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他是童言童語,別樣神氣,周如水聽來卻是一怔, 神色沉了一瞬,才又笑眯眯睨著王子楚道:“這可真不巧,只是此一時彼一時, 若真要扛回鄴都,可是夠嗆。”
說著,還推了推王玉溪,揚了揚下巴,端的是天香國色,誠心挑事問他:“三郎以為呢?”
暖香在懷,觸手一片溫熱膩軟,王玉溪睨一眼大眼盯著他滿是期盼的王子楚,全不顧自個的阿弟,勾了抹笑,與周如水一唱一和道:“是太沉了。”
他這話落在王子楚耳中便如五雷轟頂,小童鼓起臉來,真真是氣得鼓鼓。須臾,直是跑上前來,圍著王玉溪周如水就做起了鬼臉,聲東擊西,呱呱亂叫道:“阿姐阿姐羞羞臉!郎君抱來不粘地!”
巷子裡空落落的,板龍燈已是舞向東城門去了,家家戶戶門前的燈籠都還亮著,與天幕中的星辰輝映,明亮而又靜怡。
王子楚的聲音,稚嫩至極,頑皮至極,周如水因他這話,極致的麗顏不禁拂上紅潮,紅著臉自王玉溪懷裡探出頭瞅他,軟聲聲辯:“阿姐是崴著腳了!”
“阿姐羞羞!阿姐都道不疼了,怎的又會崴著腳?阿姐定是想三郎了,就賴在三郎懷裡不起來!”王子楚才不理她辯,這時刻,小人兒門兒精,雙手叉腰,像個胖葫蘆。虎頭虎腦的,卻實在振振有詞。
王玉溪聽了直笑,那笑溫柔至極,比天上的明月還要叫人挪不開眼。周如水卻是連耳根都紅了,眼見前頭就是驛站,索性將臉埋進王玉溪胸前,一言打倒一片,悶悶道:“你們兄弟二人真磨人!”
哪想這聲也被王子楚聽了去,就聽他奶聲聲笑嘻嘻道:“小五可是像阿姐多些的!貪食又磨人!”
聽到此處,王玉溪才終於出言,翹著嘴角望著小童道:“你阿姐可未有你好食!”說著,摸了摸懷中周如水毛絨絨的發頂,漆黑的眸子一閃,曼聲說道:“那路邊的酸李,她可是不食的。”
這話一出,周如水徹底紅了臉,軟綿的粉拳直是砸在了他硬邦邦的胸前,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了。
好在說話間便入了門,更在外頭跑了一陣,回了驛站,夙英直是入了庖廚,準備起了吃食。見又有好食的了,王子楚一勁就跟著夙英跑了,倒是把周如水這茬給忘的一乾二淨了。
他這一跑,真是給周如水尋了空當。她忙是從王玉溪懷裡下來,耳根都透著胭脂紅,一溜煙跑就去院裡的鞦韆上坐穩,一腳蹬起,鞦韆便在空中慢慢地搖,她悠哉悠哉地晃著腳,嗔一眼王玉溪道:“你也是不害臊!”
說著,才又看了眼左右,朝隱在暗處的炯七招了招手,說出心中的疑惑,問他:“阿七,小五怎的卻推倒杏樹了?”
