設立一套班子管理。

  反正方明湘覺得現在這樣過渡,好過一下子把人招滿,然後人浮於事好。

  說到底,只是分成三大塊。

  一塊就是銷售,一塊是生產,最後一塊就是後勤。

  到時把外貿和內銷分開,加上生產廠家,三家分公司的職權就非常清晰了。

  邵老爺子給滬市打的電話,幾天後有了回音。

  那邊同意把方公館歸還給方家,方家只要象徵性地付點錢就行。

  不過那邊提了個條件,就是希望方家投資幾千萬。

  最近地方官員都需要這樣的投資,作為自己的政績。

  方家在香江的地位這麼高,如果能這樣做,好處非常大。

  方老爺子聽了後,問方明湘的意見。

  去滬市投資,肯定不可能讓香江那邊的兒子過來,只能從明湘這邊去做了。

  「這個當然沒問題。」方明湘想了想,覺得能進軍滬市市場,也是個好機會。「可以談一談,有哪些項目適合投資。」

  這時候的投資,最歡迎的當然是實業。

  像房地產這些,雖然能給地方帶來大量的稅收,但是解決就業的作用不大。

  別看滬市企業非常多,但是失業率的市民依然非常多。

  考慮到十幾年後,才會出現用工荒,現在去開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實也沒問題。

  想到這裡,心裡有了主意。

  勞動密集型企業,常見的自然是製衣、玩具、皮具等行業,製衣已經有了,皮具對材料要求太高,她覺得不合適,只能考慮開玩具公司了。

  反正前世看過大量的動畫片,可以畫一些卡通形象出來,銷往全國。

  當然也可以讓外貿公司接玩具方面的訂單,應該也不難。

  想到喜洋洋和灰太狼,功夫熊貓,流氓兔這些,方明湘感覺根本不用動太多的腦筋。

  把這個計劃跟謝國興和鄭建樹商量之後,兩人也覺得可行。

  只是這樣一來,管理人才又不足了,需要再招一個能獨擋一面的管理人才,去滬市開拓市場。

  於是鄭建樹的下一步工作,又是招人,又是籌建玩具廠。

  相對而言,玩具廠看著複雜,其實管理比較簡單。

  只要有一個能統籌全局的人,下面再有幾個懂技術的基層管理人員,基本上能搞定了。

  「那邊希望我們投資一個大項目,我們就在滬市辦一家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玩具廠。」方明湘提醒鄭建樹。「滬市是國際大都市,土地也會越來越值錢,所以我們在浦東買上千畝土地,什麼時候工廠不開了,賣地也值了。」

  這一點她以前沒想到,只想著虞城的土地。

  既然滬市有這樣的要求,那他就不客氣了。

  別看滬市現在只在蘇州河兩邊才繁華,十年後,大半個浦東都是黃金地段。

  所以根本不必去已經開發的地方建廠,到城鄉結合部拿地才最划算。

  她讓鄭建樹找來滬市的地圖,朝東邊或了一個圈。

  鄭建樹對方明湘的眼光還是比較信任的,既然她決定了,也沒有反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