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再者明兒這種家世,也確實高不成低不就的,所以他的婚事反倒成了一大難題。
第241章 相看
周老爺倒是有意把長女嫁給明兒,奈何女兒根本就瞧不上明兒。死了未婚夫後,周大小姐很是沉默了一段時間,她也知道,她不可能再挑個比前未婚夫還好的家世了。可是吳家卻是她萬萬不肯的。
“這種無根基,無權勢的人家,光靠讀書,就算考個狀元,也不知道要在七品小官的份上熬多久呢。父親怎的一點兒也不為女兒著想,不說給女兒找個門當戶對的,起碼也能往六七品小官上找吧。”
她對吳家兄弟兩人完全沒感情,其實他們基本也沒見過面,就是在丑姑家偶遇過兩次而已。互相雖然知道身份,卻也不過是打了個招呼而已,畢竟是男女有別。再說了,她連和丑姑關係都不怎麼樣,又怎麼會喜歡吳家兄弟呢。甚至她還認為吳家兄弟厚臉皮,賴著丑姑呢。
周老爺連連搖頭,對周夫人說:“沒想到,我周某人一世精明,卻養了個鼠目寸光的女兒,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周夫人臉紅,說:“老爺,您也說的太過了。哪個姑娘家不想嫁個好人家啊。吳家確實家世差了點兒。”現在的周家已經不能與三年前相比了,周家的女兒嫁個三四品大員家去,容易的很。就是周大姑娘這個情況,有些為難,但也不至於嫁到個窮舉子家去啊。吳家一點根基也沒有,說白了就是靠著寧二,偏偏寧家自己都是一力獨支的。
說實話她心裡也不太瞧得上明兒,畢竟家世擺在那裡,明兒這種連寒門學子都算不上。一般的寒門學子,都是祖輩也是讀書人,或者出過仕後來沒落了的,並不是吳家這種祖輩全是種田的正宗鄉野村夫啊。
“瞧不上就瞧不上吧,我也不勉強。吳家兄弟的婚事自有丑姑操心。這事以後就別再提了。”周老爺淡淡的說。以前他是沒想到過把女兒嫁到吳家去,主要是怕別人對吳家兄弟的身世有想法。但現在女兒這個情況,嫁過去也勉強說得通。
周夫人心裡總覺得周老爺對吳家兄弟的感情有些怪,要說以門當戶對來看,吳家拍馬也趕不上周家,周家小姐要是嫁到吳家去,是完完全全的下嫁。也難怪女兒不願意了。
所以,周夫人追問:“老爺象是有什麼心事,這兒女的婚事,可是重中之重。雖然吳家照顧過丑姑與她娘,但是我們也沒必要陪上一個女兒給他家啊。多給些銀兩,以後吳家兄弟高中了,再幫襯著謀個好位置,就夠還他們家的人情了。”
周老爺長嘆了口氣,說:“吳家不愁銀子,當年妹妹走時就給了一千兩再加上不少珍貴物品。只要他倆想要銀子,你說妹妹能不給嗎?別說一千兩就是一萬兩也不在話下呢。還有丑姑也不可能不管吳家。這輩子他們兄弟兩人就是坐在家裡吃閒飯,也能當個富貴閒人。
何況人家還上進的很,等以後高中了,只怕也是搶手貨呢。象他們這種沒有根基沒有家族背景的人,成了親還不是只有岳家一門正經親戚啊。十年二十年後,也是一大助力呢。”
周夫人不以為然的說:“每科高中的寒門學子雖然是搶手貨,但能出頭又有幾個。況且吳家祖輩都是農戶,根基也太差了。女兒能願意嗎,她的手帕交們都是嫁的高門大戶,她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與吳家兄弟著實不合適。要是他們是周家正經的親戚,這門親還能說得過去,不然外人見了都得說三道四呢。”
周老爺想了想,才說:“有件事,我和丑姑一直沒提,吳家兄弟其實是妹妹的親生子。不然丑姑為何對他們這麼好,跟親兄弟一樣啊?有寧二和丑姑,你說吳家兄弟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出頭嗎?”
