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麗景帝惜才,最終沒有砍他的腦袋,反而封了他一個地方官,讓他前去就任了。

  一直到年底麗景帝宣布韓允濃勝出,立為儲君人選,大理寺還是沒查出個結果,梁冠璟專門寫信至南宮,消息又幾經流轉,最終把浪跡江湖的梁青鈺重新請出山,才算最終破了此案,也為新的儲君洗刷了冤屈。

  有人說,麗景帝傳位給玉平公主,乃是籌劃了好多年的計謀,首先宗室所有子弟中,雖然在國子監讀書的不止她一人,但是在國子監讀書讀那麼久的只此一人。從麗景八年到麗景十五年,玉平公主連繼承人都生好了,一切準備就緒。這些年在麗景帝和韓國夫人的刻意栽培下,加上玉平公主本身才智過人,廢太子韓啟昊而改立玉平公主,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麗景帝傳位給玉平公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當年武瞾的江山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使女帝深入民心,而舉國上下「工場」的興起,更使女性在織造業中脫穎而出,不必困守在田畝之間,因為體力上的弱勢爭不過男性。

  在先後兩位女帝的努力下,帝國自此欣欣向榮,生機蓬勃。

  據說在麗景帝在位的最後七年時間裡,基本上都是儲君監國,皇帝和韓國夫人則訪遍各地,在民間留下了不少奇聞趣事,在這些傳說故事裡,明明六十開外的麗景帝被描繪成美貌少婦,而韓國夫人更成了嬌俏少女,還有一名神秘的紅拂女時常伴隨左右,三姐妹七下江南,兩下南洋,勇斗悍匪,智擒貪官之類的演義趣聞,不勝枚舉,倒比正史里麗景帝的生平更加精彩紛呈,別開生面。

  其實世人所不知道的是,那一年的元宵之後,東宮投毒案水落石出,麗景帝在京郊送別豎弟梁青鈺,氣氛很沉重,景致也並不美麗。

  「他這些年還好吧?」皇帝問。

  梁青鈺知道她說的「他」指誰。

  「還好,這些年開朗多了,都會說笑話了。」

  「都做些什麼呢?」

  「就……浪跡江湖吧,到處走,到處看,遇到閒事管一管,主要是我愛管閒事,他只負責在旁邊看,也不肯來搭把手的。也跟著我寫寫詩什麼的,文采不錯。」

  梁冠璟點點頭,「坊間都在流傳你的詩集,百年之後,你會比朕更有名。」

  梁青鈺笑了,「所以我不想做官了。話說,這些詩裡面,有幾首是他寫的。」

  梁冠璟道:「朕大概能猜出來是哪幾首,的確跟你一貫的風格不像。」

  「知子莫若母。」

  梁冠璟白他一眼,「少諷刺朕。」

  頓了頓,梁冠璟又問:「一直沒再娶妻?」

  梁青鈺道:「連個相好的都沒有。」

  梁冠璟斜眼看他,「你也沒有娶妻?」

  梁青鈺一臉哀傷,「韓國夫人上了你的龍床以後,再也沒有其他女人能入爺的法眼。」

  梁冠璟懷疑他跟自己兒子搞到了一起,但是問不出口,萬一人家說我是來報恩的,你想哪兒去了,這麼齷齪?

  「去祭拜一下父親嗎?」梁冠璟又提議。

  梁運城活到了麗景十九年,滿一百零二歲,要是那一年董太君沒有去,說不定他還能再多活兩年。姐弟倆拾級而上,到定國公及夫人墳上祭拜,梁冠璟依照梁老爺子的遺願,並沒有追封皇帝的頭銜,只加了一長串溢美的諡號。

  「爹爹彌留之際,說了我的身世。」梁青鈺突然道。

  「哦?」

  他笑了笑,「其實早在當年你讓我去大理寺看卷宗的時候,我就知道了。」

  「那你怎麼不告訴他你已經知道了?」

  梁青鈺撅嘴,「我就想看看他能憋多久,他可真能憋,也不怕我死在他前頭。」

  「其實我覺得他也知道你知道真相了。」說完梁冠璟吐舌頭,這表情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很不莊重了,尤其已皆六旬的老皇帝,但是對於自己的弟弟,就無妨,「這話怎麼這麼拗口?」

  梁青鈺笑著點頭,「所以吧,心照不宣。梁家出了個皇帝,但是他膝下沒有男丁,所以我不想去方家認祖歸宗,就這樣吧。其實這麼多年了,方家冤案平反了,其他都不重要了。」

  梁冠璟感慨了一番。

  梁青鈺道:「我知道自己的身世以後,就覺得一種從未有過的輕鬆,簡直好像解脫了一般。」

  「哦?」

  梁青鈺道:「印象里,爹娘伉儷情深,夫妻恩愛,白頭到老,我是怎麼都想像不出來,年屆五十開外的爹爹,怎麼會跟我的生母……還能生下我來。原來他是為了救下故人之子,不惜毀了自己的名聲,硬說我是他親生的。你說當年他跟母親怎麼交代的?他忍心讓母親傷心嗎?」

  梁冠璟道:「他們心意相通,母親一定能感覺得出來。」

  「他們視我為己出,將我撫養長大,現在想想小時候的確頑劣異常,沒少讓他們頭疼。他們老來,我也沒有好好盡過孝道。」

  梁冠璟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們看到你瀟灑天地,詩作流傳千古,應當是很欣慰了。至於盡孝道麼,有我三哥哥還有……」

  梁青鈺扶額,「你快別說了,我懂的。」

  兩個人正說笑著,後面韓國夫人的馬車靠近了涼亭,梁青鈺拱手一揖:「銘玥姐姐特來辭行,小弟不勝感激。」

  梁冠璟讓衛士把幾口箱子抬到碼頭邊,裡面都是採買的冬夏衣物,及人參鹿茸之類的補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