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何天武回來沒多久,就跟楊天健來找衛靖澤,商量著要擴大豬舍規模的事兒。
豬舍已經幾年沒有擴大了,現在又顯得有些侷促了,所以兩個人都覺得,是時候應該商量一下這個事兒了。
現在豬舍有幾百頭豬,每天出欄的有好幾頭,主要是供給食府和陳少那邊,散賣的豬肉都是預定的。食府這邊是穩定了不少,陳少那邊的需求量是在不斷增加,開了日料店以後,豬排也是日料店十分受歡迎的美食,兩個人感覺豬舍已經有些供應不上了,所以新年第一件事就是跟衛靖澤商量這個事情。
衛靖澤也覺得,豬舍確實是需要擴大一些了,不僅是豬舍,還有雞舍和牛欄。而且也要考慮給鵝和鴨蓋一個欄了,後面那半邊小屋子已經擠擠挨挨地住不下了。
於是,衛靖澤把豬舍雞圈和牛舍的負責人都找來——潘金桂是雞舍的負責人之一,大年初一剛生了孩子,雖然已經出了月子,但是衛靖澤也不想她太勞累,所以擴建的事兒也不準備讓她操心,這個事情還要讓楊天健回去跟潘金桂好好說道,免得她誤會自己因為生孩子,就不受重視了,以為衛靖澤不打算繼續用她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潘金桂氣量小,而是產婦生產前後,因為體內激素變化,導致心情容易波動起伏,好好說清楚了,免得她因為誤會,心氣鬱結,對身體不好。
衛靖澤也是因為經歷了江延宗生天賜寶寶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十分深刻地感受到,孕婦真的不容易,確實是應該受到最好的照顧。
幸虧當初衛靖澤有先見之明,在選擇豬圈雞舍和牛欄的地址的時候,預留了一些土地,作為擴建的地方,沒有擴建的時候就種一些蔬菜,現在要擴建了,菜地就變成地基了。
找來合作過多次的施工隊,衛靖澤讓各個負責人跟施工隊去商量要如何施工,如何設計,衛靖澤雖然隔三差五去養殖的地方溜達,可是還是不及這些在裡面幹活的人對立面的形勢的了解,所以擴建的事情還是交給他們去溝通比較好。如果衛靖澤事事親力親為,恐怕要真的累死了。
擴建不僅是將房屋建的更多,還要多修兩個沼氣池,擴大養殖規模以後,產生的糞便量更大,以前的沼氣池可能沒有辦法完全將糞便都分解掉,所以需要修建更多的沼氣池,沼氣管道也是很需要考慮的事情。
確定好施工方案之後,工程隊就忙活起來了,楊天健和何天武等人也更忙碌了,除了要忙活養殖上的活兒,還要跟進工程進度,詢問施工隊施工情況,免得對方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犯了錯誤,給以後的養殖造成困擾和麻煩。
衛靖澤也沒有多管擴建的事兒,因為春耕的事兒已經讓他忙的不行了。
在叉水村的影響下,不少村子已經合作買了機械,犁田插秧啥的都方便多了,也快多了,但是有些村子村裡的關係沒有那麼好,所以需要花費的心思也就多一些。
衛靖澤和老漢的電話每天都響個不停,多是問田裡的事兒的。
衛靖澤也是在這段時間開著車四處轉悠,名義上是說,看看各家各戶的耕種情況,事實上,是用異能幫助大家種田。沒有衛靖澤的異能,誰也種不出那麼好吃的米來。
這天,老漢又是到了晚上九點才騎著小電驢回來,雖然老漢身體很好,可是也經不住這樣折騰。
第二天,趁著有點空閒,衛靖澤跟老漢商量:“爺爺,我有個想法,現在附近的村子差不多都開始跟咱們合作了,要不,咱們在每個村選幾個代表,幫著咱們看著村裡的事兒?那樣的話,也不至於屁大點事兒都要咱們跑一趟了。”
因為衛靖澤收購穀子的價格不低,所以大家都很認真的跟著他種田,認真當然是好事,可是太過於上心,田裡出現一點點小問題,都要找爺孫兩個去看看,這麼大的地方,兩個人雖然開車騎電驢,有時候也分身乏術。更何況,自家田裡還有不少事兒要干呢。
老漢想了想,說:“行,就是這人選不好選,各村的情況不一樣,選出來的人不服眾,咱們的麻煩事兒恐怕更多。”