周夫人一驚,總算明白為何丑姑與吳家兄弟走得這麼親近了,這幾年吳家的事情,基本都是丑姑在親手操持著。她還在心裡暗暗稱奇,丑姑十歲就開始養著吳家兄弟了,說是還情也算是還完了。沒想到吳家兄弟居然是安南公主的親生子。也就是周家正正經經的外甥。把女兒嫁過去,也確實說得過去,就說是舅家幫襯著外甥呢。
“老爺怎麼不早說。”周夫人怪道。
“他們的身份不能公開。不然,我為何會袖手旁觀?再者以大兒子和寧二的關係,女兒嫁過去,有什麼事情,吳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你們啊,是不會享福呢。”周老爺嘆道。
可是有丑姑和安南公主做後盾,吳家兄弟兩人怎麼可能家世太差。遲早是要起來的,而且吳家兄弟沒有長輩,家裡人口又簡單,女兒嫁過去就能當家,比嫁進高門大戶去不知道有多輕鬆,偏偏女兒看不清。也怪他以前忽略了女兒的教養,幸好兩個兒子是他親自帶的。眼光見識都比兩個女兒高出不少。
所以,丑姑和寧二與周家兄弟關係處得不錯。特別是寧二和周家大公子,還走動得挺近的呢,連帶著和吳家兄弟都很熟習。
這麼一說,周夫人果然很後悔了,只顧著想女兒不樂意低嫁,其實女兒這個年紀也該出嫁了,再拖不得了。
“我再去和她說說。”周夫人說。
“不必了。她心高氣傲,一心只想嫁進高門,吳家她也是不合適。你還是多教教她,多帶她見些世面,不然以後她還有得苦吃呢。”周老爺答。要是勉強女兒嫁過去,豈不是結仇,他還沒有這麼蠢。
周夫人左想右想,把自己認識的合適姑娘全細細考量了一遍,猛想到自己的娘家姨侄女兒,她姐姐的女兒今年也在相看人家。
她眼前一亮說:“我把娘家姨侄女帶出來和丑姑多見見,讓她看看。”
如果這樁婚事能成,周家也一樣與吳家是親戚了,並且丑姑也會感謝她。
周老爺微微沉吟片刻,才說:“這姑娘品性如何?”親外甥的婚事,其實他也很操心的。只是一應都是丑姑在操持,他不好說話而已。
“品性自然不差的,我還能去糊弄醜姑嗎?而且不是說讓丑姑先瞧瞧嗎?總是她肯點頭才行啊。”周夫人笑道。
再說了,依丑姑的性子,她要是瞧不中,這樁婚事也結不成。丑姑對明兒那麼好,肯定是想給他挑個各方面都不錯的姑娘。要不是這個姨侄女兒確實不錯,她也不會介紹給丑姑,免得有後患。
“那大家不覺得吳家家世太差嗎?”周老爺又問。
如果和自己家女兒一樣想法,就不必了。周夫人的娘家這幾年也因為周家,地位上升了一個檔次。家裡也有了幾個讀書人,大老爺二老爺也都由是末流小官了。
“我這個姨侄女,是我大姐的大女兒,他們家是個什麼境況,你也清楚啊。”周夫人說。
周夫人的大姐熊夫人是個命苦之人,成親十多年,只生了一個女兒,夫家極是不滿。五年前好不容易懷了一胎,最後卻因生產母子雙亡,只留下了這個獨女,被接回外家撫養著。那熊家卻在原配去世的熱孝里就又娶了妻,一點兒也不在意女兒的喪母之痛,也不顧及與岳家的情份。
第241章 相看
周老爺倒是有意把長女嫁給明兒,奈何女兒根本就瞧不上明兒。死了未婚夫後,周大小姐很是沉默了一段時間,她也知道,她不可能再挑個比前未婚夫還好的家世了。可是吳家卻是她萬萬不肯的。
“這種無根基,無權勢的人家,光靠讀書,就算考個狀元,也不知道要在七品小官的份上熬多久呢。父親怎的一點兒也不為女兒著想,不說給女兒找個門當戶對的,起碼也能往六七品小官上找吧。”
她對吳家兄弟兩人完全沒感情,其實他們基本也沒見過面,就是在丑姑家偶遇過兩次而已。互相雖然知道身份,卻也不過是打了個招呼而已,畢竟是男女有別。再說了,她連和丑姑關係都不怎麼樣,又怎麼會喜歡吳家兄弟呢。甚至她還認為吳家兄弟厚臉皮,賴著丑姑呢。
周老爺連連搖頭,對周夫人說:“沒想到,我周某人一世精明,卻養了個鼠目寸光的女兒,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周夫人臉紅,說:“老爺,您也說的太過了。哪個姑娘家不想嫁個好人家啊。吳家確實家世差了點兒。”現在的周家已經不能與三年前相比了,周家的女兒嫁個三四品大員家去,容易的很。就是周大姑娘這個情況,有些為難,但也不至於嫁到個窮舉子家去啊。吳家一點根基也沒有,說白了就是靠著寧二,偏偏寧家自己都是一力獨支的。
說實話她心裡也不太瞧得上明兒,畢竟家世擺在那裡,明兒這種連寒門學子都算不上。一般的寒門學子,都是祖輩也是讀書人,或者出過仕後來沒落了的,並不是吳家這種祖輩全是種田的正宗鄉野村夫啊。
“瞧不上就瞧不上吧,我也不勉強。吳家兄弟的婚事自有丑姑操心。這事以後就別再提了。”周老爺淡淡的說。以前他是沒想到過把女兒嫁到吳家去,主要是怕別人對吳家兄弟的身世有想法。但現在女兒這個情況,嫁過去也勉強說得通。
周夫人心裡總覺得周老爺對吳家兄弟的感情有些怪,要說以門當戶對來看,吳家拍馬也趕不上周家,周家小姐要是嫁到吳家去,是完完全全的下嫁。也難怪女兒不願意了。
所以,周夫人追問:“老爺象是有什麼心事,這兒女的婚事,可是重中之重。雖然吳家照顧過丑姑與她娘,但是我們也沒必要陪上一個女兒給他家啊。多給些銀兩,以後吳家兄弟高中了,再幫襯著謀個好位置,就夠還他們家的人情了。”
周老爺長嘆了口氣,說:“吳家不愁銀子,當年妹妹走時就給了一千兩再加上不少珍貴物品。只要他倆想要銀子,你說妹妹能不給嗎?別說一千兩就是一萬兩也不在話下呢。還有丑姑也不可能不管吳家。這輩子他們兄弟兩人就是坐在家裡吃閒飯,也能當個富貴閒人。
何況人家還上進的很,等以後高中了,只怕也是搶手貨呢。象他們這種沒有根基沒有家族背景的人,成了親還不是只有岳家一門正經親戚啊。十年二十年後,也是一大助力呢。”
周夫人不以為然的說:“每科高中的寒門學子雖然是搶手貨,但能出頭又有幾個。況且吳家祖輩都是農戶,根基也太差了。女兒能願意嗎,她的手帕交們都是嫁的高門大戶,她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與吳家兄弟著實不合適。要是他們是周家正經的親戚,這門親還能說得過去,不然外人見了都得說三道四呢。”
周老爺想了想,才說:“有件事,我和丑姑一直沒提,吳家兄弟其實是妹妹的親生子。不然丑姑為何對他們這麼好,跟親兄弟一樣啊?有寧二和丑姑,你說吳家兄弟十年二十年都不能出頭嗎?”
