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若是知道秦暄後來會給他們帶來那麼多的禍事,葉辭想,他無論如何都會離這顆災星遠遠的,最好永遠都不要打交道。
然而人世間沒有如果,這混帳得了皇位還不夠,還想把蕭蘊也一起收入宮中。
可那時候的蕭蘊,在皇宮中住過十年,不知受了韓皇后多少委屈,這輩子做討厭的,就是皇宮這個地方了。
可秦暄在偏執任性這一點上,真是十成十地隨了韓家人。
知道人家姑娘不喜歡他後,就想來橫的,別以為他不知道,這傢伙明里暗裡製造流言,讓人人都以為他們兩情相悅,又刻意親近蕭羽,擺明了是拿孩子當人質,用輿論和孩子逼她就範。
再後來,就有了韓槿的死,行刺殺之事的延平。
他之前對秦暄說的話,都是真的,延平差一點兒就要了蕭蘊的命,可見斷人心脈這一招,著實不太靠譜。
蕭蘊昏睡了六年,養傷養了三年,葉辭怕自己的身體堅持不到她好起來的那一天,又不能把她送回帝都,就把她託付給了盛青澤,如果哪一天他出了事,希望盛青澤能替他守護她。
說起來,蕭蘊會傷成這樣,跟盛青澤也有一定的關係。
大秦武林的兩大巨擘,斬業寺和道真觀,一向互為制衡,延平出身斬業寺,盛青澤出身道真觀,延平在帝都行刺蕭蘊的時候,道真觀已經得了消息,當時的觀主卻遵循以前的章程,沒讓人攔下延平。
原因是盛青澤見識過蕭蘊的劍術,認為她的資質不下自己,將來成就也不會弱於他,並以讚賞的語氣,把這話說給了道真觀的觀主聽。
而那觀主覺得,這樣一個人出在皇族,對大秦武林不是什麼好事。
朝廷和江湖一直維持著一個平衡,江湖人財勢淺薄,不摻和朝堂的事情,朝堂畏懼那些武林高手的武功,也不插手江湖的事情。
可若是皇室中出了一個絕世高手,那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更要命的是,蕭蘊的功法不俗,這意味著,她還有可能培養出更多的高手來。
因為這種私心,延平對付蕭蘊的時候,道真觀袖手旁觀了。
盛青澤自覺有愧於蕭蘊,真心實意的答應下來,不僅幫他護持蕭蘊,還跟他們聯手幹掉了延平。
緊接著,帝都里皇帝秦暄駕崩了,他的身體也撐到了極限。
但延平死了,延平帶來的麻煩卻遠遠沒有結束。
因前朝推崇道家,今朝就刻意崇佛抑道,是的斬業寺這樣的武僧門派一日比一日壯大,沒了一個延平,延平的師兄師弟,師叔師伯,徒子徒孫都還在呢!唯有把道真觀變成後盾,才能讓斬業寺投鼠忌器。
於是,這就有了秦暄離魂後所看到的一切。
他其實覺得,盛青澤跟蕭蘊,兩人志趣相同,同道相惜之情要遠遠多過其他。
盛青澤性情疏闊,修習的劍道和他的人一般,講究隨勢而為,順天應命,不勉強自己,也不會勉強別人,不管蕭蘊怎麼折騰,他都能包容。這樣的人,大概沒人會不喜歡。
再之後的事情,他管不了,也沒法管了。
他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那個寒冷的冬夜,璀璨的星空突然暗淡下來,星星如同雨水一般,在他的眼前墜落。
而後他覺得天旋地轉,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今生。
他問過盛青澤,盛青澤也是那個夜裡,莫名其妙地發現,他的人生倒退了二十多年。
後來,在紅葉谷密地一游後,葉辭猜測,他們應該都是被時空逆轉送回來的。
可是,他回來了,蕭蘊卻沒回來。
他如何能甘心呢?
上輩子,他們相知相戀,可她為家仇所困,他為身體所累,終究不能走到一起,就連相守的日子都那樣短暫。
這輩子,他沒了那具隨時都有可能歸西的身體,如何還能過前生的日子呢?