每個村都是一個小社會,小江湖,許多村都是有血親關係的,可是在這個基礎上,各家又有各種恩恩怨怨,每個村的關係都是剪不斷理還亂,更別提大泥灣這樣的大村了。
大泥灣近幾年更是不怎麼太平,因為村支書家裡的事兒,村支書一下子老了許多歲,對村裡的事情也沒那麼上心了,而且性格變得更加古怪,大泥灣這麼大的村子,大家心思各異,這樣的情況下,更是分成了好幾派,剛開始有些人跟衛靖澤家開始合作的時候,遭到了村里人的白眼和鄙視,甚至還有人故意搗亂,故意在他們田裡撒農藥化肥,幸虧發現的及時,直接用打水漫灌然後排水,才讓稻子沒有受到影響。在他們賺了錢之後,靠過來的人就多了。
現在,大泥灣除了一些家裡還有老古董活著的人家,因為長輩壓著,死活不肯跟衛靖澤家合作,因為他們覺得跟衛靖澤家合作,就是認輸了,也就是跟以前不如自己的人家認輸,實在是丟人。其實就是心理上的那道坎過不去而已。
現在大泥灣大部分人家都在跟衛靖澤家合作,少數沒有合作的,估計也會在家裡守舊的老人們過世後,前來尋求合作的,這點衛靖澤還是很有信心的。周圍人的種一年的田,能夠賺好幾萬,多的能十多萬,自家能收支平衡,賺點自家人的口糧,已經是十分不容易,這種落差,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夠受得了的。
賺錢,才是大家努力做一件事的動力。
大泥灣因為村子大,所以情況尤為複雜,就算是不少人家跟衛靖澤家合作了,可是因為他們之間七彎八拐的關係,都分屬了自己的派別,表面上可能是客客氣氣的鄰居,暗地裡恐怕有不少齟齬。
要捋順這些關係,也是不容易。
衛靖澤說:“這個事情確實是有些難,所以還得靠爺爺你,慧眼識珠,找到那些合適做領導的人,來幫著咱們看好這些事兒。”
老漢說:“你又給我戴高帽子!”
前幾年,衛靖澤跟這些人都不熟,現在隔三差五有人來請衛靖澤去吃飯,出去看田裡的稻子的時候,也經常有人留衛靖澤吃飯,不說衛靖澤對他們門兒清了,也差不了多少了。
衛靖澤嘿嘿一笑,說:“哪有哪有,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爺孫兩個玩笑了一會兒,繼續說正事兒。
“先不說其他的村子,有些村子咱們是不用擔心人選的。咱們的親戚就很合適。”
衛靖澤稍微思索了一下,也覺得老漢說的很對,用自家的親戚,並不是因為任人唯親,而是從關係的角度來說,大家都能夠信服。不說自家的親戚人品如何,以許多人的思維方式來說,覺得有親戚關係的才是最親近的,如果不用親戚用外人,別人還會想,這親戚之間是出了什麼問題呢?選了別人,親戚家也會不高興。還不如就讓別人服了這關係,至少這親戚關係是沒法動搖的,別人羨慕嫉妒也好,也是改變不了的。
老漢自己的姐妹嫁出去幾個,再加上已經故去多年的老伴的親戚,這些年也沒斷了聯繫,衛靖澤這些年對親戚家也多加照顧,親戚之間的往來也更親密了,這樣一來,需要親戚幫忙的時候,確實也不缺人。
老漢點了幾個自家的親戚幫忙,這些親戚們因為近幾年得了衛靖澤家的便利,衛靖澤家要收雞收雞蛋之類的,都是先跟親戚們通氣,親戚們幫著宣傳,消息就傳開了,而且親戚們也日加富足,在各自的村子裡影響力也有提升。現在老漢讓他們成為一個管事的,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親戚們定下來很容易,讓各家最年富力強最有話語權的當家來管事,是最有說服力的,難一些的,就是沒有親戚的那些村子,找誰都會有些人不服氣。
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方便拖得太久,讓別人聽到了風聲,有些人就會起心思了,到時候事情可能不太受控制,所以人選要以最快的速度確定,然後一起公布出來,這樣才能絕了一些人走後門的心思。
當然,衛靖澤和老漢也牢牢記著,自己這不是在選人當官啥的,是在找人幫忙,這個態度要擺正確了。
