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做朕的皇后吧(13)
蘇漓站在院子門口,眼前依稀仿佛看到那個英姿颯爽的紅衣女子,正在場中練習騎射。她眼光頓時一冷。
陽驍緩緩地環視四周,走到兵器架旁,輕輕撫上陽璇昔日常用的長弓,目光中隱有一絲淡淡的哀傷,長嘆一聲道:「璇兒生前最愛騎射,這裡一直沒有變,還保持著她離開時的樣子。」
蘇漓冷淡了臉色,一個女子竟有那樣迂迴的心思,狠絕的手段,就是許多男子也不如的。相較之下,陽驍雖為皇子,玩世不恭,輕浮遠慮,卻遠及不上陽璇心狠手辣!當下平聲道:「昭華公主的確是女中英傑。」
感覺到她深藏的冷意,陽驍走到她身邊,低聲嘆道:「汴國土地雖然遼闊,與晟、定兩國並稱三大強國,但事實上我國地廣人稀,資源稀少。近幾年天災頻發,有很多人在饑荒中死去,璇兒正是因為見過饑民們易子而食的慘況,才決定前往晟國。」
蘇漓冷冷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倘若人人都因為自己缺吃少穿,轉而去掠奪他人的財物,那與強盜有何分別?」
陽驍目光微變,聽到她指責陽璇,他心裡難免有些鬱郁,長嘆一聲道:「你說的很對,但她為家國犧牲自己的生命,身為她的兄長,有何立場來評判她究竟是對是錯?我只怨我知道的太晚。當初她去晟國,只當她是去遊玩,還一再叮囑她要去找你……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父皇另有安排,再想勸她回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他心頭一痛,自責的情緒湧上來,倘若他能早些時候知道,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陽驍靜了片刻,黯然又道:「我聽說了她在晟國對你做過的那些事,但如今……璇兒她人已經不在了,人死如燈滅我希望你不要再怪她了,好嗎?」
他言語懇切,祈求的目光望過來,淒清的月色穿透雲層,淡淡清輝照在他俊朗的面龐上,竟有幾分蒼涼。
蘇漓只是看著他,如果沒有一個陽璇,那她與他,是否早已結髮百年,做了一對互有心事的夫妻?!但時光已去,再也回不去了。靜默良久,她輕聲地嘆道,「已經過去了。」
距離登基大典還有半月時間,蘇漓在偏殿暫時住下,吩咐挽心四人暗中轉移沉門力量,而聖女教的教務全部交給玄風打理。秦恆來報說驛館內一切如常,安靜得很,晟使言明朝賀完汴皇登基大喜,便啟程回國。不知為何,蘇漓心中不安,不知東方澤是否願意安心回國。
半月光陰一晃而過,轉眼間就到了陽驍的登基之日。各國使臣陸續抵達汴都,唯有郎昶遲遲未到,蘇漓心裡隱約生出些許不好的預感。
大典當日,汴皇宮內沉浸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當中。
陽驍身著五爪明黃龍袍,端坐龍椅之上,俯視著殿上跪拜的群臣。蘇漓應他要求以聖女身份陪伴在側,而大殿之上,除她與四使之外,聖女教唯一的長老玄風竟也應邀在列。
登基大典順利進行,陽驍按例封賞有功之臣,並接受各國使臣的朝賀。
讓人奇怪的是,大典已近尾聲,郎昶竟然還沒有出現,而那一直呆在汴都的晟國使節團,連半條人影兒也沒見到。
「這是怎麼回事?」有大臣疑惑,微微不滿道:「定國太子或許是路上遇事耽擱了行程,可為何身在汴都的晟國使臣竟也沒來?」
群臣議論紛紛,陽驍目光冷冷地往下一掃,殿上諸人立時閉了嘴,鴉雀無聲。他這才緩緩說道:「朕奉先皇遺命,繼位登基,蒙諸國國君不棄,遣使來賀,朕心甚為感激。今日之後,願各國之間能和平共處,共創天下太平盛世!」
此言一出,諸國使臣皆是面色一喜,過去的數十年中,汴國急速擴張軍力,吞併國境周邊諸多小國。如今國中遭逢內亂,實力雖稍有消減,但對勢單力孤的小國而言,仍然強悍無匹,令其不得不仰望依附。
此次登基大典,使臣們並不是單純地為恭賀新君而來,更為重要的是探明新君登基後治國的動向。此時,眾使見陽驍表明態度,至少短期之內,若非必要,汴國不會輕易對外用兵,當下都鬆了一口氣。
一紅衣使臣站出來笑道:「汴皇仁心,乃天下之幸!」
又有一名藍衣使臣緊隨其後,討好地笑道:「汴皇神姿英偉,不知何等樣人,才配做這汴國國母?」言下大有試探之意,身為使臣,若能促成兩國姻親之好,回國便是天大的功勞!
