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金河上的帝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同於汶水城,當年她停留太久,認識的人很多。

  都城這裡,對於百姓來說,她還是陌生的。

  換上一套普通衣裙,帶上桔梗和白朮,還有幾個興奮的嗷嗷叫的孩子,就可以任意行走了。

  相對於東昊,還有桃源島,大越之地實在有些貧瘠。但大越百姓卻是辛勤又智慧的,那些棗木雕刻的小飾品,香噴噴的羊肉泡饃,甚至路上趕了驢車扯著嗓門唱出的花兒都讓丁薇讚嘆。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愛一方水土…

  公治明下朝,好不容易抽出半日功夫想陪陪妻兒,結果就見嬌妻頭上包了繡花頭巾,一副山野里農家小媳婦兒的模樣,倒是想起初相識的日子了。

  於是,孩子們又被攆走了,留下夫妻倆好好「敘舊」,直到天色黑沉。

  日頭東升西落,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轉眼就是兩年。

  天下一統之後,新的都城終於建好了,比東昊京都更大氣,比大越都城更多了三分精緻。

  都城橫跨在金河兩岸,中間有一座可容四車並行的巨大石橋連通。

  原本這個方案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這樣的城池,一來不好防禦,二來,若是金河泛濫,第一個倒霉的就是都城,幾乎立刻就會被淹沒。

  但公治明卻堅持,一眾朝臣們無奈找到丁薇,希望這位獨寵後宮的皇后娘娘,能勸解皇上幾句。

  丁薇當時正閒來無事烤點心,大越這裡本地產出的麥子極好,相比東昊,做出的麵條之類更勁道,她今日一時心血來潮,就給孩子們做了各式麵條,來個麵條宴。

  過後,還覺不過癮,又開始烤點心。

  新出爐的點心,女人們配了紅棗茶,孩子們則是去了腥味的羊乳,人人都是滿足之極。

  正這個時候,兩位老臣就找了來,大有跪倒死諫的架勢。

  丁薇很有些無奈,平日她若是多說兩句,朝臣們私下就要說她干預朝政,因此,聽了暗衛稟報的公治明可沒少敲打滿朝文武。

  如今,她烤個點心,吃個下午茶,人家又跑來指責她不理會朝政了。

  「連翹,你去打發了吧。」

  連翹剛剛成了親,雖然周家上下拿她都不敢怠慢,夫君也是長久相處過,經歷過風雨有感情的,但為人婦,怎麼也不可能像當姑娘那般自在。

  今日好不容易進宮陪主子休閒一日,結果就碰到朝臣攪局,早就恨得咬牙了。這會兒聽得主子吩咐,就扔了點心站起來,「主子放心,看我好好收拾他們一頓。」

  說罷,又去喊白朮和桔梗,「你們兩個跟我來,平日就剩你們在主子身邊,給我學的厲害點兒,否則主子不好說的話,你們也跟霜打茄子一樣,不是就等著人家欺負到主子頭上嗎?」

  白朮和桔梗笑嘻嘻上前抱了她的胳膊,應道,「好啊,我們跟姐姐去學罵人。」

  三人說著話就來到了宮門外,兩個老臣正商量怎麼同皇后娘娘說起這事。

  結果見得只出來三個女子,倒也認識,都是皇后娘娘的得力人手。

  兩個老臣都自認為在大越朝堂站了半輩子,勞苦功高,對幾個丫頭也沒在意。

  兩人開口就道,「皇后娘娘可是要召見老臣?」

  「是啊,事關帝國大事,娘娘可不能袖手旁觀啊?」

  這是上來就扣大帽子?

  連翹三個很有些惱怒,白朮難得反駁道,「這位大人,說的什麼話,奴婢聽不懂啊。後宮不得干政,帝國大事不是您們這樣的大人應該負責的嗎,同我們娘娘有什麼干係?」

  兩個老大人都是被堵得一哽,乾咳著偷偷嘀咕,「這丫頭嘴巴怎麼這麼利,要是我家丫頭,非得打她板子不可。」

  可惜他們也就敢想想罷了,這天下誰不知道,皇后娘娘身邊的人都是跟著風裡雨里受過苦楚的,皇后娘娘看成自家人一般,誰敢說個不字,怕是比冒犯她自己還惱怒。

  皇后娘娘惱怒,那獨寵的皇上怕是就要龍顏大怒了。

  兩人互相對視一樣,又改了策略,「老臣沒有責怪娘娘的意思,只不過,老臣們也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都城橫垮金河,不說大橋如何難建,就是建成後,萬一有外敵來犯,實在不好戍守。而且金河幾乎幾年都要泛濫一次,到時候淹沒了都城,百姓流離不說,最主要是皇上和皇后娘娘,還有大皇子皇女們都是金尊玉貴,怎麼好冒險?」