爺孫兩個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各村的領事的人確定好了,緊接著,把領事人的任務和獎勵也確定好了。一個主事的人,肯定是要比別人干更多活兒的,但是你不能只讓馬跑,又不給馬吃糙,領事的幹了活兒,當然也要有相應的報酬。
為了這個事兒,衛靖澤還特地找了江延宗,江延宗御下的手段可不一般,他自己只是待在家裡,跟幾個秘書聯繫,另外能夠直接跟他聯繫的就是會計了,外面的事情管得條條順順的。
江延宗給爺孫兩個上課,說:“要想大家好好幹活,那就要將效益和報酬掛鉤,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大家才會積極性很高,而且規則最好不要太複雜,要簡單粗暴,大家能夠很快領悟和明白過來,在報酬的動力作用下,許多人都會努力幹活的。”
衛靖澤覺得也是如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芸芸眾生,多是普通凡人,一輩子也是為了自己和家庭在勞作,沒有好處的事兒,大部分人是不會幹的,所以這個報酬的設置很重要。報酬的合理性也很重要,太輕了,動力不足,太重了,容易引發一些畸形競爭,把握這個度是最重要的。
衛靖澤沒用這個事情去煩惱老漢,而是自己關起門來想的。
衛靖澤在村里住了快十年,天天都跟這些農民們打交道,他們所思所想的事兒,也有一些了解。
城裡人嚮往農村的乾淨,但是農村人也嚮往城裡的便利,給城裡人發福利,土雞土雞蛋之類的鄉土產品很受歡迎,到了鄉下就不是這樣了,家家戶戶都自己養雞生雞蛋,對他們來說,這些東西不難獲取,所以工業化一些的生活資料,比如說洗衣液、肥皂、沐浴露、洗髮露、衛生紙等,更有吸引力,因為這些只能夠花錢買。這些東西也更容易讓農民們感覺滿足,感到自己占了大便宜。
最後,衛靖澤設計出來一個報酬系統,管事的每年都能獲得一筆工錢,算是他辛苦管事的工資,以後每年都出一個評比,看哪個村或者組平均單位生產的稻子最多,村裡的人都可以獲贈一套生活用品,也就是洗髮露肥皂這些亂七八糟的。
相對於衛靖澤賣米賺到的錢,這些還真是小頭,但是這些小頭,不僅能夠省掉許多事兒,還能夠激起大家的熱情。至於效果如何,還要等年底才能夠見分曉。
等衛靖澤忙活完這些的時候,春耕已經差不多完成了,田野里一片新綠,幼嫩的新苗在天地的滋養種,悄無聲息地生長著,準備長成農民們心中的豐收的模樣。
豬舍已經幾年沒有擴大了,現在又顯得有些侷促了,所以兩個人都覺得,是時候應該商量一下這個事兒了。
現在豬舍有幾百頭豬,每天出欄的有好幾頭,主要是供給食府和陳少那邊,散賣的豬肉都是預定的。食府這邊是穩定了不少,陳少那邊的需求量是在不斷增加,開了日料店以後,豬排也是日料店十分受歡迎的美食,兩個人感覺豬舍已經有些供應不上了,所以新年第一件事就是跟衛靖澤商量這個事情。
衛靖澤也覺得,豬舍確實是需要擴大一些了,不僅是豬舍,還有雞舍和牛欄。而且也要考慮給鵝和鴨蓋一個欄了,後面那半邊小屋子已經擠擠挨挨地住不下了。
於是,衛靖澤把豬舍雞圈和牛舍的負責人都找來——潘金桂是雞舍的負責人之一,大年初一剛生了孩子,雖然已經出了月子,但是衛靖澤也不想她太勞累,所以擴建的事兒也不準備讓她操心,這個事情還要讓楊天健回去跟潘金桂好好說道,免得她誤會自己因為生孩子,就不受重視了,以為衛靖澤不打算繼續用她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潘金桂氣量小,而是產婦生產前後,因為體內激素變化,導致心情容易波動起伏,好好說清楚了,免得她因為誤會,心氣鬱結,對身體不好。
衛靖澤也是因為經歷了江延宗生天賜寶寶這樣一個過程,所以十分深刻地感受到,孕婦真的不容易,確實是應該受到最好的照顧。