當年,王兄一夜之間命奴僕將他自個院子裡的老槐樹都砍了,全都換植成了杏樹。那以後,春日一至,仁曦宮中便成了杏花海,胭脂萬點,占盡春風。便是君父斥責他玩物喪志,他也不改此喜。平日裡,她也總喜去仁曦宮賞杏花,偶爾調皮,摘了王兄的杏花。王兄雖是不言,眼中卻總有惋惜。
彼時,她尚不懂那惋惜,也不知王兄偶爾盯著那杏花,所喜為何。直到後頭謝釉蓮死了,她才恍然明白了這一切。只是這恍然大悟之中,有太多的唏噓感慨,實在難以言說。
總以為有些人變了,變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但實則,她半點也未變。她被命運無情的剝蝕,她血淚涕流,悲不勝禁,卻她傷透了自個,到頭來,仍是剔透。
作為謝氏女,謝釉蓮從未對不起謝家。作為謝蘊之謝永之的嫡親阿姐,謝釉蓮從來都力所能及地護著他們。作為深愛著周沐笙的女人,謝釉蓮到死又護了他一程。
謝釉蓮說到底是為王兄而死的,然名義上,她是個罪人,也必須是個罪人。遂她到死都被冠著協謀篡逆的罪名,雖是身死仍是被貶為庶民,不過一張草蓆被扔去了亂葬崗。
而這一切,不過是因對她而言王宮便是牢籠。王兄如此才能放得了她出去,才能叫她的家人暗中為她收屍。
在世之時,身陷囹圄。渾渾到死,總當海闊天空。
那以後,仁曦宮便被封了。除了阿兄,誰也不得進,更莫提碰倒裡頭的杏樹了。遂王子楚道自個將宮中的杏樹都推倒了,真是叫周如水驚奇又詫異。
她這麼問,王玉溪與炯七皆不覺奇怪,炯七早便理順了說辭,這時刻,便一股腦說了出來。
周如水離宮也有一段時日了,先是與王玉溪隱居山林,再是遭逢變故流離失所。又因早先心中有結難解,好些日子未過問過王兄,更就不知宮中之事。如今聽炯七講來,她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到底是嘆了口氣。
原來,當日道是送謝釉蓮的屍身去亂葬崗,由謝永之暗中接應,將她攬入棺木,葬回謝家祖墳。卻,謝永之抱著謝釉蓮的屍身卻不肯撒手,更不肯上謝氏長老備好的車輿。
彼時,新君也在場,謝永之全不顧尊卑,一手死死拉著覆著謝釉蓮的草蓆,一手死死拽住新君便道:“君上今日下秘旨,叫得阿姐能入家中祖墳。然,除卻家中長老,家中眾人不知,世人亦不知。遂,她的墓地只會是一座土包,不會有墓碑可記。更進得祖廟,也不會有牌位可念。來日,我與兄長即便祭拜,也是偷摸如賊,不得叫外人知。更若一日,家中族人若知這千古罪名之人竟還污穢祖宗之地,定會刨墳掘墓,不容其留!彼時,君上當如何自處?阿姐又當如何自處?”
說著,謝永之堂堂丈夫,也是嚎啕大哭。
他全不顧謝家眾長老在場,竟是歇斯底里,全無顧忌地啞著嗓又道了聲:“更況,堂堂謝氏如何又不是逼她至此的罪魁禍首!她歸家了又如何?九泉之下,真能開懷麼?”
謝永之的話,叫在場的謝家人面上都有些掛不住,然新君在場,便是謝家長老也不好發作。
好在新君從不是聞忠言便耳逆之人,聽了謝永之所言,他的神色雖是冷峻,卻未見怒。須臾,就在眾人以為他將發怒之時,他竟是心平氣和地看住謝永之,問他:“那你以為,孤當如何?”
堂堂天子,竟如此屈尊下問。
聞之,謝永之陡然望住新君,面上終於勾起一抹釋然。他坦坦蕩蕩鬆開了手來,施施然地站起了身。
他對著新君便是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他無比鄭重地說道:“阿姐曾也想逃,曾也能逃,卻她到底死在了宮中,為的,不過就是君上您!她這一生,悲慘至極,稀里糊塗。一生所盼,不過君上。如此,小民斗膽,請君上給她一個去處!既是生莫能相伴,死後能與您作伴,才是她心之所向。”
聽到此處,周如水即是感慨,也是咂舌。
當年,她難得與謝釉蓮好言相對,便是想叫她借勢叫謝蘊之歸族。哪想彼時,謝釉蓮卻笑的涼薄,竟然幽幽問她:“兕子,你當是背著這除族之名活著可悲?還是背著家族之重生如棋子可悲?”