周夫人一驚,總算明白為何丑姑與吳家兄弟走得這麼親近了,這幾年吳家的事情,基本都是丑姑在親手操持著。她還在心裡暗暗稱奇,丑姑十歲就開始養著吳家兄弟了,說是還情也算是還完了。沒想到吳家兄弟居然是安南公主的親生子。也就是周家正正經經的外甥。把女兒嫁過去,也確實說得過去,就說是舅家幫襯著外甥呢。
“老爺怎麼不早說。”周夫人怪道。
“他們的身份不能公開。不然,我為何會袖手旁觀?再者以大兒子和寧二的關係,女兒嫁過去,有什麼事情,吳家也就睜隻眼閉隻眼,你們啊,是不會享福呢。”周老爺嘆道。
可是有丑姑和安南公主做後盾,吳家兄弟兩人怎麼可能家世太差。遲早是要起來的,而且吳家兄弟沒有長輩,家裡人口又簡單,女兒嫁過去就能當家,比嫁進高門大戶去不知道有多輕鬆,偏偏女兒看不清。也怪他以前忽略了女兒的教養,幸好兩個兒子是他親自帶的。眼光見識都比兩個女兒高出不少。
所以,丑姑和寧二與周家兄弟關係處得不錯。特別是寧二和周家大公子,還走動得挺近的呢,連帶著和吳家兄弟都很熟習。
這麼一說,周夫人果然很後悔了,只顧著想女兒不樂意低嫁,其實女兒這個年紀也該出嫁了,再拖不得了。
“我再去和她說說。”周夫人說。
“不必了。她心高氣傲,一心只想嫁進高門,吳家她也是不合適。你還是多教教她,多帶她見些世面,不然以後她還有得苦吃呢。”周老爺答。要是勉強女兒嫁過去,豈不是結仇,他還沒有這麼蠢。
周夫人左想右想,把自己認識的合適姑娘全細細考量了一遍,猛想到自己的娘家姨侄女兒,她姐姐的女兒今年也在相看人家。
她眼前一亮說:“我把娘家姨侄女帶出來和丑姑多見見,讓她看看。”
如果這樁婚事能成,周家也一樣與吳家是親戚了,並且丑姑也會感謝她。
周老爺微微沉吟片刻,才說:“這姑娘品性如何?”親外甥的婚事,其實他也很操心的。只是一應都是丑姑在操持,他不好說話而已。
“品性自然不差的,我還能去糊弄醜姑嗎?而且不是說讓丑姑先瞧瞧嗎?總是她肯點頭才行啊。”周夫人笑道。
再說了,依丑姑的性子,她要是瞧不中,這樁婚事也結不成。丑姑對明兒那麼好,肯定是想給他挑個各方面都不錯的姑娘。要不是這個姨侄女兒確實不錯,她也不會介紹給丑姑,免得有後患。
“那大家不覺得吳家家世太差嗎?”周老爺又問。
如果和自己家女兒一樣想法,就不必了。周夫人的娘家這幾年也因為周家,地位上升了一個檔次。家裡也有了幾個讀書人,大老爺二老爺也都由是末流小官了。
“我這個姨侄女,是我大姐的大女兒,他們家是個什麼境況,你也清楚啊。”周夫人說。
周夫人的大姐熊夫人是個命苦之人,成親十多年,只生了一個女兒,夫家極是不滿。五年前好不容易懷了一胎,最後卻因生產母子雙亡,只留下了這個獨女,被接回外家撫養著。那熊家卻在原配去世的熱孝里就又娶了妻,一點兒也不在意女兒的喪母之痛,也不顧及與岳家的情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