幸虧當初衛靖澤有先見之明,在選擇豬圈雞舍和牛欄的地址的時候,預留了一些土地,作為擴建的地方,沒有擴建的時候就種一些蔬菜,現在要擴建了,菜地就變成地基了。
找來合作過多次的施工隊,衛靖澤讓各個負責人跟施工隊去商量要如何施工,如何設計,衛靖澤雖然隔三差五去養殖的地方溜達,可是還是不及這些在裡面幹活的人對立面的形勢的了解,所以擴建的事情還是交給他們去溝通比較好。如果衛靖澤事事親力親為,恐怕要真的累死了。
擴建不僅是將房屋建的更多,還要多修兩個沼氣池,擴大養殖規模以後,產生的糞便量更大,以前的沼氣池可能沒有辦法完全將糞便都分解掉,所以需要修建更多的沼氣池,沼氣管道也是很需要考慮的事情。
確定好施工方案之後,工程隊就忙活起來了,楊天健和何天武等人也更忙碌了,除了要忙活養殖上的活兒,還要跟進工程進度,詢問施工隊施工情況,免得對方在施工過程中不小心犯了錯誤,給以後的養殖造成困擾和麻煩。
衛靖澤也沒有多管擴建的事兒,因為春耕的事兒已經讓他忙的不行了。
在叉水村的影響下,不少村子已經合作買了機械,犁田插秧啥的都方便多了,也快多了,但是有些村子村裡的關係沒有那麼好,所以需要花費的心思也就多一些。
衛靖澤和老漢的電話每天都響個不停,多是問田裡的事兒的。
衛靖澤也是在這段時間開著車四處轉悠,名義上是說,看看各家各戶的耕種情況,事實上,是用異能幫助大家種田。沒有衛靖澤的異能,誰也種不出那麼好吃的米來。
這天,老漢又是到了晚上九點才騎著小電驢回來,雖然老漢身體很好,可是也經不住這樣折騰。
第二天,趁著有點空閒,衛靖澤跟老漢商量:“爺爺,我有個想法,現在附近的村子差不多都開始跟咱們合作了,要不,咱們在每個村選幾個代表,幫著咱們看著村裡的事兒?那樣的話,也不至於屁大點事兒都要咱們跑一趟了。”
因為衛靖澤收購穀子的價格不低,所以大家都很認真的跟著他種田,認真當然是好事,可是太過於上心,田裡出現一點點小問題,都要找爺孫兩個去看看,這麼大的地方,兩個人雖然開車騎電驢,有時候也分身乏術。更何況,自家田裡還有不少事兒要干呢。
老漢想了想,說:“行,就是這人選不好選,各村的情況不一樣,選出來的人不服眾,咱們的麻煩事兒恐怕更多。”
每個村都是一個小社會,小江湖,許多村都是有血親關係的,可是在這個基礎上,各家又有各種恩恩怨怨,每個村的關係都是剪不斷理還亂,更別提大泥灣這樣的大村了。
大泥灣近幾年更是不怎麼太平,因為村支書家裡的事兒,村支書一下子老了許多歲,對村裡的事情也沒那麼上心了,而且性格變得更加古怪,大泥灣這麼大的村子,大家心思各異,這樣的情況下,更是分成了好幾派,剛開始有些人跟衛靖澤家開始合作的時候,遭到了村里人的白眼和鄙視,甚至還有人故意搗亂,故意在他們田裡撒農藥化肥,幸虧發現的及時,直接用打水漫灌然後排水,才讓稻子沒有受到影響。在他們賺了錢之後,靠過來的人就多了。
現在,大泥灣除了一些家裡還有老古董活著的人家,因為長輩壓著,死活不肯跟衛靖澤家合作,因為他們覺得跟衛靖澤家合作,就是認輸了,也就是跟以前不如自己的人家認輸,實在是丟人。其實就是心理上的那道坎過不去而已。
現在大泥灣大部分人家都在跟衛靖澤家合作,少數沒有合作的,估計也會在家裡守舊的老人們過世後,前來尋求合作的,這點衛靖澤還是很有信心的。周圍人的種一年的田,能夠賺好幾萬,多的能十多萬,自家能收支平衡,賺點自家人的口糧,已經是十分不容易,這種落差,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夠受得了的。
賺錢,才是大家努力做一件事的動力。
大泥灣因為村子大,所以情況尤為複雜,就算是不少人家跟衛靖澤家合作了,可是因為他們之間七彎八拐的關係,都分屬了自己的派別,表面上可能是客客氣氣的鄰居,暗地裡恐怕有不少齟齬。
要捋順這些關係,也是不容易。
衛靖澤說:“這個事情確實是有些難,所以還得靠爺爺你,慧眼識珠,找到那些合適做領導的人,來幫著咱們看好這些事兒。”
老漢說:“你又給我戴高帽子!”