可出現在她面前的蕭蘊,於他來說,是個徹徹底底的陌生人。
他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心裡那人的影子,可每每走近了,前生的舊事一樁樁從記憶深處浮現出來的時候,又無比清晰的意識到,她不是那個人,而他,越來越想念那個人了。
重活一次本是人生幸事,可若是你刻骨銘心的那個人,再也找不回來的時候,就未必還是幸事了。
他不甘心。
他想逆天改命。
他想讓那個人也復生回來。
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第78章 番外(2)
長寧元年。
這是昭武帝秦暄繼位的第一年。
年關將近,天氣晴好,長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雖然京城一年前才遭了戰火洗劫,十室九空,但一等到時局安穩下來,這坊市就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父母抱著孩子,青春正好的少年約了綺年玉貌的少女,上了年紀的老人領著孫子孫女,流連在一個個琳琅滿目的小攤前,叫賣聲、笑聲、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北風裡,沒來由就讓人覺得心中溫暖。
長街對面的一家酒樓上,二樓的欄杆前站著兩個人。
一人帶著斗笠,看不清面容,但看身量,肯定是個成年男子。另外一人一身錦衣,十二三歲的年紀,五官端方秀致,氣質溫雅,渾身上下透著一種和年齡不大相稱的從容之氣,讓人下意識不敢把他當成真正的半大少年來看。
然而人世間沒有如果,這混帳得了皇位還不夠,還想把蕭蘊也一起收入宮中。
可那時候的蕭蘊,在皇宮中住過十年,不知受了韓皇后多少委屈,這輩子做討厭的,就是皇宮這個地方了。
可秦暄在偏執任性這一點上,真是十成十地隨了韓家人。
知道人家姑娘不喜歡他後,就想來橫的,別以為他不知道,這傢伙明里暗裡製造流言,讓人人都以為他們兩情相悅,又刻意親近蕭羽,擺明了是拿孩子當人質,用輿論和孩子逼她就範。
再後來,就有了韓槿的死,行刺殺之事的延平。
他之前對秦暄說的話,都是真的,延平差一點兒就要了蕭蘊的命,可見斷人心脈這一招,著實不太靠譜。
蕭蘊昏睡了六年,養傷養了三年,葉辭怕自己的身體堅持不到她好起來的那一天,又不能把她送回帝都,就把她託付給了盛青澤,如果哪一天他出了事,希望盛青澤能替他守護她。
說起來,蕭蘊會傷成這樣,跟盛青澤也有一定的關係。
大秦武林的兩大巨擘,斬業寺和道真觀,一向互為制衡,延平出身斬業寺,盛青澤出身道真觀,延平在帝都行刺蕭蘊的時候,道真觀已經得了消息,當時的觀主卻遵循以前的章程,沒讓人攔下延平。
原因是盛青澤見識過蕭蘊的劍術,認為她的資質不下自己,將來成就也不會弱於他,並以讚賞的語氣,把這話說給了道真觀的觀主聽。
而那觀主覺得,這樣一個人出在皇族,對大秦武林不是什麼好事。
朝廷和江湖一直維持著一個平衡,江湖人財勢淺薄,不摻和朝堂的事情,朝堂畏懼那些武林高手的武功,也不插手江湖的事情。
可若是皇室中出了一個絕世高手,那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更要命的是,蕭蘊的功法不俗,這意味著,她還有可能培養出更多的高手來。
因為這種私心,延平對付蕭蘊的時候,道真觀袖手旁觀了。
盛青澤自覺有愧於蕭蘊,真心實意的答應下來,不僅幫他護持蕭蘊,還跟他們聯手幹掉了延平。
緊接著,帝都里皇帝秦暄駕崩了,他的身體也撐到了極限。
但延平死了,延平帶來的麻煩卻遠遠沒有結束。
因前朝推崇道家,今朝就刻意崇佛抑道,是的斬業寺這樣的武僧門派一日比一日壯大,沒了一個延平,延平的師兄師弟,師叔師伯,徒子徒孫都還在呢!唯有把道真觀變成後盾,才能讓斬業寺投鼠忌器。
於是,這就有了秦暄離魂後所看到的一切。
他其實覺得,盛青澤跟蕭蘊,兩人志趣相同,同道相惜之情要遠遠多過其他。
盛青澤性情疏闊,修習的劍道和他的人一般,講究隨勢而為,順天應命,不勉強自己,也不會勉強別人,不管蕭蘊怎麼折騰,他都能包容。這樣的人,大概沒人會不喜歡。
再之後的事情,他管不了,也沒法管了。
他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那個寒冷的冬夜,璀璨的星空突然暗淡下來,星星如同雨水一般,在他的眼前墜落。
而後他覺得天旋地轉,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就已經來到了今生。
他問過盛青澤,盛青澤也是那個夜裡,莫名其妙地發現,他的人生倒退了二十多年。
後來,在紅葉谷密地一游後,葉辭猜測,他們應該都是被時空逆轉送回來的。
可是,他回來了,蕭蘊卻沒回來。
他如何能甘心呢?
上輩子,他們相知相戀,可她為家仇所困,他為身體所累,終究不能走到一起,就連相守的日子都那樣短暫。
這輩子,他沒了那具隨時都有可能歸西的身體,如何還能過前生的日子呢?
可出現在她面前的蕭蘊,於他來說,是個徹徹底底的陌生人。
他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心裡那人的影子,可每每走近了,前生的舊事一樁樁從記憶深處浮現出來的時候,又無比清晰的意識到,她不是那個人,而他,越來越想念那個人了。
重活一次本是人生幸事,可若是你刻骨銘心的那個人,再也找不回來的時候,就未必還是幸事了。
他不甘心。
他想逆天改命。
他想讓那個人也復生回來。
可人算不如天算,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第78章 番外(2)
長寧元年。
這是昭武帝秦暄繼位的第一年。
年關將近,天氣晴好,長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雖然京城一年前才遭了戰火洗劫,十室九空,但一等到時局安穩下來,這坊市就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父母抱著孩子,青春正好的少年約了綺年玉貌的少女,上了年紀的老人領著孫子孫女,流連在一個個琳琅滿目的小攤前,叫賣聲、笑聲、討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北風裡,沒來由就讓人覺得心中溫暖。
長街對面的一家酒樓上,二樓的欄杆前站著兩個人。
一人帶著斗笠,看不清面容,但看身量,肯定是個成年男子。另外一人一身錦衣,十二三歲的年紀,五官端方秀致,氣質溫雅,渾身上下透著一種和年齡不大相稱的從容之氣,讓人下意識不敢把他當成真正的半大少年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