其它使臣一聽,登時急了,哪能讓他一人獨享這等好事,便都紛紛上前。
方才那名紅衣使臣道:「我國七公主已到及笄之年,美若天仙,願與汴皇結為百年之好。」
藍衣使臣立刻叫道:「我皇有公主三人皆已成年,皆有羞花閉月之貌,琴棋書畫皆通,汴皇神人之姿,與公主仍是天作之合啊!」
陽驍面帶微笑,轉眼看向蘇漓,含笑的眼眸似有深意。蘇漓只當不見,淡淡地轉開頭去。
陽驍收斂笑容,正色道:「諸位國使的美意,朕本應卻之不恭,奈何朕已心有所屬,實在無法領受,還請諸位見諒。」
眾使臣一聽,俱露出失望的神情,而朝中百官面色各異。藍衣使臣似乎十分惋惜,嘆道:「能得汴皇鍾情之人,定是絕色天仙般的人物,不知我等可有機會一飽眼福?」
陽驍含笑看了蘇漓一眼,緩緩起身說道:「今日是朕登基大喜,有一件要事宣布。經過上次陽震叛亂,想必諸位都已知道,聖女教其實並非江湖門派,而是隸屬我汴國皇族。多年以來,每一代聖女均為朝廷盡忠效力,奉獻一生,甚至還要遵循教規,終身不能嫁人,孤獨終老!而我汴國能有今日的繁榮穩定,她們功不可沒!」
沉厚的男聲迴蕩在莊嚴的大殿,陽驍神色肅穆,言語之間滿是誠摯的緬懷。
蘇漓靜靜地聽著,想到母妃因為懷了她而不得不背叛家國,遠走他鄉,心裡的酸澀直湧上眼眶。
陽驍忽然大步朝她走過來,昔日頑皮愛笑的雙眸卻透出一絲罕見的堅定沉穩,他輕輕牽住她的手,不由分說帶到龍椅之前,無比鄭重地朗聲道:「聖女蘇漓,在日前的叛亂中,與忽爾都將軍、趙魯將軍一樣,皆有平亂救駕之功。朕今日宣布,廢除聖女終身不得嫁人的教規。從今往後,聖女教與羽林衛於朝中享受同等待遇!」
陽驍緩緩地環視四周,走到兵器架旁,輕輕撫上陽璇昔日常用的長弓,目光中隱有一絲淡淡的哀傷,長嘆一聲道:「璇兒生前最愛騎射,這裡一直沒有變,還保持著她離開時的樣子。」
蘇漓冷淡了臉色,一個女子竟有那樣迂迴的心思,狠絕的手段,就是許多男子也不如的。相較之下,陽驍雖為皇子,玩世不恭,輕浮遠慮,卻遠及不上陽璇心狠手辣!當下平聲道:「昭華公主的確是女中英傑。」
感覺到她深藏的冷意,陽驍走到她身邊,低聲嘆道:「汴國土地雖然遼闊,與晟、定兩國並稱三大強國,但事實上我國地廣人稀,資源稀少。近幾年天災頻發,有很多人在饑荒中死去,璇兒正是因為見過饑民們易子而食的慘況,才決定前往晟國。」
蘇漓冷冷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倘若人人都因為自己缺吃少穿,轉而去掠奪他人的財物,那與強盜有何分別?」
陽驍目光微變,聽到她指責陽璇,他心裡難免有些鬱郁,長嘆一聲道:「你說的很對,但她為家國犧牲自己的生命,身為她的兄長,有何立場來評判她究竟是對是錯?我只怨我知道的太晚。當初她去晟國,只當她是去遊玩,還一再叮囑她要去找你……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父皇另有安排,再想勸她回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他心頭一痛,自責的情緒湧上來,倘若他能早些時候知道,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陽驍靜了片刻,黯然又道:「我聽說了她在晟國對你做過的那些事,但如今……璇兒她人已經不在了,人死如燈滅我希望你不要再怪她了,好嗎?」
他言語懇切,祈求的目光望過來,淒清的月色穿透雲層,淡淡清輝照在他俊朗的面龐上,竟有幾分蒼涼。
蘇漓只是看著他,如果沒有一個陽璇,那她與他,是否早已結髮百年,做了一對互有心事的夫妻?!但時光已去,再也回不去了。靜默良久,她輕聲地嘆道,「已經過去了。」