可想,謝釉蓮若在天有靈,怕是真如謝永之所言,是不願歸去謝家祖墳的。
說著,還推了推王玉溪,揚了揚下巴,端的是天香國色,誠心挑事問他:“三郎以為呢?”
暖香在懷,觸手一片溫熱膩軟,王玉溪睨一眼大眼盯著他滿是期盼的王子楚,全不顧自個的阿弟,勾了抹笑,與周如水一唱一和道:“是太沉了。”
他這話落在王子楚耳中便如五雷轟頂,小童鼓起臉來,真真是氣得鼓鼓。須臾,直是跑上前來,圍著王玉溪周如水就做起了鬼臉,聲東擊西,呱呱亂叫道:“阿姐阿姐羞羞臉!郎君抱來不粘地!”
巷子裡空落落的,板龍燈已是舞向東城門去了,家家戶戶門前的燈籠都還亮著,與天幕中的星辰輝映,明亮而又靜怡。
王子楚的聲音,稚嫩至極,頑皮至極,周如水因他這話,極致的麗顏不禁拂上紅潮,紅著臉自王玉溪懷裡探出頭瞅他,軟聲聲辯:“阿姐是崴著腳了!”
“阿姐羞羞!阿姐都道不疼了,怎的又會崴著腳?阿姐定是想三郎了,就賴在三郎懷裡不起來!”王子楚才不理她辯,這時刻,小人兒門兒精,雙手叉腰,像個胖葫蘆。虎頭虎腦的,卻實在振振有詞。
王玉溪聽了直笑,那笑溫柔至極,比天上的明月還要叫人挪不開眼。周如水卻是連耳根都紅了,眼見前頭就是驛站,索性將臉埋進王玉溪胸前,一言打倒一片,悶悶道:“你們兄弟二人真磨人!”
哪想這聲也被王子楚聽了去,就聽他奶聲聲笑嘻嘻道:“小五可是像阿姐多些的!貪食又磨人!”
聽到此處,王玉溪才終於出言,翹著嘴角望著小童道:“你阿姐可未有你好食!”說著,摸了摸懷中周如水毛絨絨的發頂,漆黑的眸子一閃,曼聲說道:“那路邊的酸李,她可是不食的。”
這話一出,周如水徹底紅了臉,軟綿的粉拳直是砸在了他硬邦邦的胸前,真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了。
好在說話間便入了門,更在外頭跑了一陣,回了驛站,夙英直是入了庖廚,準備起了吃食。見又有好食的了,王子楚一勁就跟著夙英跑了,倒是把周如水這茬給忘的一乾二淨了。
他這一跑,真是給周如水尋了空當。她忙是從王玉溪懷裡下來,耳根都透著胭脂紅,一溜煙跑就去院裡的鞦韆上坐穩,一腳蹬起,鞦韆便在空中慢慢地搖,她悠哉悠哉地晃著腳,嗔一眼王玉溪道:“你也是不害臊!”
說著,才又看了眼左右,朝隱在暗處的炯七招了招手,說出心中的疑惑,問他:“阿七,小五怎的卻推倒杏樹了?”
