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一次還是有些不一樣……

  先生一身白衣坐到文娥的床邊,在文娥看來,就像全身發光的菩薩一樣,讓她立刻安心下來。

  先生沉著臉,並未給她把脈,訓斥道:“你到疫區做什麼!”

  文娥癟了癟嘴,做出一副馬上就要哭出來的樣子。

  先生臉罩寒霜,生氣道:“這是你第二次以命相脅。正所謂,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這是我最後一次救你。你老實記清楚了,這樣的事,絕不會有下次了!”

  先生言罷,捉著文娥的手,診了診脈,然後就一言不發,離開了。

  文博跟著先生回到別苑,先生將兩人摘下來的口罩,扔給丫鬟拿去洗燙,對文博解釋道:“此疾乃為飛沫傳播,需給病人及看護戴上口罩,事後清洗煮沸,即可阻隔病原。”

  先生回屋給文娥開了方子,又拿了一瓶白色小藥丸,交給文博,囑咐道:“此疾來勢兇猛,去得也慢,至少需要七天的時間。你們不要太著急,著急也沒用,就照我給的方子給丫頭吃藥,應無大礙。未來幾日,我每日清晨都會去複診一次。若遇特殊情況,你們隨時來叫我都行。”

  先生對於文娥去疫區這件事,顯然是動了真怒。文博得了藥方也沒敢多逗留,急慌慌走了。

  文娥用了先生的藥,效果明顯。先生又去複診了兩次,往後幾天就沒再來過。

  文博拿著先生的方子,吩咐手下到疫區試用,竟然效果奇佳。除了那些年老體衰的康復較慢,其它病患都好轉迅速,疫情因此得到很大控制。但只一樣,疫區很多患病的幼兒,由於年紀太小,先生的湯藥對他們不太起作用。

  為此,文博帶領謀臣、武將,鄭重其事到別苑去請先生出山。這名義上雖用了一個“請”字,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也沒人敢不去的。文博親帥車馬,陪同先生到疫區。嘉善縣那裡,房舍食宿早就準備好了,只等先生一到,患兒家屬們遍紛至沓來,排成長長一條大隊等著先生問診。

  自此之後,先生每天只睡兩三個時辰,吃飯都幾乎沒有時間,晝夜不停地給患兒看病。不僅如此,她還從錢唐將小六招來,將存在四方館裡的小白丸全都帶了過來。此藥對患兒甚有療效,只是提煉不易,並非開個方子就能簡單配出來的。小白丸儲量有限,所幸嘉善縣的瘟疫已被徹底控制,一月之後,患瘟疫的孩子已所剩無幾,可是來給孩子看病的人,反而越來越多。從前八十步長的候診長廊,如今改成了一百六十步,人都擠不下。周圍區縣的民眾聽說嘉善來了神醫,全都帶著孩子來看病,最遠的,從晉安趕來的都有。

  文博之前將先生接到嘉善之後,帶官員巡查過疫區,就回吳郡去了。其後,他又來嘉善看過兩三次,只見先生日夜勞碌、人都瘦了一圈,心中頗為心疼。但是,嘉善縣瘟疫也因此逐漸平息,他作為嘉善主君,也為此贏得了不少民心,因此,也只能再辛苦先生,多操勞一二。

  疫情徹底平息之後,來找先生看病的人,反而有增無減、更多了。文博聽了下屬通報,同謀士商量了一下,向民眾謊稱先生積勞成疾、病重需養,親赴嘉善,一駕大車,把先生接回吳郡。

  文博緊貼著自己的宅子,送了先生一座院落,並在宅邸和院落之間開了一道門,特許先生經由此門,自由進出文府藏書樓。先生毫不客氣,帶著姬玉和丫鬟立即搬了過去。

  文博此人三十一歲,年輕有為,正是男人風華正茂、英俊又不失沉穩、最有魅力的時候。

  文博十五歲時,娶了門當戶對、大他兩歲的藍氏為妻。藍氏擅生養,十六年間,已為他生了七個子女。但是,藍氏年輕時,相貌便稱不上多出眾,生了這麼多孩子以後,身材走形,就更加變成了黃臉婆。可是,藍氏是一個既聰明又見過世面的女人,深諳馭夫之道。她不斷在外面幫丈夫物色年輕貌美、性格溫良、家世又好的女人回來,幫著一起籠絡夫君。她對文博體貼備至,在文博看來也是賢良淑德的典型。他們夫妻感情不錯、心有靈犀,藍氏看了文博對先生的安排,便立刻明白了丈夫的心思。

  文博的年齡比文娥大一倍,學識大得可不止一倍。先生看上了文家的書,遇到難題相詢,文博有問必答,每句皆有出處,卻不像文娥那麼稀里糊塗。先生對文博的學識很敬佩,他願意時常來自己的院子走走,她也願意陪他聊一會兒天。

  藍氏比她的丈夫來得更勤,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都源源不斷地帶人送過來。文家女眷之間的聚會,藍氏時常邀請先生參加。即便先生性格孤僻,對藍氏特別冷淡,她也從來不跟她計較。

  作者有話要說:

  “是啊。從我認識你以來,你確是善心大得很。只不過,每次都是慷他人之慨,從未見你出過什麼力的。嘴皮子上的英雄,做起來當真輕鬆。”

  最會做人的綠茶婊,其實是藏得挺深的,因為她們太精、太會做人了,更招人喜歡。相反,像女主這樣的真性情,因為從不討好別人,所以,一般更讓人討厭啊~~~

  第21章 寒衣節

  十月初一,寒衣節。

  吳國公帶文家全體男丁去白雲山祭祖。

  文娥身為女眷,無所事事,一大早就來找先生玩。

  先生不在院裡。

  書桌上,放著兩個紙質的包袱皮。房間角落,平常用來採藥的竹背簍里,放著香燭、紙錢、紙衣、紙馬。文娥心生好奇,翻開包袱皮一看,一個寫的是“先妣阮凌秋”,一個寫的是“先祖阮寒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