前幾年,衛靖澤跟這些人都不熟,現在隔三差五有人來請衛靖澤去吃飯,出去看田裡的稻子的時候,也經常有人留衛靖澤吃飯,不說衛靖澤對他們門兒清了,也差不了多少了。
衛靖澤嘿嘿一笑,說:“哪有哪有,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
爺孫兩個玩笑了一會兒,繼續說正事兒。
“先不說其他的村子,有些村子咱們是不用擔心人選的。咱們的親戚就很合適。”
衛靖澤稍微思索了一下,也覺得老漢說的很對,用自家的親戚,並不是因為任人唯親,而是從關係的角度來說,大家都能夠信服。不說自家的親戚人品如何,以許多人的思維方式來說,覺得有親戚關係的才是最親近的,如果不用親戚用外人,別人還會想,這親戚之間是出了什麼問題呢?選了別人,親戚家也會不高興。還不如就讓別人服了這關係,至少這親戚關係是沒法動搖的,別人羨慕嫉妒也好,也是改變不了的。
老漢自己的姐妹嫁出去幾個,再加上已經故去多年的老伴的親戚,這些年也沒斷了聯繫,衛靖澤這些年對親戚家也多加照顧,親戚之間的往來也更親密了,這樣一來,需要親戚幫忙的時候,確實也不缺人。
老漢點了幾個自家的親戚幫忙,這些親戚們因為近幾年得了衛靖澤家的便利,衛靖澤家要收雞收雞蛋之類的,都是先跟親戚們通氣,親戚們幫著宣傳,消息就傳開了,而且親戚們也日加富足,在各自的村子裡影響力也有提升。現在老漢讓他們成為一個管事的,也算是順理成章了。
親戚們定下來很容易,讓各家最年富力強最有話語權的當家來管事,是最有說服力的,難一些的,就是沒有親戚的那些村子,找誰都會有些人不服氣。
但是這個事情也不方便拖得太久,讓別人聽到了風聲,有些人就會起心思了,到時候事情可能不太受控制,所以人選要以最快的速度確定,然後一起公布出來,這樣才能絕了一些人走後門的心思。
當然,衛靖澤和老漢也牢牢記著,自己這不是在選人當官啥的,是在找人幫忙,這個態度要擺正確了。
爺孫兩個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各村的領事的人確定好了,緊接著,把領事人的任務和獎勵也確定好了。一個主事的人,肯定是要比別人干更多活兒的,但是你不能只讓馬跑,又不給馬吃糙,領事的幹了活兒,當然也要有相應的報酬。
為了這個事兒,衛靖澤還特地找了江延宗,江延宗御下的手段可不一般,他自己只是待在家裡,跟幾個秘書聯繫,另外能夠直接跟他聯繫的就是會計了,外面的事情管得條條順順的。
江延宗給爺孫兩個上課,說:“要想大家好好幹活,那就要將效益和報酬掛鉤,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大家才會積極性很高,而且規則最好不要太複雜,要簡單粗暴,大家能夠很快領悟和明白過來,在報酬的動力作用下,許多人都會努力幹活的。”
衛靖澤覺得也是如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芸芸眾生,多是普通凡人,一輩子也是為了自己和家庭在勞作,沒有好處的事兒,大部分人是不會幹的,所以這個報酬的設置很重要。報酬的合理性也很重要,太輕了,動力不足,太重了,容易引發一些畸形競爭,把握這個度是最重要的。
衛靖澤沒用這個事情去煩惱老漢,而是自己關起門來想的。
衛靖澤在村里住了快十年,天天都跟這些農民們打交道,他們所思所想的事兒,也有一些了解。
城裡人嚮往農村的乾淨,但是農村人也嚮往城裡的便利,給城裡人發福利,土雞土雞蛋之類的鄉土產品很受歡迎,到了鄉下就不是這樣了,家家戶戶都自己養雞生雞蛋,對他們來說,這些東西不難獲取,所以工業化一些的生活資料,比如說洗衣液、肥皂、沐浴露、洗髮露、衛生紙等,更有吸引力,因為這些只能夠花錢買。這些東西也更容易讓農民們感覺滿足,感到自己占了大便宜。
最後,衛靖澤設計出來一個報酬系統,管事的每年都能獲得一筆工錢,算是他辛苦管事的工資,以後每年都出一個評比,看哪個村或者組平均單位生產的稻子最多,村裡的人都可以獲贈一套生活用品,也就是洗髮露肥皂這些亂七八糟的。
相對於衛靖澤賣米賺到的錢,這些還真是小頭,但是這些小頭,不僅能夠省掉許多事兒,還能夠激起大家的熱情。至於效果如何,還要等年底才能夠見分曉。
等衛靖澤忙活完這些的時候,春耕已經差不多完成了,田野里一片新綠,幼嫩的新苗在天地的滋養種,悄無聲息地生長著,準備長成農民們心中的豐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