當年,王兄一夜之間命奴僕將他自個院子裡的老槐樹都砍了,全都換植成了杏樹。那以後,春日一至,仁曦宮中便成了杏花海,胭脂萬點,占盡春風。便是君父斥責他玩物喪志,他也不改此喜。平日裡,她也總喜去仁曦宮賞杏花,偶爾調皮,摘了王兄的杏花。王兄雖是不言,眼中卻總有惋惜。
彼時,她尚不懂那惋惜,也不知王兄偶爾盯著那杏花,所喜為何。直到後頭謝釉蓮死了,她才恍然明白了這一切。只是這恍然大悟之中,有太多的唏噓感慨,實在難以言說。
總以為有些人變了,變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但實則,她半點也未變。她被命運無情的剝蝕,她血淚涕流,悲不勝禁,卻她傷透了自個,到頭來,仍是剔透。
作為謝氏女,謝釉蓮從未對不起謝家。作為謝蘊之謝永之的嫡親阿姐,謝釉蓮從來都力所能及地護著他們。作為深愛著周沐笙的女人,謝釉蓮到死又護了他一程。
謝釉蓮說到底是為王兄而死的,然名義上,她是個罪人,也必須是個罪人。遂她到死都被冠著協謀篡逆的罪名,雖是身死仍是被貶為庶民,不過一張草蓆被扔去了亂葬崗。
而這一切,不過是因對她而言王宮便是牢籠。王兄如此才能放得了她出去,才能叫她的家人暗中為她收屍。
在世之時,身陷囹圄。渾渾到死,總當海闊天空。
那以後,仁曦宮便被封了。除了阿兄,誰也不得進,更莫提碰倒裡頭的杏樹了。遂王子楚道自個將宮中的杏樹都推倒了,真是叫周如水驚奇又詫異。
她這麼問,王玉溪與炯七皆不覺奇怪,炯七早便理順了說辭,這時刻,便一股腦說了出來。
周如水離宮也有一段時日了,先是與王玉溪隱居山林,再是遭逢變故流離失所。又因早先心中有結難解,好些日子未過問過王兄,更就不知宮中之事。如今聽炯七講來,她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到底是嘆了口氣。
原來,當日道是送謝釉蓮的屍身去亂葬崗,由謝永之暗中接應,將她攬入棺木,葬回謝家祖墳。卻,謝永之抱著謝釉蓮的屍身卻不肯撒手,更不肯上謝氏長老備好的車輿。
彼時,新君也在場,謝永之全不顧尊卑,一手死死拉著覆著謝釉蓮的草蓆,一手死死拽住新君便道:“君上今日下秘旨,叫得阿姐能入家中祖墳。然,除卻家中長老,家中眾人不知,世人亦不知。遂,她的墓地只會是一座土包,不會有墓碑可記。更進得祖廟,也不會有牌位可念。來日,我與兄長即便祭拜,也是偷摸如賊,不得叫外人知。更若一日,家中族人若知這千古罪名之人竟還污穢祖宗之地,定會刨墳掘墓,不容其留!彼時,君上當如何自處?阿姐又當如何自處?”
說著,謝永之堂堂丈夫,也是嚎啕大哭。
他全不顧謝家眾長老在場,竟是歇斯底里,全無顧忌地啞著嗓又道了聲:“更況,堂堂謝氏如何又不是逼她至此的罪魁禍首!她歸家了又如何?九泉之下,真能開懷麼?”
謝永之的話,叫在場的謝家人面上都有些掛不住,然新君在場,便是謝家長老也不好發作。
好在新君從不是聞忠言便耳逆之人,聽了謝永之所言,他的神色雖是冷峻,卻未見怒。須臾,就在眾人以為他將發怒之時,他竟是心平氣和地看住謝永之,問他:“那你以為,孤當如何?”
堂堂天子,竟如此屈尊下問。
聞之,謝永之陡然望住新君,面上終於勾起一抹釋然。他坦坦蕩蕩鬆開了手來,施施然地站起了身。
他對著新君便是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行了個大禮,他無比鄭重地說道:“阿姐曾也想逃,曾也能逃,卻她到底死在了宮中,為的,不過就是君上您!她這一生,悲慘至極,稀里糊塗。一生所盼,不過君上。如此,小民斗膽,請君上給她一個去處!既是生莫能相伴,死後能與您作伴,才是她心之所向。”
聽到此處,周如水即是感慨,也是咂舌。
當年,她難得與謝釉蓮好言相對,便是想叫她借勢叫謝蘊之歸族。哪想彼時,謝釉蓮卻笑的涼薄,竟然幽幽問她:“兕子,你當是背著這除族之名活著可悲?還是背著家族之重生如棋子可悲?”
可想,謝釉蓮若在天有靈,怕是真如謝永之所言,是不願歸去謝家祖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