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的?”太皇太后不敢相信。

  “千真萬確,這是十幾個百姓算出來了。在總目睽睽之下算出來的。沒半分假。”

  有這麼多銀子大明打勝仗的機會就大了,大明或許有救!

  “劉秦氏確實有幾分能耐!”太皇太后說。

  “聽聞這法子是善夫人的二媳婦提出來的,經過劉少師同意才這樣做。”海公公說。

  太皇太后頷首,“給她記一大功。”

  海公公的目的達到了。

  京城的官員捐了一遍,剩下的就是百姓了,百姓捐輸就不需要秦素蘭親自出面,不過秦素蘭也沒閒著。

  街道上放的東西越來越多,總價已經超過五十萬,上有婦人捐出來的頭飾,有店鋪捐出來的米糧、布匹、藥材,奇怪的是還有一個人坐在其中。

  “這人是怎麼回事?”

  “這人怎麼會在這?”

  “誰家的捐了個小男子?及冠了沒?”

  “我已經及冠了。”裡面坐著的小子回應說。

  “你怎麼在裡面?”

  “我看到了,城東孫家捐輸一人。”

  “孫大夫家的?”

  “正是,小子乃孫四,出了師的大夫。”小子拍拍自己的小藥櫃。他要遠去邊疆帶的不是藥箱而是背在身後的藥櫃。

  “好小子,小子俺家有一副適合你的鎧甲,你要不要?”

  這時候有人過來,遞給守衛領頭人一張紙,領頭看了紙便將一籃子銀票教與他。

  百姓們躁動了,他們知道這些銀子是給邊疆戰士送去的。這怎麼能被不明不白的人拿走。

  守衛領頭用四塊銀子壓住那張紙。

  附近的百姓想靠近又被刀與矛給攔著,“孫四快念念上面寫的是什麼。”

  孫四過去半跪著看了看,然後喊:“不要吵了,聽我念。”“戶部尚書王佐用十萬兩向晉商商幫購買白米、小米、玉米面、黃豆等糧食五噸。落款是……”

  “五噸?”

  “十萬兩能買到五噸?糧食什麼時候這麼便宜了?”

  “戶部尚書王大人,這我就信了。”

  “孫四,落款是誰?”

  “你傻啊,落款自然是王大人。”

  “你看那印章比一般的私印大多了。”

  “孫四,你快說說。”

  孫四很認真地對大家說:“落款,落款是傳、國、玉、璽。”

  聽到“傳國玉璽”這四個字,嚇了百姓腿軟跪下。

  後面不到一個時辰,一個又一個商幫的人上來交紙張拿走一些錢財。這些商幫的人都是拿著最少的錢賣出最多的物資,讓官府用了白菜的價格買到了大量的物資。

  躲在暗處的大人物既高興又無奈!

  為何無奈?

  第一個無奈,這交易的信紙寫的是街頭用的口頭語,沒一點格式,沒一句正式場合用的語言。一句話上面寫的都是大白話,比白居易的詩句更讓人懂!

  第二個無奈,劉秦氏的字十幾年不變一變,依然讓看的人難受。幸好劉秦氏的字只出現在簽名的位置上,不然那些大儒定會拿著拐杖追著劉秦氏打。

  劉秦氏真是夫人中是朽木!

  史學家決定絕不將這一場景出現在史書上,劉秦氏的名字最不許出現。不過野史可以寫一寫。

  長長一條大街的東西用一條時間變成了一路契約紙!這些契約紙將會在街道上擺著,直到那些商家將貨物交付才會拿走。

  忙完這些秦素蘭累壞了!

  與那些商幫的老狐狸說了又說,許諾了又許諾,才能換來如此到是物品。

  這一次可真是拿出了她的所以精力。

  劉濤知道市面的變化,特意早些回家,見到的卻是她的睡顏。

  撫摸她眼睛的皺紋,他的婦人老了!“等我回來。”

  劉濤到膳廳去,劉徐氏在安排膳食。

  還沒到吃飯時間,劉徐氏不知公爹這麼早回來。“公爹,還沒到用膳時間,用點核桃仁湯如何?”

  “不了,你讓小祺他們都到書房去,有話要交代。”

  “是。”

  劉濤的書房是劉濤坐上首輔以來第一次一個外人也沒有。

  劉家的孫輩一排站好。

  劉濤坐在上位,對孫子孫女一一看過去。

  “這次叫你們來,是想與你們說說南下的路線。時機不對,你們就要……”

  今日戰報來說“陽和之戰”,陽和一戰是明軍設下的圈套,但這個圈套並沒有套住敵軍,反而將自己的士兵折在那片地!

  又一次全軍覆沒讓劉濤明白也先的軍隊的強悍。劉濤怕這次親征他回不來,害怕自己守不住大明。

  守不住前線,京都危險。要是大明的都城被攻陷,這個大明就在真正意義上亡了國!而他就是亡國的罪人。

  他要安排劉家的後路。

  正文 三九九、沒有了硝煙的戰場

  三九九、沒有了硝煙的戰場

  劉濤交代了後事,便離開了京城,這一次離京他誰也不說。皇帝只知道劉少師離開的第三天就是他出征的日子。

  皇帝出征只是去觀光的,皇帝離開京城表面是去打仗實際上是為了回南京做準備。一旦敵軍南下,皇帝就會中途折返,用最快的速度到南京。

  秦素蘭醒來得知劉濤回來過,她不怎麼在意,到了第三天聽到皇宮裡皇帝要動身北上的消息,準備餞別宴時不見劉濤人影。

  她就知道出事了,秦素蘭坐在主位看向下面的人。“你們是不是知道些什麼?”

  兩個兒媳搖搖頭。

  秦素蘭眼睛一眯,“果真是瞞著我,我們的少師大人是不是已經離開京城了?”

  “婆母,兒媳真不知。”劉徐氏說。

  “公爹,三天前離府時就沒說去哪。兒媳不知。”劉余氏說。

  看著一個個不敢正視她的孫子孫女,“你們就瞞著,看你們能瞞多久。”

  秦素蘭去送皇帝出征,皇帝出征帶走了所有的物資。這一場戰爭不贏就是滅亡!

  北京已經不能承受敵人的兵臨城下,因為北京的所有餘糧都被皇帝帶走了。

  熟知情況的聰明人,在皇帝離開北京城後的一個時辰里,準備好東西南逃。

  一個走,兩個走,個個想走;一戶離開,兩戶離開,戶戶想離開。

  秦素蘭不想回那個家,回到熟悉的地方她的思念就如大海海水那般多,思念的愁緒讓她不能呼吸。

  秦素蘭坐在茶樓二樓看南逃的百姓,“拖家帶口的能到哪兒去?!”

  春草擔憂,“他們害怕朝堂不讓他們離去一群群跑到城門去,堵住城門才是最難離去的法子。”

  “有幾個大人躲在人群里,他們也要逃了!”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他們這麼一跑就毀了自己的後輩子的前程。”秦素蘭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