距離登基大典還有半月時間,蘇漓在偏殿暫時住下,吩咐挽心四人暗中轉移沉門力量,而聖女教的教務全部交給玄風打理。秦恆來報說驛館內一切如常,安靜得很,晟使言明朝賀完汴皇登基大喜,便啟程回國。不知為何,蘇漓心中不安,不知東方澤是否願意安心回國。
半月光陰一晃而過,轉眼間就到了陽驍的登基之日。各國使臣陸續抵達汴都,唯有郎昶遲遲未到,蘇漓心裡隱約生出些許不好的預感。
大典當日,汴皇宮內沉浸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當中。
陽驍身著五爪明黃龍袍,端坐龍椅之上,俯視著殿上跪拜的群臣。蘇漓應他要求以聖女身份陪伴在側,而大殿之上,除她與四使之外,聖女教唯一的長老玄風竟也應邀在列。
登基大典順利進行,陽驍按例封賞有功之臣,並接受各國使臣的朝賀。
讓人奇怪的是,大典已近尾聲,郎昶竟然還沒有出現,而那一直呆在汴都的晟國使節團,連半條人影兒也沒見到。
「這是怎麼回事?」有大臣疑惑,微微不滿道:「定國太子或許是路上遇事耽擱了行程,可為何身在汴都的晟國使臣竟也沒來?」
群臣議論紛紛,陽驍目光冷冷地往下一掃,殿上諸人立時閉了嘴,鴉雀無聲。他這才緩緩說道:「朕奉先皇遺命,繼位登基,蒙諸國國君不棄,遣使來賀,朕心甚為感激。今日之後,願各國之間能和平共處,共創天下太平盛世!」
此言一出,諸國使臣皆是面色一喜,過去的數十年中,汴國急速擴張軍力,吞併國境周邊諸多小國。如今國中遭逢內亂,實力雖稍有消減,但對勢單力孤的小國而言,仍然強悍無匹,令其不得不仰望依附。
此次登基大典,使臣們並不是單純地為恭賀新君而來,更為重要的是探明新君登基後治國的動向。此時,眾使見陽驍表明態度,至少短期之內,若非必要,汴國不會輕易對外用兵,當下都鬆了一口氣。
一紅衣使臣站出來笑道:「汴皇仁心,乃天下之幸!」
又有一名藍衣使臣緊隨其後,討好地笑道:「汴皇神姿英偉,不知何等樣人,才配做這汴國國母?」言下大有試探之意,身為使臣,若能促成兩國姻親之好,回國便是天大的功勞!
其它使臣一聽,登時急了,哪能讓他一人獨享這等好事,便都紛紛上前。
方才那名紅衣使臣道:「我國七公主已到及笄之年,美若天仙,願與汴皇結為百年之好。」
藍衣使臣立刻叫道:「我皇有公主三人皆已成年,皆有羞花閉月之貌,琴棋書畫皆通,汴皇神人之姿,與公主仍是天作之合啊!」
陽驍面帶微笑,轉眼看向蘇漓,含笑的眼眸似有深意。蘇漓只當不見,淡淡地轉開頭去。
陽驍收斂笑容,正色道:「諸位國使的美意,朕本應卻之不恭,奈何朕已心有所屬,實在無法領受,還請諸位見諒。」
眾使臣一聽,俱露出失望的神情,而朝中百官面色各異。藍衣使臣似乎十分惋惜,嘆道:「能得汴皇鍾情之人,定是絕色天仙般的人物,不知我等可有機會一飽眼福?」
陽驍含笑看了蘇漓一眼,緩緩起身說道:「今日是朕登基大喜,有一件要事宣布。經過上次陽震叛亂,想必諸位都已知道,聖女教其實並非江湖門派,而是隸屬我汴國皇族。多年以來,每一代聖女均為朝廷盡忠效力,奉獻一生,甚至還要遵循教規,終身不能嫁人,孤獨終老!而我汴國能有今日的繁榮穩定,她們功不可沒!」
沉厚的男聲迴蕩在莊嚴的大殿,陽驍神色肅穆,言語之間滿是誠摯的緬懷。
蘇漓靜靜地聽著,想到母妃因為懷了她而不得不背叛家國,遠走他鄉,心裡的酸澀直湧上眼眶。
陽驍忽然大步朝她走過來,昔日頑皮愛笑的雙眸卻透出一絲罕見的堅定沉穩,他輕輕牽住她的手,不由分說帶到龍椅之前,無比鄭重地朗聲道:「聖女蘇漓,在日前的叛亂中,與忽爾都將軍、趙魯將軍一樣,皆有平亂救駕之功。朕今日宣布,廢除聖女終身不得嫁人的教規。從今往後,聖女教與羽林衛於朝中享受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