  「就是啊,求娘娘一定勸勸皇上,改換都城選地吧?」

  老個老臣自認為說的是聲情並茂,在情在理,更能表現兩人的忠心一片。

  可惜,連翹卻是不領情。在她看來,主子就是要在月亮上建都城,那就是有建在高處的道理。作為臣子,主子有靈,就是肝腦塗地也要達成,怎麼會因為兇險,因為困難,就不執行呢。

  所以,她狠狠翻了白眼,半點兒也沒客套。

  「按理說,我們不過是伺候娘娘的丫頭,有些話不該說。但是兩位今日這般上門,一片忠心為國為民,實際卻是想左了。奴婢有幾句話,也是不得不勸勸兩位大人。」

  「咦,我們怎麼想左了?」

  兩位老臣都是有些不服氣,平日也都是手握實權的人物,被一個丫頭這般說,自然不舒坦。

  「很簡單啊,兩位大人平日常同皇上討論政事,怎麼還不如我們幾個丫頭看的清楚呢。」

  料峭輕哼一聲,很有些鄙視,又道,「咱們先說,都城建在金河上,不方便戍守的問題。若是有外地來犯,一路打過三千里,直到都城腳下,那麼都城就是防範同鐵桶一般,也沒什麼用處了啊。作為武將,不想著把來敵殲滅在國界之外,作為文臣不想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反倒要憑藉皇都堅固的城池保護皇上和百姓!

  再說金河改道之事,金河之所以改道,即便是三歲孩童都知道,原因無外乎治理不力。皇上堅持把皇城建在金河之上,怕說也有用自己的安危逼迫眾位大人盡心盡力治理金河吧。

  如今天下一統,帝國中興,難道諸位大人,都沒有信心,禦敵在外,治得金河馴服嗎?

  所謂明君能臣,就是百姓之福氣。皇上已經是萬世難得的明君,但是諸位大臣難道要做庸臣,以至於青史留名嗎?」

  兩個老臣聽得是臉色紅透,原本還以為自己占盡了道理,為國為民,一片忠心。不想被皇后娘娘身邊一個小小女子幾句話說的冷汗淋漓,但卻又不得不承認,這小女子的話實在有道理。

  怪不得皇上不曾因為都城選址的事情,同眾人多解釋一句。

  實在是他們沒有理解皇上的一番苦心…

  「臣等知罪…」

  兩個老臣跪地磕頭,以表自己的悔過之心。在他們看來,一個小丫鬟是說不出這些話的,多半還是皇后娘娘通過丫鬟的口在點醒他們呢。

  院子裡,丁薇隱約聽到幾句,忍不住笑道,「連翹,好似成親之後,這嘴巴越發爽厲了,不知周家上下是不是被她欺負的怨聲一片呢。趕緊拾掇些點心,給門外兩位大人和周家都送一份去。」

  「哈哈,娘娘,這丫頭本來就是狐假虎威,如今您再送了點心去周家,怕是更替她撐腰了。」

  雲影笑的無奈,開口戳穿了主子的小心思。

  丁薇聳肩,很有些痞氣,「哎呦,是這樣嗎?那沒辦法了,我就是護短啊。」

  眾人都是笑起來,茶盞里倒映出一片晴朗天空。

  小小風波就這樣過去了,帝都也在眾人的群策群力里,漸漸成了形。

  作為天下一統的見證,作為也許要存在千年的所在,作為天子腳下,幾乎東昊京都的重臣權貴,還有大越的重臣權貴們都要在帝都占個一席之地,還有商賈,文人墨客,甚至是販夫走卒,都開始蜂蛹進這座城池。

  而作為天下至尊的皇宮,按理說也應該更華麗更龐大才對。

  但偏偏新的皇宮,除了文武百官上朝和皇帝處置朝政之處,修建的很是寬敞大氣之外,後宮卻很小。不,應該是小的可憐。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三千佳麗。

  帝王的後宮,原本該是擁擠又熱鬧的。

  但公治明偏偏獨寵丁薇一個,這會兒,甚至以後都沒有再選妃的打算。於是修建之處,丁薇就借著帝國初建,國庫匱乏的理由,直接把後宮的規模砍掉了大半。

  除了緊挨著皇上平日處置朝事的光明殿,也是祖制里必須住了皇后的鳳翔宮,只有一座養育皇子的雲潛殿,一座養育公主的雲容殿,再就是留待以後奉養太后太上皇的福壽宮,一座留客的錦繡宮,一座御花園,其餘在外,就沒了…

  就是傻子在見了皇上默默支持皇后這般做後,也知道人家夫妻是絕對不會讓第三者,第四者,第無數者入宮了。

  於是,那些家留了美貌閨女的官員,趕緊張羅著嫁閨女了。

  當然這些官員多半來自大越,因為東昊眾人已經對帝後專寵的事放任自流了,畢竟皇上連「不舉」的藉口都拎出來了。

  新帝國自然要有新國號,文武百官吵了三日也沒定下來,最後還是公治明各取一字,定了「昊越」兩字。

  至於皇姓是公治還是秦,文武百官就沒有什麼開口參與的權利了。

章節目錄