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榮感到無奈,無可奈何!當初他就應該不顧一切弄死劉濤,名聲成就了他也害死了他!

  楊榮病重進皇城,與皇帝密談,並辭官歸鄉同時向太皇太后推薦劉濤為接位人。

  這消息一出震驚四野,人人摸不透楊榮的意圖。

  “父親,劉濤與我們是政敵,您為何要推舉他為首輔?”楊榮的兒子問。

  “祖父,劉濤非合適人選。”

  “祖父……”

  “大人,學生認為……”

  楊榮越過眾人將視線放到大門處的下人身上,那下人見機會來了上前躬身說:“少師(尊稱),您的客人到了。”

  楊士奇與楊溥共同到楊榮家。這是這麼多年來的一次相聚,外人不敢靠近,只能在外面候著。他們迫切希望得到一個答覆,他們希望兩位楊大人能勸住父親(先生)。

  “你想好了?”楊士奇問。

  “沒得想,這是必須要做。他來了,他威脅我。”楊榮說。

  楊溥說:“你每次要弄他,都被他的人給擋下。一次次殺他不死,老夫便等候此刻。他這樣已經是溫柔的了。老夫也會向陛下進言,要他成為首輔。”

  “劉濤到京都了?大明真的要陷入混亂?”楊士奇問。

  “邊疆的軍報有說蒙古兵南下打秋風,但沒見其他的消息。”楊榮強力呼吸。

  “或許我們真的被蒙蔽!劉濤能挽救大局,他能為我擋住王振的攻擊。”楊溥說。他到了現在才發現王振是個羊皮的狼,有皇上支持的王振正一步步吞噬他的勢力。

  三公的這次談話真正地奠定了劉濤首輔的地位。

  楊榮的兒子攔住楊士奇,“我父親為何這樣做,明明有更好的人選。”

  楊士奇看向天空,“為何?為了這大明。”楊士奇笑笑不與眼前人解釋,眼前人目光短淺,說多無謂。

  王振在三公面前伏低做小,在皇帝面前可是個耍威風的人。皇上得要叫他一聲翁父。

  王振好不容易等到楊榮病重,好不容易將內閣里的閣老控制,他可不想跑出一人來,破壞他的計劃。

  “皇上,先帝說過,這劉濤不可重用,您可不能被楊大人的三兩語給騙了。劉濤不知給三公灌了什麼迷魂湯,讓三公給他說話。

  劉濤已經離開朝堂五年了,五年的朝堂變化大,不適合他為官。五年也不知劉濤變成什麼樣!這是他的一些罪證,雜家認為他不宜為官。”

  王振的話皇帝信八分,王振說劉濤不宜為官,不宜當首輔,皇帝就認為劉濤不宜再入朝為官。看了一些劉濤的罪證,皇帝生氣,“這樣的臣子確實不能為官!”

  “這樣的人不該再活在世上。雖然他曾經身為高官,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為證皇法。皇上該將他捉拿歸案給天下人一個公道。”王振說。

  皇帝頷首,“是這個理。”

  王振心裡轉動,該派都多少錦衣衛與東廠的人去殺劉濤?

  正統五年,楊榮在回鄉的路上去世,被追贈為太師,諡號文敏。

  朝堂上楊士奇對皇上說:“臣年事已老,不宜當任首輔之位,臣推薦劉濤接管臣之位。”楊士奇見皇帝沒有召回劉濤的意思,不得不出列請求。

  楊溥出列,“請皇上召回劉濤,並任用其為首輔……”

  子仁出列,“臣附議。”

  “請皇上召回劉大人。”被劉濤安排在朝堂的人紛紛出列請求。

  皇帝看一眼身邊的王振,“此事稍後再議,退朝。”

  正文 三八八、轉折點

  三八八、轉折點

  王振心中大怒,口氣不善地與皇帝說:“這些大人都被蒙蔽了嗎?他們不知道劉濤是個殘暴的人?這樣的人如何能輔導陛下,這樣的人如何統領百官?幸好有好些是明白的,皇上,那些站著的都是明白人,或許他們更清楚劉濤的為人所以就不請命。

  這站著的人多,證明大眾是不贊成劉濤成為首輔的。”

  皇上頷首,他見著站著的人確實比跪下的人多。皇帝就更加不想任用劉濤。

  王振回到自己的休息出,狠狠地拍桌,“派出去的都是無用的廢物,殺一個人都殺不了。”

  他的侄子王山上前獻媚,“叔伯不要生氣。下面的人來說這劉濤狡猾,不僅他一人不見,連他夫人也不知帶到哪兒去了。想要威脅他只能抓京城裡的劉懷景當質子。我們將劉濤的兒子孫子都抓了,不怕他不出來。”

  王振想想,“在京城抓朝堂命官不大好!”

  “叔伯,皇上總是要聽那五位,不,是四位大人。這四位大人都同意劉濤當首輔,皇上不得不聽啊!如果您不快點下手,這到手的位置就不再是您的了。”

  王山說得很有道理,王振答應了這個法子。

  一個宮中的老太監上前送茶,“照老奴說,即便來十個八個劉濤也不是您的對手,這個北京城盡在您的掌控之中。公公何須怕他這個離開又回來的大人?沒有根基的人,如何是您的對手?”

  這老太監的一番話,讓王振內心膨脹。“要不是你的茶藝不錯,本公公也不會留你在這。既然在這就要懂規矩,話不能亂說。”

  老太監連連哈腰,“是,是,謝謝公公的收留,公公是老奴才的大恩人吶!”

  老太監見王振喝下了那杯茶,笑意更濃。

  “公公。皇上被太皇太后召了去,您可要動身前去?”

  王振見著太皇太后如同老鼠見到貓,躲還來不及怎麼會湊到跟前去?

  皇上回乾清宮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聖旨,用首輔的禮儀去迎接劉濤回朝。皇帝命王振去拿玉璽蓋印。

  王振有些不想去,“皇上定要那人當首輔?”

  皇上嘆氣,“先帝遺詔:國家大事務必請示皇太后(現在的太皇太后)。現在太皇太后與朝中大臣均如此信任劉濤,朕也姑且信他一回。”

  有先帝遺詔在,有太皇太后這天下最尊貴的人在,皇帝不得不聽。王振不敢反抗。

  王振弄權有兩大阻礙,一是宮裡的太皇太后,二是宮外的三公。三公死了一個,剩下的兩個不怎麼管得了事了。如果太皇太后也去了……

  王振想想就開心,如果太皇太后去了,這朝堂還有誰能阻攔他?今日姑且忍耐一番。

  從宣旨的太監離開京城,王振就安排人在劉濤的必經之路埋伏。一舉將劉濤殲滅,趁亂將自己人推上首輔之位。

  王振對自己的計劃非常有信心,何來的信心?來自作案的時間。

  王振他有充足的時間安排計劃,劉濤,你就認命吧!首輔與你當真無緣。

  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遲遲不見劉濤動身北上的消息。左等右等,等不到劉家的車隊。

  埋伏路上的東廠的人,數著蚊子說:“今夜你來不來?”“明日你來不來?”

  一個月後王振收到兩個不幸的消息,第一個派去綁架的人都死了;第二個劉濤的馬車到了京城邊界外,只需兩天便能到京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